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864465 上传时间:2019-02-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中国人姜某(女) 与甲国人惠特尼婚后在甲国定居后姜某在甲国生下一女。根据我国国籍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 年卷一第 31 题)(A)如姜某之女出生时未获其他国家国籍可以获得中国国籍(B)姜某之女一出生就无条件获得中国国籍(C)如姜某之女出生时已获得甲国国籍,她也可以同时获得中国国籍(D)姜某之女出生地在甲国因而不能获得中国国籍2 戴某为某省政府的处级干部。两年前,戴父在甲国定居,并获甲国国籍。2006年 7 月,戴父去世。

2、根据有效遗嘱,戴某赴甲国继承了戴父在甲国的一座楼房。根据甲国法律,取得该不动产后,戴某可以获得甲国的国籍,但必须首先放弃中国国籍。于是戴某当时就在甲国填写了有关表格,声明退出中国国籍。其后,戴某返回国内继续工作。针对以上事实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2006 年卷一第 32 题)(A)戴某现在已自动丧失了中国国籍(B)戴某现在只要在中国特定媒体上刊登相关声明,即退出中国国籍(C)戴某现在只要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就应当得到批准(D)戴某现在不能退出中国国籍3 中国人高某在甲国探亲期间加入甲国国籍,回中国后健康不佳也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后甲国因高某在该国的犯罪行为,

3、向中国提出了引渡高某的请求,乙国针对高某在乙国实施的伤害乙国公民的行为,也向中国提出了引渡请求。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第 32 题)(A)如依中国法律和甲国法律均构成犯罪,即可准予引渡(B)中国应按照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确定引渡的优先顺序(C)由于高某健康不佳,中国可以拒绝引渡(D)中国应当拒绝引渡4 甲国 1999 年发生未遂军事政变政变领导人朗曼逃到乙国。甲国法院缺席判决朗曼 10 年有期徒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相关的任何特别协议。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 年卷一第 29 题 )(A)甲国法院判决生效后,甲国可派出军队进入乙国捉拿

4、朗曼,执行判决(B)乙国可以给予朗曼庇护(C)乙国有义务给予朗曼庇护(D)甲国法院的判决生效后,乙国有义务将朗曼逮捕并移交甲国5 甲乙丙 3 国均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缔约国。甲国汤姆长期旅居乙国,结识甲国驻乙国大使馆参赞杰克,2 人在乙国与丙国汉斯发生争执并互殴,汉斯被打成重伤。后,杰克将汤姆秘匿于使馆休息室。关于事件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 32 题)(A)杰克行为已超出职务范围,乙国可对其进行逮捕(B)该使馆休息室并非使馆工作专用部分,乙国警察有权进入逮捕汤姆(C)如该案件在乙国涉及刑事诉讼,杰克无作证义务(D)因该案发生在乙国,丙国法院无权对此进行管辖6 康某是

5、甲国驻华使馆的官员。与康某一起生活的还有其妻、其子(26 岁,已婚)和其女(15 岁) 。该三人均具有甲国国籍。一日,四人在某餐厅吃饭,与邻桌发生口角,引发斗殴并致对方重伤。警方赶到时,斗殴已结束。甲国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与我国没有相关的其他协议。根据国际法和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 年卷一第 33 题)(A)警方可直接对康某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B)警方可直接对其妻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C)警方可直接对其子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D)警方不得对康家的任何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7 甲

6、乙两国均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缔约国,阮某为甲国派驻乙国的领事官员。关于阮某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32 题)(A)如犯有严重罪行,乙国可将其羁押(B)不受乙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C)在乙国免除作证义务(D)在乙国免除缴纳遗产税的义务8 甲、乙、丙国同为一开放性多边条约缔约国,现丁国要求加入该条约。四国均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缔约国。丁国对该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保留,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第 29 题)(A)对于丁国提出的保留,甲、乙、丙国必须接受(B)丁国只能在该条约尚未生效时提出保留(C)该条约对丁国生效后,丁国仍然可以提出保留(D)丁国的加

7、入可以在该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9 中国拟与甲国就有关贸易条约进行谈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0 年卷一第 32 题)(A)除另有约定,中国驻甲国大使参加该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B)中国驻甲国大使必须有外交部长签署的全权证书方可参与谈判(C)该条约在任何条件下均只能以中国和甲国两国的官方文字作准(D)该条约在缔结后应由中国驻甲国大使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10 甲国倡议并一直参与某多边国际公约的制订,甲国总统与其他各国代表一道签署了该公约的最后文本。根据该公约的规定,只有在 23 以上签字国经其国内程序予以批准并向公约保存国交存批准书后,该公约才生效。但甲国议

8、会经过辩论,拒绝批准该公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2005 年卷一第 30 题)(A)甲国议会的做法违反国际法(B)甲国政府如果不能交存批准书将会导致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C)甲国签署了该公约,所以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对甲国产生了条约的拘束力(D)由于甲国拒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本身在国际法上生效,其对甲国也不产生条约的拘束力11 嘉易河是穿越甲、乙、丙三国的一条跨国河流。1982 年甲、乙两国订立条约,对嘉易河的航行事项作出了规定。其中特别规定给予非该河流沿岸国的丁国船舶在嘉易河中航行的权利,且规定该项权利非经丁国同意不得取消。事后,丙国向甲、乙、丁三国发出照会,

9、表示接受该条约中给予丁国在嘉易河上航行权的规定。甲、乙、丙、丁四国都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缔约国。对此,下列哪项判断是正确的?(2006 年卷一第 33 题)(A)甲、乙两国可以随时通过修改条约的方式取消给予丁国的上述权利(B)丙国可以随时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担的上述义务(C)丁国不得拒绝接受上述权利(D)丁国如果没有相反的表示,可以被推定为接受了上述权利12 甲乙两国于 1996 年签订投资保护条约,该条约至今有效。2004 年甲国政府依本国立法机构于 2003 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取消了乙国公民在甲国的某些投资优惠,而这些优惠恰恰是甲国按照前述条约应给予乙国公民的。针对甲国的上述作法,根据国

10、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2005 年卷一第 29 题)(A)甲国立法机构无权通过与上述条约不一致的立法(B)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将会引起其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C)甲国政府的上述做法如果是严格依据其国内法作出的,则甲国不承担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甲国如果是三权分立的国家,则甲国政府的上述行为是否引起国家责任在国际法上尚无定论13 甲、乙两国因历史遗留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积怨甚深。2004 年甲国新任领导人试图缓和两国关系,请求丙国予以调停。甲乙丙三国之间没有任何关于解决争端方法方面的专门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2005 年卷一第 33 题)(

11、A)丙国在这种情况下。有义务充当调停者(B)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乙国有义务参与调停活动(C)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对于调停的结果,一般不负有监督和担保的义务(D)如果丙国进行调停,则甲国必须接受调停结果14 关于联合国国际法院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34 题)(A)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国际法院法官的选举不具有否决权(B)国际法院法官对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不适用回避制度,即使其就任法官前曾参与该案件(C)国际法院判决对案件当事国具有法律拘束力,构成国际法的渊源(D)国际法院作出的咨询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15 甲乙两国协议将其边界领土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作出判决后,

12、甲国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根据国际法院规约,关于乙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 年卷一第 34 题)(A)可申请国际法院指令甲国国内法院强制执行(B)可申请由国际法院强制执行(C)可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请求由安理会作出建议或决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D)可向联大法律委员会提出申诉,由法律委员会决定采取行动执行判决16 甲乙两国由于边界纠纷引发武装冲突,进而彼此宣布对方为敌国。目前乙国军队已突入甲国境内,占领了甲国边境的桑诺地区。根据与武装冲突相关的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些选项符合国际法?(2008 年卷一第 79 题)(A)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家财产,包括属于乙国驻甲国使馆的财产,不

13、可予以没收(B)甲国对位于其境内的乙国国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C)乙国对桑诺地区的甲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予以没收(D)乙国强令位于其境内的甲国公民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敌侨登记17 甲、乙国发生战争,丙国发表声明表示恪守战时中立义务。对此,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战争法?(2012 年卷一第 34 题)(A)甲、乙战争开始后,除条约另有规定外,二国间商务条约停止效力(B)甲、乙不得对其境内敌国人民的私产予以没收(C)甲、乙交战期间,丙可与其任一方保持正常外交和商务关系(D)甲、乙交战期间,丙同意甲通过自己的领土过境运输军用装备18 甲国与乙国在一场武装冲突中,各自俘获了数百名对方的战俘。甲、乙两国都是 1

14、949 年关于对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保护的四个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根据日内瓦公约中的有关规则,下列哪种行为不违背国际法?(2006 年卷一第 34题)(A)甲国拒绝战俘与其家庭通信或收发信件(B)甲国把乙国的战俘作为战利品在电视中展示(C)乙国没收了甲国战俘的所有贵重物品,上缴乙国国库(D)乙国对被俘的甲国军官和甲国士兵给予不同的生活待遇19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构成要素。在现代国际法上,下列武器类型中哪一种武器本身尚未被战争法规则明确地直接禁止?(2005 年卷一第 34 题)(A)核武器(B)生物武器(C)毒气化学类武器(D)射入人体后爆炸的达姆弹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15、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0 甲国公民杰克申请来中国旅游,关于其在中国出入境和居留期间的管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76 题)(A)如杰克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中国签证机关不予签发其签证(B)如杰克入境后可能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中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可不准许其入境(C)杰克入境后,在旅馆以外的其他住所居住或者住宿的,应当在入住后 48 小时内由本人或者留宿人,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登记(D)如杰克在中国境内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中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有权阻止其出境21 甲国人彼得拟申请赴中国旅游。依我

16、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第 80 题)(A)甲国人彼得应向中国公安部门提出入境申请(B)受理彼得入境申请的中国有关机关没有义务必须批准入境(C)如彼得获准入境后发现适合他的工作,可以留在中国工作(D)如彼得获准入境后前往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旅行,必须向当地公安机关申请旅行证件22 外国公民雅力克持旅游签证来到中国,我国公安机关查验证件时发现,其在签证已经过期的情况下,涂改证照,居留中国并临时工作。关于雅力克的出入境和居留,下列哪些表述符合中国法律规定?(2012 年卷一第 75 题)(A)在雅力克旅游签证有效期内其前往不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旅行,不再需要向当地公安

17、机关申请旅行证件(B)对雅力克的行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拘留审查(C)对雅力克的行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可依法予以处罚(D)如雅力克持涂改的出境证件出境,中国边防检查机关有权阻止其出境23 甲国公民大卫到乙国办理商务,购买了联程客票搭乘甲国的国际航班,经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转机到乙国。甲国与我国没有专门协定。根据我国有关出入境法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010 年卷一第 98 题)(A)大卫必须提前办理中国过境签证(B)如大卫在北京机场的停留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且不出机场,可免办中国入境签证(C)如大卫不出北京机场,无论其停留时间长短都可免办中国入境签证(D)如大卫在北京转机临时离开机场,需经边防检查

18、机关批准24 甲国公民廖某在乙国投资一家服装商店,生意兴隆,引起一些从事服装经营的当地商人不满。一日,这些当地商人煽动纠集一批当地人,涌入廖某商店哄抢物品。廖某向当地警方报案。警察赶到后并未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而是袖手旁观。最终廖某商店被洗劫一空。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时此事件的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06 年卷一第 77 题)(A)该哄抢行为可以直接视为乙国的国家行为(B)甲国可以立即行使外交保护权(C)乙国中央政府有义务调查处理肇事者,并追究当地警察的渎职行为(D)廖某应首先诉诸于乙国行政当局和司法机构,寻求救济25 甲国人亨利持假护照入境乙国,并以政治避难为名进入丙国驻乙国的使馆。甲乙

19、丙三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此外彼此间没有相关的其他协议。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7 年卷一第 78 题)(A)亨利目前位于乙国领土上,其身份为非法入境者(B)亨利目前位于丙国领土内,丙国有权对其提供庇护(C)丙国有义务将亨利引渡给甲国(D)丙国使馆有义务将亨利交由乙国依法处理26 甲国公民库克被甲国刑事追诉,现在中国居留,甲国向中国请求引渡库克,中国和甲国间无引渡条约。关于引渡事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2013 年卷一第 97题)(A)甲国引渡请求所指的行为依照中国法律和甲国法律均构成犯罪,是中国准予引渡的条件之一(B)由于库克健康原因,根据人道主义原则

20、不宜引渡中国可以拒绝引渡(C)根据中国法律,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中国应当拒绝引渡(D)根据甲国法律,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中国应当拒绝引渡27 甲国公民彼得,在中国境内杀害一中国公民和一乙国在华留学生,被中国警方控制。乙国以彼得杀害本国公民为由,向中国申请引渡,中国和乙国间无引渡条约。关于引渡事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 76 题)(A)中国对乙国无引渡义务(B)乙国的引渡请求应通过外交途径联系,联系机关为外交部(C)应由中国最高法院对乙国的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D)在收到引渡请求时中国司法机关正在对引渡所指的犯罪进行刑事诉讼故应当拒绝引渡

21、28 甲乙二国建有外交及领事关系,均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缔约国。乙国为举办世界杯足球赛进行城市改建,将甲国使馆区域、大使官邸、领馆区域均纳入征用规划范围。对此,乙国作出了保障外国使馆、领馆执行职务的合理安排,并对搬迁使领馆给予及时、有效、充分的补偿。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2010 年卷一第 79 题)(A)如甲国使馆拒不搬迁,乙国可采取强制的征用搬迁措施(B)即使大使官邸不在使馆办公区域内,乙国也不可采取强制征用搬迁措施(C)在作出上述安排和补偿的情况下,乙国可征用甲国总领馆办公区域(D)甲国总领馆馆舍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免受任何方式的征用29 经乙国同意

22、,甲国派特别使团与乙国进行特定外交任务谈判,甲国国民贝登和丙国国民奥马均为使团成员,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第 79 题)(A)甲国对奥马的任命需征得乙国同意,乙国一经同意则不可撤销此项同意(B)甲国特别使团下榻的房舍遇到火灾而无法获得使团团长明确答复时,乙国可以推定获得同意进入房舍救火(C)贝登在公务之外开车肇事被诉诸乙国法院,因贝登有豁免权乙国法院无权管辖(D)特别使团也适用对使馆人员的“不受欢迎的人”的制度30 安某和皮某分别是甲国驻乙国使馆的三等秘书和随员。安某多次参加乙国群众举行的反政府集会和游行;皮某则是大量订阅乙国反对党公开出版的刊物并将有关内容向甲国报告。根据国

23、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何者为正确?(2005 年卷一第95 题)(A)安某的行为违背了外交人员对驻在国的有关义务规定(B)皮某的行为违背了外交人员对驻在国的有关义务规定(C)一旦安某或皮某的行为被确定为违背了相关的义务,其外交特权与豁免即应被剥夺(D)一旦外交人员的行为被确定为违背了相关的义务,驻在国可以宣布其为 “不受欢迎的人” ,要求其在限定时间内离境31 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关于中国缔约程序问题,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3 年卷一第 74 题)(A)中国外交部长参加条约谈判,无需出具全权证书(B)中国谈判代表对某条约作出待核准的签署,即表明中国表示

24、同意受条约约束(C)有关引渡的条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批准书由国家主席签署(D)接受多边条约和协定,由国务院决定,接受书由外交部长签署32 中国参与某项民商事司法协助多边条约的谈判并签署了该条约,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2 年卷一第 74 题)(A)中国签署该条约后有义务批准该条约(B)该条约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批准(C)对该条约规定禁止保留的条款,中国在批准时不得保留(D)如该条约获得批准,对于该条约与国内法有不同规定的部分,在中国国内可以直接适用,但中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33 菲德罗河是一条依次流经甲乙丙丁四国的多国河流。1966 年,甲乙丙丁四国就该河流的航行事项缔结条约,

25、规定缔约国船舶可以在四国境内的该河流中通航。2005 年底,甲国新当选的政府宣布:因乙国政府未能按照条约的规定按时维修其境内航道标志,所以甲国不再受上述条约的拘束,任何外国船舶进入甲国境内的菲德罗河段,均须得到甲国政府的专门批准。自 2006 年起,甲国开始拦截和驱逐未经其批准而驶入甲国河段的乙丙丁国船舶,并发生多起扣船事件。对此,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008 年卷一第 98 题)(A)由于乙国未能履行条约义务,因此,甲国有权终止该条约(B)若乙丙丁三国一致同意,可以终止该三国与甲国间的该条约关系(C)若乙丙丁三国一致同意,可以终止该条约(D)甲乙两国应分别就其上述未履行

26、义务的行为,承担同等的国家责任34 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关于国际争端解决方式,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11年卷一第 76 题)(A)甲乙两国就界河使用发生纠纷,丙国为支持甲国可出面进行武装干涉(B)甲乙两国发生边界争端,丙国总统可出面进行调停(C)甲乙两国可书面协议将两国的专属经济区争端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法院对此争端拥有管辖权(D)国际法院可就国际争端解决提出咨询意见,该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35 甲、乙是联合国会员国。甲作出了接受联合国国际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乙未作出接受联合国国际法院强制管辖的声明。甲、乙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当事国,现对相邻海域中某岛屿归属产生争议。关于该争议的处理

27、,下列哪一选项是不符合国际法的?(2012 年卷一第 33 题)(A)甲、乙可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B)甲、乙可自愿选择将争议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或国际海洋法庭(C)甲可单方将争议提交联合国国际法院(D)甲、乙可自行协商解决争议36 甲乙两国因边境冲突引发战争,甲国军队俘获数十名乙国战俘。依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 年卷一第 78 题)(A)乙国战俘应保有其被俘时所享有的民事权利(B)战事停止后甲国可依乙国战俘的情形决定遣返或关押(C)甲国不得将乙国战俘扣为人质(D)甲国为使本国某地区免受乙国军事攻击可在该地区安置乙国战俘国家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历

28、年真题试卷汇编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国籍法第 5 条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本题中姜某已经在甲国定居,因此姜某之女在出生时,若其没有其他国籍,则可以获得中国国籍;若已经取得了其他国籍,则无权再获得中国国籍。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依国籍法第 9 条规定,可知戴某在出国继承遗产期

29、间自愿加入外国国籍,由于并非是在外国定居,不能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故 A 项错误。其它情形退出中国国籍,依照国籍法第 16 条规定:“加入、退出和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审批。经批准的,由公安部发给证书。”可见,退出中国国籍需经有关部门批准,登报不是法律规定的退籍程序,所以 B 项错误。国籍法第 12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由于戴某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据国籍法的规定,属于不得退出中国国籍的情况,因此 C 项错误,D 项正确。【知识模块】 国际法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国籍法第 3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第

30、9 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 14 条规定:“中国国籍的取得、丧失和恢复,除第 9 条规定的以外,必须办理申请手续。未满 18 周岁的人,可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申请。”本案中,高某虽然加入了甲国国籍,但因为其未在甲国定居,且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其中国国籍并未丧失,事实上属于双重国籍人。由于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其中国国籍并未丧失,对于高某的甲国国籍不予认可,因此根据我国法律,高某仍为中国公民。引渡法第 8 条是关于拒绝引渡情形的规定,其第(一)项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应当拒绝引渡。

31、因此,中国应当拒绝对高某的引渡请求,D 项为正确选项。A 项中的“双重犯罪引渡原则”规定在引渡法 第 7 条第 1 款第(一)项,其只是引渡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充分条件,故 A 项不当选。引渡法第 17 条规定:“对于两个以上国家就同一行为或者不同行为请求引渡同一人的,应当综合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请求国是否存在引渡条约关系等因素,确定接受引渡请求的优先顺序。”可见,“引渡请求的先后”是应当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而非惟一因素,故 B 项错误。引渡法第 9 条规定:“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拒绝引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引渡请求

32、所指的犯罪具有刑事管辖权,并且对被请求引渡人正在进行刑事诉讼或者准备提起刑事诉讼的;(二)由于被请求引渡人的年龄、健康等原因,根据人道主义原则不宜引渡的。”C 项符合本条第(二 )项规定,但依题意,中国拒绝引渡是缘于“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健康不佳并非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庇护是国家基于领土主权而引申出的权利,国家通常没有必须给予庇护的义务,因此乙国有权但没有义务给予朗曼庇护。故 B 项正确,C 项错误。朗曼是甲国军事政变的领导人,属政治犯,根据国际法上的“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乙国不应将朗曼引渡给甲国,并且根据司法独立原则,乙国对甲国的

33、司法判决没有遵守的义务,故 D 项错误。至于甲国直接派出军队进入乙国捉拿朗曼更是严重侵犯了乙国的领土主权,故 A 项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外交人员人身不得侵犯,选项 A 错误;使馆馆舍非经馆长许可,接受国人员不得进入,选项 B 错误;外交人员完全免除作证义务,选项 C 正确;本案被害人是丙国人,因此丙国有权行使保护性管辖权,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我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外交人员的人身不得侵犯,康某为享有外交特权的驻华使馆官员,警方不能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故选项 A 错误。我国外交特权与豁

34、免条例第 20 条规定:“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中国公民,享有第 12 条至第 18 条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由此可知,享有外交特权豁免的还包括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但并不包括已成年的子女。本题中享有外交特权豁免的除了康某本人还包括其妻、其未成年的女儿,但不包括其已经成年的儿子。因此 B、D 项错误,C 项正确。【知识模块】 国际法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除非领事人员犯了严重罪行或为了执行有确定效力之司法判决,一般不得予以逮捕或羁押候审,选项 A 正确;领事官员执行职务行为,不受接受国的司法和行政管辖,也无相关的作证义务

35、,选项。BC 错误;领馆人员免纳一切国家、区域或地方性的捐税,但间接税、遗产税不在此列,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条约的加入是指未对条约进行签署的国家表示同意受条约的拘束成为条约当事方的一种方式。加入一般没有期限限制,因此加入可以在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故 D 项正确,当选。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在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一个条约时所作的单方声明,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某些规定对该国的法律效果。对于开放性条约的保留,其他缔约国可以作出同意或反对的表示,没有必须接受的义务。故 A 项错误。保留是一国在签署、缔结或加入条约时的意思表示,保留的提

36、出只能是在条约对保留国生效之前提出,与条约本身是否已生效无关,即保留的提出只与条约对该提出保留国是否生效有关。若条约已对保留国生效,则该保留国有义务遵守条约的规定。本题中丁国在加入该多边条约前可以提出保留,若其加入条约后,则该条约对丁国生效,即产生条约的拘束力,根据条约必守义务,丁国不能再提出保留,否则将引起国家责任。故 B、C 项错误。注意以下几点:保留经另一缔约国接受时,在保留国与接受保留国之间,按保留的范围,改变该保留所涉及的一些条约规定;保留经另一缔约国反对时,在保留国和反对国之间,若反对国并不反对该条约在保留国与反对保留国之间生效,则保留所涉及的规定,在保留范围内,不适用于该两国之间

37、;在未提出保留的国家之间,则仍然适用原来条约的规定。【知识模块】 国际法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第 6 条的规定:“谈判和签署条约、协定的代表按照下列程序委派:(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义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名义缔结条约、协定,由外交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委派代表。代表的全权证书由国务院总理签署,也可以由外交部长签署;下列人员谈判、签署条约、协定,无须出具全权证书:(二)谈判、签署与驻在国缔结条约、协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馆馆长,但是各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可知中国驻甲国大使参加条约谈判,无须出具全权证书。A 项正确,B 项错误。根据该法第

38、13 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缔结的双边条约、协定,以中文和缔约另一方的官方文字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必要时,可以附加使用缔约双方同意的另一种第三国文字,作为同等作准的第三种正式文本或者作为起参考作用的非正式文本;经缔约双方同意,也可以规定对条约,协定的解释发生分歧时,以该第三种文本为准。”C 项的说法太绝对。根据该法第 17 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和协定由外交部按照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所以 D 项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条约的生效方式有以下几种:经签署后生效; 经批准或交换批准书生效;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后生效

39、; 条约规定的一定日期生效。从本题题干中可以看出,只有 23 以上签字国予以批准并向公约保存国交存批准书后,该公约才生效。由此可知该公约采用交存批准书方式生效。虽然甲国总统已签署了该公约,但尚未履行国内程序对公约予以批准,尚未交存批准书,公约对甲国没有拘束力。故 C 项错误。甲国议会按照国内法程序拒绝批准该公约,是公约本身约定允许的,没有违反国际法,也不会引发国家责任,A、B 项错误。由于甲国拒绝批准该公约,即使该公约在国际法上已经生效,甲国也不是该公约的当事国,不受该公约的约束,故 D 项正确。【知识模块】 国际法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中,甲、乙两国缔结的条约,开放一条流经

40、甲、乙、丙三国的河流给丁国,对于该项条约,丙国和丁国都是第三国。丙国已经正式表示接受该义务,此项义务对丙国已经产生了约束力,必须经条约各当事国与该第三国的同意方得取消或变更。因此,丙国不能单方以照会的方式,取消其承担的上述义务。B 项错误。而丁国为接受权利的第三国,其既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此项权利,故 C 项错误。当其没有相反意思表示时,应推定其接受了上述权利,故 D 项正确。条约使第三国享有权利时,当事国不得随意取消或变更。因此,当条约规定该项权利未经丁国同意不得撤销时,甲、乙、丙三国不得片面修改或撤销丁国的该项权利,故A 项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依据

41、上述条款,本题中,甲国有权通过与其签订的条约不一致的立法,但是不能以此作为不履行条约的理由。故 A、 C、D 项错误,B 项正确。【知识模块】 国际法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调停是指第三方以调停人的身份,就争端的解决提出方案,并直接参加或主持谈判,以协助争端解决。调停国提出的方案本身没有拘束力,调停国对于进行调停或调停成败也不承担任何法律义务或后果。斡旋和调停一般是第三方出于善意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应当事国一方或各方邀请进行的。争端当事方或第三方可以对有关的行动加以拒绝,但不应将这种行为视为不友好。斡旋或调停者可以是国家、组织或个人。因此,A 、B 、D 三项的表述均错误,答案为

42、C 项。【知识模块】 国际法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际法院的法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分别选举,均特别多数获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法官的选举不具有一票否决权,选项 A 正确;国际法院法官对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不适用回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参与该案件,选项 B 错误;国际法院的判例并非国际法渊源,选项 C 错误;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没有法律拘束力,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则,国际法院的判决具有终局性,判决一经作出,即对本案及本案当事国产生拘束力,当事国必须履行,如一方拒不履行,他方得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申诉

43、,请求由安理会作出建议或决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故选项 C 正确、ABD 错误。【知识模块】 国际法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战争开始使交战国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1)对敌产的影响。交战国在战争中对敌产的处理应区分公产和私产: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国家财产,除属于使馆的财产档案等外,可予以没收。故 A 项说法与国际法规定不符。对占领区内属军事性的敌国动产可以征用;对不动产可以使用,但不得拥有、变卖或作其他改变物权所有者的处置。具有军事性的不动产,如桥梁、要塞等可于必要时予以破坏。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人民的私产可予以限制,如禁止转移、冻结或征用,但不得没收

44、,故 B 项错误。对占领区内的敌国人民之私产不应以任何方式干涉或没收,但对可供军事需要的财产可征用。故 C 项错误。另外,交战国对在海上遇到的敌国公、私船舶及货物,可予以拿捕没收,但从事探险、科学、宗教或慈善以及执行医院任务的船舶除外;对中立国商船上的敌国私产,除可用于战争目的的之外,一般不应拿捕没收;对敌国的公、私航空器及其所载货物均可拿捕没收。(2)对敌国公民的影响。交战国对其境内的敌国公民可实行各种限制,如进行敌侨登记,强制集中居住等。但在战争许可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减免对敌国公民人身、财产和尊荣上的限制和强制。故 D 项做法正确。【知识模块】 国际法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

45、据战争法规则,战争开始,交战国之间一般政治和经济条约除非另有规定,停止效力,选项 A 符合国际法;战争开始,交战国对于其境内的敌国人民的财产可予以限制,但不得没收,选项 B 符合国际法;战时中立国的基本义务是不作为、防止和容忍,选项 C 属于中立国的权利,符合国际法;选项 D 违反了中立国的不作为和防止义务,不符合国际法。【知识模块】 国际法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前述日内瓦第三公约的规定,战俘自其被俘至其丧失战俘身份前应享受规定的合法待遇和相关权利:战俘的金钱和贵重物品可由拘留国保存,但不得没收,因此 C 项的做法错误,不当选;准许战俘与其家庭通讯和收寄邮件,因此 A 项违背

46、国际法,不当选;不得侮辱战俘的人格和尊严,禁止对战俘施以暴行或恫吓及公众好奇的烦扰,因此 B 项中对战俘作为战利品在电视中展示是对战俘人格的侮辱,所以 B 项也违背国际法,不当选;不得歧视,即不得因种族、民族、宗教、国籍或政治观点不同对其加以歧视,战俘除因其军职等级、性别、健康、年龄及职业资格外,一律享有平等待遇。故可以对战俘因军职等级不同而给予不同的生活待遇,D 项不违背国际法。【知识模块】 国际法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国际法禁止具有过分伤害力和滥杀滥伤作用的武器使用。“海牙体系规则”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极端残酷的武器,这类武器的典型就是射入人体后爆炸的达姆弹。在 1899 年的海

47、牙陆战法规和惯例章程、1925 年的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者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中对有毒、化学和生物武器的使用都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因此,B、C 、D 项已被明确禁止。对于核武器的问题,国际法院在 1996 年针对“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的问题作出的咨询意见中认为:一般地,使用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是违反关于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国际法规则的,特别是违反人道主义法的原则和规则的;但是就国际法目前的状况和法院所掌握的事实情况而言,对于一国为维护其生存而进行自卫的极端情况下,威胁和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法院不能作出确定的结论。因此,A 项尚未被明确禁止,故A 项当选。【知识模块】 国际法二、多

48、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0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出境入境管理法第 21 条规定:“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签发签证:(一) 被处驱逐出境或者被决定遣送出境,未满不准入境规定年限的;(二)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传染性肺结核病或者有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传染病的;(三) 可能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四) 在申请签证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者不能保障在中国境内期间所需费用的;(五) 不能提交签证机关要求提交的相关材料的;(六)签证机关认

49、为不宜签发签证的其他情形。对不予签发签证的,签证机关可以不说明理由。”A 项正确;第 25 条:“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入境:(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二)具有本法第 21 条第 1 款第 1 项至第 4 项规定情形的;(三) 入境后可能从事与签证种类不符的活动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准入境的其他情形。对不准入境的,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可以不说明理由。”B 项正确;第 39 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旅馆住宿的,旅馆应当按照旅馆业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为其办理住宿登记,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送外国人住宿登记信息。外国人在旅馆以外的其他住所居住或者住宿的,应当在人住后 24 小时内由本人或者留宿人,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登记。”C 项错误;第 28 条规定:“外国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准出境:(一)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但是按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有关协议,移管被判刑人的除外;(二)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三)拖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