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同步练习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不属于健康概念的是( )。(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社会适应良好(D)自我意识正确2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为( )。(A)统计分析(B)社会规范(C)主观感受(D)人际关系协调3 当事人中心疗法是( ) 的心理治疗观点。(A)精神分析理论(B)行为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认知行为理论4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真实坦诚(B)自然(C)留有余地(D)克服羞怯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
2、错误,然后说明理由。5 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6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两者的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7 性格的 ABC 理论就是性格有三方面表现。8 心理咨询的目标之一就是促使行为变化。9 考试焦虑的危害只是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0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有哪些 ?11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12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13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4 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5 什么是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危害有哪些 ?16 什么是自我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
3、意识的特点是什么?17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什么?18 青少年性别意识发展的特征是什么?19 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是什么?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20 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学生的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21 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学生的考试焦虑。22 运用认知行为理论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同步练习试卷 1 答案与解析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
4、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辨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6 分。首先请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5 【正确答案】 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伏态。【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6 【正确答案】 正确。心理咨询通过咨询服务增强来访者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思想攻治工作则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7 【正确答案】 错误。ABC 理论是认知
5、行为疗法的核心,A 指诱发事件;B 指个体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降和评价,即信念;C 指事件过后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8 【正确答案】 正确。所有的理论家都认为,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来访者行为的变化,通过这个变化使来访者形成建设性的行为方式,获得生活的满足感。【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9 【正确答案】 错误。考试焦虑除了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外,还会危及学生形成焦虑人格。【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8 分。10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
6、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为: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1 【正确答案】 心理咨询的定义,目前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统一看法。综合中外学者的各种表述,对心理咨询可作如下定义:心理咨询是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
7、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2 【正确答案】 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3 【正确答案】 理解支持原则,保密原则,耐心倾听原则,细致询问原则,疏导原则,促进成长原则,预防原则。【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4 【正确答案】 建立关系:热情接待
8、,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5 【正确答案】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当学生意识到考试情境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紧张的内心体验。考试焦虑的危害有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考试成绩、形成焦虑性人格。【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6 【正确答案】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及其周围关系的意识。(1)青少年自我认识的特点。第
9、一,对体态容貌的关注。第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关注。第三,自我评价的独立性的发展。第四,自我评价的稳定性。(2)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第一,自我体验的丰富性。第二,自我体验的深刻性。第三,自尊感突出。自尊感是自我体验中最重要的方面。一方面,青少年的自尊感特别强烈;另一方面,对自尊特别敏感,他们的自尊感容易波动。(3)青少年自我调控的特点。首先,由被动性自我调控向主动性自我调控发展。其次,由自我调控向自我教育发展。【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7 【正确答案】 (1)促使行为变化。所有的理论家都认为,心理咨询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来访者行为的化,通过这个变化使来访者形成建设性的行为方式,获得生
10、活的满足感。(2)改进应对技能。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体要不断地获得一些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这种环境当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由于很多原因,人们在应对这些环境问题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改进自己的应付能力。(3)提高作决定的水平。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作出决定。帮助不是代替,要记住作决定的人是来访者,不是咨询者。通过咨询,来访者要学会为什么和如何作出决定,要学会去评价作出决定的因素和后果,如个人得失、时机、资源、危险性等。(4)改善人际关系。人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其核心内容之一是人际交往。交往是人的一个基本需要。(5)发展来访者潜能。发展来访者的个人潜能
11、也是心理咨询的目标之一。【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8 【正确答案】 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19 【正确答案】 生理与心理统一;个体和群体协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预防与发展并重。【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论述题本大题 15 分。20 【正确答案】 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经典条件反射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巴甫洛夫以狗做实验,每次给狗食物以前出现铃声,这样结合多次以后,铃声一响,狗就会分泌唾液,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即学习是通过一个刺激代替另一个刺激。厌恶疗法也叫惩罚疗法
12、。它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一种疗法。这是一种应用具有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矫正和消除某些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适用于戒烟、戒酒、性变态及青少年不良习惯的矫正。如在腕部带上橡皮圈,当不良行为出现时立即用橡皮圈弹击皮肤,起到惩罚作用。【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21 【正确答案】 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系统脱敏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的基本方法是,在患者出现焦虑或恐怖反应时,同时引起一个与之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以使患者原来的不良反应强度减弱,这种做法又称交互抑制。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从弱到强,渐次实施,直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此即系统脱敏。系统
13、脱敏可通过想象或实地(物)进行。下面,是指导来访者对考虑焦虑进行系统脱敏所用的假定等级程序:(1)有位熟人告诉我,他得参加一次正规考试。(2)班主任宣布,两周内将进行期中考试。(3)明天就要考试了,今晚我觉得准备得还不充分。(4)我走在去考场的路上。(5)我看见一个人忧心忡忡,正在匆匆背诵。(6)监考的教师到了。我等得发急,脑子也好像失去了知觉。(7)我中断考试,考虑自己怎样才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8)我从眼角看监考教师。他就在我附近走动。(9)我被一道试题难住了。(10)我看见有人在我之前答完题,交上了卷子。(11)时间几乎快到了,我根本做不完了。(12)考试后我在跟别人交谈,发现自己的某些
14、答案同他们不一样。治疗时,要求来访者先进行放松训练,待全部放松程序完成后,要来访者按假定焦虑等级的第一种情境进行想象,看自己是否会出现紧张。如果感到紧张,即应在自觉紧张的肌肉部位再做两遍放松练习。依此类推,直到每一个情境均不感到紧张为止。【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22 【正确答案】 ABC 理论是认知行为理论的核心。在 ABC 理论中,A 指诱发事件;B 指个体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C 指事件过后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ABC 理论认为,抑郁、焦虑、沮丧等情绪结果 C 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 A 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想法 B 引起的,合理信念会引起人们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
15、;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长此下去将最终导致情绪障碍和各种类型的神经症。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非理性信念辨析、合理情绪想象和布置认知家庭作业三种方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法是治疗者让求助者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提出质疑,通过辩论,动摇他们的这些不合理信念,进而用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在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时候,除了注意 A 与 C,应特别留意 B。将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列出来,帮助来访者与之一个一个地进行辩论。采用辩论方法的心理治疗,要求治疗者要积极主动地、连续不断地向来访者提出问题,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从提问的形式看可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夸张式是把对方信念的不合理、不合逻辑、不现实处以夸张的方式放大给他们自己看。这可以使来访者感到自己想法幼稚可笑,不合理性,从而容易口服心服。【知识模块】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