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85142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人们的传统认识。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

2、会效益相协调。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指导实践(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4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

3、长,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8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 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5 1978 年 12 月,小岗村 18 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

4、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6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里的“时务 ”喻指(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规律(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D)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规律7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是( )(A)唯物史观(B)群众路线(C)唯物辩证法(D)群众观点8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5、D)文化发展史9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A)思想范畴(B)经济范畴(C)政治范畴(D)文化范畴10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

6、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14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 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关于“全球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问题 ”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B) “全球问题” 不仅是个自然问题

7、、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C)解决 “全球问题” 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D)解决“全球问题 ”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15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16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17 “时势造英雄 ”和“英雄造时势”

8、(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1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下列说法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A)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B)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但并不排斥自然属性(C)人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的,存在着固定不变的人性,且由人类所共有(D)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既是辩证法又是唯物论19 有人说:“ 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

9、错误在于( )(A)把个人意志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C)否定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D)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20 恩格斯说:“ 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 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就证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而摩尔根对于同一观点的发现表明,做到这一点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这一观点必将被发现。”这段话说明( )(A)唯物史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B)马克思主义和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没有任何差别(C)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优秀成果是一脉相承的21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

10、产的经济形式。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社会分工的出现(B)商品交换场所的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2 15 世纪末,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B)用游行示威方式获得民主权利(C)用革命手段获得国家政权(D)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2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先后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人们在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C)具体劳动创造使

11、用价值并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D)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24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A)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复杂劳动要经过专门的训练(B)简单劳动是历史范畴,复杂劳动是永恒的范畴(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D)在同一劳动时间内一个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多个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25 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 )(A)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比较(C)在同一部门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形成商品的价值量(D)单个商品的价

12、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5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马克思曾明确指出“ 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材料 2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做过深刻分析,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材料 3技术悲观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

13、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等。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 的基本途径就是,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恢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实行经济上的零增长。材料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请回答:26 材料 1 和材料 2 的共同点是什么?27 比较说明材料 3 与材料 4 的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两者的错误实质。28 依据材料 1 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28 答案与解析一、单

14、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技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科学技术革命主要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来推动社会发展。因此,选 D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主要讲的是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使得人们的传统意识发生变化,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转变为“协调发展”,故选 B 项。A 项说法错误,错误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也发挥作用,只是性质不同而已,舍去;C 项与题意无关,不涉及前进性与曲折性,舍去;D 项与题意无关,

15、不能把由 “一个中心”到“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成主次方面的转化,舍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材料主要叙述了不知廉耻、荣辱倒错的危害,对廉耻和荣辱的认识属于社会意识,因此材料反映的是落后社会意识的阻碍作用。AD 两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 项观点错误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据此,本题选 B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唯心主义。日本侵略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安倍晋三对“侵略”定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A 选项正确;BC 两项内容材料

16、未体现;D 项说法错误,英雄创造历史否认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材料中小岗村农民的创造,掀开了改革的序幕,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形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因此,选 C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时务”就是指历史发展的态势,不可改变的状态。即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发展亦有规律。因此,正确答案为 C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注意区分。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有:一切为了群

17、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的层次上看,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还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就是经济。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18、论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英雄史观属于唯心史观。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决定关系。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中提到“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明显看出,题干强调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是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故选 A 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

19、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D 选项观点明显错误,上层建筑不能决定经济基础性质,应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其他均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因此选 B 项。社会形态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另外社会形态是历史的,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因此选 A 项。 CD 两选项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20、A,B,C,D【试题解析】 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

21、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据此,本题 ABCD 四项全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历史的观点,但不是任意创造,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因此,C 选项观点错误。 D 选项观点也是错误的,应该是劳动发展史、社会实践史。【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材料观点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因此。选 ACD。【知

22、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前者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历史观。因此,B 选项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C 选项错误。不存在抽象人性,只有具体人性,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C 项观点属于形而上学人性论。其他选项均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其错误在于:第一,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把历史看成是你想怎么摆就怎么摆,这里面实际上夸大了人为意志,把人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第二,

23、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认为历史有很多种可能,只是强调了其中的偶然因素,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必然因素。第三,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据此,本题全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A 选项观点明显错误。梯叶里、米涅、基佐、摩尔根等人已经发现了唯物史观的某些理论,但是没有将该理论建立在科学之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学说综合以前的唯物史观思想,使其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B 选项观点也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和前人的思想文化成果有联系,但是有根本性差别。题干材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和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

24、优秀成果是一脉相承的。据此,本题选 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后者是决定性条件。据此,本题选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种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最为典型。二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据此,本题选 A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该题要求同学们必

25、须全面系统地掌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概念。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绝不是先后两个劳动过程,而是同一次劳动的两个不同表现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绝不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区别。【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该题是对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基本理论的综合分析。不选 B 项的理由: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都是商品经济的历史范畴,而绝不是永恒的范畴,没有商品经济也就没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该题是综合分析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对商品的价值量进行分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6、决定的。在市场经济的交换中,价值量的交换只能是将复杂劳动转换成简单劳动。商品的价值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形成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变化成正比,和单个的商品价值量变化成反比。【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材料 1 和材料 2 都肯定了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爱因斯坦将科学技术当成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

27、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材料 3 是技术悲观论观点,材料 4 是技术乐观论观点,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两者都只是从科学技术出发。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技术悲观论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而技术乐观论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技术。两者错误的实质是:只见物不见人,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成果造福于人类,是科学技术单线论,或者说至上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历史发展推动作用的强大杠杆。第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在当代社会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第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