[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84948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4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响度决定于(A)声波波幅的大小(B)声波基频的高低(C)声波波形的谐波频谱(D)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2 对呈现的较弱声音的听觉感受受到另一个较强的声音影响的现象是(A)多普勒效应(B)听觉疲劳现象(C)听觉适应现象(D)听觉掩蔽效应3 当快速行驶的汽车从远处朝向我们行驶,经过我们身边和远离我们时,我们会感到朝向,我们时听觉感受加强、声音频率提高,而当远离我们时,我们会感受到听觉感受减弱、声音频率降低。这种现象是(A)多普勒效应(B)听觉疲劳现象(C)听觉适应现象(D)听觉掩蔽效应4 两个不同频率声音分别作

2、用于两耳时会产生(A)频段掩蔽(B)异步掩蔽(C)中枢掩蔽效应(D)实时掩蔽5 随着年龄的提高,个体会逐渐表现出听力损伤的现象,其特点是(A)与低频声音相比,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男性下降得更快(B)与高频声音相比,对低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男性下降得更快(C)与低频声音相比,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女性下降得更快(D)与高频声音相比,对低频声音的感受能力降低更快;且女性下降得更快6 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达到的声音,这种现象称为(A)哈斯效应(B)多普勒效应(C)掩蔽效应(D)人耳听觉的非线性7 关于听觉方向和远近定位的描述正确

3、的是(A)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的准确度都较高(B)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远近的准确度都较差(C)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高,人耳判断声源的远近的准确度较差(D)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低,人耳判断声源的远近的准确度较高8 通过双耳线索进行听觉定位时,关于时间差和强度差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当声音频率高于 1400 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400 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B)当声音频率高于 1400 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400 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C)当声音频率高于 1400 赫兹时,时间差和强度差起同样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40

4、0 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D)当声音频率高于 1400 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400 赫兹时,时间差和强度差起同样作用9 关于噪声掩蔽对语音知觉的影响效果的表述正确的是(A)当语音比掩蔽噪声的强度大 100 倍时,噪声对语音知觉没有显著影响(B)当语音比掩蔽噪声的强度大 10 倍时,噪声对语音知觉没有显著影响(C)当语音与噪声强度接近时,大约 75的语音能够被正确知觉(D)当语音与噪声强度接近时,大约 25的语音能够被正确知觉10 研究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的仪器是(A)语图仪(B)音笼(C)听力计(D)双通道耳机11 转盘闪烁方法用来考察(A)临界闪烁频率(B)联觉现象

5、(C)似动现象(D)诱动现象12 视力表用来测定(A)明适应(B)暗适应(C)视敏度(D)临界闪光频率13 使用阈限法的研究表明,视杆细胞在极端黑暗转入极亮的条件下,其感受性下降(A)100 万倍(B) 10 万倍(C) 1 万倍(D)1000 倍14 关于用色轮混合颜色的描述正确的是(A)混合色的亮度是各种混合成分亮度之和;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B)混合色的亮度是各种混合成分亮度之和;不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C)混合色的亮度介于混合成分亮度的中间;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D)混合色的亮度介于混合成分亮度的中间;不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15 人们能够在不必分清楚情景或者任务具体发生了什么改

6、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意识到或知觉到情境中已经有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是(A)“盲视”现象(B)错觉(C)注意瞬脱(D)幻觉16 实体镜通过用来考察深度知觉的(A)物理线索(B)肌肉线索(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17 根据赫尔姆霍茨三针原理制成的仪器是(A)霍瓦一多尔曼(Haward-Dolman)仪(B)似动现象研究装置(C)动景器(D)长度和面积估计器二、简答题18 针刺麻醉是指被试或患者由于接受了针灸处理而使得他们的痛阈提高的说法。请结合信号检测论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针刺麻醉” 真的有效果吗 ?三、综合题18 某一培训机构开发出一种独特的记忆术,他们认为使用这种记忆术会大大提高记忆成绩

7、。在一项实验中,他们随机选取了三组成人被试,第一组要求他们利用简单复述的方式记忆一张词表(机械识记组),第二组要求他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识记词表(意义识记组) ,第三组则先教会他们该机构开发出的记忆术之后,让他们利用此种记忆术对词表进行识记(记忆术组),三组被试的识记时间相同,随后进行自由回忆并比较三组被试回忆成绩的差别。为了表明三组被试是相匹配的,实验者在实验之后让所有被试都补充完成了智力测验和记忆广度测验。结果发现,在记忆广度测验上,三组被试的差别明显。请问:19 该项实验属于哪种实验设计?20 该实验中的重要额外变量是什么?应如何控制?21 考虑到记忆广度这一额外因素,请设计一个更合理的方

8、案改进该实验。21 在一项实验中,要求所有被试都在电脑前利用鼠标来控制一个小球的运动,这项任务需要被试控制鼠标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实验之前,对全部被试进行同样的移动小球的训练。实验时,其中一种情况下,被试很容易操纵小球完成任务,另一种情况下,小球较难操纵,但所有人最终都能完成该任务。研究者随机选取 180名大学生被试,并随机分配到 6 个组中。第一组被试在电脑前训练 10 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二组被试训练 30 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三组被试训练 60 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四组被试训练 10 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五组被试训练 3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六

9、组被试训练 60 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盼任务。最后记录每个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比较难的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显著减少;但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所有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都很短且几乎相同。请问:22 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3 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 因变量是什么?24 该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5 传统的心理物理法有哪些?简述这些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26 阐述传统心理物理实验中常见的误差及控制方法。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4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响度

10、又称声强、音量或者声压级,它主要反映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是由声波波幅的大小决定的。音高也称音调,是人耳对音调高低的主观感受。音高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音色是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决定的,单一频率产生的声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声音称为复合音。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音长。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当声源相对于声波的传播媒质而运动、观察者(或听者)相对于媒质而运动或声源和观察者之间以及与媒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受到声源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的实际频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当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强度水平时

11、,持续暴露在这样的强刺激环境中就会引起听觉感受阈限值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现象。听觉适应是当听觉器官接受一定强度的声音刺激持续一段时间(一般 35 分钟)导致听觉阈限下降,而当听觉绝对阈限下降到一定的水平后就稳定在这一个水平上下,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现象。对呈现的较弱声音的听觉感受受到另一个较强的声音(掩蔽音)影响的现象是听觉掩蔽现象。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声源相对于声波的传播媒质而运动、观察者(或听者)相对于媒质而运动或声源和观察者之间以及与媒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会感受到声源频率与声源发出的声波的实际频率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

12、称为多普勒效应。因此本题选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频段掩蔽是指掩蔽声与被掩蔽声同时存在且相互作用时发生的掩蔽效应,又称实时掩蔽。异步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音与被掩蔽音异步呈现时,又称时域掩蔽。异步掩蔽包括前导掩蔽和后滞掩蔽。两个不同频率声音分别作用于两耳时会产生中枢掩蔽效应。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随着个体年龄的提高,会逐渐表现出听力损伤的现象。其特点是对高频声音的感受能力下降得更快,男性对高频声音的灵敏度随年龄增长下降得比女性要快。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3、】 当几个相同的声音相继到达人耳时,一般不一定能分辨出几个先后达到的声音,也就是说,人的听觉对延时声音的分辨能力比较差。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的延迟效应,也称之为“哈斯效应”。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耳判断声源的方向的准确度较高,但判断声源远近的准确度较差。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通常当声音频率高于 1400 赫兹时,强度差起主要作用;当声音频率低于 1400 赫兹时,时间差起主要作用。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语音比掩蔽噪声的强度大 100 倍时,

14、噪声对语音知觉没有显著影响;当语音与噪声强度接近时,大约有一半的语音能够被正确知觉。因此本题选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可以采用语图仪来进行研究。音笼、听力计和双通道耳机是用来研究听觉方向定位的仪器。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临界闪烁频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这种方法称为转盘闪烁方法。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医学界用视力表来测定视敏度。因此本题选 C。

15、【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布兰查德(Blanchard)用阈限法揭示:视杆细胞在极端黑暗转入极亮的条件下,其感受性下降 100 万倍。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用色轮混合颜色时,混合色的亮度不像色光混合时的亮度相加,而是介于混合成分亮度的中间。用色轮混色也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因此本题选C。【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能够在不必分清楚情景或者任务具体发生了什么改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意识到或知觉到情境中已经有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是“盲视”现象。因此本题

16、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体镜是一种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因此本题选D。【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霍瓦-多尔曼(Haward-Dolman) 仪就是深度知觉仪,它是根据赫尔姆霍茨三针原理制成的。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二、简答题18 【正确答案】 可以设计一个实验,用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来测量针灸前后的 d和 的变化。具体程序可以采用被试内设计,针灸前后用测量被试的痛觉感受方面的反应,并记录各个刺激值和被试相应的反应值。计算针灸前后的虚报率和击中率,并得到 d和 ,然后对结果进行 z

17、检验,看针灸前后被试的客观感受性和主观决策标准的变化情况。如果针灸前后,d不变,而只是卢发生了变化,那么可知针刺麻醉说并不会使得痛阈得到提高;如果针灸前后,d发生了变化,而 并未发生改变,则可知针刺麻醉表现出了针灸镇痛的效应。【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信号检测理论的掌握。信号检测理论能将主客观因素区分开,d反映了客观因素, 则反映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三、综合题【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19 【正确答案】 该实验的设计类型:该实验属于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额外变量的控制和真实验设计中的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掌握情况。其中,对额外变量的统

18、计控制可以作为事后的控制手段;随机区组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实验自变量无关的额外因素。【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该实验中的额外变量与控制方法:该实验的额外变量是记忆广度。记忆广度可以作为协变量进入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控制。【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新的实验方案:使用随机区组设计。首先,把被试按记忆广度测验的结果分成记忆广度高中低三组,然后,分别把这三组被试随机分到三个实验组中,这样,三个实验组中的被试在记忆广度上就会相匹配了,再对三个实验组实施材料中的实验程序。【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该实验的目的:不同的训练时间和任务

19、难度对控制鼠标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的影响。【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因变量敏感性的问题。因变量的敏感性是指自变量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不敏感的。不敏感有两种情况:高限效应和低限效应。【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训练的时间有三个水平(10 分钟、30 分钟和 60 分钟)和任务难度有两个水平(难、易);因变量是操纵小球任务的完成时间。【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该实验存在的问题:在较容易的任务上,被试完成任务的时间都很短且几乎相同,这表明出现天花板效应或高限效应。【知识模块】 实验

20、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1)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类型及其特点极限法。又称为最小可觉差法、最小变化法、系列探查法、感觉等距法。这些名称都反映了该方法的一些特点:第一,刺激变化有增、减两个系列;第二,以最小的梯级逐渐变化;第三,在增系列中,以第一次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和最后一次没有感觉到的刺激强度的算术均值作为本系列中测定的绝对阈限;在减系列中,以第一次感觉不到的刺激强度和最后一次能够感觉到的刺激强度的算术均值为本系列中测定的绝对阈限。在测定过程中增、减系列的安排应该遵循“ABBA,BAAB,BAAB,ABBA”的法则。恒定刺激法。又称为常定法,次数法,正误法。其特点是:第一,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

21、(47 个),且在测定过程中是不变的,所选刺激的强度最大应为95的次数能感觉到,最小应为 5的次数能感觉到;第二,每种刺激呈现次数多,一般不少于 50 次;第三,呈现刺激的顺序随机安排;第四,在进行结果统计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强度所引起某种反应(有、无、大、小等)的次数,然后以各个刺激强度下的反应次数所占总的反应次数的百分比来求阈限值。平均差误法。又称为调整法。这种方法要求规定某一种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较刺激,使得比较刺激在主观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不可能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致,因此每一次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也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

22、阈限成正比,所以就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求平均误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另一种是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在这里,主观相等点是不肯定间距的中点,等于各比较刺激的平均数。如果用平均差误法求绝对阈限,只要设想标准刺激的强度为零来调节比较刺激,使得比较刺激的大小变化到刚刚觉察不到或者刚刚觉察到,然后求出每次比较刺激的平均值,就是绝对阈限。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平均差误法时,往往会存在空间误差或者动作误差,应该注意加以消除。(2)三种心理物理法的比较从测定方式上分析,极限法、恒定刺激法为直接依据阈

23、限定义的测量方法,而平均差误法是依据误差进行的对阈限的间接测量。从效率上分析,极限法中有些数据被浪费,而恒定刺激法中所有数据皆可利用。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效率较高。从误差上分析,极限法会产生期望、习惯误差;平均差误法会产生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而恒定刺激法的三类判断则不肯定间距会随被试的态度而变化。从被试角度分析,由于某些感受器的特点,限制了其中一些方法的使用,如味觉就很难用平均差误法来测量其差别阈限。【试题解析】 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是三种传统的心理物理法,可从测定方式、测定效度、常见误差、测量适用范围等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1)习惯误差

24、或期望误差习惯误差是由于被试习惯于某种反应的方式或者反应定势造成的误差,期望误差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本身的刺激呈现的规律使被试产生的对刺激是否达到阈值提前作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常常是同时出现或是同一种误差。在传统心理物理方法中,最小变化法的渐增渐减系列是导致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主要原因,当采用渐增系列呈现刺激时,通常会使被试习惯于在刺激强度还没有达到阈值时就提前作出反应,这就会导致测量的感觉阈限偏低;而当采用渐减系列呈现刺激时,也会使被试习惯于在刺激强度还没有达到阈值时就提前作出反应,这就会导致测量的感觉阈限偏高。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的消除方法通常采用刺激的递增、递减、

25、递减、递增或递减、递增、递增、递减系列来平衡。(2)练习误差和疲劳效应练习误差是被试在实验前或过程中,由于实验操作的次数的增加而产生对实验结果的反馈调节或促进效应。练习误差通常是在实验开始阶段表现比较明显,因此,消除练习误差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足够的练习实验次数,通过练习实验的操作,使被试的操作成绩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此外,在实验次数比较多和多种实验处理的实验中,简单的练习实验还不能完全消除练习效应,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不同实验处理采用随机化呈现或 ABBA,拉丁方设计等消除练习效应。疲劳效应是与练习误差相反的一种实验误差,主要是由于被试长时间地进行实验操作而产生视觉、听觉、动作和情绪厌倦等

26、,并导致实验操作的表现下降的效应。消除疲劳效应的方法因不同实验而有所不同,主要采用实验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3)空间误差空间误差是由于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如在视野范围内的不同空间位置呈现刺激信息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当同时呈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视觉刺激时,不同刺激呈现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引起空间误差。空间误差的消除方法主要是采用平衡误差的方法。如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呈现的视觉刺激的机会相等,如果同时呈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空间刺激时,可以采用ABBA 的方法或者是拉丁方设计的方法平衡空间误差。空间误差是采用最小变化法和平均差误法测量差别感受性时常见的误差,因此,在

27、采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测量差别感受性时,应该特别注意平衡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4)动作误差动作误差是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经常出现的实验误差。在平均差误法的实验中,由于比较刺激是由被试自己控制和调节刺激强度,所以,由于被试动作变化的随机性,就很容易产生动作误差。动作误差具有随机变化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动作误差是可以进行有效控制的。在平均差误法的实验中,虽然被试可以随意地调节刺激的强度,但是,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所有实验系列呈现的初始强度是随机变化的,而且,比较刺激的初始强度高于或低于标准刺激的次数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比较刺激大于和小于标准刺激的次数相等、并随机化全部的刺激

28、系列,这样就可以达到控制动作误差的目的,此外,ABBA 法和反向抵消平衡等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动作误差的控制。(5)时间误差时间误差一般是由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刺激由于呈现的先后顺序的不同而产生的误差,因此,又称顺序误差。时间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刺激呈现的先后顺序不同,先呈现的刺激可能存在感觉残留,而前一个刺激的感觉残留对后一个刺激的判断会产生干扰。时间误差的平衡方法与空间误差的平衡方法类似,如果是采用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测量差别感受性,可以按照 ABBA(A标准刺激在先比较刺激在后,B比较刺激在先标准刺激在后)的方法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或者采用拉丁方设计的顺序,或者采用简单的反向抵消的方法呈现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就可以达到平衡或消除时间误差的目的。【试题解析】 不同的测量方法要求被试做出不一样的操作,会对被试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就是造成不一样的误差,研究者需根据误差类型设法消除误差。【知识模块】 实验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