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B)生存实践(C)人口因素(D)生产关系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C)运动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B)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C)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D)人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4 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转化(D)物
2、质世界的一般变化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6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7 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 )。(A)不起任何作用(B)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促进或延缓作用8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其基本含义是( )。(A)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C)纯粹的否定(D)事物中好的
3、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9 孟子说:“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知天矣。 ”这句话 ( )。(A)揭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夸大了人本性的作用(D)表明物质决定意识10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1 科学家指出,“ 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 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退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B)只
4、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12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古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3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想中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一元论的观点14 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
5、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15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诡辩主义观点(D)经验主义观点16 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中,( )占主体地位。(A)劳动者(B)生产工具(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17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的观点是( ) 。(A)形而上学(B)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18 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
6、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 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A)(B) (C) (D)1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越来越普遍,但它并没有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A)政治法律关系(B)血缘关系(C)族群关系(D)生产关系20 1985 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
7、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认为世界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的,但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一判断( )。(A)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B)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C)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D)源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2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占有形式22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基础是( )。(A
8、)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3 党的十七大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做出的科学定位是 ( )。(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C)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D)当代中国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24 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前提和基础、核心和实质、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B)一切从实际出发(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5 “防微杜渐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9、(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规律的原理26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B)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们已经成为(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补充28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
10、平(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主要手段(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29 实施科教兴国的关键是( )。(A)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把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D)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30 邓小平提出处理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积极参与、民主监督(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1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B)各民族共同繁荣(C)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D)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32 党的十七大把“ 实施
11、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纳入 ( )。(A)经济建设的内容(B)政治建设的内容(C)文化建设的内容(D)社会建设的内容33 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任务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4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A)民族团结(B)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平等(D)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旅分裂35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
12、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 )。(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二、多项选择题36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3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A)认识主体(B)认识客体(C)认识工具(D)认识领域38 下列关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运动和发展是
13、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B)联系是运动发展的动力 (C)运动比变化更根本(D)运动不都是发展39 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主要表现在( )。(A)民主和专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B)多数人享有民主代替了少数人享有民主(C)宪法规定了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40 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三、论述题41 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原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四、材料
14、分析题41 材料:2013 年 11 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盛至波及周边国家。出现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是这一时段冷空气较弱并且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我国高耗能的工业企业较多,机动车尾气排放近年剧增,内地汽油质量标准偏低,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考量着党和政府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智慧。党的十八大报告和 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指出,必须树立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中,努力建设美丽
15、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42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4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谈谈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应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43 材料 1:近几年,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明显加强。国企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迈出新步伐,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截至 2001 年底,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共有 3487 万个,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 71 万个,是 1997 年的 3 倍。一摘自了望2002 年第 46 期
16、材料 2:苏共解体前,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就苏联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问题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利益的占被调查者的 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占 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利益的占 11,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利益的竟然占 85。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 年第 6 期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44 为什么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45 如何正确认识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问题?46 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谈谈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五、判断题47 认识的主体是人,认识的客体是整个物质世界。( )(A)正确(B)错误48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A)正
17、确(B)错误49 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崇高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正确(B)错误50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A)正确(B)错误51 发展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A)正确(B)错误52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A)正确(B)错误53 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唯一特性。( )(A)正确(B)错误54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讲在任何地方、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导地位。( )(A)正确(B)错误55 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A)正确(B)错误56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A)正确(B)错误57 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
18、体的反映都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A)正确(B)错误58 人权不过是西方国家用来攻击社会主义国家的工具。( )(A)正确(B)错误59 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A)正确(B)错误60 我国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人民民主专政。( )(A)正确(B)错误61 世界统一于存在。( )(A)正确(B)错误河北省专接本(政治)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取得方式。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
19、的基础,又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因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所以,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哲学观和唯心主义哲学观的根本区别。运动与静止是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故本题应选 A。3 【正确答案】
20、A【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本质上讲,人是能够制造工具并能够使用生产工具以从事生产劳动的动物,这一点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故本题选 A。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本题应选 B。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原意是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在哲学上是指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故本题应选 D。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本题应选
21、C。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基本知识考查。故选 B。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古代经典名言的理解,孟子所表达的是心与性情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心自然是哲学中的特定概念意识,因而孟子是坚持从意识到物质实际的主张。因而本题选 B。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是基本知识考查。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一句子中的“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
22、预测,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实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性思考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因此本题应选 C。A 、D 两个选项实际上是错误观点,尚未探测到的事物,有可能客观存在着,也有可能是客观上根本不存在的,无论其存在与否都将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理性推测是否可靠最终要接受实践检验,而不是仅看这一推测是否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B 选项观点正确,但未准确反映题意。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典观点的认识,“新叶与陈叶”是新事物与旧事物,本题所说的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选 D。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是包含在各
23、个部分中的。所以选 C。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是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心理活动是人的一般属性,思维才是人的特有属性,也正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想象虽然是人的特有属性,但不是本题所指。故选 A。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随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另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
24、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从事物质生产的人。劳动资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其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用劳动工具所加工的一切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就构成生产资料。在上述三个要素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要素,因为劳动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生产工具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者的掌握和作用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故本题选 A。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5、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强调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形而上学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故本题选 B。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哲学中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实质上是用来表达人的需要和事物属性二者之间特定关系的。这种特定关系就是指事
26、物对人有积极意义。因此,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故正确。人的需要会因时而变,人对事物属性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二者关系的改变而改变,故正确。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唯物史观生产关系地位的认识,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故选 D。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束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
27、断,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A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基本知识考查。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防微杜渐”比喻要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意义体现在,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不要让
28、坏的思想由小变大,最终酿成大错。故本题选B。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两大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7 【正确答案】 C28 【正确答案】 B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本知识考查。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的多党合作方针是由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共同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前两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后两句“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故选 D。3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因而民族区域自治
29、的核心就是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故选 A。3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党的十七大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故选 D。33 【正确答案】 C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基本知识考查。3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A 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B 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C 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D 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二、多项选择
30、题36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的理解和确认。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大体上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据此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B、C 、D 三个选项的内容恰好满足了题干的要求,是正确选项。A 项明显是干扰项,排除掉。37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38
31、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基本考点知识考查。39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因为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而人民是多数,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资产阶级是少数,因此 B 项正确;又因为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而资本主义民主县有虚伪性,因此 D 项正确。4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基本理论考查。三、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科学的理论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失败。(2)党中央总结了二十多年来
3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腱的客观规律。(3)近几年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纠正了我国经济礼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今后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国的发展成为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哲学论述题,由原理和分析点构成,而答案设计完全符台一般答题思路,只要学会运用辩证的思雏方式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本题应该十分容易,一般要求学生按照原理、分析、结论的一般程序来回答即可,在分析中还应注意正反面的对照分析。四、材料分析题42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33、领导核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权益;坚持科学执政,推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43 【正确答案】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我们不仅要能够感知雾霾等现象,而且还要能揭示雾霾等现象的实质,正确认识自然规律,能动地认识自然界;意识改造自然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坚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转变实践方式,能动地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结合起来,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物
34、质交换,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设生态文明。【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观点与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的结合能力,题目给出了答题的具体知识要求,只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对应点回答即可。44 【正确答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是适应社会阶层构成新变化的客观需要; 这也是从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历史中获得的重要启示。45 【正确答案】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把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能否自觉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
35、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46 【正确答案】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试题解
36、析】 本题是一道多材料分析题,但考查的是学生对党的建设相关问题的理解,实际上考生需要简单运用材料,主要靠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来解题。五、判断题4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认识是意识,意识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客观世界。48 【正确答案】 A4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5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实践是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容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意识的范畴,是物质的反映,因此认识其本源应是客观事物,即认识的性质还是物质性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产生的中介,并不是说认识是实践派
37、生出来的。所以说它们之间虽然具有决定与被决定、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但不属于物质和意识、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5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连续性是讲量变,非连续性讲质变,这句话是讲质量互变规律。52 【正确答案】 B53 【正确答案】 B54 【正确答案】 B55 【正确答案】 A56 【正确答案】 B57 【正确答案】 B58 【正确答案】 B59 【正确答案】 B60 【正确答案】 A6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