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在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中,认知一结构论是( )提出的。(A)布鲁纳(B)苛勒(C)桑代克(D)奥苏伯尔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3 (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A)经验论(B)构造主义(C)行为主义(D)机能主义4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笛卡尔(B)冯特(C)洛克(D)华生5 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加涅的学习层次分
2、类的( )。(A)信号学习(B)刺激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概念学习6 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7 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8 ( )的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A)正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垂直迁移9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0 由于对学习话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
3、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11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称为( )。(A)发展法(B)实验法(C)系统法(D)观察法12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13 在实验法的 3 个变量中,无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自变量与无关变量14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机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15 (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
4、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A)动机(B)兴趣(C)意志(D)认知二、填空题16 高等学校具有_、科研和_的三大职能。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18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是有助于_、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19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_、实验法、调查法及个案法等。20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_,从_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诸要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趋势和阶段。21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青年教师的_。22
5、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教师职业的_,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职业心理技能,这样才能顺利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23 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_原则和局部控制原则。三、简答题24 简述当代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25 联系实际,简述三种直观教学形式的优缺点。26 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7 简述创造性与人格特征的关系。28 简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四、论述题29 试论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30 试论述教育心理学各流派关于学习
6、迁移的理论观点。31 试论如何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成效。云南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人称作认知一发现论或认知一结构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
7、连的。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构造主义的创始人是冯特,他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卷象和激情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刺激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这类学习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
8、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B 项,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C 项,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如积极向上、紧张、悲伤等。D 项,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如情绪稳定、观察敏锐等。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 项,正迁移
9、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B项,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C 项,重组性迁移是指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D 项,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强化是通过给予一个刺激或撤销一个刺激而使个体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上升的过程。B 项,惩罚是通过撤销愉快刺激或给予不愉快刺激而使个体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下降的过程。C 项
10、,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属于逃避条件作用。D 项,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
11、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 ,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问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测量和记录的对象或目标。因此不需要加以控制。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教师
12、与家长的期待是外部动机,也是一种低级动机,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兴趣、主动性才能起作用。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兴趣属于心理动力系统,足一种对事物进行深人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二、填空题16 【正确答案】 教学 直接服务社会17 【正确答案】 改造18 【正确答案】 提高师资水平19 【正确答案】 观察法20 【正确答案】 发展的原则 发展21 【正确答案】 教学水平22 【正确答案】 心理学基础理论23 【正确答案】 随机化三、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
13、面。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思维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形式逻辑思维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进行的抽象概括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在形式逻辑思维活动中,人总是先撇开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运动性,去孤立、静止、抽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在辩证思维活动中,人们不仅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事物的静态,也反映事物的动态;既承认事物本身的同一性,又承认同一性存在于事物的差异和对立之中。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式逻辑思
14、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根据思维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人类的思维活动划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常规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了的,但对于问题解决者可能是新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其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常规性思维。但大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接受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而且也要为社会创造和生产新的知识。大学生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有显著的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
15、元认知,首先表现为他们能直接地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其活动方式。其次,表现为大学生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活动。他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而且能认识到自己的思维与别人思维之间的不同,从而能选择社会上较完美的思维形式来完善自己的思维,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思维。再次,表现在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以及意义,而且能对规则的规则进行认识,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比较,可以在头脑中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这样,有关思维的元认知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的
16、效率。25 【正确答案】 直观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各自内容及优缺点如下:(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实物直观的优点: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实物直观的缺点:由于实物直观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联系在一起,并且由于受时空与感官特性的限制,许多事物的特征与联系难以在实物直观中直接被觉察。因此它不是唯一的
17、直观方式,还必须有其他种类的直观。(2)模像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等。模像直观的优点:可以人为地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并且可以根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不受实物直观的局限,提高直观效果,扩大直观范围。因此它已成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模像直观的缺点:由于模像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要使通过模像直观获得的知识能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发挥更好的定向作用,一方面
18、应注意将模像与学生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模像直观与实物直观结合进行。(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同时也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象。言语直观的缺点: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6 【正确答案】 知识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信息编码有不同的
19、层次或水平,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知识的识记与编码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效果,识记材料越多,平均需要的时间或诵读次数越多。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识记的效果随所识记材料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材料的性质也影响识记效果。识记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识记无意义联系的材料效果要好;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强的材料比识记系统性、连贯性较差的材料效果好;识记直观形象的实物或图像材料比识记抽象概括的言语材料效果好;识记韵文比识记散文效果好。(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须特殊努力,不用专门方法,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识记。有意识记指具有明
20、确目的,采取一定方法,并需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可使人们的全部心理活动趋向于一个目标,使学习任务从背景中突出出来,人们在进行感知时头脑就能留下较深的痕迹。识记时的主动性愈高,识记的效果就愈好。(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材料的意义指材料代表着一定的客观事物,和学习者的某些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在识记的时候,对材料的理解,就是认识材料代表什么客观事物,它和自己的哪些经验有联系,它在经验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意义就是联系,识记就是建立联系和巩固联系。在识记材料时应尽可能地建立较多的联系。如果材料本身所指示的联系很少,可以通过适当的组织加工,运用一定的“记忆术”,找一些人为的联系,使机械
21、识记意义化。(4)组块化编码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与再编码,是人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组块也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信息的组成单位。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是一个句子。(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多种分析器同时参加活动足提高识记成效的重要条件。视听结合的识记效果优于任何单一的识记方式。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有助于加强识记。(6)觉醒状态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一般认为,人在上午1112 点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下午 68 点之间效率最低。这与不同的
22、觉醒状态有关。(7)识记的信心学生的信心对识记也有很大影响。如果学生认为所要识记的材料比较容易,而且相信自己能记住它,就会集中注意,积极思考,识记效果自然就会提高;如果学生感到识记材料很困难。缺乏信心,就会影响到识记时的注意与思维以及必要的意志努力,自然很难有良好的识记效果。27 【正确答案】 创造力亦称创造性,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戴维斯在对有关创造性人格测量工具及其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创造性人格特征概括如 F:创造意识、新颖性、独特性、冒险、精力充沛、好奇、幽默、对新奇复杂的事物倾心、有艺术感、思维开阔、喜欢独处和高度的感知力
23、等。另外。对模糊的容忍也常被看作是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创造性与人格特征的关系:高创造性与高智力的个体适应良好;高创造性与低智力的个体,常有冲突和不适应感;低创造性与高智力的个体,是学业成就的强有力的获得者;低创造性与低智力的个体,则被许多防御机制所困扰。28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直接依赖于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训练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案和程序。一般来说,问题解决能力训练遵循以下的基本步骤:(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投身于问题解决的活动之中,创造性地看待问题,要让学生有时间酝酿和讨论。如果学生觉得他们的想法会受到教师的认真考虑并有可取之处,他们就会更
24、愿意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去。教师要注意创设一个接纳学生意见的氛围,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活动的动机。(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必须正确理解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简要的陈述和明确的界定,并让学生进行练习,检查他们对问题的目标状态、已知条件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理解,以培养学生仔细界定问题的习惯。(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师应通过具体实例向学生示范如何分析问题,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让学生考虑并写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必须使用哪些条件,以及运用这些条件来解决问题,学会对问题的解决做出规划。(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
25、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后,教师应引导他们考虑各种假设的意义,评价其可行性。当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都可行时,它们之中必定有一个是费时最少的。也要引导学生把时间价值、金钱投入和道德要求结合考虑,以帮助学生选择最好的假设。(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教师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动机情绪、知识经验、问题情境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克服其阻碍作用的有效策略是什么。(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实践
26、的结果。教师应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实际地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的情况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障碍,并教授他们克服障碍的方法,以促进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四、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更好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
27、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电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
28、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信息反馈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首先,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其次,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
29、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影响甚微。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
30、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 ,则学习者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30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迁移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流派:(1)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灵” 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训练和改进“心灵” 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重要
31、目标,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学习要想取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难记的古典语言(如拉丁语和希腊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是训练官能的最好材料。(2)相同要素说这种理论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所谓的共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指的只是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3)经验泛化说这种理论认为,先期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
32、之中。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类化。理论把有关的全部经验组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学生在理论知识的背景下理解了实际情况后,就能利,j 概括了的经验,去迅速地解决需要按实际情况作分析和调整的新问题。(4)关系转换说这种理论认为,“ 顿悟”关系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学习者所迁移的是顿悟一一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关系转换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两个事物
33、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迁移。(5)认知结构说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变量就是学习者需要应用他的原有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时,原有认知结构的内容方面的特征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对学习迁移产生直接的影响是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这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原有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具有三种不同的关系,即上位、下位和并列的联系。因此,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他掌握的知识的概括水平和包容范围。概括程度越高,和包容范围越广的知识,越有助于同化新的知识,也就越有助于迁移。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这指个体在学习
34、新的任务前,是否能清晰分辨其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如果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是按一定的结构、分层次严密地组织好的,则他在遇到新的学习任务时,不仅能迅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新知识的固着点,而且也易于辨别新旧知识的异同。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倘若在利用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知识本身不巩固,则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正迁移 ),反而可能会出现干扰(负迁移) 。(6)经验整合说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迁移的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整合过程,经验整合的实质就是要构建一种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结构。整合的基础是概括,它是通过对不同学习中的经验构成成分的分析与抽象
35、以及对不同学习中的共同经验成分的综合及概括而实现的。整合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经验网络化现象。经验的整合指通过概括所获得的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在结构上一体化、系统化,在功能上能稳定调节活动的一个完整的心理系统。整合是一个过程,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种基本途径来实现的。31 【正确答案】 要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成效,必须充分运用以下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
36、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容易发生错误。一种情况是把一类事物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质特征;另一种情况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
37、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辨认事物或进行归类时,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把应该包括的对象未包括进去或把不应该包括的对象包括进来了。为了充分发挥变式应有的积极作用,选用的变式应使那些显著的但非本质的要素得到变异,突出那些隐蔽的但本质的要素。同时,对象的变式应与词的指示和分析相结合,最好在提出定义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依据定义所提出的重要的或本质的特征去分辨各种客体。(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科学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同类比较即同类事物之间
38、的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都是教学上常用的比较方法。在科学知识的领会阶段,首先应进行同类事物间的比较,以促进概括,明确概念与规则的内涵;然后再进行异类事物间的比较,以使相似、相近、相关的概念和规则分化出来。(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一般而言,有两种相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法和发现法。指导法强调学习的结果,而不太重
39、视学习的过程,主张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沿着详细规定的学习程序接受知识,学生则应该接受教师系统的、有计划的指导,发现法莺视学习的过程,主张发展学牛的探究精神,强调引导学生通过自已的积极探索,自行发现原理和原则,学会如何学习。有效的教学应把两者结合起来,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 。对于容易的材料,教师可少指导,甚至不指导;对于复杂的材料,则非指导不可,否则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最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即使在讨论初期,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着边际,回答的方式也未必中肯,但经过这一阶段之后,至少他们可先澄清所讨论的原则中包含的概念。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发现学生对原理中某一概念尚缺乏了解,就必须设法补足,再继续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旁辅导,但不宜代替学生匆匆作结论。简言之,在概括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