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899162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2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6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图 1 表示葫芦藓、肾蕨、苏铁和木瓜的分类,其中乙、丙所代表的植物分别是( )。(A)苏铁、木瓜(B)木瓜、苏铁(C)肾蕨、葫芦藓(D)葫芦藓、肾蕨2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的生物的“复生” 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 野驴的方法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D)将野驴的基因

2、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养成新个体3 将水稻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 NaHCO3 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 4 已知在某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 G+C 占 50,A 占 24。另一条链上 A 占整个DNA 分子的碱基比例为( )。(A)50(B) 26(C) 24(D)135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 106 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 230(B)涂布了两个平

3、板,统计的菌落数为 215 和 260,平均值 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 21、212 和 256,平均值 163(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 210、240 和 250,平均值 2336 图 2 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 B、E 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 D 点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摆动(B) C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 C 处缺乏递质受体则 D 处将无法得到从 C 传来的信息(D)刺激 B 点时相应部位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ABC7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4、( )。(A)格登的非洲爪蟾实验证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已经分化的终端细胞恢复分裂能力,有可能是癌变的征兆(C)细胞分化是一种可逆的、持久的变化过程(D)通过移植骨髓可为白血病患者提供造血干细胞8 图 3 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D)突变基因必将传递给子代个体9 细胞内含 C、H、O、N、P 五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C)催化

5、某一特定的化学反应(D)参与光合作用10 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细胞器,在光合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足( )。叶绿体中合成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直接被氧化分解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叶绿体中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线粒体中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A)(B) (C) (D)11 我国自主研制的复制型艾滋病疫苗是把艾滋病病毒的 RNA 的几个重要片段经某种处理后插入天花病毒的 DNA 中,形成重组病毒疫苗。该疫苗在人体内具有复制能力,产生的抗原蛋白可以持续刺激免疫系统,使人产生较强的免疫能力。在该疫苗研制的过程

6、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了转录酶(B)运用基因工程手段,用质粒作载体(C)可利用培养的动物细胞培养天花病毒(D)体现了天花病毒的间接利用价值12 下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 H2O2 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 4 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B)图 4bc 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底物数量(浓度)有限(C)图 5bc 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 (浓度)有限(D)图 6 可以得出 pH 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13 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14 将

7、基因型为 AaBbCc 和 AABbCc 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 AABBCC 的个体比例应为 ( )。15 图 7 为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过程 进行基因重组(C)过程 发生细胞的分裂和分化(D)有性生殖有利于生物进化16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胡萝卜可作为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的底物(C)观察线粒体时,利用健那绿染液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不需要进行预实验17 下列

8、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能与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 T 细胞,淋巴因子可使其作用增强(C)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都形成效应细胞并能分泌抗体(D)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识别抗原18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19 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

9、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20 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1 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在导入部分展示初中生物学习中所观察过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黄瓜表层果肉细胞、黑藻叶片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分辨出展示了哪几种细胞? 分

10、别描述一下它们的形态,他们的共同结构有哪些?” 这样的提问属于( )。(A)理解提问(B)综合提问(C)分析提问(D)运用提问22 教师在“减数分裂 ”一节的教学中,常常用到下表,其作用是( )。(A)逻辑推理(B)比较异同(C)拓展延伸(D)前后呼应23 下列评价方式,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的是( )。(A)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B)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采用相同的评价策略(C)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只能运用纸笔测验(D)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24 某教师在“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了 5 个问题。其

11、中 3 个问题都提问了班长。该教学行为不符合课程基本理念中的( )。(A)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D)面向全体学生25 “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B)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反应水平二、简答题26 图 6 表示某家系中白化病发病(用 A、a 基因表示)情况的系谱图。问题: (1)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致病基因是_性基因。

12、(2)一1、一 5 的基因型分别是_和_。 (3)若一 3 和一 4 再生一个孩子,预计这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27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然后,将 1 mL 水样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 01 mL 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 和 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

13、,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 (3)图 7 中,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三、材料分析题28 材料: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为的是我们下节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这节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

14、。)(一)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师: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计进行交流。生(小组 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 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 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 (8 分钟)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好!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

15、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分钟)(二)学生独立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在各小组之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18 分钟)(三)实验结果汇报和交流(四)师生共同总结归纳问题:(1)从教学活动特点来看,该教师采取了哪种教学策略?(2)根据该教师的做法,简单谈谈在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准备以及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29 材料: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教学片段) 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然而在自然界中,蛋白质的种类多达 101010 12 种。可我们知道能够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却只有 20 种,那么这20 种氨基酸是如何形成数目庞大的

16、蛋白质的呢? 提问: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氨基酸结构,知道它们都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且氨基呈碱性,羧基呈酸性:假若让氨基酸溶于水中,那么水溶液中的氨基酸会呈现什么性?有何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最后教师点评分析并给出答案。 师:初中我们学习过酸与碱混合会发生中和反应。那么氨基酸所带的氨基和羧基能反应吗?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蛋白质形成过程 ) 教师演示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动画,指导学生关注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指导学生结合演示和课本内容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中的产物有哪些? (2)水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别来自哪里? (3) 这个过程叫什么反应?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并总结。在此基础上老师继

17、续提问: (1)蛋白质是如何形成的呢? (2)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与形成的肽键数有什么关系呢? (3)形成的多肽链中至少有氨基和羧基多少个?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问题: (1)材料中的教师设置了多处提问环节,请说明提问的目的和作用。 (2)简述提问的类型,并各举一个例子。四、教学设计题30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在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部分的教科书内容如下:要求: (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根据材料中“思考与讨论 ”,设计一个引导

18、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过程,完成模型制作。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 26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葫芦藓和肾蕨是不形成种子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应图中的甲。苏铁属于裸子植物,对应乙。木瓜属于被子植物对应丙。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可通过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方式使野驴“复生”。体细胞克隆的方法为将体细胞核移人去核卵母细胞内。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再将早期胚胎移人代孕母体中进行发育。C 选项符合题意。A 选项,动物细胞不具有全能性不能使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新个体。B 选项。体细胞两两融合形成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一致不

19、能选用。D 选项中野驴基因导入家驴受精卵中,受精卵中既含家驴基因又含野驴基因,不能使用。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将叶肉细胞置于含低浓度 NaHCO3 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空气中的 CO2 不能溶于溶液,NaHCO 3 提供少量 CO2。因此,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限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为 CO2。随着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的不断进行,CO 2 含量不断减少,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故 C 正确。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双链 DNA 分子中,互补碱基数量两两相等。已知在某 DNA 的一条链上 G+C+A=50+24=74,则该链上 T 占 26,另一条链上 A

20、 也占26,则其占整个 DNA 分子的碱基比例为 13。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细菌数时,至少要涂布 3 个平板,才能使实验更准确、更有说服力。所以 A、B 排除。C 选项虽然涂布了 3 个平板,但是一个平板的细菌数与其他两个相差悬殊,说明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这个错误的数据便不能采用。只有 D 选项是正确的。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图中 A、B 处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C 所指为突触结构,D 、E处于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所以刺激 D 点后,兴奋不能传到 B 处,故只

21、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摆动,A 项错误。C 处是突触结构,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项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若 C 处缺乏递质受体,则 D 处将无法得到从 C 传来的信息,C 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刺激 B 点,兴奋可以向左传导到 A 处,也能向右传导经突触传导到 C、D 项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英国生物学家格登将一只非洲爪蟾幼体的体细胞核注入另一爪蟾的去核卵细胞中,经过组织培养培育出健康的成体爪蟾,证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 项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

22、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具有不可逆性,已经分化的终端细胞恢复分裂能力,有可能是癌变的征兆,因为癌细胞属于一种畸形分化的细胞。能够持续分裂,B 项正确、C 项错误。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可通过移植骨髓来治疗白血病,移植的骨髓可为患者提供正常的造血干细胞,D 项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能互为等位基因,A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

23、,B 项正确。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C 项错误。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D 项错误。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 C、H、O、N、P 五种元素的化合物应该是核酸一类,故可以是B 选项,即 tRNA;可以是 C 选项,有一类酶是 RNA;可以是 D 选项,如还原型辅酶;而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属于蛋白质,不含 P。故本题选 A。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故错误。 叙述正确。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科

24、学家利用相应的 RNA 为模板逆转录合成 DNA,再将其插入天花病毒的 DNA 中制成重组病毒疫苗,此过程需要利用逆转录酶故 A 项错误;该技术属于基因工程技术,载体是天花病毒,而不是质粒,B 项错误;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所以要用相应的宿主活细胞来培养病毒,C 正确;复制型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体现了天花病毒的直接利用价值,故 D 项错误。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图 4 中,加入过氧化氢酶,O 2 产生速率明显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A 正确。图 4、5 中,b

25、c 段的O2 生成速率达到最大稳定值。因为反应速率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制约, B、C 正确。图 6 中,酶的活性随 pH 值增加而增加,到达最适 pH 后,酶的活性随 pH 值增加而降低,pH 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使酶失活,D 错误。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也就是说,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之间的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所以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后代中含 AA 基因型的概率为 ,BB 基因型的概率为 ,CC 基因型的概率为 ,则

26、基因型为 AABBCC 的概率为 。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项正确。过程是受精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 项错误。过程是长成新个体阶段,发生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 项正确。有性生殖有利于生物进化,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D 项正确。 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实验材料须是浅色,胡萝卜容易造成颜色上的干扰,故 A 项错误;因为过氧化氢加热可被分解,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会导致结果不准确,故 B 项错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时,实验之前应该做预实验,故 D 项错误。因此本题选 C,健那

27、绿为线粒体专一性染液。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吞噬细胞除参与特异性免疫外,还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故 A 项错误;体液免疫过程的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和分化出大量的效应 B 细胞,分泌抗体;而细胞免疫过程中生成的记忆细胞在相同抗原二次感染细胞时,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效应 T 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故 C 项错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表面受体,不能识别抗原,故 D 项错误。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顶端优势是侧芽生长受抑制,但是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不受抑制。A项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与光照等外界环境无关,B 项正确

28、;草莓果实的长大与生长素有关,成熟与乙烯有关,因此整个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都有关,C 项错误;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进入琼脂块是由于琼脂块的吸附作用,而不是主动运输,D 项错误。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土壤板结后,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这会影响根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综合提问要求学生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

29、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运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或回忆过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综上所述题干中教师的提问是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用已学知识回答问题,属于运用提问。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异同属于类比教学法,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和比较。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评价建议包括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在不同

30、的教学方式中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善于利用纸笔测验,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题中教师将一多半的机会都给了班长一人,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表述了解水平的动词主要有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等。理解水平主要用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

31、解释等。应用水平主要通过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等词来表述。二、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常;隐 (2)Aa;Aa (3)【试题解析】 (1)由图可知一 1 和一 2 都没有病,而其女儿有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2)一 1 没有病但因为其女儿有病,所以他是携带者,即 Aa。一 5 没有病,但其儿子有病,说明其也是携带者,故也是 Aa。 (3)一3 没有病,但其女儿有病,说明他是携带者,一 4 是患者,基因型是 aa,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27 【正确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是否灭菌合格:3810 7 (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

32、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试题解析】 (1)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的计算公式估算水样中的活菌数:100=3810 7(升 -1)。 (2) 接种时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体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个菌落。 (3)由题图可知 A 图为平板划线接种法, B 图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结果(菌落分布相对均匀)。三、材料分析题28 【正确答案】 (1)材料中的教学活动,教师将学

33、生分为各个小组进行实验,体现的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2)准备阶段:准备好实验材料。尽可能选择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确保新鲜。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实验前教师要仔细检查一遍实验设备、用具,试剂配制要严格掌握一定的浓度、纯度和数量,并注意保存;每种配好的试剂都要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和配制日期。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或电化教具。使用辅助教具或电化教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的要点,如 PPT、录像等。进行预试。培养小助手。在实验前培养实验小助手,上课时注意发挥小助手的积极性。教师要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阶段:精

34、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 若是第一次学生实验,则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育准备工作。精心编排实验小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存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每绢的实验情况。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和空间后,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而不会有时间去扰乱课堂秩序。课堂自然也就好组织

35、了。29 【正确答案】 (1)提问的目的与作用:激发学习动机,积极思考,主动求知;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使学生逐步认识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提问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来说,是参与教学,强化学习。(2)提问有以下类型:回忆类:要求回答“ 是”与“否”的提问,或称为二择一的提问;要求单词、词组或系列句子的回忆提问。例如: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不是细胞?理解类:一般理解,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深入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对比理

36、解,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你能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吗? 你能说说根毛吸水的过程吗 ?运用类: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例如:根据根毛吸水的原理,为什么盐碱地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分析类: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家鸽的结构是如何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综合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综合类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的培养。例如: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你能否想出方法维持

37、该系统的稳定?评价类:评价他人的观点,判断方法的优劣。例如:你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四、教学设计题30 【正确答案】 (1)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图解如下:(2)教学过程: 设疑 教师设问:人体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界的环境完成物质交换,那我们人体通过什么来获得养分并将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自身活动呢? (学生讨论得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是依靠各类离子来维持的,那这些离子怎么进入内环境发挥功能呢?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们之前分的学习小组,小组内讨论一下教材上“ 思考与讨论 ”的

38、第 1、第 2 题,一会儿请代表来发言。 (学生小组内讨论,确定结论,选定发言代表) 表达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问题 1: 预设学生回答:Na +与 Cl-是小分子量的离子,来源于食物可直接通过扩散作用被消化系统吸收。 预设学生回答:葡萄糖与氨基酸是糖类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和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的作用,分别分解成葡萄糖和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内环境。 教师点评并明确: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并提到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知识,可见我们对于原有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Na+和 Cl-等小分子物质,直接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而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

39、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这些过程中涉及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写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进入内环境) 各小组代表发言,问题 2: 预设学生回答:根据我们在化学课上所学知识,碳酸根离子是由碳酸和碳酸盐水解而来的。 教师点评明确:这个过程可能大家还不熟悉。不过刚才同学们有说到要点,碳酸水解。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 CO2 与 H2O 结合,在碳酸酐酶

40、作用下,会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这个过程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写上呼吸系统,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再进入内环境) 承上启下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经找出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内环境之间的关系那除了这些系统以外,人体还有哪些系统参与其中呢?我们来看第 3、4 题。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教师明确:第 3 题的相关知识,会在后续小节中学到,我们可以先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第 4 题。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的汗液,泌尿系统的

41、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 CO2 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 CO2 分压大于肺泡中 CO2 的分压,CO 2 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排出体外。所以,内环境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经循环系统,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 (引导学生在学案上补充模型图解) 教师讲解:关于第 3 题,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在教材的第 2 章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将会学到。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总结回顾,完成模型图解 教师讲解:通过刚才对这四个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依赖于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型图(PPT 展示)表示。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完成刚才我们在学案上绘制的模型图。 (回顾知识,完成大致模型图解) 教师总结:这个模型图是我们共同完成的,还有一些要点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进行补充,就是技能训练部分同学们还是按照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模型的建构,以各小组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