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866959 上传时间:2019-02-2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医学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1 大肠在“五化 ”归属于(A)生(B)长(C)收(D)藏2 肝“五声”归属于(A)呼(B)笑(C)歌(D)哭3 主色胜客色,其病为,客色胜主色,其病为;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得相克之脉为(A)顺,逆;逆,顺(B)顺,逆;顺,逆(C)逆,顺;逆,顺(D)逆,顺;顺,逆4 关于“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B)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C)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2、(D)发生相侮时,不可同时发生相乘5 下列关于“ 以情胜情” ,不正确的是(A)“忧胜喜 ”(B) “恐胜喜”(C) “怒胜思”(D)“悲胜怒 ”6 下列叙述反映“ 阳阳偏盛 ”的是(A)“重寒则热,重热则寒”(B)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C)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D)“阴阳离决,精气乃绝”7 下列哪项是“ 相侮”(A)心病及肝(B)木旺乘土(C)土虚木乘(D)木火刑金8 下列对阴阳的消长平衡描述不正确的是(A)“夏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B)子夜阳气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C)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

3、功能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是“阳消阴长 ”的过程(D)如果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则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9 下列哪句原文不是阴阳相互转化的体现(A)“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B)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C) “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D)“夏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10 下列哪项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应用(A)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B)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C)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D)

4、“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11 下列哪项不是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诊断的内容(A)色泽分阴阳(B)气息分阴阳(C)动静喜恶分阴阳(D)以上均是12 五行中某“ 一行” 对被克的 “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是指(A)相乘(B)相侮(C)相生(D)相克13 五行中的某“ 一行” 过于强盛,对原来 “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是指(A)相乘(B)相侮(C)相生(D)相克14 下列关于五行相克不正确的是(A)五行相克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B)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 两方面的关系(C)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

5、、“ 所不胜” 关系:“克我”者为“ 所胜”,“我克”者为“所不胜 ”(D)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故“我克” 者为土,土为木之“ 所胜”;由于金克木,故“克我”者为金,金为木之 “所不胜”15 患者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质红少津,脉象细数。其治法为(A)清热泻火,安神定悸(B)滋阴清火,养心安神(C)补血养心,益气安神(D)清热化痰,宁心安神16 心悸之阴虚火旺证不宜选用哪个方剂(A)知柏地黄丸(B)天王补心丹(C)当归六黄汤(D)朱砂安神丸17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哪本医学著作(A)素问(B) 金匮要略(C) 医学正传(D)丹溪心法18 患者心胸满闷,

6、隐痛阵发时欲太息,易受情志诱发,兼有脘腹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治当选用(A)柴胡疏肝散(B)血府逐瘀汤(C)桃红四物汤(D)丹栀逍遥散19 用失笑散及大剂量红花,降香治疗胸痹心痛的是(A)清代王清任(B)元代危亦林(C)唐代孙思邈(D)明代王肯堂20 患者,女性,58 岁,有“冠心病” 病史半年,昨日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即自觉心痛阵作,痛无定处,脘腹胀闷,嗳气较舒,苔白,脉细弦,治疗主方宜选(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丸(C)当归四逆散(D)栝蒌薤白半夏汤21 患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倦怠食少,伴头晕目眩,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其治疗方法为(A)

7、补益心脾,养血安神(B)清化热痰,和中安神(C)滋阴降火,交通心神(D)益气镇惊,安神定志22 不寐的病位主要在于(A)心(B)肝(C)脾(D)肾23 患者,女性,21 岁,学生,近半年因学业压力较大,精神紧张,经常失眠,伴心烦,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口乾咽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其辨证为(A)心胆气虚(B)心肾不交(C)肝郁化火(D)心火偏亢24 哪部医学著作提出了“重阴者癫” 、“重阳者狂”,使癫病与狂病相鉴别(A)黄帝内经(B) 难经(C) 备急千金要方(D)丹溪心法25 下列哪项不是癫病的特征(A)精神抑郁(B)动而多怒(C)表情淡漠(D)语无伦次26 患者平素头晕头痛,痛

8、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颜面口唇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治当选用(A)龙胆泻肝汤(B)涤痰汤(C)定痫丸(D)通窍活血汤27 患者癫狂日久不愈,面色晦滞而秽,情绪躁扰不安,甚至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涩。治当(A)镇心涤痰,泻肝清火(B)滋阴降火,安神定志(C)豁痰化瘀,条畅气血(D)清心泻火,涤痰醒神28 患者表情迟钝,言语不利,善忘,易惊恐,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双目晦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证属(A)痰浊蒙窍证(B)髓海不足证(C)脾肾两虚证(D)瘀血内阻证29 患者在发作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发则突然跌倒,神

9、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舌苔白腻,脉多弦滑。此属痫证之何种类型(A)风痰闭阻证(B)痰火扰神证(C)心脾两虚证(D)心肾亏虚证30 厥证的预后,主要取决于(A)正气的强弱(B)病情的轻重(C)抢救治疗是否及时、得当(D)以上均是31 善治头项诸疾的腧穴首选(A)合谷(B)列缺(C)委中(D)足三里32 下列对于厉兑穴定位正确的是(A)在足第 2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B)在足第 2 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C)在足第 3 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D)在足第 3 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33 下列腧穴归经正确的是(A)肩贞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B)肩髎

10、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穴(C)肩髑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D)天宗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34 半握拳,手食指本节后,桡侧凹陷处的穴位是(A)二间(B)三间(C)前谷(D)后溪35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的腧穴是(A)大敦(B)厉兑(C)隐白(D)至阴36 在脐水平线上,距脐中 2 寸的腧穴是(A)滑肉门(B)外陵(C)大横(D)天枢36 A相互转化B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D对立制约37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所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治疗法则,是指38 “阳在外,阴之使 ”体现的是38 A相互转化B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D对立制约39 “动圾者,镇之以静。” 的是40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

11、 体现是40 A阴阳交感B阴阳自和C消长平衡D阴阳互藏41 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是42 阴阳运动的最佳的状态是42 A阴阳交感B阴阳自和C消长平衡D阴阳互藏43 阴阳交感和合的动力根源是44 阴阳的本性和维持事物或现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是44 A土B金C木D水45 具有向下运行的事物归属于46 具有升发作用的事物归属于46 A土B金C木D火47 能让木成为复气的足48 按五行诊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是病48 A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B苓桂术甘汤C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桃仁红花煎D真武汤49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夜间阵咳,浮肿尿少者,治宜选用50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

12、时作,少寐多梦,唇甲青紫者,治宜选用50 A心悸心烦,胸闷气短B心悸不寐,多梦易醒C心悸不安,形寒肢冷D心悸眩晕,胸脘痞满51 心悸症属心阳不振者,其主症特点是52 心悸症属水饮凌心者,其主症特点是52 A生铁落饮合小承气汤B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C生铁落饮D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53 狂病之痰火扰神证,治宜选用54 狂病之火盛阴伤证,治宜选用54 A六君子汤合二阴煎B养心汤合越鞠丸C黄芪汤合酸枣仁汤D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55 治疗心肾不交所致不寐,应首选的方剂是56 治疗心脾两虚所致癫证,应首选的方剂是56 A参附汤合右归饮B金匮肾气丸合桂枝汤C归脾汤合左归饮D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57 治疗心肾阳虚所

13、致胸痹,首选的方剂是58 治疗心肾阴虚所致胸痹,首选的方剂是58 A支沟B间使C外关D内关59 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腧穴是60 腕背横纹上 2 寸,尺桡骨之间的腧穴是60 A骨度分寸定位法B体表标志定位法C简便取穴法D手指同身寸定位法61 乳中取穴宜用62 列缺取穴宜用62 A内踝正下方凹陷处B外踝正下方凹陷处C外踝尖与跟键之间凹陷处D内踝尖与跟键之间凹陷处63 照海穴的定位是64 申脉穴的定位是64 A颈项痛B目赤肿痛C疟疾D乳痈65 各项中,不属于丘墟穴主治病患的是66 各项中,不属于侠溪穴主治病患的是66 A少府B少泽C少海D少冲67 上述腧穴中,有通乳作用的是

14、68 上述腧穴中,有治疗皮肤瘙痒作用的是69 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有(A)辛(B)甘(C)淡(D)酸70 下列符合“ 木曰曲直” 生理特点的是(A)肝主疏泄(B)肝体阴而用阳(C)肝喜条达(D)肝为刚脏,主升主动71 下列符合“ 土爰嫁穑” 所比喻脾的生理功能有(A)运化水谷(B)统血(C)运化水液(D)为气血生化之源72 下列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酸、苦、甘、辛、咸(B)风、暑、湿、燥、寒(C)青、赤、黄、白、黑(D)筋、脉、皮、骨、肉73 下列治疗方法符合“ 五行相生 ”规律的是(A)滋水涵木法(B)培土生金法(C)金水相生法(D)培土制水法74 五行学说中,下述表述

15、正确的是(A)火为木之子(B)木为火之母(C)木为金的“所胜”(D)木为土的“ 所不胜”75 以下属于五行“ 相侮” 传变的有(A)肝病及肺(B)肺病及肾(C)心病及肾(D)脾病及肝76 依照五行理论确立的治则有(A)补母(B)泻子(C)抑强(D)扶弱77 用五行相克治疗情志病,正确表述的有(A)悲胜怒(B)恐胜喜(C)悲胜喜(D)怒胜思78 阴阳偏衰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有(A)实热(B)虚热(C)实寒(D)虚寒79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无限可分(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80 人体划分阴阳属性,属阳的有(A)上半部(B)体表(C)六腑(D)腹部81

16、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头痛欲裂,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疗宜选(A)温胆汤(B)龙胆泻肝汤(C)柴胡疏肝散(D)当归龙荟丸82 痫病缓解期常用的治法有(A)健脾化痰(B)滋补肝肾(C)清肝化痰(D)涤痰熄风83 痴呆的常见证候是(A)气血亏虚(B)痰浊蒙窍(C)瘀血内阻(D)心肝火旺84 下列各项中,属于痫病病因的有(A)禀赋不足(B)颅脑外伤(C)七情失调(D)饮食不节85 厥证的病机主要是(A)气机突然逆乱(B)阳气欲脱(C)痰瘀互阻(D)气机升降乖戾86 患者反复发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

17、沉细而弱。治宜选方(A)六君子汤(B)大补元煎(C)归脾汤(D)河车大造丸87 不寐的病因病机是(A)肝气不舒,气机失调(B)思虑太过,劳伤心脾(C)阳不交阴,心肾不交(D)阴虚火旺,肝阳扰动88 治疗心血瘀阻之胸痹证,可选用(A)香附旋复花汤(B)桃红四物汤(C)血府逐瘀汤(D)丹参饮89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并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治宜选方(A)桃仁红花煎(B)血府逐瘀汤(C)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D)桃红四物汤90 癫狂的病理因素有(A)火(B)痰(C)气(D)瘀91 下列腧穴中属于足太阴脾经的有(A)隐白(B)公孙(C)足窍阴(D)大横92 用毫针刺

18、风池穴,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正坐位,头微后倾,项部放松(B)向下颌角方向缓慢刺入 051 寸(C)向眼球方向缓慢刺入 051 寸(D)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 051 寸93 面部位于瞳孔直下的腧穴是(A)颊车(B)地仓(C)迎香(D)承泣94 下列腧穴中,位于腕横纹上 2 寸水平线的有(A)问使(B)内关(C)支沟(D)外关95 针刺百会、中脘、右侧肺俞,可选取的体位是(A)右侧卧位(B)左侧卧位(C)仰卧位(D)俯卧位96 常作为取穴定位标志的腧穴是(A)三阴交(B)神阙(C)内关(D)乳中97 委中穴的主治病症有(A)腰背痛(B)腹痛(C)小便不利(D)下肢痛98 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的腧穴

19、是(A)百会(B)风池(C)列缺(D)太阳99 下列腧穴中,位于腕横纹上的有(A)神门(B)大陵(C)太渊(D)通里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内科学(心系病证)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五行学说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五色: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客色胜主色,其病为川页;色脉合参:得相生之脉为顺,得相克之脉为逆。【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后者是

20、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两者之间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即可受到木的反侮,又可受到火乘。【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五行学说可以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如“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以情胜情”。【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阴阳偏胜即阴胜、阳胜,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一般是指阳邪致病,是阳的绝对亢盛;但阳长则阴消,阳偏胜必然要导致伤阴,故说阳胜则阴病。“

21、阳胜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胜则阴病”,是指阳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阴胜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性质而言;“阴胜则阳病”,则是指阴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中,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1)母病及子: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2)子病及母:疾病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相克关系的传变:(1)相乘:相克太过为病。如“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2)相侮:反向克制致病。如“木火刑金”和“土虚水侮”。【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

22、根互用,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故说“消长平衡”。所谓“消长平衡”,即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平衡,不是静止的和绝对的平衡,而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子夜阳气生,日中阳气隆,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逐渐转向兴奋,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日中至黄昏,阳气渐衰,阴气渐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也从兴奋逐渐转向抑制,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如果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形成阴或阳的偏盛或偏衰,则导致阴阳的消长失调。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春温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

23、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秋凉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逐渐向温热转化的起点。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即是从天地之气的升降来说明阴阳的转化。“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灵枢.论疾诊尺【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1)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2)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

24、,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3)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D 为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阴阳学说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分析四诊资料:(1)色泽分阴阳: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2)气息分阴阳: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3)动静喜恶分阴阳:了解患者的动静、

25、喜恶等情况,也可以区分病证的阴阳属性。如躁动不安属阳,蜷卧静默属阴;身热恶热属阳,身寒喜暖属阴等等。(4)脉象分阴阳: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简称倍克。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

26、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所以反侮亦称反克。【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因此,五行相克,实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知识模块】 中医基础理论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上述症状属心悸之阴虚火旺证。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治当滋阴清火,养心安神。故 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悸之阴虚火旺证。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

27、心神,知柏地黄丸、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皆可用,而当归六黄汤用于阴虚火旺之盗汗证。故 C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及“惊悸“等。故 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上述症状属胸痹之气滞心胸证,治当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当之。故 A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明代医家王肯堂在其著作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故 D 为正确选项。

28、【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上述症状属于胸痹之气滞心胸证。其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其代表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故 A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上述临床表现属于不寐之心脾两虚证。其病机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其代表方为归脾汤。故 A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

29、、肾密切相关。故 A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上述临床表现的病机为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其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证属不寐之心肾不交证。故 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难经.二十难提出了“重阴者癫”、“重阳者狂”,使癫病与狂病相鉴别。故 B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故 B为正确

30、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述临床表现属于痫病之瘀阻脑络证。其病机为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治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其代表方为通窍活血汤。故 D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上述症状的病机为气郁痰结,血气凝滞,痰热互结,神窍被塞。证属狂病之痰热郁结证。治宜豁痰化瘀,条畅气血。故 C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述症状的病机为瘀血阻滞,脑脉痹阻。证属痴呆之瘀血内阻证。治宜活血化瘀,开窍醒脑。故 D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29 【正确答案】 A【

31、试题解析】 上述症状的病机为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痹阻,上干清窍。证属痫证之风痰闭阻证。治宜涤痰息风,开窍定痫。故 A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厥证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正气的强弱,病情的轻重,抢救治疗是否及时、得当。故 D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中医内科学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察穴位主治方面的内容,属识记并理解型题型。四总歌诀中有“头项寻列缺”之说,列缺属肺经,为肺经“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通道,外感表证经络不同则见头项强痛,肺主表,刺列缺可宣肺通表,而头项强痛自除。【知识模块】 针灸学32 【正确答案】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