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00978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20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件凌乱,不系统,没头没尾,看到哪里算哪里,这是观察品质哪个特征发展水平较低的表现?( )(A)观察的目的性(B)观察的精确性(C)观察的顺序性(D)观察的深刻性2 通过歌诀的形式来记忆二十四节气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计划策略3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属于( ) 。(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具体运算阶段(D)习俗水平4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这是( )

2、。(A)示范法(B)系统脱敏法(C)惩罚法(D)行为塑造法5 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的项目是( )。(A)打扫校园(B)植树造林(C)拥军优属(D)帮老助残6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药可救,这违背了( )的原则。(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7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刻板印象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3、,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监控策略9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 是(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积极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习惯10 “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 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A)生理健康(B)生理卫生(C)心理健康(D)身体健康11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 )。(A)感受美(B)鉴赏美(C)表现美(D)创造美12 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

4、)。(A)好奇心不断地加强(B)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C)竞争意识的加强(D)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加强13 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14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 )。(A)组织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15 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6 当学生

5、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等属于( )。(A)行为塑造法(B)示范法(C)强化法(D)代币奖励法17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是以与善人居,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18 在人际交往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这属于人际印象形成中心理效应的( ) 。(A)正性偏差(B)近因效应(C)第一印象(D)定势效应19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

6、)的记忆策略。(A)感知性(B)理解性(C)计划性(D)调节性20 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体现德育的( )功能。(A)生存性(B)发展性(C)享用性(D)控制性21 ABC 论认为改变学生不良情绪的关键是( )。(A)运用强化手段(B)疏导宣泄(C)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D)树立合理的观念22 近视一旦形成( ) 再恢复正常。(A)很难(B)休息后可以(C)较容易(D)永远不会二、简答题23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4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25 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德育原则的含义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

7、要求。26 学生品德的发展为什么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27 简述想象的分类。28 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29 简述常用的德育方法。三、材料分析题29 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待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30 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31 结合材料分析班主任应当如何开展对李某的教育工作。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模拟试卷 2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

8、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的基本特性包括:(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与选择性。(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意知觉。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观察的基本特性。(3)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精细地知觉事物,才能发现事物有价值的特征,才能提高观察的效应。(4)观察的敏锐性。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地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一

9、个具备观察敏锐性的人,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要特征。观察的敏锐性与精细性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智力品质。题干的描述:“观察事件凌乱,不系统,看到哪里算哪里”,这是知觉缺乏目的性的标志。有目的的行为才是系统性行为。故而选择 A 选项。【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编歌诀是认知策略中的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包括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等。本题中用歌诀记忆就属于记忆术的子类别。此外,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都属于认知策略。选项 D 是元认知策略。【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

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人类道德发展由低到高要经历三个大的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这种道德发展水平与年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完全对应的。一般 9 岁以下的儿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年人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 20 岁以后才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题干中要求指出大多数青年和成年人处于的道德水平,因此选 D。【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题干就是行为塑造法的定义。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

11、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公益劳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支援服务活动。植树造林、拥军优属和帮老助残都可以体现出社会公益活动的特点,而打扫校园则不符合社会公益活动“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

12、内部矛盾的转化。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药可救,就违背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晕轮效应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和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这是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即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主要品质、特征形成良好或不良印象后,就会影响他对这个人的其余一切不良或好的看法,好像一个人的头一旦被照亮了,全身都是光亮的一样。【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画示意图”是解题的题眼。通过画示意图,教师对教的知识进行组织和整合。组织策略

13、就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阃、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组织策略又分为列提纲、做图标、运用理论模型等。【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过道德教育,学生基本上都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但要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要求,并转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就需要积极的道德情感的激发。学生只有对某一认识产生情感,具有强烈的爱憎、好恶,才会对这一道德认识或追求,或舍弃;如果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在行为上就不会表现出强烈的反应。我们经常在公交车上看到年轻人不给老年人让座的现象,就是因为年轻人的情感冷漠,缺乏积极的道德情感。【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题干中

14、“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其实是对健康狭义的理解,在新时期,我们的健康不仅仅包括生理上的健康,即没有躯体上的不适,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即在心理上保持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语文美育是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领悟语文学科特有的美,从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的过程。【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小学生的理智感,是指他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理智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具体表现为:(1)小学生从对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感

15、兴趣,他们对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有积极的态度体验;(2)小学生对学习各学科的笼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3)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由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读物。故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特点如下:(1)时间极短。图像信息贮存的时间约为 0251 秒之间,声像信息贮存的时间也仅在 24 秒之间。(2)容量较大。一般来说,凡是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能被登记,其记忆容量是很大的。(3)形象

16、鲜明。瞬时记忆贮存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处理,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存在的,完全按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并按感知的先后顺序被登记,所以形象鲜明。(4)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瞬时记忆登记的信息是分类前的原始信息,是以信息的物理性质为基础进行编码的。三个记忆子系统的特点是出题的热点。考生应该对三者做出区分。【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麦基奇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

17、理策略。【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教师只要能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就会获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A 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延安整风运动所提出的一条方针,意思是要对以前的错误进行揭发以使后面的工作做得更好,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B 项“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意思是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C 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如

18、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代币奖励法中,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用代币这种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作为强化物,使学生表现出某种行为的方法就叫代币奖励法。【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看出本题选 B。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

19、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如果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得越多,能回忆出该信息的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回忆就越容易,所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本题选 B。【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德育的生存性功能、德育的发展性功能以及德育的享用性功能。这三个功能是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发展的。首先,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在其社

20、会化进程中需要习得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何做人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通过德育,个体可以获得社会性规范,更好地适应社会;其次,学生习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认同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对个体品德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最后,德育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愿望、需要,从中体验到快乐、幸福、满足,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 ABC 理论。A 为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我们的情

21、绪反应 C 是由我们的信念 B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 A 和 C 的关系,而忽略了 C 是由 B 造成的。B 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 D。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非理性信念 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E,这就是具有浓厚教育色彩的心理治疗法。【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近视一旦形成很难再恢复正常,因此预防近视很重要。常用的预防近视的保健方法有眼保健操和眼部肌肉锻炼操。【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二、简答题23 【正确答案】 阅读的要求,有人认为应该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 。一般认为有效的阅读应该达到以下目标:认识和筛

22、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和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做出扩展,对作品的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性。阅读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教师不可以一开始设置的目标就过于困难,这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应该始终控制阅读练习的难度,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始终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循序渐进,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阅读是一项较为困难的工作,要较好地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比如速度的技巧,精读的技巧,抓住

23、文章中心的技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训练学生的这些阅读技巧,并且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是阅读的基础,阅读过程需要大量思维过程的参与,比如,总结文章中心思想需要综合的思维过程。阅读文章中的一些抽象知识需要有抽象概括能力帮助理解。所以,思维是阅读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有了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才能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含义,更容易体会文章的意境。所以,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同样也是阅读的重要支撑。【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4 【正确答案】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

24、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第二,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如一个人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他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完成任务。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直到任务完成。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5 【正确答案】 (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

25、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2)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 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最根本的一点在于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长足的进步。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学生的进步,固然需要教师起主导作

26、用,引导他们长善救失,但主要靠他们自我教育、自觉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6 【正确答案】 (1)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长期性。首先,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学生品德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品德的发展就是不断超越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推进。这一过程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学生的品德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俗话说“ 人无完人” ,一个人的品德也不可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程度。在通往品德发展的路上没有尽头。最后,时代不断在发展,社会道德同样会产生变化。时代对人们品德要求不同,个人的品德发展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2)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反复性。首先,个体的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

27、型,一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中会经历反复最终达到稳定;其次,学生品德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同样有消极的一面,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反复性;最后,学生的意志薄弱也是导致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反复性的重要原因。【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7 【正确答案】 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是当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例如人们看见天上的浮云,想象出各种动物的形象;人们在睡眠时做

28、的梦、精神病患者在头脑中产生的幻觉等,都是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的,自觉产生的想象叫有意想象。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学生读了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后,在头脑中形成了林黛玉的鲜明形象。再造想象有一定程度的创造,但其创造水平较低。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飞机设计师在头脑中构思了一架新式飞机形象;作家在头脑中构想了新的人物形象。这些都属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更高级。幻想幻想是指向未

29、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积极的、有益的幻想和消极的、无益的幻想两类。积极的幻想被称为理想,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实现。消极的幻想被称为空想或妄想,它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幻想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联系。为了发展积极有益的幻想,消除消极无益的幻想,必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8 【正确答案】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

30、的大门。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 ”,大胆探索。(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立体几何为例,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空间图形的性质,了解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29 【正确答案】 德育

31、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我国中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1)说服法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2)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3)锻炼法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法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4)陶冶法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

32、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处分是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做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方式,赞许是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好思想、好行为表示的称赞或欣赏,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奖励一般包括下述几个等级: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几个等级。【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三、材料分析题【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0 【正确答案】 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离异,祖父对他管教不严,父亲对他不是打就是骂;社会风气: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待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同伴群体: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内部原因: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他在学校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31 【正确答案】 针对材料中李某的不良品德行为,班主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李某的教育工作: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知识模块】 学生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