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世界是物质的观点要求我们( )。(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理论出发(C)一切从物质出发(D)一切从实用出发2 “抽刀断水水更流 ”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D)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D)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4 画家和地质学家一块出去游玩,来到一个地
2、方,画家感慨道:“好地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真是太美了!”地质学家说:“ 是啊,这里地势险峻,不过矿藏不多。”二人的对话表明 ( )。(A)认识由认识的主体决定(B)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反映(C)认识的关键是客体(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5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矛盾的普遍性原理(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6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属于( )。(A)党的群众观点(B)党的群众路线(C)三大法宝之一(D)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 )。(A)坚持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依法治国(D)以德治国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实践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10 党和政府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坚持民族平等(B)反对民族分裂(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1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体现的是以求知作为目
4、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自主学习的内驱力12 下列哪项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A)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B)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C)采取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尤其强调小组教学的作用(D)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系统并实施配套的多元评估办法 13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14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
5、辑顺序(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15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聚合型(D)发散型16 既要“做正确的事 ”,又要 “正确地做事”指的是计划的 ( )。(A)必要性(B)可能性(C)重要性(D)有效性17 因质量存在瑕疵,我国的一些极具价格优势的小家电产品,却不敢迈出国门到欧洲市场去闯荡。这反映了( )。(A)有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C)商品的
6、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D)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18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未获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没有“3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童车、电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以及娃娃玩具等 6大类玩具产品,禁止生产和销售。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玩具产品的生产进行限制( )。(A)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B)不利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D)侵犯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19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但与后两者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从本质上说在于( )。(A)所体现的阶级属性不同(B)所
7、体现的国家结构不同(C)所体现的权力授受关系不同(D)所体现的国家政权运行方式不同20 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 2000 元上调至 3500 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收入 3500 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个人所得税减少(B)月收入超过 3500 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C)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D)初次分配更加合理21 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 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8、植物“记住” 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B) (C) (D)22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否定之否定的观点23 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 )。(A)按劳分配制度(B)按需分配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平均分配制度24 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是( )。(A)政治职能(B)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D)经济职能25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是历史的
9、剧中人 ,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 )。(A)唯物史观(B)英雄史观(C)二元论历史观(D)不可知论的观点26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是( )。(A)坚持先驳论(B)坚持不可知论(C)离开了社会实践,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D)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不可能来自经验27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分别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人对人的依赖性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28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
10、径是( )。(A)把科技与教育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B)通过科技和教育,推进经济振兴和国家兴旺发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D)坚持教育为本29 人大加强对“ 一府(政府 )两院(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有利于促进“ 一府两院”的工作。从哲学上看,这主要强调了(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C)要重视量的积累(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大大提高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但也尝到了自然报复的恶果。譬如森林日益减少,水土日益流失,空气、水源污染严重,物种灭绝步履加快,臭氧层变薄,气候变暖,等等。由此而论,(
11、)。(A)科技既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也推动着人类的毁灭(B)唯有抑制科技的发展,才能停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C)保护生态环境,应限制科技的适用范围(D)科技与给人类造祸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体制所致的科技使用的失控才是环境问题的根由二、简答题31 简述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3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教学过程导入情景一:近几天在广州工作的嘉妮正急着赶一份策划案,节后客户就要。她很犹豫:快到中秋节了,回北京的家还是留在广州?问题 1:讨论嘉妮回不回家?学生发言(略)师:中秋节一年中最迷人的夜晚。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
12、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中秋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也就是传统习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教学情景二:嘉妮坐飞机回到北京。中秋之夜,与家人坐在四合院里,摆上月饼以及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全家一起赏月、叙聊。外公首先发话:“ 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 ?中秋节是个传统节日,谁来说说它的历史 ?”大家七嘴八舌说起来。问题 2:中秋赏月有什么“讲究”?说说中秋节的发展历史。学生发言(略)。师:“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一书中。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开始盛行。至明
13、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板书:传统习俗的继承问题 3:中秋赏月反映了我国文化的什么内涵?如何理解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的“ 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学生发言(略)。师: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中秋赏月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崇敬,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属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秋节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以上材料
14、是必修 3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中的导入部分。请回答以下问题:(1)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导入环节非常重要,请简要评析导入环节的作用,并至少列举出四种导入新课的方法。(2)请分析本课采用的是哪一种导入法,并简要评价此种导入方法。34 材料一 2009 年 7 月 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
15、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材料二 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 2009 年 7 月 16 日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 15。会议要求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小学要在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初中要在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普通高中一、二年级要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学校的文本和音像教材等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统一组织编写和制作,经审定后统一使用,未经审定的不得进入学校。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原理? 四、教学设计题35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 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共包括以下三个小标题:(1)古代辉煌的历程(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请以此为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写出设计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1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
17、决定意识。它的方法论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 A 选项当选。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意思是即使用刀去砍,水依然会流,不会因为用刀砍就会断折,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依然客观存在,继续流动,体现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故 B 选项当选。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以看作主要矛盾,没有涉及主要方面,此题强调主要矛盾的作用,故 B 选项当选。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题干中画家和地质学家的观点不同,但都是对这个地方特征的表述,都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国
18、情,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产生的基础。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创造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宪法第 6 条第 2 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
19、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故 A 项正确。12 【正确
20、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A 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B、C、D 三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内容无关。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循序渐进,而不能陵节而施,急功近利。所谓“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本题选 A。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科课程教授的大多是理论性的知识,教授的对象是学生群体,因而忽视个体的差异,缺乏与实际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因此本题选 B。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思维沿着许多
21、不同的方向扩展”是发散型认知方式的主要特征。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正确地做事是方法,做正确的事是目标,只有运用适当的方法结合既定的目标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望。这体现了计划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的小家电由于质量问题,即使价格低廉也不敢去欧洲市场竞争,这反映出使用价值影响了价值的实现。A、D 两项说法错误,B 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B、D 两项说法错误。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22、因此,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题中的说法与盲目性的含义不符,故不选 C 项。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 2000 元上调至 3500 元,意味着月收入3500 元以下的居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故 A 项错误。个人所得税适用 7 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 45,最低一级为 3,共 7 级。起征点提高后,月收入超过 3500 元的居民所处的税级也会随之变化,月收入超过 3500 元的居民也得到了实惠。故 B
23、项错误。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及缴纳的公积金、养老基金、医疗基金、失业基金后的净收入,个人所得税缴纳得少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的整体可支配收入自然增加。故 C 项正确。个人所得税属于再分配,故 D 项错误。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需要分清人类特有的意识的“反映”与物质的“反应”,它们是不同的。的说法属于混淆了“反映”和“反应”的区别,故排除。根据 “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可以推出的说法正确, 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唯
24、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平均分配,不是按需分配,也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根据社会保障对象的不同情况,在劳动者因失业、年老、疾病、工伤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机会或劳动能力,没有或很少有生活来源时,由社会或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以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制度。故 C 项正确。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其中最为核心的基本职能是政治职能。故选 A。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创造者,是“剧作者”,而英雄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只起影响作用,是历史的“剧中人”。
25、题干所述属于英雄史观。所以 B项是正确的。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是离开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去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不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了解辩证法,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这些也是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所在。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是根据经济运行形态划分的; C 项是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的;D 项则是根据社会占主体地位的产业形态划分的。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对人的依赖性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个阶段,反映出马克思对人类发展规律的
26、深刻认识。28 【正确答案】 A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于“一府两院”来说,人大是外因,人大加强对“一府(政府)两院(法院、检察院)” 的监督,体现的是外因的作用。因此 A 项符合题意。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环境问题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科技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下使用失控造成的。人类要想解决环境问题,不仅不能排斥科技的作用,反而应进一步运用科技手段。据此,A、B、C 三项为排除项,D 项为应选项。二、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班级教学的基本特征有:(1)以“班” 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2)以“ 课时”为单位,把每一
27、“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向全班学生授课;(3)以“课” 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 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32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经历了几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的基础
28、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三、材料分析题33 【正确答案】 (1)作用:导入部分作为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并调整好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导入新课的方法:直接导课、启发谈话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复习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朗诵导课、音乐导课、猜谜导课。(2)本课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导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
29、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导课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更能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意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题述材料中,在教授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时,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了在广州工作的嘉妮回北京过中秋节的情境。在该情境中,有关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知识和各种文化典故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课堂上,并且积极踊跃地发言,通过这样合理的创设情境导课开始了一堂生动的课堂教学。34 【正确答案】 (1)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
30、民族大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政治保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作贡献。(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具
31、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四、教学设计题35 【正确答案】 (1)设计理念根据教材、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采取“情境设置师生互动案例分析构建知识合作探究巩固知识”的教学过程。通过师生互动法、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情感体验构建知识” 这样的循环中完成整课的学习,既夯实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走过的光辉历程;明确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及其见证。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了解近代中华文
32、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的原因;认识到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能力目标:通过 BBC 拍摄的魅力中国片段,从中搜集和获取有关中华古代文明源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通过分析、整理,对信息资源收集整合,总结出中华文化特有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培养搜集和获取及分析信息,透过文化现象把握文化本质,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师生探究,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激发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近代衰落的过程,在探求文化延续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自觉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3)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4)教学难点: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