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85045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明确指出“ 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2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A)共产党宣言(B) 共产主义原理(C) 哥达纲领批判(D)共产主义信条草案3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其物质条件是(A)劳动是

2、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B)旧式的社会分工消失,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消除(D)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4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统一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的最低纲领就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C)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D)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5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它们之间(A)两种意识形态平行发展(B)存在长期的有条件的斗争性(C)存在暂时的无条件的同一性(D)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6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

3、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A)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B)独立地创造自己的历史(C)能动地创造自己的历史(D)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7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C)前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后者是社会价值的体现(D)两者是彼此并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8 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A)一种科学的理论(B)现实的运动(C)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D)人们追

4、求的社会理想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D)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10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没有差异,没有矛盾的和谐社会11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决定因素有(A)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B)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C)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运

5、动实践所证明(D)由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决定的12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相互关系是(A)有着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一致性,总体上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B)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和必由之路(C)社会主义是基础,共产主义是前景(D)社会主义能够直接进入共产主义13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又指出,“ 无论哪 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上述观点的正确理解有(A)“两个必然 ”指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B)

6、 “两个必然” 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C) “两个必然” 和“ 两个决不会”相互联系、相互补充(D)“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表明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4 马克思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保障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是(A)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升创造了重要前提(B)强化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人的“能力体系” 发展创造有利条件(C)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D)能够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7、的生动局面,并能够激发人的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15 对世界的本原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请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摘自逢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材料 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摘自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

8、本原理概论学生辅学读本材料 3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和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仍永远是物质,它的任何一个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丧失。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材料 1 2 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有什么不同?(2)阐述材料 3 的观点并分析其意义。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

9、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一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材料 2。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

10、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我们要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在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继续开拓,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摘自 2013 年 6 月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材料 3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

11、,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材料 1 揭示了唯物论的什么原理并具体阐述。(2)结合材料 2、材料 3 阐述实践、人民和真理三者之间的关系。17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摘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材料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摘自荀子.劝学材料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尽心下(1)材料 1、 2 共同说

12、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有关原理对材料 3 的“民本” 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18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 2010 年 5 月 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 。纲要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到 2020 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 1 35 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2 年等。纲要提出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针对义务教育“择校” 问题,提出“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围绕“学生减负”问题,提出

13、“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针对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估、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摘自新华网 2010 年国内大事回顾材料 2 南昆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被称为“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 ,是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云、贵、川出海的最佳捷径。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地形极其险峻,地质极为复杂,勘察设计工作始于 70 年代,先后共做了 8 个比选方案,经过充分论证,才最后确定实施现行方案。沿线岩层破碎,滑坡、坍塌、溶岩、瓦斯、膨胀土等不良地质俱存,覆盖面大,通过七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区 242 公里,可溶岩区 375 公里,膨胀土区 146 公

14、里,被称为“地层博览” 、“地下迷宫”。铁路从海拔 78 米的南宁盆地上升到海拔 20多米的云贵高原,高差达 2010 米,为我国铁路前所未有。整个线路形成沟梁相间,桥隧相连的走势,路基土石方达 8600 多万立方米;隧道 258 座,总长 1946 公里;大中桥梁 476 座,总长 798 公里,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的 31。其中多座大桥、特大桥的高桥墩、大跨度、新结构具有全国领先水平,或为国内首次采用。为克服众多的技术难题,铁道部组织了 37 项科研攻关,均获成功。6 万名铁路建设者发扬“为造福人民勇于攻难克险,甘愿吃苦奉献”的精神,精心设计,科学施工,风餐露宿,日夜奋战,终于提前完成了全线

15、铺通任务。摘编自人民网:1997 年 3 月 18 日 南昆铁路全线铺通(1)材料 l 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材料 2 南昆铁路的建成说明了什么问题。1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 1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 2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

16、人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1)对材料 1 中的观点加以评析。(2)比较材料 1 和材料 2,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3)根据材料 2 和 3,阐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17、。20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古时候有一神话故事说,有一次土地爷外出,临行前嘱咐儿子们把祈祷者的话记卞来。他走后,来了 4 个祈祷者;船夫祈祷赶快刮风,果农祈祷别刮风,农民祈祷赶紧下雨,行路人祈祷千万别下雨。这一下子可难住了土地爷的儿子们,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很快,土地爷回来了,看了儿子们的记录,便在上面批了 4 句话:刮风莫刮果树园,刮到河边好行船;白天天晴好走路,夜晚下雨润良田。如此一来,4 个不同的祈祷者都如愿以偿、皆犬欢喜。材料 2 西施是我国春秋时代的美女,她心口经常疼痛,走路时总是按着胸口皱着眉头,在街头也是这样。邻居东施是一个长得很丑的女人。她看到西施按心皱眉走

18、路的样子很美,便仿效着西施的姿势,皱眉蹙额,手按胸口,在大街上蹒跚而行。那样子不但不美,反而更加丑陋。村里人见她这种忸怩作态的怪样子,无不嗤之以鼻,一见她走来就把大门关上,谁也不愿意理她了。(1)东施的做法错在哪里? (2)土地爷的高明之处何在?2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小学老师雷夫.艾斯奎斯在其所著的热门教育畅销书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获得一个宝贵的签名球,上面有美国著名棒球队红袜队 1967 年全体队员的签名。这些球员都是他的偶像,对这样一个签名球,这位教师别提有多珍爱了。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他理所当然地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

19、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由,他觉得儿子还太小,对球和球员一无所知,说多了儿子也不会明白。于是,他没有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要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满不在乎说:我已经把问题解决了。爸爸问怎么回事,儿子说:我把球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儿子根本没有做错事。因为自己并没有告诉儿子上面的字有什么意义。从那天起,他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不论家长还是教师,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成人的思维理

20、解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岂不知,从弦子的角度看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正是儿童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 年 3 月 16 日)材料 2某大学一研究生凭借着设计“醒目药瓶” ,摘得了素有 “设计界奥斯卡”美誉的2011 年度“国际红点奖 ”概念设计类奖。 在她提供的设计图上,常见的塑料瓶盖的顶上一圈,变身为一块圆圆的玻璃。这是一面凹凸镜,有放大的功能”。她解释说,有了这个药瓶盖,老年人不需要戴上老花镜来区别药的类别、服用量等。她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对中老年人群体的关注。有一天,有位老人要吃药,可是药瓶上的字太小了,原本挂在脖子上的老花镜却不见了,急得这位老人团团转。

21、就这样,该同学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老人世界中,突然有一天灵感进发,想到“醒目药瓶嚏这个点子。有了灵感后,从设计到写英文翻译说明,再到制作动画,一共才三天时间。也许有人要问,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很简单,为什么能拿“国际红点奖” 呢?她坦陈,设计很简单,关键在于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这一设计胜在实用,按照测算,不会给药品本身带来额外的成本,推广起来很容易,使用方便。“希望将来这款设计能推向市场,让更多人得到帮助。”这位研究生说她没有想当名人的“野心” ,只期望能从生活中的小处入手,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红点” 主席 PeterZec 博士在颁奖晚会上说的那样:从同学们优秀的设计中

22、,他高兴地看到的是他们所描绘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世界。(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2)“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 ?22 关于理性、非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有不同的观点,请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笛卡儿:关于观念,“ 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 在无数场合中, “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 ”,“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 。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 “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 摘自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材料 2

23、 。“只要是科学,理性就不可能是普适的,非理性也不能加以排除。科学的这个特点要求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认识论。”“ 科学如果不频频弃置理性,就不会进步。 ”摘自保罗.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材料 3 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摘自列宁全集第 43 卷材料 4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1)材料 1 和材料 2 观点的区别。 (2)分析材料 3、材料 4 的观点,并回答非理性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23 根据

24、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一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材料 2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 不确定 ”,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 “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材料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断言:物体从高空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16世纪时,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斯台文(15481620

25、 年)第一个向这一说法提出挑战 lo他拿了两个重量相差 10 倍的铅球从 30 英尺的高度同时抛下,结果仅需 14 秒便同时落地。但是;当时难以测定精确的结果。后来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先进行逻辑分析,指出 A 物比 B 物重,A 物应当先落地,如果把两物捆在一起,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形。一方面,因为 A+B 比 A 重,它应先于 A 落地,另一方面 A 快 B 慢,B 就会减慢 A 的下落速度, A+B 比 A 后落地。这样,从同一前提出发就推出了截然对立的两种结论。这一矛盾表明,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不能自圆其说。进而,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很光滑的斜面,让两个不同重量的金属球

26、滑落,结果还是同时落地,这才彻底推翻了流行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伽利略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自由落体定律。 摘自中国战略网:人物介绍(1)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2)材料 3 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 古人讲,既要“ 读万卷书 ”,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代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仍然必须坚持这个正确方向、这条正确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

27、,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摘自 2009 年 5 月 3 日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材料 2 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恰逢王安石不在。苏东坡看见书桌上有一纸咏菊的诗稿,只写了两句:“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才高气傲的苏学士心想,这老夫子大概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傲霜,如何秋风一吹便落呢?于是提笔顺口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不久,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心情不快,到了当年九月重阳,一夜秋风刚过,苏东坡邀友赏菊。走进花园一看,只见花瓣纷落,铺金满地。这时,他才猛然

28、省悟,原来真有“吹落黄花满地金” 的事。摘自冯梦龙: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材料 3 假若我能比别人嘹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 试述“读万卷书 ”与“行万里路” 的认识论含义。(2)材料 2、材料 3 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材料 3 的指导意义是什么?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摘自洛克:人类理智论材料 2 “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般真理的全部例

29、子,不管数目怎样多,也不足以建立这个真理的普遍必然性。”“只有理性才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并指出它的例外,以补不可靠的规律之不足,最后更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定的联系。这样做常常使我们无需看实际经验到影像之间的感性联系,就能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见,而禽兽则只归结到这种影像的感性联系。”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靠机缘把这些原则唤醒了。”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材料 3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的构成、形成过程。摘自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1)说明材料 13 各自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作用的

30、不同态度。(2)运用所学知识,简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考研政治(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

31、本价值目标。【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物质条件。1875 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分配原则。【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内含了 BCD 的内容。正确选项是 A。【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平等竞

32、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无条件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同一性的体现。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精辟论述,D 选项综合概括了 ABC的内容,最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依赖性,人与人之间形成

33、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作为社会的人,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共产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所以,AB

34、C 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马克思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所以 ABCD 四个选项都是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ABC 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精辟论述。D 选项是错误的。毛

35、泽东说“世界上的每一个差异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有矛盾的和谐社会。【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 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B 是依据剩余价值学说得出的结论;C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前进。D 是共产党人依据 AB 而制定的纲领,并为此奋斗,故不选。【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认为,社会主义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列宁提出要迂回过渡,不

36、能直接进入共产主义。故 D 项不选。【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的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两个必然”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会”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互为补充。同时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7、。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改善民生当作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观点体现了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本原理。ABD 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 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知识模块】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15 【正确答案】 (1)材料 12 都说明了世界的统一性。不同之处在于:材料 1 认为世界统一于具体的

38、物质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 2 认为世界统一于数,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材料 3 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坚持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在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都是以此为根据和前提的,从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16 【正确答案】 (1)材料 1 揭示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它要求我

39、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同时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当前我国的最大实际是三个“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一切正确思想和工作方法的发源地。(2)材料 2 和材料 3 说明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基本依据,当前我们要从实践、人民和真理出发,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首先,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

40、体,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就要密切联系群众,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一致的。其次,真理具有客观性,它是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的结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从群众中来,第二次飞跃就是到群众中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最后,实践、人民和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立足实践、人民和真理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17 【正确答案】 (1)说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即超越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否定的本性是“扬弃” ,即既克服又保留。在实践中贯彻辩证否定观,应采

41、取“扬弃” 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辩证地看待孟子的“民本” 思想。孟子的“重民”、“ 爱民”思想,看到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进步意义,但其归根到底是为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18 【正确答案】 (1)材料 1 说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意识还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材料 2 说明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19 【正确答案】 (1)孟德斯鸠用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

42、等物质因素去解释民族的差别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观点不是从社会内部而是从社会外部的自然条件去说明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观点。(2)恩格斯辩证地看待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在肯定人类改造自然的胜利的同时,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恩格斯认为,构成自然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盲目地征服自然,破坏生态系统,必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3)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方面,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认真研究、掌握自然规律,改变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基

43、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20 【正确答案】 (1)东施的做法是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质的矛盾。东施不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结果事与愿违,闹出了笑话。(2)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去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土地爷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矛盾的特殊性,对事物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21 【正确答案】 (1)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

44、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两事例充分显示出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作用,突出地表现了主体在认识中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2)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让生活更美好。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就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客观现象,按规律办事。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 22 【正确答案】 (1)材料 1 属于只看到理性因素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的唯理论;材料 2 夸大了非理性因素作用。(2)材料 3、材料 4 说明,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对于认识活动的发生和停止、对主体能力的

45、发挥与抑制起着控制和调节作用。科学发现要受到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23 【正确答案】 (1)材料 1 与材料 2 的观点不矛盾。材料 1 提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材料 2 在肯定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的同时,指出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过程;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2)材料 3 说明不能把实践标准抽象化、绝对化,实践的历史性、条件性决定了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以及逻辑证明的重要作用。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重要补充,但不是与实践并列的两个标准,归根到底,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24 【正确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直接经

46、验是经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从书本或向他人学习获得的知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 源” 与“流”的关系。“读万卷书” 属于间接经验,“ 行万里路”属于直接经验。(2)材料 2 侧重说明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材料 3 侧重说明间接经验的重要性。指导意义是: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学习间接经验非常重要,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25 【正确答案】 (1)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作用问题上,材料 1 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因而属于经验论;材料 2 夸大了理性认识的作用而忽视了感性认识的作用,属于唯理论;材料 3 的观点则正确地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另一方面,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