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中学教师认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03544 上传时间:2019-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中学教师认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中学教师认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中学教师认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中学教师认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浙江省中学教师认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中学教师认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孟禄认为“ 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A)生物起源论(B)交往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提出“泛智 ”教育思想,探讨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赞科夫(C)苏霍姆林斯基 (D)杜威3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4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的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

2、育初步定型” ,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制度化教育阶段(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学校萌芽阶段5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 )。(A)邓小平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 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结构课程 (D)综合课程7 学记中“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8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

3、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B)教师自编测验(C)随堂考试(D)课堂提问测验9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 )。(A)复式教学 (B)外放教学(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10 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 内容的是( )。(A)备教案 (B)备教材(C)备学生 (D)备教法11 盖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特征。(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 (D)恒常性12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单

4、一抑制 (D)双重抑制13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的现象,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14 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感觉的( )。(A)适应 (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 (D)差别感受性15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 )。(A)属于形象思维(B)已属于理论思维(C)也属于辩证思维(D)仍然属于经验型思维16 一些中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封闭安静的环境,不喜欢有他人在场,更不喜欢他人干预自己的作业进展情况。他们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A)场依存 (B)场独立(C)辐合性认知 (D)发散型认知1

5、7 一个学生总是一遍遍的数课本或其他图书的人物数目或自己走过了多少台阶,判定这个学生可能有的心理问题是( )。(A)学习困难综合症 (B)焦虑反应(C)厌学症 (D)强迫症行为18 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基础,( )是关键。(A)知、情 (B)知、行(C)意、行 (D)知、意19 根据课堂生活、课余生活、校外生活的不同特点和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同要求,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进行生活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联欢晚会、演讲和辩论比赛,增强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和谐愉快地交往的活动方式属于( )。(A)探究型活动方式 (B)交往型活动方式(C)体验型活动方式 (D)创造型活动方式20 “好孩子”阶段属

6、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水平。(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 (D)中习俗水平21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C)非正式群体 (D)集体二、简答题22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3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4 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25 简述中学生情绪特点。三、材料分析题25 材料: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一起搞卫生。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

7、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卫生,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26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27 联系材料分析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27 材料:小明转学到 A 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持续下滑,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

8、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28 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29 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30 请分析小明应该如何摆脱困境。浙江省中学教师认定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

9、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前制度化育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般认为,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即实体化教育学校是其重要的标志。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学校具有以下特点:教育主体的确定; 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是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

10、导意义。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这句话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绝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引导。故选 C。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故选 B。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现场教学。故选 C。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故选A。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在知

11、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干扰抑制说中分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是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早上起来学习时不存在先前学习材料,不会产生前摄抑制。故选 A。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注意的集中是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或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为继时对比。题干表现的糖和橘子先后作用于人的味觉器官,是感觉的继时对比,故选 C。15 【正确答案

12、】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学生的思维发展,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他 ,在初中阶段,抽象逻辑成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相对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即思维活动在很多情况下还受到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只有到了高中阶段,思维才能逐步摆脱经验的限制,从而可以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推理,达到“理论型”。故选 D。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场独立型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故选 B。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

13、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数数是一种典型的强迫症行为,故选 D。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交往型活动方式是指组织各种学习小组、研究小组、实践小队,不仅鼓励进行小群体内相互交流、共同协作,而且安排他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访问调查。通过主题班会、联欢晚会、演讲和辩论比赛,增强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和谐愉快地交往。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科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故选 B。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群体

14、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二、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学生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具体来说,包括:(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3 【正确答案】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道

15、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加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4 【正确答案】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25 【正确答案】 (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三、材料分析题26 【正确答案】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16、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7 【正确答案】 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1)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教师对学生评价要掌握时机。一是学生需要的时候,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的时候。材料中班主任李老师在张同学有助人为乐行为时设计主题班会对张同学的行为给予肯定,抓住了教育的最佳时机。(2)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和价值引领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应该用策略的方法给予客观的评价、适时的指导、恰当的鼓励肯定或提出不足。材料中的李老师对张同学的发言中的价值观应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28 【正确答案】 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人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29 【正确答案】 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和满足,所以出现了成绩下滑。30 【正确答案】 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增强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自信的资本,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