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学习心理)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机械学习2 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就撤除对他的惩罚,这是 ( )(A)消退(B)负强化(C)惩罚(D)正强化3 根据学习的定义,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膝跳反射谈梅生津蜘蛛织网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A)(B) (C) (D)4 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是 ( )(A)处罚(B)消退(C)正强化(D)负强化5 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 )(A)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D)书山有路勤为径6 学生小琳在本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中得了全班第一,获得老师的表扬,心里很高兴。她认为自己这次考试成功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 ( )(A)内部、不稳定、可控的(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C)内部、稳定、不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7 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 )(A)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B)认知阶段(C)内部言语阶段(D)联结阶段8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书到用时方恨少 ”(B)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C)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D)“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9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3、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内部动机(B)社会交往动机(C)外部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11 小学生李明因为想要得到妈妈和老师的表扬而刻苦学习,他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求知欲12 “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是指 ( )(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13 在学业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中,内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运气好坏(D)任务
4、难易1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属于 ( )(A)生理极限(B)高原现象(C)前摄抑制(D)及时反馈15 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 ( )(A)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B)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16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理智成分17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科尔伯格(B)斯金纳(C)皮亚杰(D)加里培林18 “举一反三 ”和“触类旁通”所说的
5、是( )(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特殊迁移(D)一般迁移19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 )(A)程序性知识(B)实用性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20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信念21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 ( )(A)学习期待(B)学习准备(C)学习效果(D)学习目的二、填空题22 学习动机是指_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机。23 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在性、稳定性和_。24
6、 在维纳归因理论的六个因素中,将成败归因于_因素,最有利于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25 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属于_技能。三、简答题26 简述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策略。27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28 简述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四、论述题29 试述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五、案例分析题30 小明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一直居于班级前列。中考时发挥得不太理想,考分比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低 5 分。父母设法让小明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就读。进入高中学习的头几个月,小明心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卯足了劲,刻苦学习,成绩也一直居于班级平均线以上。可是第一学期末的两次年级统考中,小明成绩
7、的总分排名却落到班级第 37 名。寒假中小明没有休息,希望通过加班加点复习,迎头赶上。但第二学期开学后的几次测验中,小明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很少让他回答问题。特别是数学成绩经常在班级倒数十名的圈子里徘徊。小明开始怀疑自己头脑是不是缺乏数学细胞。原来语文一直是小明的优势学科,现在也开始明显退步。自此以后,小明就提不起精神,不想看书。有时放学回家连书包也不动。近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上学了。父母对小明也批评过,也骂过,都无效果。问题:利用动机理论解释小明弃学的原因。30 心理学家把一个小白鼠关在笼子里,用隔板隔开,每次摇铃时,笼内一边就通电,小白鼠就由笼子一边跳过隔板到没有电的另一
8、边,然后,心理学家慢慢提高隔板的高度,小白鼠想尽方法尝试了很多次,可是再怎么努力也跳不过去。之后,心理学家降低隔板的高度,即使比原来最低的高度还要低,再摇铃,小白鼠还是不跳。问题:31 小白鼠为什么不跳了?32 你怎样使小白鼠再跳起来?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心理学(学习心理)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干中的撤除惩罚是为了增加良好的学习行为的概率,所以是负强化。【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 【正确答
9、案】 D【试题解析】 学习是后天习得,非本能行为。题干中和 属于本能行为;只有和属于学习现象,因此选 D 项。【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正强化(积极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干中家长的奖励是为了增加好成绩出现的频率,因此属于正强化。【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说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种情景,“温故知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地方,可以实现迁移。【知识模块】
10、学习心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其中,学习能力属于稳定、内部、不可控的因素。【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加里培林提出了较有影响力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从低到高分为五个阶段,即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D 项中的描述意为自己
11、的爱好就是读书,因此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动机的社会意义即动机对于社会价值的大小,据此动机可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题干意为: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因此所强调的学习动机是内部动机,即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题干表述符合附属内驱力的定义。【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2
12、【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即体现了学习的迁移。【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他将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在性(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同时他认为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主要归结为六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运气、身心状态、外部环境。其中,努力属于内在的、不稳定、可控制的因素。【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生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是学习成绩暂时性的停顿现象。【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5 【正确答案】
13、 A【试题解析】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用两难故事法证明儿童的道德发展规律,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验证儿童的道德发展理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识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举一反三”
14、“触类旁通”在发生迁移时,原有知识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同化性迁移。【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二、填空题22 【正确答案】 激发【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3 【正确答案】 可控性
15、【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4 【正确答案】 努力【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5 【正确答案】 心智【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三、简答题26 【正确答案】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同不良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7 【正确答案】 (1)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包括: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
16、情绪的唤起。【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28 【正确答案】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四、论述题29 【正确答案】 (1)皮亚杰采用“ 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研究。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他认为,10 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 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 权威阶段(
17、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阶段。(2)科尔伯格运用 “道德两难故事法”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研究,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定向阶段与相对功利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与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与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五、案例分析题30 【正确答案】 (1)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通过影响其情绪感受和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从而影响后续学习的动机。小明进入高中后,在几次年级统考中名次后移,虽经努力而未见成效,就将自己
18、的学业失败归之于能力低下。这一消极归因使其感到羞愧,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也很不乐观,因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2)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小明进入高中后由于几次考试连续失利,因消极的归因模式而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对学习成功的期望降低。当“改变失败结局” 的目标一再受挫后,他体验到了更多的失望、焦虑,因而产生了厌学情绪。(3)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一种努力克服阻碍、施展才能,力图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趋势。小明从原来的相信自己的能力到由于成绩不理想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
19、厌学,形成了能力不足以胜任学习的观念后,出现了逃学现象。【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1 【正确答案】 小白鼠不跳是因为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接连不断地遭受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是因为个体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所以感到绝望,自甘下一次失败。【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32 【正确答案】 可以采用强化法使小白鼠再跳起来。对小白鼠来说,如果通电始终不跳,那么可以适当加大通电的强度以惩罚它的不跳行为;小白鼠只要产生跳的行为,即使没有跳过隔板,也可以给予负强化,如适当降低隔板的高度,或者降低通电的强度,并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强化其跳的行为不断产生。通过这种方式,让小白鼠认识到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跳不过隔板,而是因为努力不够,从而消除习得性无助的消极影响。【知识模块】 学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