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练习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878213 上传时间:2019-02-2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练习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练习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练习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练习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医学类试卷]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练习试卷4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练习试卷 48 及答案与解析1 A度房室传导阻滞 B 度型房室传导阻滞 C 度型房室传导阻滞 D度房室传导阻滞 E窦房传导阻滞1 P 波与 QRS 波无固定关系,可见室性自主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是2 P-R 间期固定, QRS 波有脱漏的心电图表现是3 A80 次/分 B100 150 次/分 C150 250 次/分 D2503507 欠/分 E350600 次/分3 房扑的心房率4 房颤的心房率5 A化肝煎 B良附丸 C保和丸 D失笑散 E养胃汤5 治疗胃炎胃阴不足证,应首选6 治疗胃炎寒邪客胃证,应首选7 A健脾化湿 B温中健脾 C温中补肾 D散寒止痛 E散寒除湿7 胃痛暴作

2、,畏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口和不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是8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缓。治法是9 A柴胡疏肝散 B调营饮 C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D一贯煎合猪苓汤 E胃苓汤9 治疗肝硬化脾肾阳虚证,应首选10 治疗肝硬化肝肾阴虚证,应首选11 A小柴胡汤 B小承气汤 C大承气汤 D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 E茵陈蒿汤11 治疗急性胰腺炎肠胃热结证,应首选12 治疗急性胰腺炎肝胆湿热证,应首选13 A泻热凉血 B滋阴凉血 C健脾摄血 D益气补血 E益气补肾13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属肝胃郁热者,其治法是14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

3、消化道出血属阴虚血热者,其治法是15 A520 ml B30 40 ml C50 70 ml D80100 ml E120 ml 以上15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量在16 出现柏油样便,提示消化道出血量在17 A越婢加术汤 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C五皮饮合胃苓汤 D实脾饮 E疏凿饮子17 治疗水肿风水泛滥证,应首选18 治疗水肿湿毒侵淫证,应首选19 A五皮饮合五苓散 B防已黄芪汤 C异功散 D杞菊地黄丸 E真武汤19 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应首选20 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脾肾气虚证,应首选21 A真武汤合五苓散 B大补阴丸合猪苓汤 C参芪麦味地黄汤 D桂枝

4、茯苓丸合五苓散 E知柏地黄丸21 治疗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应首选22 治疗肾病综合征阴虚湿热证,应首选23 A少尿,浮肿,蛋白尿 B血尿,蛋白尿 C浮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 D血尿,少尿,蛋白尿,浮肿 E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23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是24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征是25 A健脾补肾 B健脾补肺,利水消肿 C健脾补肾,清热通淋 D滋阴益肾,清热通淋 E益气扶正,利水消肿25 急性肾小球肾炎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的治法是26 尿路感染脾肾亏虚,湿热屡犯证的治法是27 A香砂六君子汤 B八珍汤 C四神丸 D四物汤 E金匮肾气丸27 治疗缺铁性贫血脾气虚弱证,应首选28 治

5、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应首选29 A心、肝 B心、脾 C骨髓 D心、肝、脾、肾 E肺、心、脾、肾29 再障贫血的中医病位是30 再障贫血的关联脏腑是31 A百合固金丸 B泻心汤 C泻白散 D知柏地黄丸 E龙胆泻肝汤31 治疗咳血肝火犯肺证,应首选32 治疗吐血胃热炽盛证,应首选33 A他巴唑加天王补心丹 BM 碘加天王补心丹 C他巴唑加六味地黄丸 D他巴唑加消瘰丸 E碘液加天王补心丹33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肝阴虚证,应首选34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肝阴虚证,且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应首选35 A消渴方合玉女煎 B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 C金匮肾气丸 D桃红四物汤 E生脉散合参附汤35 治疗

6、糖尿病阴虚虚热证,应首选36 治疗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应首选37 A蠲痹汤 B三痹汤 C独活寄生汤 D六味地黄丸 E虎潜丸37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寒凝证,应首选38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气血亏虚证,应首选39 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B脑血栓 C脑栓塞 D脑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39 起病急,神经症状消失快,一般持续数分钟,多无意识障碍者,应首先考虑的是40 起病急,头痛重,伴有呕吐,意识障碍严重,有典型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多有41 A甘露醇 B低分子右旋糖酐 C川芎嗪 D阿司匹林 E肝素41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血液稀释疗法,应首选42 脑 CT 示基底节区低密度影,周围有水肿带,视神经乳头水肿者

7、,治疗应首选43 A丹皮、赤药 B白术、茯苓 C安宫牛黄丸 D薏苡仁、泽泻 E天仙子、洋金43 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昏迷者,应首选44 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神志清楚者,应首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练习试卷 48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4 【正确答案】 E【试题解析】 1室性早搏(1)心电图诊断:提前出现的宽大 (0.12 秒) 而畸形的 QRS 波群;畸形的 QRS 波群之前无P 波; 代偿间歇完全; T 波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ST 段随 T 波位移;有二联

8、律、二联律和间位性室早。(2)治疗:健康人偶可发生无需治疗。伴发器质性心脏病者,应治疗原发病。抑制室早,常用利多卡因静注为首选,无效可静注普鲁卡因酰胺、心律平,再无效可试用心得安。2室上性心动过速:(1)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心率 120 250 次/分,节律规则,QRS 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相似,可伴差异性传导而增宽。P 波为逆行性,也可能缺如或在 QRS 波群之后。非阵发性:心申在 70130 次/分,心律齐,QRS 波群为室上性,若伴室内差异传导,则 ORS 波群可宽而畸形。 P 波形态为逆行性,有时可房室分离。(2)治疗:控制发作:刺激迷走神经;应用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异搏定或

9、普鲁卡因酰胺;电复律。预防复发:避免诱因,适当应用镇静药。3心房纤颤:(1)心电图诊断:P 波消失,代之以基线的形态、振幅、频率均不一致的房颤波(f 波)心房率多在 350600 次/分之间。心室率多数快而不规则,多在 120200 次/分之间。QRS 波群的形态和振幅有差异,但多为室上型。(2)治疗:去除诱因,再据阵发性或持续性而分别治疗。阵发性(急性):症状严重应首选电复律;无严重心血管损害,首先减慢心室率。持续性(慢性):电复律或药物复律,但均有危险,如无复律可能,则宜以控制心室率为目的。4辨证论治:心律失常属中医“心动悸”范畴,治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惊则平之”,治疗大法为“宁心

10、止悸”。风湿热证宜疏风清热、通脉安神;任氏通脉宁心饮加减;热毒犯心证宜泄热解毒、宁心通脉;黄连解毒汤加减;痰饮凌心证宜豁痰理气、宁心安神;用涤痰汤加减;心脉瘀阻证宜活血化瘀、行气通脉;血府逐瘀汤加减;心肝失调证宜平肝镇逆、宁心定悸;羚角钩藤汤加减;心胆失调证宜补气养心、壮胆安神;十味温胆汤加减;气阴两虚证宜益气养阴、宁心复脉;用人参养荣汤加减。 【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胃炎由饮食劳倦、情志所伤引起。病位在

11、胃,及于脾肝,病机多为“不通则痛”,病理演变有气郁化热、热邪伤阴、气滞血瘀、因热迫血行,虚火灼络,瘀血伤络,则致呕血、黑便等。西医认为病因有:急性单纯性胃炎:可由饮食不当、使用化学药物刺激胃黏膜或细菌毒素所致。急性糜烂件胃炎:较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应激状态后。慢性胃炎:可由急性胃炎演变,或慢性感染或幽门括约肌失调或自身免疫等因素所致。2临床表现:急性胃炎: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常觉上腹不适、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慢性胃炎:无规律性,多无典型症状,部分有餐后中上腹部饱胀或疼痛,伴嗳气、泛酸、恶心、呕吐,胃体胃炎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贫血、舌炎。3常用检查:胃镜及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方

12、法。4诊断要点:急性单纯性胃炎:据病因、临床表现确诊。 急性糜烂性胃炎:据发病前水杨酸盐类药物服用史、酗酒或其他严重的应激状态史,并借助胃镜发现体征性黏膜病变可确诊。慢性胃炎直接诊断常据胃镜和活体组织细胞检查确诊。5辨证论治:寒邪客胃证:治宜温中行气、散寒止痛,方用良附丸加味。饮食停滞型: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用保和丸加减。肝气犯胃证: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肝胃积热证:清肝泄热、和胃止痛,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瘀血停滞证:宜化瘀通络、理气止痛,失笑散和丹参饮加减。胃阴不足证:治宜养阴益胃,方用养胃汤加减。脾胃虚寒证:宜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用黄芪健中汤加减。6

13、西医治疗原则:急性胃炎:去除病因、休息、禁食或流质饮食、解痉、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出血时要止血。慢性胃炎:戒烟酒、避免胃黏膜损害药物,积极治疗鼻咽口部的慢性感染,控制胆汁反流,消灭幽门螺杆菌,对症处理。【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肝硬化属中医学“臌胀、黄疸、胁痛”等范畴,常见病因可为肝瘅之后,肝著日久,肝体积损,肝络瘀滞;或感染蛊毒,虫毒结聚,使肝脾受伤,络脉瘀塞;或因长期纵酒,酒毒湿热,内伤肝脾;或因心阳不振,行血无力,血瘀于肝。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病机涉及全身而非独肝脏之病。西医认为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

14、硬化最常见。其次有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淤血性、代谢障碍性、隐匿性等肝硬化。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消化功能差、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的表现。内分泌功能失调:少尿、水肿与腹水;蜘蛛痣、肝掌、性征改变。门静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形成。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原发性肝癌等。3常用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腹水检查、影像学检查(B 超、X 线钡餐、上腹部 CT)、腹腔镜、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等。4诊断要点:肝脏活组织检查具有确诊意义。臌胀诊断要点:腹肿大、皮色苍黄、腹部脉络暴露等。5辨证论治:气滞湿阻证:

15、治宜疏肝理气、行湿散满,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水湿内停证:宜运脾利湿、行气化水,用胃苓汤加减。湿热蕴积证:治宜清理湿热、调脾行气,兼以攻下逐水,方用中满分消丸加减。肝脾血瘀证:宜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方用调营饮加减。脾肾阳虚证:治宜温布脾肾、通阳利水,方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肝肾阴虚证:治宜滋养肝肾、育阴利水,方用一贯煎合胃苓汤加减。6西医治疗原则:一般治疗:休息、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禁烟酒。腹水的处理:限钠水摄入、利尿、提高有效循环血容量(血浆、白蛋白、腹水回输)、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并发症:食管 -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感染、电解质紊乱及肝肾综合征等。外科手

16、术。【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急性胰腺炎属中医学的“胰瘅”范畴,因饮食不节、饮酒无度、肝胆久病、情志失调和蛔虫内扰等致肝气犯胃,湿热蕴结,中焦宣泄不利,腑气升降失常。如湿毒鸱张,则可出现热深动血,脓成络损的危急变证。病性属阳证和里、热、实证,以邪实为主。西医认为本病主要以奥狄括约肌功能失常,胆汁或十二指肠液返流为发病原因。常在胆道疾病、十二指肠乳头临近部位病变、胰管梗阻、酗酒和暴饮暴食、急性传染病,手术和外伤等前提下发病。分为急性水肿型、急性出血坏死型两种,以水肿型为多。2临床表现:水肿型:腹痛、恶心

17、、呕吐、腹胀、发热出血坏死型: A腹部局部表现:剧烈腹痛、发展迅速、持续时间长,伴明显腹胀,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B全身表现:高热持续、可发生低血压、休克、水电解质失衡。C体征:局部或全腹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显著,肠鸣音减弱等。D并发症:局部可形成胰腺脓肿或胰假性脓肿。全身并发症有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循环衰竭、胰性脑病、严重感染、糖尿病、血栓性静脉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3常用检查:淀粉酶测定: A血清淀粉酶350 索氏单位为疑诊;500 索氏单位即可确诊。B尿淀粉酶超出正常值 2 倍时即有诊断意义。C 腹水、胸水的淀粉酶更高,常达 1500 索氏单位。淀粉酶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5.

18、5%即有诊断意义。白细胞计数可增高。4诊断要点:(1)水肿型急性胰腺炎:剧烈持续的上腹痛与压痛程度不成比例,伴发热、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短期显著增高及淀粉酶清除率/肌酐清除率比值增高。(2)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全腹胀痛,有腹膜刺激征及腹水;高热不退,血清淀粉酶持续不降;有低血压或休克;有多器官功能衰竭。5辨证论治:肝气郁滞证: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胃肠热结证:宜通腑泄热、理气止痛,用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加减。肝胆湿热证:宜清利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6西医治疗原则:监护:监视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判断疗效。一般治疗:禁食或胃肠减压;解痉、镇痛;抗感染

19、;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重症治疗:早期应用胰酶抑制剂;积极抗休克;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必要时寻求外科治疗【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无变化,继后组织间液渗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一般需 34 小时以上才出现外周血红蛋白下降。应及时补充和维持血容量,防止微循环障碍引起脏器功能障碍,在等待配血的同时先补液。2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在 520 ml;

20、仅出现柏油样变,出血量在5070 ml;一旦出现呕血,出血量在 250300 ml。【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急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学“皮水”,病因有感受风邪、水湿、湿毒、湿热,致肺、脾两脏功能失调,又以肺气不宣为主。西医认为本病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引起。2临床表现: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3辨证论治:风水泛滥证:治宜疏风解表、宣肺行水,方用越婢加术汤。湿毒浸淫证:治宜清热解毒、利湿

21、消肿,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渍证:治宜健脾化湿、通阳利水,方用胃苓汤合五皮饮。湿热壅盛证:治宜清利湿热,方用中满分消丸。4西医治疗原则:卧床休息;饮食上进食富于营养、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控制感染:一般主张用青霉京(过敏者用红霉素)常规治疗 1014 天以控制链球菌感染;对症处理。【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3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肾病综合征属“水肿”范畴,多因脾肾亏虚,复感风、寒、湿邪,又常因酒色、饮

22、食、劳累及客邪等致反复发作。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功能失调有关。西医认为 2/3 成人肾病综合征和 90%的儿童肾病综合征均为原发性,主要由肾小球疾病引起。主要病理改变有微小病变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临床表现:常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起病,可急、可缓,亦有隐袭性起病者。呈全身性、体位性、可凹性水肿,严重者常呈胸腔、腹腔积液,常伴少尿。可有程度不一的体位性低血压,脉压小,脉搏细弱、口渴等循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消化道症状。3常用检查:尿蛋白定量 3.5 g/24 小时;可有各种管型。血液生化检查:血浆白蛋白30

23、g/L,总蛋白常50 g/L。血脂测定: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可呈不同类型的病理改变。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可升高。4诊断要点:大量蛋白尿 (3.5 g/24 小时) 。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 30 g/L)。明显水肿。高脂血症。其中、项必备。5辨证论治:脾肾阳虚证:治宜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气阴两虚证:治宣益气养阴,方用参芪麦味地黄汤。阴虚湿热证:治宜滋阴清热利湿,方用大补阴丸合猪苓汤。瘀水交阻证:宜化瘀利水,当归芍药散合泽兰汤。6西医治疗原则:一般治疗:休息,限盐,低优质蛋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富含可溶性纤维等的饮食。对症治疗:利

24、尿消肿;减少尿蛋白,控制血压。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其次有细胞毒药物、环孢素等。【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5 【正确答案】 E【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本病属中医“淋证”范畴。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病在膀胱和肾,涉及肝脾。西医认为本病主要是以大肠杆菌为主的病原菌,经上行其次是血行感染引起,偶有淋巴道感染,外伤或邻近肾脏的器官发生感染所致。2临床表现:全身表现:多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全身不适、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泌尿系统症状:腰痛或肾区不适,常有尿频、尿急、尿痛

25、及膀胱区压痛等尿路刺激征,查体上输尿管点或肋腰点压痛,肾区叩痛。尿变化:真性菌尿。3常用检查:尿常规:脓尿、菌尿;尿沉渣见白细胞增加,有白细胞管型。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血沉增快。4诊断要点:根据临床表现和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检查阳性,诊断可以确立。5辨证论治:膀胱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方用八正散。肝郁气滞证:治宜清肝泻热、理气通淋,方用龙胆泻肝汤。脾肾气虚证:宜健脾益肾、通淋泄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阴亏虚证:宜滋阴降火、清利通淋,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6西医治疗原则:一般治疗:发热和泌尿系统症状明显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可碱化尿液,减轻膀胱刺激症状,并能增强某

26、些抗生素的疗效。抗感染治疗。【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缺铁性贫血属中医“血劳”的范畴。因饮食不足,脾胃虚弱,化生原料缺乏,虫病、慢性失血等均可导致血劳。西医认为本病病因为铁摄入不足而需要增加;铁消耗过多,吸收不良。2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心悸气急、头昏眼花,黏膜损害,神经及精神系统异常。3常用检查:贫血形态学检查如周围血象、骨髓检查。铁代谢检查如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浆转铁蛋白等。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检查如红细胞原卟啉、 FEP/Hb 比值。贮备铁缺乏检查,如骨髓细胞外铁、铁粒幼细胞计数、血清铁蛋

27、白(SF)、红细胞铁蛋白测定。4诊断要点:依据病史、红细胞形态及骨髓检查和骨髓铁染色,典型病例诊断不难。5辨证论治:脾气亏虚证: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心脾两虚证:治宜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补脾肾,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虫积血虚证:治宜健脾益气、消积杀虫,方用导黄补血丸或雷榧丸。6西医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尽早治疗病因或原发病。铁剂治疗:口服铁剂是治疗本病的主要途径。常用有硫酸亚铁,每次 0.20.3 g,3 次/日,饭后服用减轻消化道副作用,如不能可从小剂量开始。口服铁同时可给予维生素 C。 【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

28、内科学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学“髓劳”范畴。正气不足,沾染邪毒,或因禀赋差异,药物偏激引起。西医认为本病原发者病因不明。继发者常由各种毒性因素作用所致:抑制骨髓的药物; 化学毒物; 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免疫因素; 其他因素:妊娠期再障;慢性肾功能衰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临床表现;急性型:少见,起病急。早期突出症状是感染、发热和出血。可见轻度浮肿,肝脾不大,进展快,多数月至一年内死亡。慢性型:多见,起病慢,病程迁延,早期贫血为主。出血轻微,可有感染、发热,但易控制。可见贫血貌,轻度浮肿,反复输血及感染可出现脾脏轻度肿大。可生存数年,甚至可长期缓解或痊愈

29、。少数可发展为慢性再障急性型。3常用检查:周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高度提示再障。急性再障骨髓象表现为多部位增生减低或增生缺乏。4诊断要点:依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的特征性改变可确诊。(1)进行性贫血同时伴有出血及感染。(2)结合 1987 年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一般无脾肿大; 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5辨证论治:热入营血证:清热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气血两虚证:宜补益气血,用圣愈汤加减。脾肾阳虚证:宜温补脾肾,用右归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宜滋补肝肾,降火宁络;用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

30、肾虚血瘀证:宜补肾活血,用小营煎加减。6西医治疗原则:(1)去除髓损害因素。(2)支持治疗: 休息,加强营养,保护皮肤黏膜; 控制感染;止血;输血。(3)刺激骨髓造血:雄激素、碳酸锂、氯化钴、糖皮质激素等。(4)免疫抑制剂。(5)脾切除。(6)骨髓移植及胎肝细胞输注。【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急性白血病主要为热毒与正虚,浊邪内结,痰瘀互阻。病位在髓,营血同病,责之于肾,肝脾相关,病性多属虚实夹杂,病情危重,预后差。西医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2临床表现:各型急性白血病有

31、大致相同的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急者,可突然高热,进行性贫血,衰竭,显著出血等。缓者进行性疲乏、低热或(及)轻微出血等。发热。 出血:是白血病的重要死因。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骼及关节痛。 神经系统表现:白血病细胞可浸润脑膜及中枢神经致头痛、头晕、颈项强直、呕吐,但不发热。各种皮损表现:斑丘疹、结节、肿块、红皮病、局部皮肤隆起、紫红色硬结,或皮下硬、痛结节,皮色不变。3常用检查:血象:贫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型;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降低;白细胞早期常低,晚期常增加,增多者血片中找到原始和早期幼稚细胞可提示诊断。骨髓象:具有确诊价值。典型者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或轻度活跃。血液生化:血清尿酸浓

32、度明显高。组织化学染色。4诊断要点:有发热、感染、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应高度拟诊。结合外周血液中有原始细胞,骨髓细胞学检查示任一系原始细胞,30%即可诊断。5辨证论治:热毒炽盛证: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痰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化痰、活血散结,方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方用五阴煎加味。6西医治疗原则:化疗杀灭白血病细胞,同时保存正常造血干细胞,以期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命。综合性支持治疗,保证化疗顺利进行。骨髓移植可期望治愈白血病。【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3 【正确答案】

33、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中医学“瘿病”范畴。基本病理是气滞痰凝,日久引起血脉瘀阻,以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西医认为本病是在遗传基础上,由于精神刺激等应激因素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2临床表现:甲状腺毒症:多汗乏力,多食易饥,减重等高代谢症状;心悸气短,心律失常;焦虑易怒,失眠好动,手眼震颤;腹泻肝大;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血淋巴、单核细胞增多;女子闭经,男子阳痿。甲状腺弥漫对称性肿大伴杂音和震颤。眼征:突眼。 甲状腺危象:原有症状加重,体重减轻,恶心呕吐,高热,心率 160 次/分以上,大汗、腹泻、腹痛、谵妄、昏迷。高热虚脱,心衰,肺

34、水肿,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是死因。3常用检查: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甲状腺影像学检查。4诊断要点:高代谢表现 甲状腺肿大血清可增高,TSH 减低。5辨证论治:肝火痰瘀证:治宜清肝泻火、化痰软坚,用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加减。心肝阴虚旺:宜滋阴清热、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加减。 心肾阴虚证:宜滋阴养精,补心益肾,六味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加减。6西医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避免情绪刺激,休息、营养支持。(2)药物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和甲亢平等。 放射性碘治疗。【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糖尿病

35、届中医学“消渴”范畴。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多兼血瘀;病理演变有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变证百出:可见肺痨、白内障、雀目、耳聋、疮疡痈疽、水肿、昏迷。病位在肺、胃、肾。肾为关键。西医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2临床表现:代谢紊乱症状群:典型表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视力模糊。并发症和伴发症,常为就诊原因。反应性低血糖。其他:手术前检查发现或健康查体时发现。3并发症:糖尿病慢性病变A心血管病变。B肾脏病变,以肾小球微血管病最为重要,即糖尿病肾病(DIN),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小球硬化。C眼部病变。D神经病变:以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常见,远端感觉障碍

36、为主,常呈 “手套、袜套”样分布。E皮肤及其他病变:面色红润,皮下出血和瘀斑,皮肤溃疡表浅,不易愈合,疼痛,多见于足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A感染。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糖尿病高渗性昏迷。4常用检查:尿糖、血糖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 A1 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胰岛素释放试验等。5诊断要点:国内标准:具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典型症状,空腹静脉血糖)7.2 mmol/L 或餐后 2 小时 11.1 mmol/L 者,可诊断为糖尿病。国际标准: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的同时,仟何时间静脉血浆血糖7.2 mmol/L(130mg/dl)。6辨证论治:(1)上证治疗阴虚热盛证:治宜滋阴清

37、热、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合玉女煎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味。阴阳两虚证:治宜温阳育阴,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血瘀气滞证:治宜理气活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阴阳欲绝证:治宜救阴回阳,方用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味。(2)兼证治疗痈疽,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白内障、雀盲、耳聋,治宜滋肝补肾、益精明目,方用明目地黄汤加味。肺痨、水肿、中风等则参考相关各篇。7西医治疗原则: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促进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进糖的利用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双胍类;延迟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糖甘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格

38、列酮类;胰岛素。8预防:一级预防:避免糖尿病发病。二级预防: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二级预防:延缓和防治并发症。提倡不吸烟、少饮酒、少吃盐,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的“胜痹”范畴,认为是素体虚弱、正气不足、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外邪侵袭,使肌肉、筋骨、关节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津凝成痰,痰瘀互结于关节,致关节肿痛,僵硬变形。西医认为本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主要与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有一定关系。其产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免疫反应的结果。基本病理是滑膜炎

39、。2临床表现:本病发病迟缓,关节症状出现前,可有乏力、食欲减退、于足麻木发冷等前驱症状。随之可出现:关节症状:大多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受累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僵硬、畸形。晨僵程度及持续时间可视为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之一。近端指间关节肿胀使手指呈梭形,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晚期出现畸形,影响正常活动,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类风湿结节: 15% 25%的患者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如肘关节鹰嘴突等部位可见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表现为甲床的裂片样出血(末梢动脉炎)、下肢皮肤慢性溃疡、周围神经炎、无菌性骨坏死等。脏器受累:以肺部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胸腔积液、

40、类风湿尘肺、弥漫性肿间质纤维化。心肾较少受累。特殊临床类型的表现:有费耳提(Felty) 综合征,又称 Still 病。3常用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一般有轻、中度贫血;白细胞活动期可略有增高;血沉活动期迅速增高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免疫学检杏: 70% 80%患者类风湿因子(RF)阳性;10%、20%出现抗核抗体阳性。X 线检查: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以后可有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关节腔隙缩小和骨质侵蚀;晚期出现关节半脱位或骨性强直。4诊断要点:多为青壮年发病:有反复发作的对称性关节炎,多发于四肢小关节,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呈肿胀、疼痛和僵硬。久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后期关节变形僵直

41、,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血中类风湿因子阳性。X 线片可见典型改变。亦可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 1987 年修订的诊断标准:晨僵至少 1 小时(6 周 )。3 个或 3 个以上关节肿 (6周) 。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问关节肿(6 周) 。对称关节肿 (6周)。皮下结节。手部 X 线象改变。类风湿因子阳性 (滴度 1:32)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具备上述 4 点或 4 点以上的标准。5鉴别诊断:增生性骨关节炎:本病发病年龄 40 岁以上多见,一般营养状况好,无全身症状;多为膝、脊柱等负重关节受累,局部无红肿,无游走现象,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不多见;x 线显示关节边缘呈唇齿样增生或骨刺形成,关节周围骨质

42、有钙质沉着;血沉正常, RF 阴性。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多急骤,病前常有咽痛、发热和白细胞增高;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为游走性关节肿痛,极少出现畸形;可伴有心脏炎。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 O、抗链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均为阳性,而 RF 阴性;水杨酸制剂疗效迅速而显著。结核性关节炎:本病可伴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变;两个以上关节同时发病者较少见;X 线可见骨质局限性破坏或有椎旁脓肿阴影,关节腔渗出液结核菌培养阳性。6,辨证论治:风寒湿阻证:治宜疏风散寒、祛湿宜痹,方用蠲痹汤。风湿热郁证:治宜清热通络、疏风胜湿,方用大秦艽汤。痰瘀互结证:治宜祛痰化瘀通络,方用桃红饮加味。肾虚寒凝证:治宜

43、祛风散寒、除湿补肾,方用独活寄生汤。肝肾阴虚证:治宜滋阴清热,方用知柏地黄丸。气血亏虚证,治宜滋补气血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方用三痹汤。7西医治疗原则:一般治疗:发热及关节肿痛、全身症状严重应卧床休息,病情改善两周后逐渐增加活动。休息或减轻工作应与治疗性锻炼相结合,包括主动和被动关节运动,可结合理疗。药物治疗【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4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4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4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急性脑血管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主要病因病机在机体正气亏虚,五志过

44、极,饮食不节,气候变化等因素作用下,导致脏腑阴阳失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化风动,挟痰挟瘀,横窜经遂,蒙蔽脑神。病位在脑,其中在本为虚,在标为风、火、痰、气、血诸端,互相影响,合而致病。总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阴阳不相维系,其中以肝肾阴虚为根本。西医认为本病病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是指固态、液态、气体的栓子造成血流阻塞;脑出血:指非外伤性实质内的出血,又称脑溢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临床表现: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及小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

45、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颈动脉系统 TIA:发作性轻度偏瘫或甲瘫。以上肢和面部瘫痪明显。D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常见为眩晕、共济失调、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2)脑血栓形成A颈内动脉:常见为患侧视觉障碍和病变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B大脑中动脉:对侧运动及感觉障碍,偏盲,优势半球可见失语。非优势半球失语、失写、失计算、左右侧失认。C大脑前动脉:皮质支闭塞时为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小便失控。深穿支闭塞时表现为对侧中枢性面、舌及上肢瘫痪。双侧大脑前动脉阻塞可表现淡漠、迟钝或欣快、夸大,大、小便失禁,有强握反射。D大脑后动脉:表现为对侧偏盲和短暂视力障碍。深穿支闭塞出现对侧

46、偏身感觉减退性疼痛、动眼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偏身舞动症等。E椎 基底动脉: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同向偏盲、皮质性失明(病人对自己失明全然无知)、眼肌麻痹、四肢瘫痪等,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时可出现四肢瘫痪、延髓麻痹及昏迷,常迅速死亡。F小脑后下动脉:同侧眼震、同侧 Horner 征、同侧第九、十对颅神经麻痹、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同侧面部及对侧半身感觉障碍、眩晕、呕恶等。G此外,本病还有几种较为特殊的临床类型:缓慢进展型、大块梗塞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3)脑栓塞:临床表现因栓塞部位不同而异。一部分病人起病后有短暂的意识模糊、头痛或抽搐。约 4/5 的栓塞发生在脑基底动

47、脉前半部的分布区,故常为上肢单瘫、偏瘫、面瘫、失语、局灶性抽搐等,偏瘫以面部和上肢为重。1/5 的栓塞发生在后半部的分布区,表现有头晕、复视、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等。(4)脑出血:内囊出血:轻症多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轻或无,对侧肢体瘫痪,可有偏身感觉减退和病灶对侧同向偏盲,常伴失语症;重症起病急,昏迷深,剧烈呕吐,二便失禁,出血侧瞳孔扩大,双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灶的对侧偏瘫,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病理反射引不出,出血灶对侧偏身感觉减退,针刺肢体、面部时无反应。脑叶出血:以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膜刺激征为主。意识障碍极少见。桥脑出血:常突然起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坠地、呕吐、复视、说话不清、病侧面部发麻、面瘫和对侧上下肢瘫痪(交叉性瘫痪),头和两眼转向非出血侧。小脑出血:多发生在一侧小脑半球。表现为突起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频繁呕吐,病变侧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发音含糊,瞳孔缩小,两眼球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脑室出血:小脑和桥脑出血常破入第四脑室。表现为突然昏迷加深,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四肢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引不出。(5)蛛网膜下腔出血:突然头部劈裂样剧痛,可牵涉及颈、肩、背、腰和两腿等处。频繁呕叶,冷汗,面色苍白。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0 岁以上的老人意识障碍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60510-2-6-1994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Radio Equipment Used in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Part 2 Measurements for Sub-Systems Section Six Frequency Demodulators《卫星地面站用无线电设备的.pdf EN 60510-2-6-1994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Radio Equipment Used in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Part 2 Measurements for Sub-Systems Section Six Frequency Demodulators《卫星地面站用无线电设备的.pdf
  • EN 60510-3-4-1994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Radio Equipment Used in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Part 3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n Combinations of Sub- Systems Section Four Measurem.pdf EN 60510-3-4-1994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Radio Equipment Used in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Part 3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n Combinations of Sub- Systems Section Four Measurem.pdf
  • EN 60512-1-1-2002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Part 1-1 General Examination - Test 1a Visual Examination《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测量 第1-1部分 通用检查 试验1a 外观检查 IEC.pdf EN 60512-1-1-2002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Part 1-1 General Examination - Test 1a Visual Examination《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测量 第1-1部分 通用检查 试验1a 外观检查 IEC.pdf
  • EN 60512-1-100-2012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100 General - Applicable publications.pdf EN 60512-1-100-2012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100 General - Applicable publications.pdf
  • EN 60512-1-2-2002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Part 1-2 General Examination - Test 1b Examination of Dimensions and Mass《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测量 第1-2部分 通用.pdf EN 60512-1-2-2002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Part 1-2 General Examination - Test 1b Examination of Dimensions and Mass《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测量 第1-2部分 通用.pdf
  • EN 60512-1-2001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s Part 1 General《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措施 第1部分 总则 IEC 60512-1-2001》.pdf EN 60512-1-2001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s Part 1 General《电子设备用连接器 试验和措施 第1部分 总则 IEC 60512-1-2001》.pdf
  • EN 60512-1-3-1997 en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Basic Testing Procedures and Measuring Methods Part 1 General Examination Section 3 Test 1c - Electrical .pdf EN 60512-1-3-1997 en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Basic Testing Procedures and Measuring Methods Part 1 General Examination Section 3 Test 1c - Electrical .pdf
  • EN 60512-1-4-1997 en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Basic Testing Procedures and Measuring Methods - Part 1 General - Section 4 Test 1d Contact Protection .pdf EN 60512-1-4-1997 en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Basic Testing Procedures and Measuring Methods - Part 1 General - Section 4 Test 1d Contact Protection .pdf
  • EN 60512-10-4-2003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s and measurements Part 10-4 Impact tests (free components) static load tests (fixed components) endurance tests and o.pdf EN 60512-10-4-2003 en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s and measurements Part 10-4 Impact tests (free components) static load tests (fixed components) endurance tests and o.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