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851172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上述不平等条款体现在下列哪个条约(A)马关条约(B) 辛丑条约(C) 南京条约(D)中法新约2 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后,在中国共产

2、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积极堆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而最终促成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孙文一越飞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C)二七惨案的发生(D)国民党一大宣言3 门捷列夫说:“ 一个人要发现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万个人在失败的探索和悲惨的错误中毁掉自己的生命。”这句话说明了( )(A)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所以和谬误相对立(B)真理和谬误是相互等同、相互转化的(C)在批判谬误中发展真理,是谬误向真理转化的一种形式(D)只要在谬误中总结教训,就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4 毛泽东同志指出:“ 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

3、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6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

4、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 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8 劳动力商品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最大特殊性在于(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三部分组成(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C)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转移其他商品的价值(D)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9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表明了( )(A)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靠增加雇佣工人数量来进行的(D)商

5、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关系10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11 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 )(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B)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C)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12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A)是否承认人民的思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

6、是发展变化的(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13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 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

7、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5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6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 )而德正”,“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的话揭示了一个道理( )(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

8、会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17 人口政策一直是中国“两会” 讨论的热点问题。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已经实行 30多年,对稳定中国低生育率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引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男女性别比例、独生子女身心成长。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之所以关注人口问题,因为( )(A)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B)人口越少越利于经济发展(C)人口增长速度要低于经济发展速度(D)人口政策决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18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9、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19 “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 )(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20 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在阶级社会,从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超阶级的人性(B)意识形态有时候是不反映经济基础的(C)在阶级社会中,对事物的标准与看法随着阶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10、在当时是正确的意识形态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的矛盾有(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22 小王花 38 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副网球拍,商店将其中的 8 元用于交纳税收。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23 原始社会末期,在偶然的物物交换中,一袋米可以换两只羊,或用公式表示:1 袋米=2 只羊。在这个公式中,不

11、正确的是( )(A)一袋米和两只羊的使用价值的质不同,但其量相等(B)羊的价值通过米表现出来(C)一袋米的价格和两只羊的价格相同(D)二者交换是个偶然的行为24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只知道石油可用来作燃料,以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发现了石油可以用来进一步提炼成为许多化工产品。这说明(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断变化的(B)同一件商品往往具有多种使用价值(C)使用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属性(D)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发现商品具有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25 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

12、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26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27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有( )(A)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B)没有考察人们从事历史活动时的思想动机(C)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D)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28 在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

13、会存在” 的有( )(A)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B)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生产方式(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D)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29 面临环境日益被污染的状况,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这是因为( )(A)地理环境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B)地理环境直接决定社会的发展(C)地理环境能决定社会的性质(D)地理环境通过物质生产制约社会发展30 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B) “心态”

14、 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C)不同的“心态” 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D)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31 思想体系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思想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另一类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下列都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的是( )(A)政治思想、法律思想(B)宗教、艺术、哲学(C)语言学、逻辑学(D)数学、道德3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A)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生作用(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并发生作用(C)是人类社会发

15、展的普遍规律(D)决定着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3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是极为复杂的,其表现有( )(A)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B)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存在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矛盾(C)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D)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

16、盾34 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A)是否与它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并帮助其形成和巩固(B)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能否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D)能否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35 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一直重视分配问题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新的分配制度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国家重视分配制度改革蕴涵的哲理包括( )(A)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理顺了,生产力就一定能快速发展(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36 下列观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

17、形态” 理论范畴的是 ( )(A)社会形态就是社会(B)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形态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D)社会形态就是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共同体37 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A)追加的生产资料(B)追加的货币准备金(C)追加的消费资料(D)追加的折旧基金38 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平均利润的剥削者有( )(A)产业资本家(B)商业资本家(C)农业资本家(D)银行资本家39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

18、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40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 )(A)民主与法制(B)政权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三、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请结合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论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意义。41 假定在封闭的条件下,某国国内只有两个生产部类,第一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第二

19、部类生产生活资料。2000 年该国国内两大部类资本构成状况如下:第一部类第二部类不变资本(C)800700可变资本(V)200300剩余价值(m)300200请回答:42 该国国内社会总资本周转能否顺利进行?为什么?43 如果社会总资本周转不能顺利进行,市场能否自发进行调节?44 上述两个问题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44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英国卫报1991 年 12 月 10 日刊登题为如何说西方没有完全取胜的文章,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跟往常一样显而易见,清晰可辨。市场不可避免地产生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 五十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发生过七次严重的经济衰退,每次

20、衰退都使失业人数超过上一次的顶峰。迄今的十二年来,美国发生的巨变使人们的期望不断下降,自 1972 年以来,美国人平均实际工资没有任何增长。经过二十五年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1948 年至 1973 年之后,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生产和就业率确实都已明显下降。”材料 2一位西方外交官说:“ 中国正成功地把市场因素引进中央管制经济中去。” 英国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说:“中国尽管在 1991 年遭受了 50 年代以来最大的涝灾,但经济增长仍高达 8%,再次在世界名列前茅。”“这 10 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居世界之冠。”“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国家财富。”法国报纸我们的时代1991 年第 20

21、 期发表胡戈.布劳恩的文章,认为这是“计划经济与市场关系合理调配的结果” 。材料 31991 年 9 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着重研究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使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年 11 月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社会化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逐步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阅读上述材料,试运用有关知识回答:45 对比分析材料 1 和材料 2,说明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46 联系你在回答第 1 个问题时所得出的结论,谈谈

22、你对材料 3 的认识。4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也许会有人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那么一个人越懒或越笨,他生产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然而,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2卷,70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材料 2“如果生产各种商品所必需的各种劳动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商品的相对价值也会是固定不变。但是,其实不然。生产一个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是随着所用劳动的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劳动的生产率越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劳动的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 ”

23、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2卷,71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请回答:47 根据材料 1,回答马克思为什么说“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48 根据材料 2,说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内容。题干涉及割让香港岛、鸦片等内容,显然出自南京条约,所以 C 项为正确答案。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 年 1

24、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因此,D 项正确。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句话说明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A 项真理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和谬误对立,但一定条件下也是相互转化的;B 项的错误在于把真理和谬误相等同;D 项认为只要总结教训,就一定能达到真理,这种观点过于绝对。【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种理论没有意义的原因在于“束之高阁,并不实行”。即不以实践为目的,故选 C 项,ABD 三项本身错误。【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5 【正确答

25、案】 A【试题解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知识模块】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个别劳动时间与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价值总量的关系的理解。个别劳动时间越少,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时间越少,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越多,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个别劳动时间越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越多。只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才有可能获利。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记忆型题目,考查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

26、物的特殊商品,充当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从货币的发展历程看,许多商品都充当过等价物;货币的特点在于“固定”和“一般”。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性的。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这表明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是各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资本有机构成比较高的部门在同样的条件下生产的剩余价值比较低,部门的利润率也比较低,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使得它可以从利润率比较高的部门分割到一部分剩余价值,以保证社会上每个部门都有人在生产。

27、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哲学基本问题中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延伸到社会历史领域中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目是总一分的形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就是中心句,表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正确答案是 D。本题与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无关,也没有强调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BC 三项排除。【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4

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常见的宣传语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中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客观实际情况,即社会存在的反映,A 项为正确答案。 C 项说法错误,应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没有涉及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问题,BD 项排除。【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动态的更替;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29、神生活过程,因为人们首先得吃、穿、住、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其他活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 选项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项不符合题意;BD 项说法错误;古人的话强调的是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决定于社会生产方式,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人口增

30、长对社会发展有促进或延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既反对人口决定社会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资产阶级观点,也反对忽视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原理。社会意识是社会中一切意识因素和精神活动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这些都是社会意识的特点。但社会意识中有先进的、落后的,甚至反动的,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起到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是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所以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9 【正确

31、答案】 D【试题解析】 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意识是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社会存在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则总结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那些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意识形式,称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并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变化,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ACD 项都是正确的,因此不选。【知识模块

32、】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2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就是使用价值是否能转化为价值的矛盾(即商品能否交换得出去的矛盾)、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否通过等价物转化为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互比较以确定个别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能有多少会被社会承认的矛盾、私人劳动会不会被社会承认以及承认多少的矛盾等,故全选。2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小王购买球拍是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商

33、店纳税执行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故选 BD。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此题不难做,但要注意选择“不正确”的。本题稍有难度的是 D 项,只要看清楚是“原始社会末期”的前提,就知当时的交换已经不是偶然的行为了。2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使用价值这一商品的自然属性本质的理解。任何商品的用途都不是单一的,因而它就有多种使用价值,而且其使用价值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使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来交换,即具

34、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以价值为基础。所以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上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者缺一不可,题中四个选项都正确地反映了这种关系。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只要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就发挥作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是选项 A;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是选项 C;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也就变

35、为选项 D,也就是说,垄断价格的表现,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歪曲地表现为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了垄断价格的形式。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 不是正确选项。2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查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存在的理解把握。历史唯物

36、主义的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了人口、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三项基本内容。法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可排除。在本题中,ABC 三项符合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9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有三个主要因素,即地理条件、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它们对社会的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AD,BC两项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0 【正确答案】 B,D

37、【试题解析】 本题以马云经商成功的感悟为素材,考查社会意识的基本知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B 项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D 项表明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因此,BD 项为正确答案。AC 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思想体系又称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存在,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的特点。思想体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反映经济基础,属于思

38、想上层建筑,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另一类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数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等,它们不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不属于上层建筑,其自身没有阶级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AB。【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之中。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推动社会形态之间的更替,也体现在推动同一社会形态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

39、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4 【正确答案

40、】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上层建筑的理解、掌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判断进步与落后的唯一标准,依据这一判断,BC 项符合要求。至于AD 两项,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仅仅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中,是无法判断上层建筑是进步还是落后的。因为要作出判断,必须看该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如果经济基础已经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上层建筑再适合这种经济基础也是落后的,所以不选。【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5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A 项正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项错误。生产关系理顺了,

41、能为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生产力发展还受其他诸多因素影响,因此生产关系理顺只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C 项错误。生产关系要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题干提及的分配制度改革正是顺应了这一规律要求,D 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 AD。【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6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形态理论,包括社会形态的含义、内容及意义的掌握。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社会形态就是指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从内容上说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但是社会形态不等同

42、于社会,社会是一个更为抽象的概念,它标志着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自然存在的区别,而社会形态则标志着社会所具有的特征,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另外社会形态也不等同于每一个具体的现实社会共同体,因为社会形态比一般社会要具体,但比各个现实的社会共同体要概括,它是对许多不同的社会共同体本质的概括。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等都可以称为不同的社会共同体,而不是不同的社会形态,但它们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都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形态理论还揭示了社会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社会形态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所以BC 项反映了社会形态理论的内容,为正确答案。本题有一定难度。关于社会形态的

43、含义,一般考生都能把握,而难点在于两点:一是社会形态和社会的区别;二是社会形态和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共同体的区别。会有许多考生由于不懂得这些关系而误选 A 项或 D 项。这就要求考生在记忆概念的时候,那些相关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必须弄清楚,这又是一种复习的模式和思路。【知识模块】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过程比原有规模更大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必须有两个物质前提:一是必须有追加的生产资料,作为两大部类追加的不变资本之用;二是必须有追加的消费资料,作为两大部类追加的可变资本之用,所以正确的

44、选项是AC。B、D 两项是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货币资本投入的来源,而不是物质条件,故不选。3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处在产业、商业、借贷、农业四大部门的资本家通过大的部门之间的竞争,都会得到平均利润。39 【正确答案】 A,C,D4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内容。三、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41 【正确答案】 (1)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是研究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经济体系内部生产和交换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一问题

45、,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部类,并通过对两大部类内部及其相互之间交换关系的研究,对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所需条件的概括。简单再生产所需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v+m)=c,这个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条件,即两大部类的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这个基本条件可以引出两个派生条件:第一,(c+v+m)= c+c,这个条件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第部类平衡条件;第二,(c+v+m)=(v+m)+(v+m)。这个公式表明消费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之间

46、的关系,是第部类的平衡条件。以上三个条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内在联系,如果这些客观要求的比例受到破坏,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因而要保证两大部类生产的协调发展,就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各部门内部建立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2)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其突出表现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实现整体优化和升级,导致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从而制约和影响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不合理

47、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对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42 【正确答案】 在上述给定的比例下,该国国内社会总资本周转将不能顺利进行。简单再生产所需具备的基本实现条件是:(v+m)=c ,这个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条件,即两大部类的生产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基本的实现条件是:(v+v+m/x)=(c+c)。其中,c 和v 分别代表扩大再生产时所需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m/x 代表扩大再生产

48、条件下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中用于个人消费的部分。这个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该国既不满足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也不满足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因此,社会总资本周转将不能正常进行。43 【正确答案】 市场能够进行自发调节。该国社会总资本周转的障碍在于,第二部类的比重过大从而产品实现困难,在市场上就表现为生活资料供过于求。在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从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转移,使第一部类生产增加,最终实现两大部类的均衡,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创造必要条件。44 【正确答案】 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关系

49、,各部门之间客观要求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这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二是价值规律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45 【正确答案】 对比分析材料 1 和 2 材料,应归纳出如下结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无法克服其固有的矛盾、消除无政府状态,因而会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能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促进生产力发展。建立在不同的所有制基础上,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46 【正确答案】 对材料 3 的认识应包括: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承认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深化农村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等,这些都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才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挥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从而提高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