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 )。(A)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2 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A)解决(B)迁移(C)测量(D)参观3 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这属于对刺激的(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4 研究表明,国际象棋大师看一个棋盘,看 5 秒,能记住 20 多个棋子及其位置。而新手看 5 秒只能记住 4 个左右。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A)专家有敏锐观察力(B)专家有强大的短时
2、记忆能力(C)专家能直觉较大的有意义刺激(D)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5 新课程把化学教学过程看作是(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6 下列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的是( )。(A)提问交流评价(B)课堂练习评价(C)课堂实验操作评价(D)作业评价7 教师根据教育实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出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 )。(A)教育机智(B)教育创新(C)教育威信(D)教育管理8 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由( )构成的有机整体。(A)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B)智力和
3、基础知识(C)智力和解题能力(D)基础知识、智力及解题能力9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B)教学内容的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D)教学方法的选择10 初中溶解平衡学得不好,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化学平衡理解很深,从而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这种迁移现象是( )。(A)垂直迁移(B)逆向迁移(C)顾向迁移(D)水平迁移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1 世纪,化学科学还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B)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C)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4、是进入 20 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D)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12 下列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应用水平的行为动词?( )(A)知道(B)辨认(C)解释(D)证明13 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 3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CO2,CaSO 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SO2(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1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5、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A)以系统观点作指导(B)科学性原则(C)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D)要从实际出发15 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 )。直观性 复杂性 发展性 关联性(A)(B) (C) (D)16 下列分子中键角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NO 2N2OO3(B) N2ONO2O3(C) N2OO3NO2(D)NO 2O3N2O17 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高沸点 能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低熔点熔融状态不导电(A)(B) (C) (D)18 下列化合物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 3 个信号峰的是( )。(A)
6、丙烷(B)丙酮(C)丙醛(D)环丙烷19 下列各图常用来说明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与其真实存在状况相差较大?( ) (A)(B) (C) (D)20 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 c 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50 nm;若其它条件不变而浓度为 2c 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 。(A)450(B) 225(C) 900(D)375二、简答题2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 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某教师关于“ 化学反应限度 ”教学的导
7、入过程:【 引入】媒体展示“工业上制硫酸的部分生产流程示意图”【提问讨论】1NaOH 溶液有什么用途? 通入 O2 是足量的,经过接触室的充分反应,为什么尾气中还有 SO2 这种气体?(学生思考讨论,自然而然导出“ 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 简述化学课堂教学导人的类型有哪些?22 在化学课堂教学导人设计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2 下面是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案。(1)实验用品:试管、2的 AgNO3 溶液、2的稀氨水、乙醛、玻璃棒、玻璃杯、酒精灯、铁架台和石棉网(2)实验步骤及现象首先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 mL 2的 AgNO3 溶液。然
8、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如图一所示)。 再另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在试管里同样加入 1 mL2的 AgNO3 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根玻璃棒,再把插有玻璃棒的试管一起放在热水浴中温热(如图二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实际操作。当试管在热水浴中温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在图一实验中,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在图二实验中,除了在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外,在玻璃棒外壁也产生了银镜。23 该实验的
9、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24 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哪些?三、阅读材料题24 高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强调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化学发展的前沿,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高度重视实验与探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某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 1 的第四章第一节中“二氧化硅和硅酸” 的教学设计流程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哪些?26 从该教师的教学设计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6 下面是铝热反应的改进实验。(1)实验用品:2 g 氧化铁和铝粉
10、的混合物(质量比 5:2)、氯酸钾、无水乙醇、粉笔1 支、烧杯、镊子、药匙、玻璃片、带铁夹的铁架台、盛细沙的蒸发皿、磁铁、火柴、小刀。(2)实验步骤用小刀在干粉笔上挖出宽约 05 cm 、深 03 cm 的浅槽后,将粉笔浸泡于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用镊子取出浸透乙醇的粉笔于玻璃片上,用药匙把 2 g 混合好的铝热剂平铺在粉笔槽中,上面再铺少许氯酸钾。将盛药品的粉笔倾斜固定在铁夹上,并在下方放置盛细沙的蒸发皿。用火柴点燃粉笔,观察实验现象。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7 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8 该改进实验在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四、诊断题28 某教师在考试
11、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在KClO3+6HClKCl+3Cl 2+3H2O 反应中,当生成 05 mol Cl 2 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1 B5:1 C 1:3 D 1:5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 A 或 C。 由于反应过程中 KClO3 得到 6 个电子被还原,而 HCl 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6:1,选择 A;或者由于反应过程中 KClO3 得到电子还原为 KCl(还原产物),而HCl 失去电子被氧化为 Cl2(氧化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
12、量之比为 1:3,选择 C。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29 本题正确答案为_,解题思路是_。30 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五、案例分析题30 下面是某教师关于“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的教学过程实录 【新课导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化学反应在实际进行时,所有反应物能否完全(按照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量关系)转变成生成物,如果能,反应条件是什么? 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 ?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预知理论产率极低的情况下,就不必再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去进行探索性实验等。【板书】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推进新课】
13、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第 44 页实验 2-7,回答有关问题。师:探究实验 2-7:把 1 molL 的 Na2SO4 溶液逐滴加到 34 mL 的 CaCl2 溶液中,直到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反应现象是:白色沉淀产生。离子反应方程式:Ca 2+ CaSO师:继续演示实验 27:过滤,取澄清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1 molL 的 Na2CO3 溶液,可能的现象是:有白色的沉淀 CaCO3,产生,或者没有沉淀产生。【板书】一、化学反应限度【学生自学】阅读课本【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板书】二、化学平衡 不同的平衡体系到达平衡状态时反
14、应限度不同。例如 平衡体系 1,Ca 2+ CaSO 4平衡体系 2,Ca 2+CaCO 3【合作探究】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板书】三、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发生,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要讨论反应条件的控制。【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第 46 页师:带领学生探究 A建筑物定向爆破问题:B 煤的燃烧条件问题。原煤含 S 量:要求31 该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遵循哪些原则32 化学课堂上经常采用演示来完成教学,其构成要素及基本的类型有哪些?33 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时,有哪些基本要求?六、教学设计题33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
15、求完成任务。材料一高中化学化学 1教材“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原文(略)。材料二人教版化学 1 教材结构体系引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氨硝酸硫酸要求:34 简要分析教材中该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35 写出本课的化学三维教学目标。36 设计本节内容关于“ 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的教学过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
16、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2 【正确答案】 D3 【正确答案】 C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即时评价可分为提问交流评价、课堂练习评价和课堂实验操作评价。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8 【正确答案】 D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17、C【试题解析】 顺向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逆向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高中对化学平衡理解很深,促进了溶解平衡的理解属于顺向迁移。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正确;B 项,因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正确;C 项,进入 20 世纪后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是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正确;D 项,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人类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18、,并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错误。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认知性学习目标中应用水平的行为动词有: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可以应用类推法研究物质的性质,但各种物质还有特性,需要同时考虑。A 中 CaSO3 与稀 HNO3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aSO4 和 NO;B 牟硫的氧化性小于 Cl2,Cu+Cl 2 ,2Cu+S ;D 中还原性:NaZn,但 Na 与水反应, Na 不能在水溶液中置换其他金属。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要做好现代教学设计,需要满足下列基本要求:以系统观点作指导;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
19、完整的教学理念为基础,遵循教学规律;要从实际出发。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故本题选 A。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NO 2 是大丌键结构的典型分子。大丌键含有三个电子,其中两个进入成键 轨道,一个进入反键轨道,所以。NO 2 分子的结构为 V 字形,O-N-O 键角约为 120 度。一氧化二氮的分子是直线型结构。其中一个氮原子与另一个氮原子相连,而第二个氮原子又与氧原子相连,键角为 180。臭氧的分子结构为,中间有离域 键,键角小于 120。所以键角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2ONO2O3。1
20、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核磁共振氢谱图可检测的是不同环境下的 H,有几个峰说明有几种环境的 H 原子。丙烷、丙酮、丙醛、环丙烷分别有 2、1、3、1 种环境的 H 原子,所以丙醛能在 HNMR 上有 3 个信号峰,故本题选 C。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碳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位于四面体的顶点上。电子式不能体现其空间构型。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最大吸收波长是定值。二、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化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有社会导人、实验导入、旧知导人、问题导人、直接导人和化学史导入。22 【正确答案】 化学课堂
21、教学导入设计时,教师要遵守导入的科学性原则、相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适度性原则。课堂导人设计,不在“ 新 ”而在于“巧”。材料中的设计巧在能让学生体会化学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能运用化学知识思考问题,并巧妙地与教材上的“科学史话” 结合,能让学生更容易进入状态。23 【正确答案】 乙醛与银氨溶液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3NH3+2Ag+H2O,生成的单质银附着在试管壁和玻璃棒这两附着物上。形成银镜。 24 【正确答案】 由于本对照实验现象明显,对照效果好,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后,都能很顺利地获得这一实验结论,轻松解
22、释了“单质银为什么只在试管内壁上产生,而不在试管内部的溶液中产生?” 这与通过使用浓硝酸溶解后。再加入氯化钠检验的方法相比,说理更加透彻,还节约了实验药品,排除了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三、阅读材料题25 【正确答案】 化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要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26 【正确答案】 教师的
23、教学设计,应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可采用实验、科学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很快投身于学习的情景中多让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分析得出结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7 【正确答案】 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光芒;熔融物落入细沙中,待冷却后,可用磁铁吸引。反应方程式:Al+Fe2O3 Al2O3+Fe28 【正确答案】 药品用量减少,提高了演示实验的安全性,演示时不会对前排学生构成事故威胁。由于没有使用镁条和滤纸折成的漏斗,所以没有镁条燃烧的强光和滤纸烧糊这些无关现象的干扰,便于学生观察和记忆。四、诊断题29
24、【正确答案】 B。解题思路:由于该反应属于归中反应,反应机理为:KClO 3中 Cl 得到 5 个电子转化为 Cl2(被还原),HCl 中的 Cl 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 Cl2(被氧化),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 Cl2,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电子数之比,即 5:1。30 【正确答案】 错误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为未明确反应的实质,解题过程中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变化要遵循“只靠近不交叉” 的原则即“价态归中”,对知识的掌握不明确。五、案例分析题31 【正确答案】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遵循:定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互动
25、性原则、开放性原则。32 【正确答案】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包括: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引观察与思考;整理联系与结论。演示常用的类型有:验证式实验演示、探究式实验演示、示范性演示、实物演示和声像演示。33 【正确答案】 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即通常所说的上课,教师要上好一堂课,需遵循以下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实施教学; 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依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握好不同的教学模式;落实好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六、教学设计题34 【正确答案】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
26、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氯气的性质、用途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35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物质性质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 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
27、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6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很多东西都涉及到氯元素,例如:我们输液时的生理盐水,自来水的杀菌消毒都有氯元素的参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氯气有关的图片。1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使用氯气:2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氯气泄露事件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了解和感受氯气的危害。设问:氯气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 “科学史话 ”,并写出舍勒发现氯气的化学方程式。过渡:氯气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气
28、体物质。展示:向学生展示一瓶刚制备好的氯气。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氯气颜色、状态、气味。设问:闻氯气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演示:闻氯气时应该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1:2),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易液化。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一名士兵,当遇到由氯气制成的毒气弹顺风爆炸时,你认为可采用哪些措施进行防御?学生回答:1人躲向地势较高的地方去:2防毒面具过渡:初中我们学习过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下面请同学们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借此推测氯原子的性质。学生活动:学生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通过氯的原子结构推
29、测氯原子性质。分析:氯原子最外层有 7 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具有强氧化性。讲述:结构决定性质,氯原子很活泼,易与另一个原子结合成双原子分子,其单质的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下面我们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板书:2氯气的化学性质讲述:氯气可以与活泼的金属钠反应,还可以与不太活泼的金属反应,如 Fe、Cu 等也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 FeCl3,和 CuCl2,生成物均为高价金属氯化物,表现出强氧化性。板书:(1)与金属反应 2Na+Cl2 NaCl 2Fe+3Cl2 2FeCl3 Cu+Cl2 CuCl2 设问:氯气可以与金属发生反应,那么氯气能不能与氢气发
30、生反应呢?实验探究:H 2 在Cl2 中燃烧,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注意:氢气存在爆炸极限。因此氢气在点燃时一定要验纯。合作探究:通过 H2 在 Cl2 中燃烧的实验,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总结: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 H2+Cl22HCl 讲述: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Cl 2 还可以和 P等非金属发生反应。过渡:你是否偶尔碰到过这样的情形:有时打开水龙头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你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吗?设问: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自来水厂为什么还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氯
31、气溶于水为什么能杀菌消毒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提出初步猜想。 实验探究:氯气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如果发生了反应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我们把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新制氯水中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学生活动:教师提供仪器和药品(试管 2 支、胶头滴管 2 支、新制氯水、紫色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过分组实验验证猜想。预设方案:验证 1:观察氯水论证 Cl2 分子验证 2:用紫色石蕊试液测氯水的酸碱性验证 3: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氯离子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预设目标:新制氯水中含 Cl2、H 2O、H +、C1 - 延伸探究:在同学们进行
32、的分组实验中,滴加氯水后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又褪色了呢?是否是 Cl2 具有漂白性呢?补充实验:取一张红纸,湿润一半投入干燥氯气中实验现象:纸条干燥处没有褪色,纸条湿润处褪色了。师生互动:共同讨论,教师指导,得出结论。总结:干燥的氯气并无漂白性,真正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而是一种新的物质,该物质就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HClO)。发生的反应为 H2O+Cl2HCl+HClO ,故新制氯水的成分为 Cl2、H 2O、HCI、HClO四种物质。板书:(3)氯气与水反应 H2O+Cl2=HCl+HClO 讲述: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Cl 2 通入水中会生成次氯酸,能起
33、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但同时次氯酸又是很弱的酸,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下容易分解。实验演示:次氯酸光照分解讲述:由于 Cl2 的溶解度不大,而且生成的 HClO 不稳定,难以保存,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在 Cl2 与水反应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粉和漂白液。那么,它们是怎样制得的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进行讨论。板书设计:氯气的性质 1氯气的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1:2),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较低,易液化。2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 2Na+Cl2 2NaCl 2Fe+3Cl2 2FeCl2 Cu+Cl2 CuCl2(2)与非金属反应 H2+Cl2 2HCl(3)与水反应 H2O+Cl2=HCl+HC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