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908828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8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81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一句出自 ( )(A)孟子(B) 韩非子(C) 论语(D)庄子2 “出师未捷身先死 ”一句指的是 ( )(A)刘备(B)关羽(C)诸葛亮(D)向宠3 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 )(A)苏轼(B)李商隐(C)杜牧(D)韩愈4 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 的是 ( )(A)敢作敢为(B)有所不为(C)积极的(D)战斗进取5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 )(A)白居易(B)韩愈(C)刘禹锡(D)杜甫6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 )(A)闲书

2、(B) 龙.虎.狗(C) 往事(D)故乡7 断魂枪的作者是 ( )(A)老舍(B)巴金(C)茅盾(D)鲁迅8 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 )(A)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国语9 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 )(A)散文(B)小说(C)散文诗(D)寓言10 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 ( )(A)饮酒(B) 短歌行(C)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蜀相11 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 )(A)陈情表(B) 答李翊书(C) 五代史伶官传序(D)答司马谏议书12 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 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 )(A)象征(B)比拟(C)比喻(D)夸张13 下列各句中“ 于” 表被动的是 (

3、)(A)移其民于河东(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14 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成“含泪的微笑” 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 )(A)马克.吐温(B)欧 .亨利(C)契诃夫(D)莫泊桑15 鲁迅的小说风波选自 ( )(A)故事新编(B) 朝花夕拾(C) 呐喊(D)彷徨16 李煜是一个 ( )(A)唐代词人(B)南宋词人(C)五代词人(D)北宋词人17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 )(A)仕途失意(B)怀古伤今(C)伤春惜别(D)羁旅行役之苦18 在下列词作中,采用铺叙手法描写景物的是 ( )(A)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B)

4、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19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 ( )(A)李煜(B)柳永(C)苏轼(D)辛弃疾20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B)夸张(C)比拟(D)借代二、古文阅读题20 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暖,厚将崩。”21 郑庄公隐藏着怎样的用心?22

5、 概括郑庄公的性格特征。23 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手法是什么?23 阅读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孚?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4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25 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6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26

6、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然后回答问题。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7 简述此诗的抒情特点。28 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和夸张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29 分析此诗末尾两句的表达方法和艺术效果。三、现代文阅读题29 阅读灯下漫笔中的片段,然后回答问题。假如有一种暴力,“ 将人不当人 ”,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

7、“ 乱离人,不及太平犬 ”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 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 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30 本片段揭示

8、了旧时中国人怎样的落后心态?31 本片段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2 如何去理解作者揭示这种落后心态的用心?32 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从上面的话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了。33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4 作者引用“ 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说明了什么问题 ?35 “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 ,这句话是如何说

9、明论点的 ?35 阅读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一位圣人。 ”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36 “姑娘跨进了门槛 ”象征什么 ?37 “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 ?38 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81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A7 【正确答案】 A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D11 【正确答

10、案】 D12 【正确答案】 C13 【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B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D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D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郑庄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其最终走上叛逆,然后一举除之,永绝后患。22 【正确答案】 工于心计、胸有城府、阴险狠毒是郑庄公的性格特征。23 【正确答案】 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刻画这一人物形象,作者一是采用对话的方式,二是采用烘托的手法。通过郑庄公的几句话:“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昵,厚将崩”,就提示了他的内心世界,姑息养奸,狠毒阴险。共叔段的贪得无

11、厌、得寸进尺衬托了庄公的胸有城府。而子封的急躁耿直、为国事忧虑则烘托出郑庄公的老奸巨猾。24 【正确答案】 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25 【正确答案】 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 。26 【正确答案】 骈散相间。27 【正确答案】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8 【正确答案】 “ 北风卷地白草折 ”“千树万树梨花开”“风掣红旗冻不翻”“散人珠帘湿罗幕”等句,用夸张和比喻手法,写塞外八月的狂风、飞雪、奇寒,表现塞外奇异的风光,使人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边关将士艰苦的生活。29 【正确答案】 诗人借景抒情,把与朋友的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在末尾两句的叙事写景中委婉地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有

12、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容易苟安满足的奴性心态。31 【正确答案】 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做“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的现实处境。32 【正确答案】 作者在文中揭露和批判了中国人的落后心态,即奴性,但他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批判是基于启蒙的需要,激发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33 【正确答案】 “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34 【正确答案】 说明“ 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理“可教,而“法” 却靠个人的巧妙运用。35 【正确答案】 在这句话中,“整齐” 指的是“理”,“ 变化”指的是“ 法”。在整齐中求变化,就是说在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这就进一步阐明了“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36 【正确答案】 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踏上充满艰难险阻的革命征途。37 【正确答案】 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污蔑。38 【正确答案】 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