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3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叶肉细胞的下列生理过程中,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 2 的产生(B) H2O 的生成(C) H的消耗(D)ATP 的合成2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
2、先通人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4 图 1 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8,DNA 数为 8,染色单体数为 0(B)如果 P 为 X 染色体,则 Q 一定不是 Y 染色体(C)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只有甲、丙细胞(D)染色体 P 和 Q 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5 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胞杂交中
3、原生质体融合(B) 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6 下列显微镜操作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流向应是顺时针的(B)为观察低倍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再换用高倍镜(C)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但细胞更小(D)在观察脂肪的实验中,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在 “落红”化作“ 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因素8 细胞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
4、提条件是( )。(A)细胞膜保持完整(B)线粒体供能(C)核内有遗传物质(D)细胞保持完整性9 把一片新鲜的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会看到叶片的表面产生了许多气泡,而且实验显示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由此可以说明( )。(A)叶片背面的呼吸作用比正面强(B)叶片背面的光合作用比正面强(C)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D)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少10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 电一化学一电信号” 的
5、转化11 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12 图 2 表示人在吸气时,膈肌的运动情况。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A)收缩、缩小、下降(B)舒张、扩大、下降(C)舒张、扩大、升高(D)收缩、扩大、下降13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 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
6、素消灭(B)效应 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C)效应 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D)效应 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14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 S 型(B)达到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15 医生给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 NaCl 溶液)中,而不是直接溶解于蒸馏水或纯水中,这是因为( )。(A)无机盐在生命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B
7、)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C)蒸馏水可增大细胞质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D)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防止细胞过度吸水或失水16 一定没有戊糖参与组成的结构或物质是( )。(A)DNA 水解酶(B)核糖体(C)质粒(D)线粒体17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葵花朵朵向太阳 ”属于反射(B)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C) “谈虎色变” 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D)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18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 CO2 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8、(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19 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 DNA 分子上有 3 个酶切位点,如图 3 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 DNA 分子在 3 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 四种不同长度的 DNA 片段。现在多个上述线性 DNA 分子,若在每个DNA 分子上至少有 1 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切后,这些线性 DNA 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 DNA 片段种类数是( )。(A)3(B) 4(C) 9(D)1220 将图 4 中甲、乙、丙三支试管按要求处理(加入馒头是等量的)后放入 37
9、左右的温水中 1510 分钟后各滴入 2 毫升碘液,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三支试管均变为蓝色(B)三支试管均不变色(C)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变浅蓝色,丙试管不变色(D)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和丙试管不变色21 “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 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的目标之一,其中“ 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 ”属于对教学目标( )元素的表述。(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22 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内容较多,实验过程又较长的情况下一般采用( )。(A)模仿式实验(B)分段实验(C)学生独立实验(D)伴随讲授实验23
10、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这一重要概念属于的一级主题是( )。(A)科学研究(B)生物与环境(C)生物多样性(D)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4 学期结束前,教师为总结生物学教学拟定了详细计划,对学生本年级所学生物学内容进行了测验考试,这样的考试属于( )。(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配置性评价25 下列关于数学模型实例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B)动植物细胞模式图(C)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D)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二、简答题25 图 4 是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结构以
11、及两种物质的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6 图中 a 物质是 _,正常生长的植物中,甲消耗的 a 物质_(是不是)主要来自于乙。27 b 物质除图中所示去向外,还可以通过气孔_。28 合成贮存有机物能量的过程在甲结构的_中进行的,氢离子和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是在乙结构的_上进行的。28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问题:29 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30 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
12、化成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1 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答出两点即可)。三、材料分析题31 材料:下面是某初中生物教师编制的客观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植物根部通过根毛吸收而来的水分和无机盐进入植物体内后通过( )运送到植物的枝、叶、花和果实。A.导管 B.筛管 C.细胞间质植物的繁殖器官是( )。A.根、茎、叶 B.茎、花、种子 C.花、果实、种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根 B.花 C.叶绿体吸气时胸廓扩大,是由( ) 造成的。A.肋间肌强力收缩 B.肋间肌缓缓舒张C.肺内气体
13、体积逐渐扩大二、填空题比爬行动物高等的一类动物是_。问题:32 请对该教师编制的客观题逐一进行评析。33 客观题试卷的命题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33 材料:教师在“人的性别遗传 ”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了解人的性别与基因的关系;(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类型;(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前调查学校、社区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 提高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情感态
14、度与价值观:(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能科学地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自觉宣传计划生育政策;(3)增强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问题:34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以及教学目标的特征。35 三维教学目标表述的要素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四、教学设计题35 设计一张教学挂图,展示菜豆种子的结构。36 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你设计的挂图,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37 利用所设计的挂图设计一个教学活动。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3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O 2
15、产生于光反应中,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A 项正确。生成H2O 的生理过程较多,如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 项错误。消耗H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暗反应,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C 项错误。ATP 的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不一定有膜结构,D 项错误。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细胞都具有细胞膜,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A 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B 项错误;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如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C 项正确:活细胞都能合成蛋
16、白质,场所一定是核糖体,D 项错误。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因色素分离的起点不同步,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A 项正确。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通人空气后密封将导致醋酸菌死亡,不能产生醋酸,B 项错误。胡萝卜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低于石油醚,故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C 项正确。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D 项正确。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甲细胞发生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两极各有 2 对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后期,一条染色体含 1 个 DNA,无染色单体,细胞共有
17、 8 条染色体和 8 个DNA,A 项正确。丙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配平均为初级精母细胞,X 和 Y 是性染色体,也是特殊同源染色体,也会分离到不同次级精母细胞,故丁,即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同时含 X 和 Y,B 项正确。乙为甲有丝分裂形成的体细胞,故甲、乙、丙都含有同源染色体,C 项错误。染色体 P 和 Q 分别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其上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项正确。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
18、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内吞和外排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而 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方向物像与实际是相同的,A 错误;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与物体实际位置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虚像,遵循“同向移动”原则,即在哪个方向就往哪移动,即可将其移到视野中央B 错误;用显微镜的凹面反光镜反光,可使看到的视野变明亮,但并未改变放大倍数,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不变。C 错误;观察脂肪的实验中,通常是低倍镜下先找到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D 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
19、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故答案选 C。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细胞的各种结构都有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是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确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叶片背面表皮上的气孔数目比正面多,如果把新鲜叶片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叶片内的气体会通过气孔出来而产生气泡。10 【正确
20、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一化学一电”信号的转化。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细胞学基础是膜上有特异性的离子载体,不同植物细胞上离子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一样,所以吸收离子的种类和速率不同,A 错误;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产生的 ATP少,影响主动运输,B 错误;主动运输过程除了需要载体还需要能量,能量
21、供给必须是活细胞,C 正确;叶肉细胞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矿质元素离子,也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D 错误。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当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空气就会被吸入肺中。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机体的免疫过程。依据题干,足菜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的情况,对于胞内寄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而细胞免疫应该是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即侵入到细胞内的病菌,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
22、异性免疫反应,从而消灭胞内寄生菌。白细胞介素是效应 T 细胞分泌产生的淋巴因子,故选 D。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按“S”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曲线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种群在自然情况下,由于有生存斗争,在自然情况下种群增长都是按“S”型增长的,A 正确。达到 K 值时,由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零,B 正确。种群增长受自身的种群密度影响,刚开始时,种群密度较小,种群数量增长较快,随种群密度的增长,种群数量增长较慢,最后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的密度过大会导致传染病容易爆发、空间不足、食物不足,所以种群的密度是受自身密度的影响的,C 正确。种群的增长
23、速度就是该 “S”型曲线的斜率,其斜率是先快后慢再到零,故其增长速率是先快后慢最后到零(达到 时,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最大值后慢慢减小,到 K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D 错误。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及生物体的渗透压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具重要作用,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将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中而不是溶于蒸馏水中,就是由于生理盐水可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防止细胞过度吸水而涨破。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DNA 水解酶是蛋白质,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故 DNA水解酶不含戊糖。而核糖体由蛋白质和 rRNA 组成,质粒是小型环状 DNA 分
24、子,线粒体含有 RNA 和 DNA,RNA 和 DNA 都是由戊糖参与组成的。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植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而反射指的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故 A、B 、D 错误,本题选 C。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
25、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故本题选 C。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方面的内容,每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 后会留下特征性的黏性末端,同时一次切割后,会把 DNA 分割成两个片段,且不同的内切酶切后的片段不一样,如果将图中的三个切割位点自左至右依次标为甲、乙、丙,由甲处切,可产生两个片段,即 a 和右边的 b+c+d 段,如果只从乙处切。就有 a+b 和 c+d 段,如果只从丙处切,就有 a+b+c 和 d 段,甲乙同时切,就有 a、b 和 c+d 段,乙丙同时切,就有 a+b 和 c、d 段,甲丙同时切。就有a、b+c 、d 段三种片段,甲、乙、丙三者都同时切,就
26、有 a、b、c、d 三种片断。故选 C。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食物的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够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化学性消化的进行。丙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而且进行了充分的搅拌,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乙试管中加入了唾液,但馒头没有没有捣碎,也充分搅拌,馒头与消化液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或浅蓝色;甲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故选 C。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行为主体: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行为动词:课程标准使用行为动词表述
27、具体内容标准,这些行为动词用明确、具体、可观察的术语来陈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应的学习行为。如“说出”“概述”“叙述”等。行为条件:完成某个任务所需的条件,如采取“模拟”的方式研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另外课堂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如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等,也属于行为条件的范畴。行为表现程度,即教学达到的标准,如“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综上可知,题干中“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属于行为条件。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分段实验,将整个实验过程分成几段,教师讲授和演示一一段,学生跟着操作和观察一段。这种教学类型常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技
28、能,实验内容较多,实验过程又较长的情况下采用。答案选 B。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将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划分为十个一级主题,确定了五十个重要概念,其中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包括五条重要概念“依据生物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便是其中的一条。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配置性评价,如性向测验、综合入学检测等;诊断性评价,如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形成性评价,如年段考试、期中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等。故选 A。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
29、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做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分裂生殖数量变化模型建构。A 项为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B、D 项为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故选 C。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二氧化碳:不是【试题解析】 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a 是二氧化碳,b 是氧气,叶绿体消耗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从大气中获得。27 【
30、正确答案】 散失到大气中【试题解析】 氧气除了供给有氧呼吸作用,还可以通过气孔释放到大气中。28 【正确答案】 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试题解析】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有机物的合成在暗反应中完成,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氢离子和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完成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29 【正确答案】 乙的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下降【试题解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体液免疫中,B 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在细胞免疫中,T 淋巴细胞主要通过接触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起作用。依据题意:“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T 淋巴细胞功能丧
31、失”,病毒甲感染动物乙后,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整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致病。30 【正确答案】 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试题解析】 接种的甲疫苗可作为抗原,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大量分泌抗体,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1 【正确答案】 能运输生物大分子,需要消耗能量【试题解析】 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在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毙量。三、材料分析题32 【正确答案】 此题题干语言冗长,使学生难以掌握题意。此题因
32、语义不明而存在科学性错误。花、果实和种子是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器官,而题干却只含糊提到植物,犯了科学性错误。此题三个备选项答案相互之间无独立性、无干扰性,命题质量较差。此题备选答案既存在语言不精练的缺陷,也存在不严谨的问题,更无正确选项。此题答案不唯一,给学生回答和教师评分都带来困难。33 【正确答案】 客观题试卷命题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命题的范围要有代表性,能覆盖全部或大部分的内容,一般要覆盖课本内容的 90以上。命题时要注意选取各章节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注意不要选取偏、冷的知识点;难度要有一定分布范围,控制难度时还要注意不要出偏题、怪题;文字叙述浅显易懂,而且简单明了,使学生一看就明白,以减少
33、不必要的丢分;各题彼此独立,不能有相互暗示的作用;除去开放性试题以外,其他各种试题答案应该具有唯一性,避免对试卷产生干扰,影响评分的公正性;注意考核形式,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型应该灵活多样。34 【正确答案】 确定教学目标需要: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 同时需要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发展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具有的特征:指向性:规定教学活动的活动方向;准确性: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依据“ 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涉及教学目标;可测量性:对学生的“ 行为结果 ”进行测量并做出客观判断。35 【正确答案】 三维教学目标的四要素:行为主体、行为
34、动词、行为条件、行为表现程度。其中行为主体是指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学生的学习行为:行为动词是指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行为条件是指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编写教学目标须注意的问题: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目标所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必须指明行为动词的条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四、教学设计题36 【正确答案】 37 【正确答案】 教学活动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一粒小小的种子竟
35、能长成参天大树,它有如此神奇的本领的秘密在哪里呢?展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展示种子及挂图,引导思考:a. 种子能萌发成幼苗可能和种子内部的什么结构有关呢?b.怎样知道种子里有什么?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去感知种子在外形上的千差万别,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先阐明:尽管各植物种子在形态大小上千差万别,但基本结构相似。引导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先学习观察的方法(按由表及里的顺序,先观察形态后观察结构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观察)。再演示实验操作的过程(剥皮一分开子叶一显微镜观察)。引导观察思考:菜豆的种皮有什么作用? 它的子叶有几片?为什么特别肥厚?菜豆种子的胚由哪几部分组成?播放多媒体课件,重点展示胚的结构。解剖时提醒注意:可以用解剖针轻轻拨动,以了解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之间的关系;使用放大镜时要注意规范操作。出示设计的挂图,引导大家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认识了菜豆种子结构,再看看玉米种子:“ 我们知道玉米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也能萌发成幼苗,那它应该包含哪些与菜豆种子相似的结构呢?”引出下一个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