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850237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 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标志着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的事件是( )(A)“东方会议 ”(B) “九.一八” 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2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的是( )(A)“九.一八 ”事变(B)一 .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3 1937 年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D

2、)战略决战阶段4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1936 年成立了( )(A)东北人民革命军(B)东北抗日联军(C)抗日义勇军(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5 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事件是( )(A)一二.九运动(B) 八一宣言(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6 1936 年 9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 )(A)“反蒋抗日 ”(B) “逼蒋抗日”(C) “联蒋抗日”(D)下层统一战线7 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蒋介石在 1931 年 7 月提出的方针是( )(A)“攘外必先安内 ”(B) “不抵抗” 政策(C) “溶共、防共

3、、限共、反共”(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8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9 为了适应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共在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 )(A)“人民共和国 ”(B) “苏维埃共和国”(C) “民主共和国”(D)“中华共和国 ”10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的主要任务,组织了一系列大战役,其中取得的一次大捷是(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忻口会战(D)武汉会战1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

4、A)以华制华,以战养战(B)速战速决(C) “三光” 政策(D)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12 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的是( )(A)1937 年 2 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B) 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 1937 年 9 月 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D)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13 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 )(A)佟麟阁(B)赵登禹(C)张自忠(D)戴安澜14 1942 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 个国家签署的文件,决心互相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

5、盟,这就是( )(A)联合国家宣言(B) 联合国宪章(C) 波茨坦公告(D)雅尔塔协定15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溃败是( )(A)淞沪会战(B)忻口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豫湘桂会战16 1937 年 8 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 )(A)开辟敌后战场(B)持久战(C)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17 1938 年 5、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全部问题的根据是( )(A)中日战争乃是半殖民地

6、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B)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C)日本是小国,中国是大国(D)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中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的原因是( )(A)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B)国民党政府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C)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采取对日姑息、纵容的政策(D)日本实施“

7、以华制华” 和“以战养战”策略19 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政策,实施( )(A)“以华制华 ”和“以战养战”策略(B)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C)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D)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 “扫荡”20 “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军队中的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局部抗战,主要有( )(A)李杜领导的抗日义勇军 (B)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抗击日军(C)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李济深等在福州发动反蒋抗日事变21 一二.

8、九运动中学生喊出的口号有( )(A)“还我青岛 ”(B) “反对华北自治”(C)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22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B)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和逼蒋抗日方针的重大胜利(C)为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D)标志着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3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9、(D)1937 年 9 月 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24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的新特点是(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C)有共同的纲领(D)有统一的组织形式25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有( )(A)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B)实行片面抗战的路线(C)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D)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26 1938 年 5、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包括(

10、)(A)战略防御(B)战略相持(C)战略反攻(D)战略决战27 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战的最后胜利将属于中国。其具体依据有( )(A)敌强我弱(B)敌小我大(C)敌退步我进步(D)敌寡助我多助2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是( )(A)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B)阶级斗争高于民族斗争(C)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是统一的(D)阶级斗争以民族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29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即是( )(A)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B)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

11、据地(C)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D)“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30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间势力是指( )(A)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C)地方实力派(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国民党亲英美派考研政治(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模拟试卷 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性质及影响。答案为

12、 B。【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的性质及影响。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战略防御阶段的内容。答案为 A。 【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及武装组织。答案为B。【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标志。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6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逼蒋抗日”总方针的提出。答案为 B。【知识模

13、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提出。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瓦窑堡会议的内容与历史意义。答案为 B。 【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瓦窑堡会议的内容与历史意义。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0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答案

14、为 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的标志。答案为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损失。张自忠是在枣宜会战的前线殉国的爱国将领。 1940 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及意义。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溃败。答案为 D。【知识模块】

1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实行。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论持久战的发表和持久抗战总方针的提出。答案为A。【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正确答案】 A,B,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的原因。 “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是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实施的策略,D 错误。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中华

16、民族的抗日战争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答案为 ABC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进行的局部抗战。答案为ABC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1 【正确答案】 B,C,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一二.九运动的口号。“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A 错误。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

17、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及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D 错误。答案为ABC。 【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3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答案为 C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4 【正确答案】 A,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比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新特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CD 错误。答案为 AB。【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5 【正确答案】 B,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造成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势力的主观原因。A

18、 为客观原因,D 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亲英美派推行的政策,均错误。答案为BC。【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提出“抗战的最后胜利将属于中国”的依据。敌强我弱是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的依据,A 错误。答案为 BC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8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织在一起,阶级斗争是以民族斗争的形式出现的,表现了二者的一致性。无产阶级不能停止和忽略阶级斗争。答案为 ACD。【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是王明提出的错误主张,D 错误。答案为 ABC。【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3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具体内容。答案为 BC。【知识模块】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