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910814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升本类试卷]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德育方法的_法。2 教师专门的教育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论素养、良好的教育能力素养和_。3 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让_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4 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_本位论。5 “儿童犹如一块白板,他们长大成人后怎样主要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 是著名哲学家洛克的_说。6 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不仅规范教师教的活动,也规范学生学的活动的是_。7 生活教育理论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_”三个组成部分。8 显性课

2、程的主要特征是_,这是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9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_是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10 _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11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12 德国教育家_是“教师中心论” 的代表人物。13 _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学科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所构成的课程。14 1632 年,_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15 _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教学活动价值观和管理机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教学评价。16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_。17 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_。18 注重社会榜样、观察学习等在激发动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的学习模式是_。19 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班级_管理。20 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教育内容的生活化、_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二、单项选择题21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B)荀子 内发论(C)杜威 教育即生长(D)布鲁纳最近发展区22 教育与生产劈翻脱离是( )社会的教育特点。(A)原始(B)古代(C)近代(D)现代23 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

4、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教材(D)教科书24 素质教育是以( ) 为重点的教育。(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25 以下不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类型的是( )(A)专制型(B)指导型(C)放任型(D)民主型26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27 广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活动之中。(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一切教育28 强调“学会关心 ”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模仿模式29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为( )(A)中华人民

5、共和国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30 美国学者布鲁姆提出的教学法是( )(A)发现教学法(B)掌握学习教学法(C)纲要信号教学法(D)导学式教学法31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的教育家是( )(A)皮亚杰(B)赞科夫(C)巴班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32 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属于(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33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D)使学生养成良好

6、的思想品德34 在课外、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主体地位(D)主导地位35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和前进动力是( )(A)班主任的要求(B)共同的活动(C)学校的竞赛活动(D)共同的奋斗目标36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学生会(B)班级(C)小组(D)团委37 ( )最早提出 “德智体和谐发展”教育思想。(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38 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国家实行( )年义务教育制度。(A)九(B)十(C)十一(D)十二39 试图用心理学的“ 统觉理论 ”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

7、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40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A)导向、规范和权威(B)激励、评价和统一(C)导向、激励和评价(D)宣传、引导和激励三、简答题41 简述班级文化的主要类型。42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43 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44 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四、论述题45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请从教与学两方面论述。五、案例分析题46 王老师在讲秦牧的土地一文,当他读到“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野马会有缰绳吗?”课前老师对这个问题毫无准

8、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无法回答,很不耐烦地说:“ 这是著名作家秦牧写的文章,怎么会写错呢?”学生脸涨的通红,欲言又止,尴尬地坐下,班上的气氛顿时凝固起来。请运用教育原理对王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S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填空题1 【正确答案】 说服教育2 【正确答案】 教育研究素养3 【正确答案】 学生4 【正确答案】 社会5 【正确答案】 白板6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7 【正确答案】 教学做合一8 【正确答案】 计划性9 【正确答案】 智育10 【正确答案】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11 【正确答案】 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2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13 【正确答案】

9、 综合课程14 【正确答案】 夸美纽斯15 【正确答案】 自我评价16 【正确答案】 双边活动17 【正确答案】 催化剂18 【正确答案】 社会学习模式19 【正确答案】 常规20 【正确答案】 教育方式的情感化二、单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提出者,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教育基本上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程标准又称为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以

10、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素质教育的内涵可概括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馘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三中风格类型的班主任领导方式: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

11、的性质。其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社会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广义的教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一切教育目的活动之中。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体谅模式也称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 70 年代初,是英国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创立的。“体谅”既指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意味着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关

12、心。认知发展模式主要涉及的是道德判断问题;价值澄清模式在于帮助学生正视各种影响,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社会模仿模式则强调观察学习。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根本法、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为普通法、单行法。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卢姆,他们认为所有学生都能学好,提出应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帮助以及额外的学习时间,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3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指在一定的教学

13、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3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直观教学原则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习、实验和教学性参观等;模象直观是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言语直观是通过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进行的。所以题干中的直观教学形式属于模象直观。3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

14、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其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其他任务的实现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进行的。3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的。学生是课外教育的主体,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3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

15、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有共同的奋斗目标。3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班级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3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最早提出“德智体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85 年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

16、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3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企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以“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后由其学生发展为五个阶段),这一理论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4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主要包括: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选择作用。三、简答题41 【正确答案】 (1)班级物质文化。(2)班级行为文化。(3)班级制度文化。(4)班级精神文化。(5)认识方式的简捷性。42 【正确答案】 (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

17、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引导性。(5)认识方式的简捷性。43 【正确答案】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5)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44 【正确答案】 (1)先导性。(2)感染性。(3)针对性。(5)终身性。(6)个别性。四、论述题45 【正确答案】 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可从教和学两方面来分析。(1)从教师教的方面看,基本标准有: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的,是衡量一节课成功或失败的一个主要的依据。教学内容准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

18、确保授课质量的首要条件。在讲授时,教师对概念、定理等的表述要准确无误,对原理、定律的论证应确切无疑,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观点要仔细分析。教学结构合理。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障。何时讲新内容、何时练习、何时演示、何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等,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方法适当。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各种方法要有机结合、运用自如,师生密切配合,感情融洽,使教学过程中既有紧张的学习活动,又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语言艺术。教师要讲普通话,语言流畅生动,语音清楚准确,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的表情、动作要自然优美,富有情感。板书有序。教师板书要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当;

19、内容上要突出教学重点,详略得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也是上好课的内在动力,离开了这一点,以上的所有要求就失去了意义。(2)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个别学生得到照顾。五、案例分析题46 【正确答案】 (1)在教学中,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中老师没有顾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挫伤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2)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教师不断面临挑战,这些挑战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或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因此,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应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的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该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是缺乏“教育机智” 的表现。(3)该教师没有充分的发挥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没有做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