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85144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 )(A)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B)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C)前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后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D)前者揭示了认识主体的差别性,后者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2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 )(A)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C)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D)真理是与人

2、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3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这表明(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4 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5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6 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的认识能力、改造

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 )(A)改造世界观(B)改造人生观(C)改造价值观(D)改造道德观7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8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 )(A)认识必然,争取自由(B)实现共产主义(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共同富裕9 2014 年 9 月 3 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4、战争胜利 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亚里士多德说过:“ 不是我们说你的脸白,所以你脸才白;而是你的脸的确白,我们这样说才算对。”从中我们可获得的哲理启示是( )(A)“黑”与“白”是对立统一的(B)真理具有客观性(C)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0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者都( )(A)强调从物到感觉和思想(B)坚持从思

5、想和感觉到物(C)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本质上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D)割断了认识同客观现实的联系,否定了认识客观依据,陷入主观随意性11 牛顿曾说过一句名言:“假若我能比别人瞟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 ( )(A)认识来源于人的大脑(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认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D)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12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 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做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是,19 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

6、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 180。这说明真理是( )(A)因人而异的(B)具体的(C)有条件的(D)客观的13 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 5000 只“冰川豹蛛” 进行测量后发现, 19962005 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 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 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A)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B)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C)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D)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7、,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15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C)知行相互促进(D)行先知后1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源于经验(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

8、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8 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 世纪 50 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A)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B)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C)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D)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19 早在 1898 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

9、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 2009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 28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升至 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B)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D)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20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

10、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 2011 年 8 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 )(A)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B)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C)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D)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21 马克思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B)哲学的任务只是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C)哲学不仅要认

11、识现实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不可分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22 毛泽东同志说:“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 这一论断揭示了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3 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 19 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 1897 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

12、汤姆生在 1900 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24 同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一领导一群众 ”相一致的哲学基础是 ( )(A)辩证法的“ 个别一一般一个别”(B)认识论的“实践一认识一实践”(C)辩证法的“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D)认识论的“ 认识一实践一认识”25 历史学

13、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B)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C)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D)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5 材料 1一条消息被中国的网友们津津乐道:亚洲鲤鱼成为美国的灾难,奥巴马宣布斥资5150 万美元根治亚洲鲤鱼入侵,鲤鱼是中国人很爱吃的鱼类之一,鲤鱼美食那真是数不胜数,美国人怎么就把它当成灾难了呢?美国

14、人之所以不喜欢吃鲤鱼,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烹饪方法差异很大,中国的红烧、清蒸等方法在美国人看来十分麻烦,其次鲤鱼小刺相对较多,这让美国人很反感。不过在中国人眼里,鲤鱼就是美味了!20 世纪 70 年代,亚洲鲤鱼被引入美国,用于清除池塘中泛滥成灾的藻类和其他植物,后来这些鲤鱼疯狂繁殖,导致它们被美国视为入侵物种。亚洲鲤鱼入侵美国疯狂繁殖引发美国人恐慌,同时也令中国爱吃鱼的人们感到无奈。曾有不少中国网友甚至在网上发起了“ 到美国去,吃剁椒鱼头 ”的号召。2014 年 9 月 9 日至 12 日,美国亚洲鲤专家 JimGaey 和他的同伴们组团来中国寻找解决亚洲鲤泛滥的方法。他们参观了上海水产市场和武汉

15、水产加工厂,也品尝了红烧鲤鱼和鳙鱼头泡饼。因为了解中国人爱吃鲤鱼,JimGalvey 甚至表示欢迎中国人去吃鱼。据悉,美国一直在寻找防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对策,设电网、投毒、甚至提案建水坝。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止亚洲鲤鱼。亚洲鲤鱼让美国民众十分紧张。在美国农业部的官方网站上,一本由美国亚洲鲤鱼地区委员会编写的手册中提到:不要持有活的亚洲鲤鱼;不要持亚洲鲤鱼进行跨州行动;即使是死的亚洲鲤鱼,也不要将它丢到新的水域中。材料 2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

16、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6 结合材料 1,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中国人的“美味” 却是美国人的“ 灾难”?27 结合材料,谈谈怎样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28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28 材料 1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在斯坦福大学 2005 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让我给你们举一个例子吧:Reed 大学在那时提供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在这个大学里面的

17、每个海报,每个抽屉的标签上面全都是漂亮的美术字。因为我退学了,不必去上正规的课程,所以我决定去参加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我学到了 sanserif 和 serif 字体,我学会了怎么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还有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那种美好、历史感和艺术精妙,是科学永远不能捕捉到的,我发现那实在是太迷人了。当时看起来这些东西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当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我把当时我学的那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 Mac。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如果我当时没有退学,就不会有机会去

18、参加这个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Mac 就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字体,以及赏心悦目的字体间距。因为 windows 只是抄袭了 Mac,所以现在个人电脑就不会有现在这么美妙的字型了。当然我在大学的时候,还不可能把从前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但是当我十年后回顾这一切的时候,真的豁然开朗了。再次说明的是,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联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断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联起来。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这个过程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只是让我的生命更加地与众不同。”材料 22011 年 10 月 5 日,享年 56 岁的苹果公司创始人

19、之一、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逝世。这位不断创新、颠覆传统的“天才” 给人们留下了一系列经典的电子产品,他的精神也成为榜样激励着每个关注他的人。也许,特立独行、不留情面的乔布斯才是更真实的他,他并非不会犯错,并非完美,他也只是一个在不断追求完美的人而已。他常说,是错误让他回到“初心” 初学者的状态。在他看来, 犯错误不等于错误:“ 从来没有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失败或者犯过错误。相反,成功的人都是犯了错误以后,做出改正,然后下次就不会再错了。从不犯错意味着从来没有真正活着。”材料 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几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

20、,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 ,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一双善于发现联系的眼睛和一个睿智理性的头脑”。29 “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30 “犯错误不等于错误 ”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31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一双善于发现联系的眼睛和一个睿智理性的头脑”?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2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

21、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论和真理观具体观点的辨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指对于同一个客观事物,有多少个看法,就有多少个真理,不管它是否与实际相符合。针对同一个认识对象形成的不同认识,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认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主张客观真理不止一个,这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则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当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不要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相混同

22、。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从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从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真理的具体性所包括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历史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一个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真理的具体性还表现在真理与谬误

23、的关系上。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因此,本题的答案选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观点明显错误。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但唯一途径说法错误,不选 B。C 选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因此选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理论”是一种认识,“行动”则是实践,革命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反过来指导革命实践。A 选项观点错误,不能说理论比行动更重要。 B 选项亦错误。革命理论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决定革命运动成败的最终决定因素,

24、过于夸大。正确选项为 C。【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改造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

25、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的意思是说,圣贤之人可以不用实践就可以获得知识,不需要看到(东西)就能说出它的名字,不必去做就可以取得成功。显然,老子的观点是脱离实践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表现,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 D 当选。A 与题意相反,不选,B 和 C 与题意无关,均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

26、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因此选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两句话含义更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B 项当选。题干中虽然提到“黑”与“白”,但名言中并没有涉及两者既对立又统

27、一的论述,也没有论述两者相互转化和渗透等,因此不能选 A。C 选项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名言中并无涉及这个观点的论述,不能选。D 选项与题意毫无关系,明显可以排除。【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A 选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虽然它们名称和表现

28、形式不同,但是它们本质上都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唯心主义先验论,即都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1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选项 A 观点错误,认识全部来源于实践而不是人的大脑;选项 B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由于具体的认识主体不可能事事躬亲,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因此选 C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2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在客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A 项叙述错误,D

29、 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题意,因此不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联系虽然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事物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故 A 项排除,c 项属于不可知论;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由于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 项和 D 项符合题意。【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认识关系。在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的基础上又产生出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因此,选项 AB

30、CD 正确。【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揭示了“行先知后”的思想;“因知以进行”,“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表述了知行相互促进的思想;“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包含了知行结合、不可分割的思想。因此选项 ACD 正确。选项 B 是明朝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把实践理解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

31、的能动的反映。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感性的、物质的实践活动,就必然离开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认为认识对象或者是主观的感觉和精神,或者是客观精神。因此选项 B、D 正确。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不是一切唯心主义哲学都否认世界可知性,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可以是可知论者,A 项不符合题意。认识起源于经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区别在于是否承认经验有客观来源,c 项也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7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关于认识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唯物论和辩证法高度统一的世界观

3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认识论中的应用,认识的辩证过程就是运用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发展的观点和一系列的辩证法规律阐述认识的来源、变化发展以及认识过程的相互关系。本题属于间接性的综合应用试题,可以有许多的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要求的就是正确选项。A 项是讲真理的发展过程,从相对走向绝对, B 项把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的转化说颠倒了,C 项是讲认识发展的规律, D 项讲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过程,所以,ACD 是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认识的进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因此 c 选项观点错误,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

33、成分是对真理相对性的错误理解,真理的相对性是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事物一定层次的认识,而非指包含谬误成分。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论中人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难度不大。人类对气候的认识,从 1898 年到2009 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变化很大,因此,AB 正确。 C 项“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是错误的,人类认识是前进的。D 项否认了认识的任务和目的,故错误

34、。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人的认识的相关知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不只是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这么简单,更直接的动力是加深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A 观点是不准确的。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未必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D观点错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对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需要。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发现规律是为了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世界,规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一

35、切科学理论或知识,一旦离开了为实践服务这个根本目的,都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往的哲学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都曾起过进步作用,为人类的思维增添过真理的颗粒,但是由于它们的理论的立脚点和方法的局限性,它们的理论不可能是彻底的、革命的,所以“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主题的根本转换,立足于使“现存世界的革命化”,放眼于人类的解放,“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因此,本题

36、的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所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有联系的。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其次,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人们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

37、以原有的知识为背景,使用已有的概念和逻辑框架,在理性认识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同样接触客观事物,由于理论准备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因此“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另一方面,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的认识来说明。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同一客观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结的基本属性。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

38、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组成部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每一个真理性认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来说,都是相对真理;同时它又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绝对真理。人们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观世界相一致,都有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

39、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它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认识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其次,从群众中来,就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把群众的经验和意见集中起来,形成理论、政策和办法。这大体上相当于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过程。再次,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已经形成的理论、政策和办法拿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指导群众的实践。这大体相当于将“一般”转化为“个别”,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理论、政策和办法等得到了检验、丰富和发展。最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40、去的过程就是坚持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并进而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无限认识过程。群众的意见往往是不系统的、分散的,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局部的、具体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深入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再把群众的意见加以集中、整理,形成系统的理论和意见。但是,这种意见还必须返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任务,而需要多次的循环,每进行一次循环就会使认识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 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通过对历史学家观点的合理性分析,考查考生的认识论知识,着重考查考

41、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哲学知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故CD 正确,A 说法本身错误,B 不是合理性的表现。【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6 【正确答案】 从

42、真理与价值角度回答。价值评价的标准是主体的需要,不同的主体,对相同的客体,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评价。哲学上的“价值” 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发生和形成的。价值具有主体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同一客体(亚洲鲤鱼)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亚洲鲤鱼” 这一客体对“中国人 ”和“美国人”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鲤鱼是中国人很爱吃的鱼类之一,鲤鱼美食那真是数不胜数,

43、中国的红烧、清蒸等方法在美国人看来十分麻烦,其次鲤鱼小刺相对较多,这让美国人很反感。这就造成亚洲鲤鱼大量繁殖,最终危及生态,成了“ 灾难” 。(本题还可以从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去思考回答。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在中国的“美味 ”,到了美国,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就变成了“灾难”。验证了中国一句话“我之蜜糖彼之砒霜” 。黑格

44、尔曾以下雨好不好为例说明真理的具体性,抽象地、简单地说下雨好还是坏,都不是真理。如果久旱逢甘霖,说下雨好才是真理,因为它符合客观实际;如果霪雨不止,再说下雨好就不是真理,而成为明显的谬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7 【正确答案】 “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这句话体现了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人们能够通过意识的能动性研究和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也就是说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而这些办法和手段的诞生就是一个创新思维产生和落实的过程。对于“亚洲鲤鱼” 问题,只要能找准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就能创造一个有效的新措施。但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

45、律: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8 【正确答案】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一件事物,由于环境的不同,结果有很大的差异,对不同的事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复制。今天的中国,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不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制度。【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9 【正确答案】 体现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

46、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动力作用。其二,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极可贵的品质。其三,激发作用。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

47、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 【正确答案】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错误往往是

48、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1 【正确答案】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存在。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本质必然联系即规律,既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联系眼睛” 感性认识,更需要“一个睿智理性的头脑” 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