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丹徒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30402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丹徒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丹徒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丹徒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丹徒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苏丹徒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丹徒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虎门销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禁烟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魏源 D严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竟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引起一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警觉,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命令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把搜集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面销毁,这就是著名的禁烟运动,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

2、信心,也是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开始,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A。 考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 理解能力,毒品给人的危害巨大,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开始,它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到,远离毒品,珍惜生命,该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 B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抗战胜利原因的认识,抗战的胜利有多方面的因素,题目中的 A,B,C,D项都是抗争胜利的原因,但起根

3、本作用的则是中华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本题选 A。 考点:抗战胜利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把中国的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环境下去看待,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国家,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取得胜利的保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 战的胜利证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沿用了 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正式废止是在 A 1895年 B 1905

4、年 C 1915年 D 1925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中的废除科举制的史实,新的教育体制确定后,清政府于 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所以该题选 B。 考点:科举制废除的史实 点评:科举制从创立到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完善以及它的影响都要全面掌握。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允许帝国主义派兵保护铁路沿线要地,

5、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侵略者可以随时侵略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看到帝国主义并没有把她当成祸首惩办,电告李鸿章对条约全部接受,并表示要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实质反映了清政府的媚外,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 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选 D。 考点:辛丑条约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干扰项是 C项,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C项发生在 19世纪末, D项发生在 1901年,中国真正进入了 20世纪,解答该题同学们除了要对几个条约的签订时间清楚外,还

6、要熟悉辛丑条约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快了步伐, 1954年全国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本题选 C。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步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

7、义务,也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以往的旧宪法有明显的区别, 1954年宪法是教材的 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注意。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史实, 1947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向国民党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逼武汉,威胁南京,其它解放军也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本题选 D。 考点: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同学们对

8、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识记能力,刘邓大军挺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带动 了其它解放军在全国展开战略反攻,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历史教材中表述的非常清楚,只要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识记的比较好,解答本题不难,属于送分题。 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 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五四运动的爆发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上海历史的变迁的认识,分析本题,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福州,宁波厦门,广州五处为通商口岸, 对,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错,五四运动的爆发地点在北京,

9、 错,排除, 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在上海成立, 正确, 两项的历史事件都和上海有关,本题选 C。 考点:近代上海的变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改编成组合型选择题: 上海是历史经济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中 国同盟会的成立 五四运动的爆发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 A( 2)( 3)( 4) B( 1)( 3)( 4) C( 1)( 3)( 4) D( 2)( 3)( 4)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是指 A中共 “一大 ” B中共

10、“二大 ” C遵义会议 D中共 “七大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召开的党的七大的认识, 1945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解决战后国内外的一系列事情,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七大,题目中的 A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 B项是中国共产党在民 主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C项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一次会议, D项 是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一次会议,是党的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题选 D。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中共党史上确立为毛泽东思想的识记能力,中共党史上有几

11、次重要的会议,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等,党史上的重要会议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这些重要的会议要一一掌握对比,党的七大在教材中属于基础知识,是送分题。 下列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对国民 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决战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经过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本题选 A。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大战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三大战役是

12、人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经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人数同学们要注意识记,辽沈战役歼灭敌军四十七万余人,淮海战役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平津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五万余人。 与张学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西安事变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36年 12月 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就是西安事变, A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事变, C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 D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了争取和平参加

13、的谈判,本题选 B。 考点:西安事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在外敌入侵面前,中国人民开始团结一致,共抗外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局出发的胸怀,另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其它几个步骤同学 们要注意掌握。 党中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是 A土地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三大改造 D生产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筹建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得到了各民

14、族的热烈欢迎,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本题选 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个创举,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 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A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B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宣读婚誓,互换约指,携手同归 D

15、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民国时期社会风尚变化的认识,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辩,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A,B,C三项都是民国初年移风易俗的表现, D项仍然缠足和用大人等称呼,属于旧习俗,本题选 D。 考点: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另外本题还有其它的考察角度,比如称谓和其它社会习俗的变化都可以命题,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 ”会师的地点在 A井冈山 B吴起镇

16、C遵义 D会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难题考察长征的经过,根据所学知识, 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本题选 D。 考点:红军长征的经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以长征为题材,比较新颖,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题的命题角度还可以把这道题变成组合型选择题,长征的过程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中 “是书 ”指的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定国是诏 D天演

17、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的史实,观察本题,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御外国侵略,其中林则徐,魏源是代表,受林则徐的委托,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其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该题选 A。 考点: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海国图志是魏源撰写的一部记载西方地理历史的详实专著,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启迪人们的思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国图志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 出答案:,这里同学们还要注意区分鸦片战争中的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

18、的异同点。 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这两次入侵和劫掠是指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认识,题意是迫使清朝皇帝弃北京出逃,根据所学知识,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带光绪帝仓皇出逃,所以本题选 B。 考点:列强侵华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两次列强侵华战争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促使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

19、形成,两次侵华战争是教材的基础知识,火烧圆明园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大破坏,也是中国文明的一次浩劫,该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能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 中国近代史上最先丧失的领土是 A苏州 B上海 C台湾 D香港岛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英 南京条约的史实,分析题目材料信息 “今大皇帝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可知,割香港岛给英国,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因此本题选 D 考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

20、较低,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步入近代,也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开始,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 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 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东交民巷居住着许多北京居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丑条约内容的史记能力, 1902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分析题目,选项 A说居住着大量北京居民,

21、这是错误的,其它三项都正确。本题选 D。 考点:辛丑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使中国人民看清了清政府罪恶的嘴脸,决心要用武装斗争的方式起来推翻它,辛丑条约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另外,辛丑条约的影响也是学生掌握的重点。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B中国同盟会 C兴中会 D光复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成立史实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的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会上确立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22、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发展成为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题目中的 A,C,D 三项均在中国国内成立的,且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只有 B既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又在日本东京成立,所以选 B。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创立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中国同盟会成立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字 ”要注意理解,是指有新的纲领,新的领导人,统一的指导思想,中国同盟会在课本上表述的 非常明确,学生都比较熟悉,根据课本就能解答,一般学生都能轻松得分。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商务印书馆 D北洋水师学堂 答

23、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时期措施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运动期间创立了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失败后,其它的措施都被废除,唯有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所以该题选 A。 考点:百日维新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北大是中国教育的高级学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历史上的政治运动中,青年学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我们要牢记北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国精神,为复兴中华民族奴隶学习,教材上对戊戌变法的内容叙述比较清楚,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解答。 为维护国家统一,收复新疆,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

24、左宗棠 C邓世昌 D严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识记能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有民众自发的反侵略,如三 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等,也有清朝爱国官兵的抗争,如林则徐,邓世昌,其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重要的一个事例,题目中A项领导了禁烟运动, C项在甲午海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最后牺牲。 D项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最后牺牲, B项是左宗棠面对西北严峻的形式,率军队进军新疆,和阿古柏激战,最终收复了新疆,本题选 B。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新疆历史上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

25、属中央政权的管辖,近代左宗棠为收复新疆浴血奋战,表现了高度 的爱国情怀,后来清政府在左宗棠的建议下在新疆正式设立行省,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 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淞沪铁路 B京九铁路 C京张铁路 D青藏铁路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 A项是海国图志的撰写者, C项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天演论的编译者, D项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者,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京张铁路的修建,经过努力,到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所以本题选 B。 考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中的京张铁路修建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

26、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研修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功不可没,此题还可以设计出一道连线题: 把下列人物和相对应的成就用线连接起来 魏源 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 康有为 天演论 严复 维新变法 詹天佑 海国图志 他被称为 “状元实业家 ”,他兴办的实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天津电报总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历史史实,面对民族危机,多家贫困 ,张謇弃官从商,发展实业, A, B两项是李鸿章创立的民用企业, D项是天津电报总局,是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中比较成功的一个,对于促进经济交往,抵制外

27、商,收回利权以及国防情况的迅速传递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教材所学知识,本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状元实业家张謇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当时社会的两大思潮,本题容易错选 B汉阳铁厂,学生容易把它当成民族企业,其实汉阳铁厂是 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下动工兴建的,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本题要求学生对民族实业家张謇的历史史实和洋务运动的内容掌握的比较好才能解答该题,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历史知识点史实的掌握。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28、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中共 “一大 ” B遵义会议 C中共 “七大 ” D长征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红军长征时期遵义会议的史实,题目中的 A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 C项是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一次会议, D项意味着长征取得了胜利,都不是重大转折的会议和事件,选项 B在危机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本题本题选 B。 考点:遵义会议的内容以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中共党史上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识记能力,中共党史上有几次重要的会议,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等,党史上的重要会议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这

29、些重要的会议要一一掌握对比,遵义会议在教材中属于基础知识,是送分题。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马路天使 B渔光曲 C定军山 D十字街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社会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的电影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所以本题选 C。 考点:社会生活的变化中的电影发展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该题的答案:在教材中的小字内容中,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和教材有关的小字内容,多读,多看,多分析,争取掌握的历史知识没有死角。 李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 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他研究的是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七七事变 答案:

30、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南昌起义的识记能力,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决定以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毅然发动了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找人民军队建军的开始,每年的八月一日是建军节,本题选 A。 考点:南昌起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南昌起义是教材中对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能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本题还可以改成组合型选择题考察: 大革命 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发动的三大武装起义是 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 3)北伐

31、战争( 4)广州起义 A( 1)( 2)( 4) B( 1) (3)( 4) C( 2) (3)( 4) D( 1)( 2) (3)( 4)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一心救中国,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她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她坚持抗战八年多,改善了人民生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 ( 1)材料中 “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这条道路是什么?这条道路开始的标志指什么?( 2分) ( 2)材料中 “她坚持抗战八年多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分别领导了哪两次著名战役?简要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2、?( 5分) ( 3)为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会议中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5分) ( 4)为什么说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 3分) 答案: (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1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分) ( 2)台儿庄战役( 1分);百团大战( 1分)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3分) (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分);共同纲领( 1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

33、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已经过去。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过程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 “她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是指工农 武装割据的道路,其标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 “她坚持抗战八年多 ”是指抗日战争,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分别领导的著名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抗战胜利的意义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 3)要求学生回答为筹建新中国召开的会议以及代替宪法的文件,根据所学知识,为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

34、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 4)要求学生回答为什么说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阶段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各阶层都进行了救亡活动,实践证明,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新政不能救国,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表明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能完成中国革命的人物,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也相继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也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最后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终于取得

35、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9世纪下半叶到 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 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 1江南制造总局 图 2“公车上书 ” 图 3武昌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图 4新青年月刊封面 ( 1)请写出与四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 4分) ( 2)图 1相关的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4分) ( 3)与图 2相关的历史事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试举两例)?今年是图 3相关的历史事件多少周年?( 5 ( 4)图 2、图 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分) ( 5)新青年的创办者是?在其倡

36、导下提出什么口号,在近 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5分) 答案: ( 1)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分) ( 2)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分) ( 3)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任意写出两例给 2分); 100周年( 1分) ( 4)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2分) ( 5)陈独秀( 1分);民主、科学(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认 识,解答思路如下: ( 1)观察四

37、幅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2)要求学生回答图一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实际要求学生回答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评价,回答该题学生只要从两个方面,积极和局限性方面回答就行,如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建立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客观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的进程等。 ( 3)图 2是公车上书,领导公车上书的是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另外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梁 启超。谭祠同,严复等,图 3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事件,今年是2011-1911=100周年。 ( 4)图 2是戊戌变

38、法运动,图 3是辛亥革命,两个运动都是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其目的都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5)根据所学知识,图 4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喝血的口号,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考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革历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过程,最 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根据自己的国情创建了中国革命道路,现在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3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2年 8月 29日,清政府的代表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了字。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 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的又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的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 “民国 ”取代了 “帝国 ” , “皇帝 ”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有关这个城市的记忆,永远无法被时间抹去。这一天,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城;这一天,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忆起 74年前的那场血腥浩劫; 12月 13日,我们在这里深深悼念着人类史上的不幸。 材料四:定格的历史一页(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4月 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总统府 ”

40、( 1)材料一中所述的 “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 ”指什么?该文件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签订的?( 4分) ( 2)材料二中, “在那个元旦, 民国 取代了 帝国 ”,具体指哪一年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2分) ( 3)材料三中 “74年前的那场血腥浩劫 ”指 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中南京居民和中国士兵被日军屠杀了多少人?( 4分) ( 4)依据材料四,这一场面的出现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 23日 ”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5分) 答案: ( 1)南京条约( 1分);鸦片战争( 1分) ( 2) 1912年( 1分);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分) ( 3)

41、南京大屠杀( 1分); 30万人以上( 1分) ( 4)渡江战役( 1分); 1949年( 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 1)根据材料一的 “一份对中国极 不平等的文件 ”和 “1842年 8月 29日 ”信息判断,这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 2)根据材料二中的 “在那个元旦, 民国 取代了 帝国 ”信息判断,那个元旦是指 1912年 1月 1日,民国取代了帝国是指建立了中华民国。 ( 3)根据材料三中的 “12月 13日,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城 ”和 “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忆起 74年前的那场血腥浩劫

42、”信息判断,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 ( 4)根据材料四中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 4月 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场面和渡江战役有关,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 23日 ”是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是: 1912 +38-1=1949年。 考点:鸦片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步入近代,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开始了受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争和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重要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教育的近代化,另外本题还考察学生对民国和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民国纪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 -1912+1=民国纪年,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 +民国年代 -1=公元纪年,希望同学们要牢记这个计算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