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群体心理及行为)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1 印象形成效应有(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E)远近效应2 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人的三种基础需要包括( )(A)成就需要(B)包容需要(C)情感需要(D)支配需要(E)生存需要3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A)仪表因素(B)空间显巨离因素(C)相似性因素(D)能力因素(E)个性品质因素4 利他行为的特征包括( )(A)自愿性(B)无偿性(C)损失性(D)利他性(E)合作性5 从众行为可以分为( )(A)真从众(B)权宜从众(C)依从(D)不从众(E)假从众
2、6 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个数(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D)人的心理特点(E)群体的性别比例二、判断题7 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A)正确(B)错误8 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A)正确(B)错误9 个人的从众一定是自愿的。( )(A)正确(B)错误10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A)正确(B)错误11 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 )(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12 不期望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
3、为是_。13 “情人眼里出两施 ”这种现象属于 _。14 “一见钟情 ”这种现象属于 _。15 中小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_和同伴关系。16 _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征,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征。17 群体决策时的一致倾向性思维方式叫作_。18 由于他人在场而使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是_。19 一种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痛苦的行为称为_ 。20 _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21 在交往中,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某种品质去推断他的其他一些品质。如,知道某人是上海人,人们就会推断他精明、细致、能干,但狡猾、小气。这就是_的作用。四、简答题22
4、简述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的特征。23 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24 简述影响从众的因素。25 简述影响服从的因素。五、案例分析题26 初中女生陈某十分关心集体荣誉,做事极认真,也很敏感。她说:“班级中有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但她对其他人也很好,我觉得我把她当成是唯一的朋友,对她这么好,她还和别人有说有笑的,不管我,我认为自己付出很多,可她不理解,我太不值得了,付出总应该有回报吧。”试从人际关系需要的角度分析材料。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群体心理及行为)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多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2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支
5、配需要也称为控制需要。【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3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五个选项都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只是重要程度不同。【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利他行为具有四个特征: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根据外显行为与内在的判断是否一致,分为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群体的个数即群体的规模,影响个体从众;群体的凝聚力及群体吸引力体现群体的一致性,影响个体从众;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影
6、响个体从众;人的心理特点,即人的个性特征,影响个体从众;性别差异影响个体从众,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但性别比例并不影响个体从众。【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二、判断题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舒茨提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有: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感情需要。【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众不一定是自愿的,也可能来自于群体的压力。【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
7、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众是个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际关系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因此,人际吸引在人际关系的三个成分上均表现为积极的一面。【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三、填空题12 【正确答案】 利他行为【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13 【正确答案】 晕轮效应【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14 【正确答案】 首因效应【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15 【正确答案】 师生关系【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
8、行为16 【正确答案】 投射效应【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17 【正确答案】 群体思维【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18 【正确答案】 社会抑制(社会干扰)【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19 【正确答案】 侵犯行为【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20 【正确答案】 人际交往【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21 【正确答案】 刻板印象【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四、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1)利他行为的特征: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2)侵犯行为的特征:外显性。伤害性。有意性。【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23 【正确答案】 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有进一步接触的倾向,在态度上获得互相认同,在情感
9、上得到互相肯定,就会表现为互相喜欢与彼此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1)相似性与互补性。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出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的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内在品质却变得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成为知己,特别是在交往的初期更是如此。【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24 【正确答案】 (1)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从众。(2)群体的规模。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3)群体的一致性。
10、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只要群体出现了不一致意见,从众率就会下降。(4)对任务的熟悉程度。个体对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则不容易从众。(5)个性特征。个体的自信心越高,越不容易从众。(6)刺激物的性质。问题越困难或缺乏客观标准,模糊性越高,从众率也越高。【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25 【正确答案】 (1)他人的支持。他人的支持会直接导致人们对权威的藐视,增加人们对权威的反抗。(2)行为后果的反馈。行为后果的反馈越直接、越充分,人们服从权威,做出伤害别人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小。(3)个性因素。道德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独立价值观行事,拒绝服从权威而去伤害别人。【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五、案例分析题26 【正确答案】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2)中学生主要的人际关系有三种,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于初中生而言,与学伴相处的时间已经超越了家庭以及别的一切社会关系。(3)美国心理学家舒茨认为有三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需要,即包容需要、控制需要以及感情需要。初中生最希望从集体当中获得包容需要,从同伴身上获得感情需要。陈某主要的困惑在于感情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4)陈某的朋友需要对陈某加以积极的关注;陈某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朋友也可以有其他的朋友,陈某可以积极融入朋友的朋友圈中。【知识模块】 群体心理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