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898496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4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1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教师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指出,诗中涉及多个意象,其中大多数能够体现出陶渊明隐居之后的田园生活。为加深学生对田园隐逸类意象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为学生举出了同类意象的例子。下列意象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采薇(B)东篱(C)捣衣(D)五柳2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教师联系了其他几篇已经学过的议论文,来帮助学生进行议论文阅读,下面不适合的是( )。(A)敬业与乐业(B)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C)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大自然的语言3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

2、中外文学中必须积累的文学常识,学生做了下列课堂笔记,其中无误的是( ) 。(A)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B)中国现当代文学朦胧诗派作家:舒婷、顾城、徐志摩(C)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雾雨电(D)“桐城三祖 ”:方苞、姚鼐、袁宏道4 在导读完海底两万里之后,教师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的其他作品,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 )(A)格兰特船长的女儿(B) 时间机器(C) 神秘岛(D)地心游记5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让学生总结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3、者而改之(论语)(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D)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总结古代文学常识,以强化学生注意文学积累的意识。下列部分小组整理的内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婉约派词作清新婉约,感情细腻,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李煜等(B)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出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C)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作者是凌濛初(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7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古代称谓,比较其意义异同。以下是部分小组所整理的内容,其中有误的是( )。(A)“家父”用于说话者称呼自己的

4、父亲,为谦称;“ 令尊”用于称呼对方的父亲为敬称(B) “舍” 常用于谦称比自己位卑年幼的亲属,如舍儿、舍弟、舍侄等(C)古代兄弟的排行称谓由大到小为:伯、仲、叔、季(D)“黔首”意指平民8 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教师对79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800 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

5、的结论9 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后,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进行分析解说,以下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B)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C)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D)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0 某版教科书林黛玉进贾府的“研讨与练习”后面有这样一部分内容“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这些内容属于教科书的什么系统?( )(A)练习系统(B)知识系统(C)选文系统

6、(D)助读系统11 以下是某教师教学最后一课时的板书设计,按照板书表达的内容分类,这一板书设计:属于( ) 。(A)词语锤炼式(B)结构提纲式(C)故事情节式(D)人物形象式12 某版语文教材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设置了这样的课后练习题:“课文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 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在 20 世纪 30 年代,有确信,不自欺, 在前仆后继地战斗,。在今天,他们是怎样的人呢?试写片段作文,做一番介绍。” 以下对该题的设计意图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B)重点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7、(C)重点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D)重点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13 阅读社戏教学叙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看了社戏,老师又拾起久违的童心,于是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大家一起来分享” 这是我上鲁迅的 社戏时的情境导入。教室前上方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了“ 耍肥皂泡”“打仗”“偷果子” 等一系列图片,有漫画手法的活泼,又具工笔描绘的细腻,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极富童趣的场景,画面淡淡的色调仿佛是童年记忆的痕迹。这是我精心制作的社戏第二课时的课件。尽管我对这些图片已经很熟悉,但在课堂上播放时却另有一番投入之后的感官享受。我看到连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课的五六位老师对此也颇感兴趣,更何况是

8、四十几位天真烂漫的初一学生呢?“同学们,欣赏完图片,你有什么新发现?” 我希望一只只小手能够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为这一节公开课添点活力和光彩。我不希望同学们都回答得多么头头是道,只需简单地说“这些图片唤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记忆,童年是美好的”就够了。只要学生能大胆举手,我就会无比欣慰。然而,希望如屏幕上的肥皂泡泡一般,顷刻间破灭:低头的,观望的,皱眉的学生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就是没有一人举手。在我的再三鼓动下,还是没有一位学生敢举手,于是点名叫两位优秀学生回答,答案很是圆满,有情有理有据,“恩,感悟真挚,角度独特”我在微笑着尽力夸奖这两位学生的同时,内心却无法笑出来,我预感到:新学期出现的新烦恼仍将

9、登门造访,我将如老牛拉破车一样地去调动这群逐渐变得“深沉” 、含蓄,“下课活生生,上课死沉沉” 的学生,45 分钟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针对上述教学叙事中描述的现象,下列所示激活学生思维的手段不合适的是( )。(A)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课堂导语的角度和内容应适当变化,采用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情趣的活动导入(B)依据课文题材和内容把握时机,示范朗读,利用课文中的文学形象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C)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开展主题小组竞赛,能够很容易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D)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积极、不主动,主要是受个体性格和班级整体氛围的影响,应增加学生发言的压力14 阅读某教师

10、教学木兰诗一课时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这堂课五个板块的设计都是围绕主人公花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读木兰” 是初读课文, “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 诗词的艺术特点 ”“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 译木兰 ”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

11、死,壮士十年归” 这句的互文修辞手法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课堂中我积极倡导师生对话,但有些远离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在今后的教学中“读木兰 ”这个环节要加强,应重点加强朗读。“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以下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古文教学应注重“ 读” 的环节,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 读”中品味语言,加深感情体悟(B)教师应加强“读木兰”的环节,并对课文中出现的意象、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等进行强调(C)语

12、文教学片面追求人文性,会使语文课丧失语文味,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D)教师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师生对话多是泛泛而谈,文言文教学中应当尽量避免问答法的采用15 阅读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师:张岱在湖心亭碰到了金陵客,有人认为“余” 和他们是知音,遇到他们很高兴;有人认为“余 ”和他们是两种人,遇到他们很失落。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可以找前后桌意见相同的同学交流下。等会儿,我们来个小小的辩论赛。生:我认为张岱遇到他们是很失落的,书上说“强饮三大白而别” ,他勉强地喝了三杯就走了。师:“强”,解释成“勉强”。可有人也把它理解为痛饮。我们再来听听有没有不同

13、的看法。生:我认为这里的“ 三”是虚数,是喝好几杯。我们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不认为他们是知己,张岱就可以不过去,不理他们。生:我也认为是知音,他问起了姓氏。如果不是就不问了。生:我认为问姓氏不一定能说明他们是知音。毕竟张岱是有文化的人,他懂得礼节,客气还是要的。生:我认为他们是知音,课文说“见余大喜” ,碰到独特相似的人,我想他们的心情也是一样的。他们见到张岱是高兴的,张岱估计也是同样开心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的和爱好。生:我不这么觉得。课文说张岱一个人独往,他喜欢安静的、人少的环境。现在看到人多了,我想他肯定不高兴。师:你是赞同舟子的看法。张岱是否同意舟子的看法呢?大家可以

14、联系下张岱的性情喜好。对以上教学实录片段中师生活动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语交际与阅读课相结合,教学形式新颖、独创(B)通过辩论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说的平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领会课文的主旨(C)教师在教学中否定了学生提出的异议,属于教师的适时指导,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D)面对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教师要点拨,引导学生另找根据,寻找信息源或者直接听听其他学生的答案二、案例分析题16 案例:阅读八年级课文海燕的两个教学环节。完成第 16 题。环节一:多层诵读(1)播放录音听读学生凝神静听,用概括性语言说说听后的感受或描述脑海中呈现的画面。(2)分组

15、合作研读自由朗读课文。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完成如下任务:A用“_”画出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说明暴风雨是如何变化的。并按照“暴风雨”的格式起小标题。B身处这样的险恶环境,海燕的表现怎样呢?请同学们用 “_”画出直接描写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补充题目“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鸟面对暴风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圈画出关键词,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用“面对暴风雨,心想:” 的句式表达。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3)指导揣摩精读验收分组学习效果,指导朗读。海燕 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你能划分出来吗?思考:暴风雨渐次逼近的险恶环境对海燕形象的表现起到什么作

16、用?思考:体会写其他海鸟对于表现海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在感悟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的同时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对比反衬的写法。(4)角色对抗演读 (暴风雨 VS 海燕 VS 海鸟们)学生起立诵读,甚有气势,符合本文朗读要求,也是提高朗读效果的创造性方式之一。依据上一环节的分组,动员学生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诗歌语气、节奏和情感上的变化。环节二:品味探究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 第二步: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

17、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 一词在俄文中含有“ 暴风雨的预言者 ”之意。高尔基在俄国 1905 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 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第三步: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预期成果示例:示例一:“ 黑色的闪电”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的感觉“闪电” 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示例二:“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

18、烈些吧 !”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示例三:海鸥的“ 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海鸭的 “呻吟、吓坏”、企鹅的“ 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 “高傲地飞翔、欢乐地叫喊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关;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问题:(1)评析“环节一”中设置多层诵读的作用。(2)评析“环节二”中教师设置“三步”的目的。16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 1718 题。携反省一起上路反省是水,浇灌成功之树;反省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反省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题记漫漫人生路,携反省一起

19、上路,因为它是我一生的呵护。茫茫人海中,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比金钱更珍贵。悠悠求学路,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我驻足在历史的长廊里,回首那曾经的里程。我庆幸,我选择了反省,我微笑,因为我携反省一起上路。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我发现爱我的人无处不在;因为它,我明白了错误的过去;因为它,我明白了应当怎样去谱写辉煌的人生之路。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我把朋友的真情永藏;因为它,我把老师的教悔铭记于心;因为它,我把父母给我的真爱好好珍藏。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我把地球母亲的呼唤记下;因为它,我懂得了怎样去呵护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一个新的自我逐渐长大;因为它

20、,我的人生更加绚丽缤纷。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我才有理智之思、和谐之音、练达之举;因为它,我才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为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聆听到金秋的琼浆玉液,品尝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携反省一起上路。因为它,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隧,臻于完善;因为它,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因为它携反省一起上路吧,你会发现反省如水,冲走了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污垢;反省如火,焚烧了人与人之间仇恨的根苗;反省如灯,照亮了人间的和谐之路。携反省一起上路吧,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后记:携反省一起上路,才能在上帝关上门后,发现他留出的另一扇窗。问题:17 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段中找出

21、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18 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并针对其缺点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三、教学设计题18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 1921 题。刘成章安塞腰鼓原文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

22、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呜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

23、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24、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 !奔突 !辐射!翻飞 !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研讨与练习一、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短句,来营造激越的气氛。反复朗读全文,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气势。二、联系上下

25、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 要“挣脱”“冲破”“ 撞开”什么? 是什么“ 束缚”“ 羁绊”“闭塞”了“ 那么一股劲”?)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这么强大的力量?)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 “多水的江南” 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 鸡啼 ”?)三、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26、。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 辐射!翻飞 !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单元导语本单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本单元重点:体会人类的勤劳、智慧、对美的追求。体会文章准确而生动的词语,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

27、言的特点。懂得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说话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话说得生动形象。了解民族文化中最朴实的一部分,用合理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描述与描绘,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课文导语舞!舞 !舞!忘情地奔放,狂野地倾泻,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体会它那恢宏的气势,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28、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 50 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问题:19 请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20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21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41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意象“捣衣”原为中国古代服饰民俗,指妇女将织好的布帛铺在砧板上,以木棒敲平,使其柔软熨帖,便于裁制衣

29、服,其活动多于秋夜进行。此类意象通常用于表现征人离妇的别离之思或远别故乡的惆怅之情,如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故 C 项意象与题干要求不符。 A 项,意象“采薇”出自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做周臣,在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的历史故事,后世常以“采薇”代指归隐避世,如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B 项,意象“东篱”出自陶渊明的田园归隐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指种菊花的地方,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志趣以及归隐田园的闲适生活。D 项,“五柳”出自“五柳先生”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因其归隐居所前有五棵柳树而得名,后多以此代指隐者。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

30、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属于说明文范畴,而非议论文。其他三篇皆属于议论文。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A 项,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分别为:埃斯库罗斯,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代表作美狄亚,故 A 选项无误。B 项,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其作品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C 项,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雾雨电是其“爱情三部曲”。D 项,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是方苞,“桐城三祖”是方苞、刘大櫆、姚鼐。而袁宏道是明朝文人,提出

31、“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属于“公安派”,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代表作满井游记等。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时间机器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一位名叫黑尔耶的科学家,提出一套关于四维空间和时空穿梭的理论。他认为世界并不是三维的,而是包含时间维度的一个四维空间。按照这个推论,人既然可以在三维空间里运动,也应该可以在时间的隧道中穿梭。人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提前进入未来。黑尔耶造出一个时间机器,并乘着它飞到未来。A、C、D 三项均属于凡尔纳的代表作。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奔”,动词活用为名词,指奔马。

32、B 项“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C 项,“翼然”名词作状语,“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 ”。D 项的“卑鄙”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指地位低下,出身卑微;现代汉语中常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C 项,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三言”)为冯梦龙所作,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二拍”)为凌潆初所作。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B 项,“舍”常用于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但不可用于自己的儿女。而谦称自己的儿女时,通常都称为“犬子”“小女”。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

33、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故 B 项表述有误。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复杂,“红楼梦贾府主要人物关系表”是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辅助材料,属于助读系统。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词语锤炼式是以体现课文中关键词语为主的板书; B 项,结构提纲式是以揭示课文脉络结构为主的板书;C 项,故事情节式是以展示小说主要故事

34、情节为主的板书;D 项,人物形象式是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为主的板书。题干教学板书属于人物形象式板书,是从人物、环境、情节、情感多角度出发设计的,不但帮助学生掌握了人物性格特征,还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通过人物所反映的主题思想。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合理的片段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语言、技能、表达方式等多方面水平,而题干练习题弓 l 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课文,深人思考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从而揭示事物本质,重点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教师在课前未能及时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5、,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自主学习。教师应当以课堂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采取高压政策只会适得其反,D 项说法错误。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问答法也称提问法,是一种以师生对话形式推进课堂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结合学情及课文内容开展的有效的课堂师生问答,有助于突出课堂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获得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等方面的提高。D 项说法过于绝对,存在错误。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在学生将“强”译为“勉强”后,并未直接否定学生,而是启发性地指出别人的看法,引导学生继续思考。C 项“否定”一词使用不当。二、案例分析

36、题16 【正确答案】 (1)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具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环节一设置多层诵读能够让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熟课文、读得更加富有感情,体悟出诗歌意象意义以及诗歌情感,这种有层次的“读”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海燕是一首外国诗歌,通过反复、多层次的朗读,学生能逐步感知诗歌节

37、奏特点,了解诗歌语言特点,体会诗歌意象的特定含义,体悟诗人要借“海燕” 所抒发的情感,同时培养学习诗歌时 “以读促学”的学习习惯。(2)目的:教师设置 “三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新课内容学习,掌握课文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针对实际,难易适度。环节二中的“三步” 是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设置的。教师意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海燕” 形象,再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海燕” 形象的内涵,接着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梳理诗人用语的妙处,有针对性,且难易适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设置 “三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文本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38、,设置得当的提问顺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环节二中“三步 ”按照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的顺序进行,设置具有发散思维意义的题目,如“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 等,有助于学生在快速进入文本学习的同时,积极自主思考,培养探究的能力与精神。教师设置 “三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环节二中,教师设置“三步” ,提出三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海燕” 的形象内涵,共同合作探究,这有助于学生学会新

39、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中,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17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段中,“教悔” 的“悔”应改为“ 诲”;第段中,“ 深隧”的“隧”应改“邃”。病句:第段,“ 因为它,我才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为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聆听到金秋的琼浆玉液,品尝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一句中,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因为它,我才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为今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18 【正确答案】 优点:习作以诗化的语言,抒写对“反省” 的感悟;多用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使语言淋漓酣畅,音韵和

40、谐,句式整齐,一气呵成。缺点:本篇习作胜在语言,但却反而因此显得空洞无物。例如,其主体部分对于为何要反省并未做出详细的说明:而在简要说明了“反省是什么” 和“为什么”后,也未论及如何做到反省。如此安排,使得习作整体内容单薄,缺少说服力。建议:可以在写为何要反省时,举例说明,如廉颇懂得反省,于是成就“ 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负荆请罪也为后人赞许;唐太宗懂得反省,他曾说:“ 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照得失。”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 多次直陈他的过失,等等。也可以再举出反面例子,例如,项羽不反省,沽名钓誉不肯听取大臣的建议,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总之,举出实例能让丰富

41、习作内容,有凭有据,更具说服力。可以在谈论完反省的原因后,给出反省的具体建议。例如,如何做到反省,是一味自责全盘否定自己,还是完全照搬他人经验。学生可从这些角度有选择性地去补充、丰富内容,使习作更加完整、充实。三、教学设计题19 【正确答案】 “ 那么一股劲 ”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 遗落了一切冗杂 ”,“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

42、量的“厚土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 鸡啼”反衬寂静。20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2)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特点和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2)安塞腰鼓 是一篇歌颂激荡

43、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文章。通过描写安塞腰鼓这样一种舞蹈艺术来写人,表现黄土高原人民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高原人民活跃、旺盛的生命力,表现高原人民与贫困的生活顽强搏击,梦想、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3)七年级学生求知欲望、探究欲望比较强烈,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强。虽然对散文的基础形式了解不深,但对阅读优美诗意的散文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散文的经验与方法,但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还有待提高,这在教学当中应该有所考虑。21 【正确答案】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采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谈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44、 ,承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本来,一个人,一面鼓,没有稀奇的地方,但是脚下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耳边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的激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

45、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1)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2)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3)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三、朗读.赏析.探究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进行第二步:理解性阅读。师: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 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之后的教学作铺垫。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问题:怎样理解“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

46、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问题:这篇文章美吗? 美在哪里 ?明确: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思想美。教师继续提问,引导学生感受分享课文的思想夹;之后由教师进行明确。问题:为什么说 “多水的江南 。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明确: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

47、与阴柔之美。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它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 ”,重生之日并不遥远。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总结: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四、课堂小结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五、布置作业(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