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3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称取 106 g 无水碳酸钠,加入 100 mL 水溶解,所得溶液中含 Na+数目为02N A(B)足量 Zn 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 22 4 L 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 NA(C) 1 mol Na2O2 与 CO2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D)1 mol NO 2 与 H2O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NA2 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FeCl 2 溶液中通入 Cl2:Fe 2+Cl22Cl -+Fe3+(B)
2、氯气通入水中:Cl 2+H2O2H +Cl-+ClO-(C)向明巩 KAl(SO4)212H2O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至 SO42-恰好完全反应:2Al3+3SO42-+3Ba2+6OH-3BaSO 4 +2Al(OH)3 (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ClO -+SO2+H2OCl -+SO42-+2H+3 25时,在 10 mL 浓度为 01 molL -1 的 NaOH 和 NH3H2O 混合溶液中滴加浓度为 01molL -1 盐酸,下列关于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c(OH -)c(Na+)=c(NH3H2O)(B)加入 10 mL
3、 盐酸时,c(NH 4+)+c(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 pH=7 时,c(Cl -)=c(Na+)(D)加入 20 mL 盐酸时,c(Cl -)=c(NH4+)+c(Na+)4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稀碱溶液的 pH,所测定的 pH(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5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 HCl 气体,而且不能防止倒吸的是( )。 6 对于反应 CO(
4、g)+H2O(g) CO2(g)+H2(g) H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 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7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Cl -2e-Cl 2(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 2+2H2O+4e-4OH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Cu 一 2e-Cu 2+(
5、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Fe 一 3e-Fe 3+8 下列分子中,不属于 sp3 不等性杂化的分子是( )。(A)CH 4(B) NH3(C) BF3(D)CO 29 已知 X、Y、Z、E 、F 五种常见物质含有同一元素 M,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1 转化关系,Z 是 NO,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X 可能是一种氢化物(B) X 生成 Z 一定是化合反应(C) E 可能是一种有色气体(D)F 中 M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 +510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如图 2,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7H7O5(B)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C)可发生
6、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 H+11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12 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13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
7、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14 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课堂练习评价15 作为课堂教学的“ 科学探究 ”,其主要环节有( )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
8、、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16 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17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B)溉念图(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18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 )目
9、标。(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知识与能力(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9 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 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 ”、整体设计20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应体现( )。独立性综合性实践性理论性开放性(A)(B) (C) (D)二、简答题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素材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科
10、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素材 2化学必修 1教材中书写离子方程式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有位青年教师在上课时基本上按下列四步进行讲述:第 1 步实验:教师按照课本自己做一遍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第 2 步步骤:教师把教材中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照抄一遍,完成例题教学:第 3 步练习:让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模仿练习几个离子方程式,往往有学生未按四个步骤规范有序地去完成离子方程式;第 4 步小结:教师把本课内容重复性地做了一个小结。问题:21 请你用新课程理念对本节课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11、。22 请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并给出改进建议。22 下面是某教师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片段: 如图 3: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3 mL 约 5的双氧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滴加 12 滴 1 molL 的 FeCl3 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3 为什么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24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预测实验现象,并简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25 结合该教案,谈谈化学反应原理的一般教学过
12、程。三、诊断题25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 3)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2+2nH2O4M(OH) 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 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面 B在 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区沉积 Mg(Q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 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
13、e-OH - D比较 Mg、Al、Zn 三种金属一空气电池,Mg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 【考试结果 】选 A 的几乎没有,选B 的有 21,选 C 的有 43,选 D 的有 36。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6 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27 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错误的原因。28 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思路是什么?四、案例分析题28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酯化反应” 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播放漫画】看漫画,喝醋能解酒。 【讲述】台州人以豪爽著称,经常以酒会友,为什么喝醋能够解酒? 【回答 】酸跟醇作用生成酯。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很对,大家经过预习已经知道
14、酸跟醇作用生成酯。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释一下这个原理吧。【活动与探究的讲述】实验的第一步是什么?反应所需的药品是什么? 各起什么作用?药品的添加顺序如何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得到的反应产物是否纯净?主要杂质有哪些?如何除去 ?用什么来吸收乙酸乙酯 ?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检查,以保证实验安全。 【讲述】像这种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作酯化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投影】【思考探究】反应中是乙醇中的 C2H5O 一取代了乙酸中OH 的位置,还是乙醇中的 C2H5取代了乙酸中H 一的位置? 【讲述】生物学家们为了研究海豚或某类鱼的活动情况,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一个
15、跟踪器安装在其身体某部位。同样在化学上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跟踪器安装在分子里,这种方法称为同位素示踪法。例如将含 18O 的乙醇与乙酸反应。反应后 18O 在乙酸乙酯的位置。证明,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 (C2H5O 一)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一 OH)的生成物。 【课后作业布置】绍兴女儿红非常有名,为什么酒越陈越香,同学们课后想一想? 王老师的教学实录 【投影】 【演示实验】乙酸与乙醇的反应 【讲解】通过实验得出: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生成的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乙酸乙酯。像这种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
16、的。 【投影思考】 1为什么导管不插入饱和 Na2CO3 溶液中? 2反应原理是什么? 3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4盛饱和 Na2CO3 溶液的试管中的现象是什么? 5饱和 Na2CO3 溶液有什么作用? 【过渡】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 【提问】在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有几种可能的断键方式?如何确定实际发生的是哪种断键方式? 【回答】两种可能的断键情况 【讲述】用含18O 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 18O 的酯,证明这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
17、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 【动画演示】利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验证酯化反应的实质。 【板书】略。 问题:29 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点。30 以李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31 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反应原理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五、教学设计题3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 1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
18、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 1中“氧化剂和还原剂” 的片段节选: 氧化剂和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共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即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还原剂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 例如,对于下列反应: 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 O2、Cl 2、浓硫酸、HNO 3、KMnO 4、FeCl 3 等;常用作
19、还原剂的物质有活泼的金属单质如 Al、Zn、Fe,以及 C、H 2、CO 等。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例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以及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这说明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可能同时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人类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之后,就有可能做到趋利避害,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 要求:32 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3 写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34 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35 试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模拟试卷 3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06 g 无水碳酸钠为 01 mol,加入 100 mL 水溶解,所得 Na+数为 02 mol,所以所得溶液中含 Na+数为 02N A,A 项正确。足量 Zn 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所以当生成的气体为 224L 时,转移的电子数不一定为 NA,而且标准状况下 224 L 的气体才为 1 mol,B 项错误。1 mol Na2O2 与 CO2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1 mol 即 NA,C 项错误。15 mol N
21、O2 与 H2O 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NA,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FeCl:溶液中通入 C12 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122C1-+2Fe3+, A 项错误。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次氯酸是弱酸不可拆, B 项错误。向明巩 KAl(SO4)212H2O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至 SO42-恰好完全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2SO42-+2Ba2+4OH-2BaSO 4、+AlO 2-+2H2O,C 项错误。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CIO-+SO2+H2OC
22、l -+SO42-+2H+,D 项正确。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NaOH 和 NH3H2O 混合溶液中,NaOH 完全电离,NH 3H2O 部分电离,因此 c(OH-)01 molL,c(Na +)=01 molL,c(NH 3H2O)01 molL,故 c(OH-)c(Na +)c(NH 3H2O),A 项错误;在此混合溶液中加入 10 mL 盐酸,存在电中性原则:c(NH 4+)+c(H+)+c(Na+)=c(OH-)+c(Cl-),由于等体积等浓度混合,故 c(Na+)=c(Cl-),即 c(NH4+)+c(H+)=c(OH-),B 项正确;加入盐酸至pH=7 时,溶液呈中性,
23、即 c(H+):c(OH -),那么 c(NH4+)+c(Na+)=c(Cl-),即 c(Cl-)c(Na +),C 项错误;加入 20 mL 盐酸时,此时溶液恰好为氯化钠与氯化铵的混合溶液,此时溶液呈酸性,即存在 c(H+)c(OH -),那么 c(NH4+)+c(Na+)c(Cl -),D项错误,故本题选 B。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用湿润的 pH 试纸测碱溶液的 pH,相当于将碱性溶液稀释,pH 减小。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根据 c=nV 可知,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气体占据液体应占有的体积,导致所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24、偏小。测定中和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中,导致热量损失过大,所测的中和热偏小。故本题选 B。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倒置漏斗伸入液面以下,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B 项错误。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H 不变, A 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 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 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 项错误。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
25、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极反应式为2Cl-一 2e-Cl 2 ,A 项正确:在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池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B 项错误;粗铜精炼时,粗铜连接在电源正极,纯铜连接在电源负极,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Cu 一 2e-Cu 2+,C 项错误;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 Fe 一 2e-Fe 2+,D 项错误。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CO 2 属于 sp2 不等性杂化。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题给转化关系推断,M 为氮元素,Z 可能为 NO,E 可能为NO2,F 可能为 HNO3。X 可能是 NH3,则 Y 可能为
26、 N2,A 项正确。若 X 为NH3,氨气转化为一氧化氮可发生反应:4NH 3+5O2 4NO+6H2O,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B 项错误。E 可能是 NO2,NO 2 是一种红棕色气体,C 项正确。F 可能为 HNO3,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D 项正确。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分子式为 C7H10O5;B 项,分子中含有醇羟基、羧基、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D 项,在水溶液中羟基不能电离出 H+。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属于化学反应原理中主题 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内
27、容标准。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性质。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是分析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生的 “已知”即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的起点。分析学生的 “未知”即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还要涉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分析学生的 “能知”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分析学生的 “想知”即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这点往往会通过学生的疑问来体现。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学生的认知
28、水平。分析学生 “怎么知”即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水平和习惯等。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用于对课堂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具有实践性。题干中教师所用的评价方式是活动表现评价。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八个方面。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学内容是教师以教科书为载体,经过加工整理,重新组织的能反映课程标准主题要求的内容,因此教科书的内容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故本题选B。17 【正确答案】 C【
29、试题解析】 化学理论性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整体设计、整体优化。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活动表现评价有明确的目标,应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景和过程中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进行全面评价。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该教师没能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组织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 等方式参与到学习
30、知识的过程中去,在过程中获得结果与体验,在体验中增强能力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上述青年教师未能处理好讲授法与“自主、合作、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只重视传授知识,方法单一,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对学习的主体、学生个性差异(知识储备)、合作探究、目标达成等方面重视、调动、发现、挖掘的不充分。22 【正确答案】 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验证发现实验现象,思考反应本质,学生一起分析反应实质,由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离子方程式。教师发现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指点和改正,为学习下面规范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做好铺垫,创设情境。对书写步骤讲述照搬的过多
31、,不清楚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教学抓不住关键,平均使用精力,学习重点不突出,学生学习的难点不能突破。书写步骤教材中写得很明白,完全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验,看书自学,或结合实际展开讨论,然后理解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体会“什么样的物质写离子形式,什么样的物质保留分子形式”是难点也是重点,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很重要。熟练地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就要多练,但练习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又要特别关注个性差异。可多找几个学生去板演,这样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存在不同问题,及时给予启发、点拨和引导。23 【正确答案】 为了使三个装置起始状态一致。24 【正确答案】 热水中的气球膨胀得最快,空气中的气球次之,冷水中的气球膨胀得最慢。
32、判断依据是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变大。25 【正确答案】 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过程一般是通过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把握程度进行分析,设计出与原理相关的实验或背景材料,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自行总结化学反应的原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三、诊断题26 【正确答案】 D27 【正确答案】 误选 B 的原因是对离子交换膜认识不清楚,也可能是对负极发生的反应不清楚。误选 C 的原因是没有意识到阴离子交换膜的存在及对离子交换膜的认识不清楚。28 【正确答案】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
33、,从而提高反应速率,A 项正确;负极上 Mg 失电子生成 Mg2+,为了防止负极区沉积 Mg(OH)2,则阴极区溶液不能含有大量 OH-,所以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B项正确;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水反应生成 OH-,因为是阴离子交换膜,所以阳离子不能进入正极区域,则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e-一 40H-,C 项正确;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则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多“理论比能量” 就越大,假设质量都是 1 g 时,这三种金属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g24gmol-12= mol、1g27gmol -13= mol、1
34、g65gmol -1mol2= mol,所以可得 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D 项错误。故本题选 D。四、案例分析题29 【正确答案】 李老师在化学课堂上是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王老师是在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李老师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就必须三位一体地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学习活动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比
35、较理想的载体。王老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采用了启发法和讲授法。在启发的基础上,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30 【正确答案】 化学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第二,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利用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
36、的实际问题。31 【正确答案】 化学反应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一般按照感知、分析理解、实验操作、归纳总结步骤进行教学。五、教学设计题32 【正确答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初步学会从已知的化学反应、化合价等角度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体会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设计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关化学实验,体验实验过程中挑战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33 【正确答案】 教学重点: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借助化合价变化的手段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研究所给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探究。34 【正确答案】 教学流程图 35 【正确答案】 板书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还原剂还原性失 e-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氧化剂氧化性得 e-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