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85043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 ”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认为(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2 马克思指出:“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

2、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这段话表明(A)生产力发展必然会带动生产关系的变革(B)社会革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矛盾的(D)社会革命伴随着生产关系的转变而发生3 唯物史观超越唯心史观在“精神动力” 层面认识社会历史的局限性,指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根本的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4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3、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这一思想(A)正确肯定了英雄在历史中的作用(B)根本忽视了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C)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属于历史决定论的观点5 “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这一观点属于(A)英雄史观(B)唯心史观(C)唯物史观(D)宿命论6 恩格斯指出:“ 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

4、)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7 鲁迅先生说:“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D)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

5、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9 “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这句话表明(A)根据劳动资料可以判断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B)劳动资料是形成社会关系的重要物质力量(C)社会关系的更替必然表现在劳动资料的变化上(D)社会的优越性表现在劳动资料的进步上10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

6、。欧盟开出了一系列“药方”,剑指长远变革。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推动南欧国家进行社会经济变革的六点计划。提出将欧洲货币联盟转变成一个全面的政治联盟,欧盟也在酝酿建立银行业联盟等等。欧盟开“药方” 的举措体现出(A)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B)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C)上层建筑落后经济基础的情况(D)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11 奴隶社会后期,新式生产工具出现,标志着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个新水平。但由于当时奴隶完全在皮鞭和棍棒强制下被迫劳动,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一些新式工具无法被广泛推广和使用,进而导致奴隶社会末期,平民生产逐渐凋敝,许多地方出现了田地荒芜、手工业衰退、商业冷清、城市

7、萧条的衰败景象。这一事实表明(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性质(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决定作用(D)生产关系可能阻碍生产力发展12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同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结构。这里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指的是(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经济关系的总和(D)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3 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 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

8、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下列属于意识形态形式的是(A)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B)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C)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等思想观点(D)国家政权机构、地方组织机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悲惨生活,全然取决于“人口增长总要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 这一个“永恒的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这一观点(A)把人口因素看成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因素(B)曲折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口相对过剩的事实,却掩盖和歪曲了事

9、实的本质(C)在重视人口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出人口发展的规律(D)注意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15 纳什在大自然的权力中提出:“人们对自然的了解越多。就越难以接受那种认为宇宙是为人类而存在的观点。与其说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不如说他是自然共同体的一个成员” 。这说明(A)人与自然应当遵循和谐的整体发展目标(B)人与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C)必须从整体生态系统中去考察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D)自然历史的变迁永远为人类所主宰16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

10、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主要表现在(A)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B)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C)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D)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17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表明(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8 列宁曾指出:“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

11、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表明(A)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B)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特殊性(C)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没有一般规律性(D)社会形态的更替有着严格顺序性,不可跨越19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它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下列关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哪种民族发展的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D)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20 社会发展过程的

12、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中,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表现为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A)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C)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D)大致相同的社会形态更替21 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是指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并不能否定人类总体历史过程。某些民族可以实现跨越,但其跨越的方向、跨越的限度是受总体历史进程制约的。这是因为(A)跨越的形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和制约(B)跨越的方向要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相一致(C)实际存在着的社会形态及其生

13、产力规定着跨越的限度(D)现实存在的较先进的社会形态对跨越具有导向作用22 哲学家孔德认为:“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是(A)他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B)他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23 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

14、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C)社会形态总是超社会、超历史的(D)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24 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产生的,但作为一种超经济的力量,上层建筑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不会完全绝对地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二者之间会有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A)新建立起的上层建筑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B)形成的上层建筑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C)经济基础变化导致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D)维护陈旧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成为新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5 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

15、态的质变。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B)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D)革命能够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考研政治(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都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

16、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不能理解社会的本质,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题干主要讨论的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问题,二者分歧的关键在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内部矛盾是否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历史发展是否有规律以及社会历史规律是否可知方面并不是根本原因,因此,A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出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

17、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马克思的这段话表明的正是社会革命产生的根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C 选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仅仅有矛盾,也有相适应的适合。 D 选项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而不单单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变造成。【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唯物史观超越唯心史观在“精神动力”层面认识社会历史的局限性

18、,指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而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CD 选项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体现,但不是最根本原因。【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总体上看,唯心主义历史观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用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自我运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认为客观精神支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黑格尔是其主要代表。另

19、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用主体的、个别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德国的卡莱尔和中国的梁启超都属于这一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梁启超思想错误的关键不在于肯定英雄的历史作用,而在于夸大了历史英雄的作用,上升到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因此,AC 选项错误。历史决定论是承认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具有必然性、规律性、因果制约性的哲学观点,这与梁启超的思想不符,因此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张历史发展是一个必然性的过程,但并不因此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

20、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题干中列宁的观点正是表现了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英雄史观属于 B 选项唯心史观,是用唯心主义观点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显然与题干的唯物史观不相符。D 选项宿命论指人生中早已注定的遭遇,包括生死祸福、贫富贵贱等或者相信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促成,这也不是题干的含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之一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如 18 世纪末法

21、国哲学和政治思想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8 世纪到 19 世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与特定的社会政治思想条件、阶级斗争形势、民族传统、思想材料以及国际环境状况联系在一起。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题干所讨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不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因此,A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说不同的观念只有在理解了产生这些观念的物质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被理解。其暗含的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因此,本题的正确

22、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ABD 选项均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但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选项。干扰分析: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体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 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 选项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把先进的社会

23、意识只认为是先进文化不正确。D 选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可以通过文化体现出来,但不都是文化。【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劳动资料的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而且直接决定着分工的状况,并通过分工决定着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换言之,人们总是依据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以及分工状况来判断一定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表述不正确,生产力是形成社会关系的重要物质力量。C 选项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不一定必然会表现在生产工具劳动资料的变化上。D 选项表述错误,社会优越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和生

24、产关系上。【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它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欧盟开“药方”的举措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服务的集中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干扰分析:ACD 选项都是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不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在:当生产关

25、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它能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它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选项。干扰分析:AB 选项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两项内容,但不符合题意。C 选项表述倒置。【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这里所谓“生产关系的总和”,不是一个社会现实存在着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是特指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的总和。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二者指的是同一个东西,但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又有所区别。使用“生产关系”的概念,是同生产力相对应,它是生产力借以发展的社会形式。使用经济基础的概念

26、,则是同上层建筑相对应的,它是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竖立的现实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选项。干扰分析:题干生产关系的总和指的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在一定社会内部往往存在着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关系,但决定一个社会性质的是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因此,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定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因此,BC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

27、等两部分构成。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干扰分析: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因此,AB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人口决定论是主张人口因素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理论。18 世纪中期的英国学

28、者马尔萨斯将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相对过剩的现象绝对化,臆造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增长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并把这种规律说成是劳动人民失业、饥饿和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悲惨生活,全然取决于这个规律。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注意到了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的关系,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曲折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口相对过剩的事实,但他所谓的“永恒的规律”则是纯粹的虚构,掩盖了事实的本质。这个理论为资本主义的侵略和资产阶级的剥削辩护,具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D 选项。干扰分析:显然马尔萨

29、斯的观点夸大了人口决定因素,不是简单总结出人口发展规律的思维。因此,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纳什这一观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整体观,要求人类必须普遍树立生态意识,必须把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放到一个更广泛的系统生态系统中去考察,而不是人为地将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社会的短暂发展。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造成的严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反面证明了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BC 选项。干扰分析:D 选项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且与题干思想不符。【知识模块

30、】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二者构成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第二,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第三,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物质生产方式构成整个社会形态的基础,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和面貌,每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归根到底是

31、由其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来决定的。因此,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在发展上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干扰分析:B 选项夸大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

32、案】 A,B【试题解析】 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相互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因此,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人类社会发展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会表现出特殊的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 选项。干扰分析: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也就是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具有规律性。因此,C 选项错误。人们具有历史选择性,因此社会形态的更替就会出现多

33、样性,不一定有着严格的顺序。因此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选择性。它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此外,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够实现,取决于

34、主体的自觉选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表现为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具有共同性、普遍性,即: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体系,大致相同的上层建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干扰分析:每一个社会其社会形态更替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会出现跃进和倒退,因此,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某些民族可以实现跨越,但其跨越的方向、跨越的限度是受总体历史进程制约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民

35、族跨越的方向要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相一致。第二,实际存在着的社会形态及其生产力规定着民族跨越的限度。第三,现实存在的较先进的社会形态对民族跨越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选项。干扰分析:A 选项每一民族实现各种形式的跨越式发展是由本民族的特点及客观条件制约的,与其他民族并没有关系。因此,A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是他把这种进步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

36、性,这种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在马克思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的前进。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就必然要求改变或变革生产关系。但是,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还能容纳生

37、产力继续发展时,是决不会灭亡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具体的、历史的,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 选项。干扰分析:社会形态显然并不总是超社会、超历史的,也有与社会、历史相适应的时候,因此,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上层建筑既具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使上层建筑不会完全地、绝对地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它们之间总会有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第一,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第二,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第三,经济

38、基础总会变化,这种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这就造成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情况。第四,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已经陈旧的经济基础时,仍然维护这种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成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它们之间的矛盾就趋于尖锐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第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第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还能够极大地教育和锻炼包括革命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三,社会革命能够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由最深刻、最广泛、最彻底的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其目的是最终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