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898479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6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某版初中语文课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课时,教师指出这是韩愈的七言律诗,并为学生补充了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黄鹤楼(崔颢)(B) 蜀相(杜甫)(C) 山居秋暝(王维)(D)锦瑟(李商隐)2 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描写父亲的作品,下面作品合适的是( ) 。(A)再塑生命的人(B) 王几何(C) 台阶(D)匆匆3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欲信大义于天下” 中“信”用法相同的句子,

2、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C)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D)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4 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汉语语言现象中的变调问题,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正确发音,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理想(B)转眼(C)体贴(D)涂改5 汉字习字课上,教师向学生介绍甲骨文。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是由它发展而来(B)甲骨文又被称为“籀文”(C)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甲骨卜辞真实记录了商王的活动6 在导读完海底两万里之后,教师推

3、荐学生课后阅读“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其他作品,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 )(A)格兰特船长的女儿(B) 时间机器(C) 神秘岛(D)地心游记7 导读伊索寓言时,教师请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伊索寓言中的篇目,以下学生提到的篇目并非出自伊索寓言的是( )。(A)皇帝的新装(B) 狐狸和山羊(C) 农夫和蛇(D)蚂蚁和蝉8 在学习伤仲永时,教师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试分析一个天才孩童最终变得连平凡人都不及的原因” 。对这一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意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文章大意(B)意在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C)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深入探究(D)再现文章的语

4、言艺术,体现文章的语言美9 多媒体演示教学通常可以照顾到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使各种认知偏好的学生在教学中都得到发展。使多媒体演示教学具有这一优势的原因不包括( )。(A)影响范围广(B)概括内容全面(C)灵活性与开放性(D)直观性和情境性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关于第四学段阅读的课程目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B)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C)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

5、结论(D)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11 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某版教材中的课文再别康桥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感知再别康桥 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关。通过教师的分析欣赏,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以下对这则教学目标的评析,不正确的是( )。(A)设置的教学目标远远低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B)两个教学目标落脚点均在对这首诗歌形式的品味与鉴赏(C)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阅读这首诗时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及阅读感受(D)教学目标忽略了指导学生体

6、会诗歌的独特魅力,比较在传递情感方面与其他文体语言的不同点12 阅读教师在执教桃花源记时的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师:初一下学期,我们曾学过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我们一起读一遍。(投影显示饮酒诗,学生齐读)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声音洪亮。谁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生 1:表达了陶渊明对农村生活的喜爱。生 2: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师:说得很好。陶渊明的这种志趣,在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不仅如此,在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中陶渊明更是具体地勾画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走近陶渊明。师: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帮老师把课题、作者写

7、在黑板上。(学生推荐,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再推荐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看着大屏幕,听他读得怎么样。(学生推荐,一位学生配乐读书。投影显示课文及图片)师:这位同学已经写好了课题、作者,字写得很漂亮、很工整,谢谢你。读书的同学果然不负众望。课文读得很流畅,声音也很清脆。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生 3:有一个字他读错了。“此中人语云” 的“语(y)”读成“ 语(y)”了。师:你听得很仔细。生 4:“夹岸数百步 ”的“夹(ji)”,他读成“夹(ji)”了。师:到底应该怎么读?(学生争论 )查一查字典。生 4:是我读错了,应读成“ji”。师:这个字也是多音字,“夹袄” 的“夹”就应读作“ji”。对上

8、述教学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教师以陶渊明的饮酒导入新课,新旧知识练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B)教师用学生推荐的形式让学生书写和朗读,说明课堂上要完全听从学生的意愿(C)教师随文教授字词的读音,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D)教师对学生的书写、朗读做出恰当的、适时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13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军事才干和政治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 19 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

9、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以下有关这则教学结束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学的结束不意味着学生学习的结束,拓展式课堂结束语,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拉到课外,教会了学生举一反三(B)拓展式结束语,由课文学习到类文的对比,增加了课堂的韵味(C)教师从内容到结构,从语言到人物进行对比结课,异中求同,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D)教学是基础,拓展是延伸,拓展式教学深化了教学的内容,弥补了课文教学内容狭隘的缺陷14 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师:【A】

10、 我们的活动任务是 “涵泳品味,体悟情感。 ”“涵” ,就是没入水中,“泳”,即游泳。这个词表明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首歌呢?生:反复朗读。师:【B 】对!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沉潜其中,才能悟得真味。这是学习语文的规律。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诵读这首诗歌,同学们要设身处地地倾听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教师在音乐 神秘园的配乐中深情背诵)师:【C 】你认为老师读的好的地方就试着学一学,不好的地方就改一改,然后激情朗读两遍;读后请你告诉我们,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或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D】(学生激情吟诵 )(屏显:话题一:最想问的问题;话题二:最深刻的感受)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A)“活动任务 ”四个字体现了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的教学思想(B)诗歌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故这里应把朗读权交给学生,教师示范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性理解(C)让学生“学一学”“改一改”,既体现了教师的自信,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D)在学生朗读后,以学生的“问题” 和“感受”切入文本,符合学习规律,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5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课堂导入环节,回答问题。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九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本文作者是谁?齐说(罗迦费 因格)。他是哪个国家的人?(美国)师: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生:喜欢!师: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有没有同学

12、不喜欢?生(小声 ):我不喜欢。师:这位同学很有创见,你能说说不喜欢的理由吗?生:文字不太读得懂,以前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或写景状物的一目了然,这篇文章读了几遍也不知写的什么? 我不知作者要告诉读者什么?文章的层次我怎么也搞不清特别是文章开头的这幅图,答案太多,也觉得哆唆,再往后我就不知道作者说的什么,实在读不懂。以下对这段教学导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样安排发展了学生个性化思维(B)这样的安排与议论文这一文体特征相暗合(C)这样安排把握住了“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的灵魂(D)观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教师使用学生问题导入,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案例分析题15 请认真阅读我

13、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第一环节以语言的名义进行反叛师: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封信。(投影展示)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做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请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就是这封信,成为菲利普一家的福音书,成为他们十多年的希望。但是,现在,请你仔细研究一下这封信,你发觉这封信有什么破绽吗?生:有破绽。于勒开头说他买卖也好,可是后面又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 的,还说

14、“希望为期不远 ”,这就是矛盾的,我们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发财。生:按照常规,如果一个商人生意真的很好的话,他是不会丢下生意去做长期旅行的。生:是的。如果他生意很好,又有长期旅行的时间和经济条件,他为什么不可以回哈佛尔的家一趟看看哥哥嫂子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呢?生:就算是旅行,也可以写信啊。为什么要好几年不写信呢?师:对的,只要他不是到月球上旅行,应该都是可以通邮的。(众笑)生:我觉得,这封信根本就是说谎。于勒根本就没有发财!师:天啊,于勒居然是个骗子!可是同学们,你读了这封信,你怎么评价于勒?生:我觉得于勒虽然说了谎,但他的心是好的,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师:请说详细一点儿。生:他不是故

15、意说谎的,从字里行间,我感觉到他很心疼家人,怕家人担心,所以才说谎的。师:原来于勒的心变柔软了。除了心疼家人,同学们还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于勒的什么变化?他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哥哥嫂嫂自己又一贫如洗了,然后忏悔请求原谅啊。为什么非要这么“ 绷” 起呢 ?生:于勒很自尊,他不希望哥哥知道他的现状。他希望在家人的心中他是一个体面的人,是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誉和温暖的人。他宁愿撒谎也要保留这点儿自尊。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封信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于勒已经变化了,在谎言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些温度的于勒了。第二环节以虚拟的方式体验文本师: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

16、选择?生:我会说,弟弟,让我们一起回家吧。生:我会惊诧于勒的变化,被于勒深深地感动,我会和他相认。生:我会捧起他满是皱纹的手,温暖他,安慰他。师:啊,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老师很感动。但是,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呢?他们是如何对待于勒的?问题:16 请结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说说该教学过程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17 说说第二环节教师设计的意图。17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溢彩流金的岁月随着时间的流逝,童年那金色的梦幻也悄然而逝了。今天,闭上眼睛忆起那圣洁、天真的童年生活,我仿佛又回到那溢彩流金的时光里我的童年大多是在老家度过的,那湛蓝的天空、那空旷的绿野、那绚丽

17、的花朵,还有柔婉的溪流,都是我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个月夜里,小河边清脆的笑声当夜被温柔的风哄睡以后,我和小伙伴们便出发了。请不要问去干什么,先听听这夜的絮语吧:油蛉在浅唱,蟋蟀在低吟,那入夜的小虫也在呢喃,偶尔从树林里传来一两声鸟儿的梦呓,和着小溪流动的“叮咚” 声,组成了一曲夜的交响乐。踩着这曲子的节拍,我们悄悄地摸到了小河边,小河微波荡漾,被月儿的清辉笼罩着,尤如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垂柳倒映在水中,缠绵悱恻。啊!多美的夜景呀!我和小伙伴几乎要把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我们开始行动了,小伙伴把挂着蚯蚓的鱼钩扔进河里,就小声地跑到不远的地方静静等着,仿佛看见了钓上来了活蹦乱跳

18、的鱼儿们。半夜里,我们被突然的鸡啼声惊醒,迅速地爬起来去看我们设下的铒。当提起沉沉的鱼竿,看到鱼钩上的鱼儿时,我们高兴得笑了起来。这笑声传了很远很远,远到了现在的我的心里。这让我不禁有了新的思索。成长似乎是转瞬即逝的,成长的回忆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我们尘封在心里,但细想起来,却又让人回味无穷。成长是一曲刚健的歌谣。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噪动与喧腾,追逐与奋争,而这就是成长的旋律,拔节声声,节奏铮铮。成长是一道炫目的彩虹。成长的过程中有着色彩与纷繁,百感与多情,而这就是成长的杰作,七彩纷呈,饱满丰富。成长的故事有很多,但一旦过去就再不能经历第二次,因为岁月无可回头。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这溢彩流金的岁月,

19、把握当下的每一秒,努力奋进,为实现未来的千百个好梦而努力奋进!问题:18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 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19 请结合具体内容对该习作做简单评析。三、教学设计题19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问题。谈读书原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

20、,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

21、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研讨与练习 一、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熟读短文,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二、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

22、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1从“读史使人明智 ”到“皆成性格”。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 到“皆有特药可医”。三、把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课文导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读书的一些问题,人们已经发表了大量有益的意见。在这两篇短文中,培根的许多精辟见解,至今给人宝贵的启示。单元导语求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这个单元的大多数课文,是阐述求知问题的。试同课文作者进行对话,探究这个问题,以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阅读这些随笔、杂文,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还要学习准确

23、、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规定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 45 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20 回答上述材料中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21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22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6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

24、【试题解析】 律诗分五言、七言两体,其中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字的即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A 项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 项 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D 项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都是七言律诗的代表作,C 项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五言律诗。本题当选 C 项。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是海伦凯勒回忆自己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的文章;B 项是作家马及时回忆几何老师王老师的文章;D 项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C 项是李森祥以儿子的身份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农民父亲为盖新屋而耗

25、尽一生心血的故事。本题当选 C 项。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题干中的“信”是通假字,通“伸”,“伸张”的意思。A 项中,“简”通“拣”;C 项中,“转”通“啭”;D 项中,“适”通“谪”。B 项中无通假现象,故当选。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上声加上声即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发生变调。如A 项“理想”、B 项“转眼”。上声加非上声即上声音节的后面与阴平、阳平或去声相连,上声读成半上的调值,C 项“体贴”。D 项中没有变调现象,故当选。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籀文”是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又称为“大篆”。本题当选 B 项。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6、】 B 项时间机器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 威尔斯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位名叫黑尔耶的科学家,提出一套关于四维空间和时空穿梭的理论。他认为世界并不是三维的,而是包含时间维度的一个四维空间。按照这个推论,人既然可以在三维空间里运动,也应该可以在时间的隧道中穿梭。人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提前进入未来。黑尔耶造出一个时间机器,并乘着它飞到未来。A、C、D 选项均属于凡尔纳的代表作。本题当选 B 项。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皇帝的新装出自安徒生童话,而不是伊索寓言。本题当选 A 项。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师设置该练习题可以让学生在分析人物从天才变愚钝的原因中,领悟文章所揭

27、示的劝学的主旨,探究出学习的重要性。本题当选 C 项。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多媒体演示教学的特点包括影响范围广、具有灵性活与开放性、具有直观性和情境性。本题当选 B 项。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应“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本题当选 A 项。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学段对“诗歌”学习的基本规定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

28、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由此分析得知,这位初中语文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认知能力,脱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诗歌”的基本要求,是远远高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故 A 项说法错误,当选。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全以学生为主,教师必须在课堂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故 B 项表述有误,本题当选 B 项。1

29、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材料所给的是一则拓展式课堂结束语,但作者是仅从人物和内容上进行了拓展,没有从语言、结构上进行拓展,故 C 项表述错误,当选。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诗歌教学是让学生先读,还是教师先读,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看效果。在这段教师实录中,“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歌”给学生的感觉不同于居高临下的“范读”,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平等意识,“自己的理解”则是暗示给学生一种读书和朗读的方法。这位教师先读,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整体来看,教学效果甚佳。故 B 项说法不妥,本题当选 B 项。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导

30、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安排发展了学生个性化思维,与本文创造性思维这一中心相暗合,又把握住”民主、科学、个性”的阅读教学的灵魂。但这样的导入只是体现“观察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偏离本文作者意图,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引导能力、课堂把控能力。故 B 项说法是偷换概念,有误。本题当选B 项。二、案例分析题16 【正确答案】 此两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

31、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做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学生充分结合生活,从这些的确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新课改后的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教师顺学而导,引导学生理解得更深入,探讨得更深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我们的追求,让想象引导学生深人理解文本,让情境的创设带领学生体验文章的情感,体会小人物塑造的真实面,感悟作者情感,让学生从中习得阅读的方法,领略畅谈的乐趣,锻炼语言表达,提升语文素养。17 【正确答案】 对一篇课文来说,若能调动学生相似或相

32、通的情感体验,则能让学生深入文本,设身处地地理解作者或作品人物,最终和文本达到共鸣。遗憾的是,有一些课文,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很难和文本达到共鸣。我的叔叔于勒无疑就是一篇离学生生活很远的作品。所以,按常理说,他们很难真正进人文本。然而。该教师用虚拟场景的方式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了文中人物的悲与喜。上述片段中,教师设置了一个虚拟的场景:“ 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于是,学生纷纷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设想自己的选择:“一起回家”“相认”“安慰他”等。在这里,虚拟场景把学生引到了文中,学生以自己的体验来领

33、悟文本,这为下面老师的问题“ 但是,故事中的菲利普夫妇呢? 他们是如何对待于勒的?” 做了一个反向的铺垫,从而使课堂以更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学生去探究。虚拟场景的设计,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引导学生介入了小说,使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期待视野,他们期待着课堂或文本是否会按自己的设想去发展,这一切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对课堂学习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18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 尤如”应改为“犹如” ;第段,“ 噪动”应改为“躁动”。病句:第段, “我和小伙伴几乎要把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应改为:我和小伙伴几乎要被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19 【正确答案】 本篇习作内容丰富,框架合理。作文中既有叙事,又

34、有写景;既有抒情,又有述理;不仅将事、物、人与情、景、理极好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安排得自然有序,从事人理,符合逻辑。例如作者在前半部分着重讲述了童年半夜钓鱼的趣事,此部分情景交融,亲切生动;而后由童年不再,只有回忆来生发对成长意义的思考,最后引出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的道理,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习作在结构上也十分完整,以“ 总一分一总 ”的结构安排全文内容:先总述点出 “溢彩流金的时光”,再分叙童年这 “溢彩流金的时光”中的趣事与“溢彩流金的时光” 带来的思考,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此外,本篇习作的大部分语句中用词准确,修辞生动,通过拟人、比喻等多种手法的融合交叉,呈现出一幅幅让人如临其境的画面

35、,体现出小作者较好的语文功底。同时习作中也有需要予以改进的地方。比如第段中写钓鱼的趣事。既然前文提出“最令我难忘的,还是那个月夜里,小河边清脆的笑声” ,那么就应当在记叙这件事时进行详叙,通过展现出这一童年趣事的“趣” 来表现出其对于 “我”的意义,表现出那“清脆的笑声 ”在“我”的记忆中的深刻。小作者在改进这一部分时,可通过增加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以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形象,进一步完善作文内容。文中还存在错别字和病句现象,小作者需要加以注意。三、教学设计题20 【正确答案】 从“ 读史使人明智 ”到“皆成性格”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36、。从“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论证证明观点。21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学会读书。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讨论法: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练习法:形成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培养解读与表达的技能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品味语言的美感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特点和九年级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定了

37、以上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明确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谈读书 一文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文章从三个层面展开论述:首先是谈读书的益处,其次谈读书的方法,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3)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能做好预习,部分学生可以做旁批,注重积累,敢

38、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同学的回答能作出一定的评价。但大部分学生不会读书,赏析文章语言时,觉得难于下手,或是说理不清,尤其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性概括。22 【正确答案】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谈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自然导入(1)问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你认为读书应该为了什么?” 从而打开学生的语言机制,激发学生谈论的兴趣,并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打基础。“英国大作家培根对读书更有其独到的见解!” 多媒体显示作者与课题,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2)名人剪辑库:“ 你对培根了解有多少呢?”先由两个学生根据课

39、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作简单的介绍。意在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习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再综合并用多媒体展示。特别强调培根语言的特点:“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为本文的重难点分析与突破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整体感知:找二名学生分层朗读课文,多媒体提示:初读后,你对读书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归纳一下这些知识是作者围绕“读书” 的哪几个方面论述的?个别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作补充。教师点拨归纳板书: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此环节培养学生由初步感知向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提升。(2)合作解疑:“ 在刚才的阅读中有什么疑难问题吗?”培养学生发问精神。但基于学生现状

40、,教师可随机质疑:“我有疑问你们能帮我解决吗?”然后拿出教师先做好的纸签,每组抽取任务并合作解疑。从而激发学生发问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体验发现的快感,并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准备的问题可为:人们常常存在哪几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明确:消遣装潢增长才干 )求知中存在哪几种偏向?( 明确:会弛惰自欺欺人成偏执的书呆子)集体交流时引出所用论证方法为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观点的方法是对比说理论证)。关于作者对读书方法上的见解,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 你在读书的方法上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联系实际掌握一些好的读书方法)求知会产生哪些影响?作者为什么要鼓舞人们去求知呢 ?(明确:求知能塑造人的性格

41、;求知能弥补精神上的缺陷)集体交流时问: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两方面的内容的?(巩固对比论证等 )选读品味:多媒体显示:“ 选出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可在语句旁做适当批注”。集体交流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区分观点、归纳论证方法并引导其他同学一起评价。(课件随学生的分析相应出示课后二题的重点语句)通过学生自己赏析语言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赏析句子的能力,并复习比喻论证、学习归纳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重点引导语句:(1)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42、” 。“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 人的天性”,是恰当的;“修剪移接” 是人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 求知学习 ”也很恰切。“野生的花”是可以“ 修剪移接”成美丽盆景的,那么同样推理得出作者的观点,“求知学习” 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后多媒体出示课后二题的第二句,找本、喻体及作者的观点。(2)排比论证:“ 读书足以怡情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道理显著,富于气势。(最好是随学生喜欢的句子出现再引导找另外同样的句子)(3)归纳论证:“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作者先排比列举

43、六种特殊的学科知识的作用(即论据),然后得出一般的结论(即作者的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这种论证方法叫归纳论证。如:猴子是哺乳动物,胎生:老虎是哺乳动物,胎生;人也是哺乳动物,还是胎生。一般来说,哺乳动物都是胎生。这种用特殊性的论据来证明普遍性的规律的论证方法,由于列项的事物多,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结论也令人信服。(三)拓展积累,丰富知识(1)“赏析文章的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概括并显示:“艺术风格。(遣词造句、句式、修辞等,例如本文)思想内涵。(给人启示、引起共鸣,例如小说心声)”再指导学生可根据以上角度,分组继续赏析自己喜欢的语言,并做仿句练习。此环节能进一步提高

44、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渗透写作与创新意识,突破难点。(2)“我们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可以设为教师小结的问题。“议论文中除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外,还有论证方式 像本文这种论证方式,叫作立论。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作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两者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都是驳论文,请同学们做好预习。此环节既可使学生清楚议论文的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下一文的兴趣,为知识的迁移做准备。(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教师总结课堂,最后多媒体显示拓展作业题(任选其一):(1)收集精警的语句到资料本上。(使学生在再次品味本文的语言美中得到积累)(2)请以你最喜欢的一句读书名言作论点,说一段话。注意论证方法的应用。(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