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911889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2015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 4 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先秦时期的神权法思想极盛于 ( )(A)夏(B)商(C)西周(D)东周2 在先秦宗法基础上形成了 ( )(A)井田制(B)皇权专制(C)郡县制(D)世卿世禄制3 与西周立法、司法指导原则相符的表述是 ( )(A)等贵贱,均贫富(B)任法而治(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D)命夫命妇“ 躬坐狱讼”4 曾经反对子产“ 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 ( )(A)叔孙通(B)女书齐(C)子大叔(D)叔向5

2、被后世评为“ 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 ”的先秦思想家是 ( )(A)子产(B)杜预(C)叔向(D)邓析6 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是 ( )(A)先王议事以制(B)不法先王,不是礼义(C)作内政而寄军令(D)礼义廉耻,国之四维7 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B)荀子(C)孟子(D)周公8 先秦时期,最早提出“ 行仁政而王 ”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苟子(D)韩非9 墨家认为,国家设置刑赏的目的在于 ( )(A)得民之利(B)以天为法(C)尚贤惩暴(D)道法自然1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的说法出自 ( )(A)南华经(B) 道

3、德经(C) 春秋经(D)多心经11 与“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思想主旨相符的是 ( )(A)圣人不死,大盗不止(B)有乱国,无乱法(C)有治人,无治法(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12 韩非云“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其思想本质上是主张 ( )(A)文化专制(B)思想自由(C)文化开明(D)文化多元13 韩非法律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主张 ( )(A)法、律、令相结合(B)法、术、势相结合(C)天、地、人相结合(D)道、法、天相结合14 东汉末期主张恢复肉刑的著名思想家是 ( )(A)王充(B)董仲舒(C)仲长统(D)贾谊15 西晋时与张斐齐名的律学家是 ( )(A)马融(B)郑玄(C)嵇

4、康(D)杜预16 建议朝廷“ 悬法学为上科 ”、“升法直为清列”的唐代著名思想家是 ( )(A)白居易(B)唐甄(C)柳宗元(D)韩愈17 被誉为理学集大成者的著名南宋思想家是 ( )(A)李翱(B)周敦颐(C)程颢(D)朱熹18 下列与王安石“ 祖宗不足法 ”思想主旨较为接近的表述是 ( )(A)流俗之人,罕能学问(B)天道远,人道迩(C)道不同,不相为谋(D)礼贵从宜,事难泥古19 金世宗认为“ 议贤” 过程中, “贤”的最低标准是 ( )(A)立功(B)守法(C)立言(D)立德20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一论断出自黄宗羲的 ( )(A)原法(B) 奄臣(C) 原君(D)原道2

5、1 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等制度皆起源于 ( )(A)兵(B)农(C)士(D)工22 晚清批评封建名教已经成为摧残、扼杀人才工具的著名思想家是 ( )(A)沈家本(B)章太炎(C)龚自珍(D)梁启超23 太平天国前期的政治经济纲领是 ( )(A)太平刑律(B) 资政新篇(C) 天朝田亩制度(D)十款天条24 张之洞主张“ 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同时坚持 ( )(A)西体中用(B)司法独立(C)比附援引(D)陪审制度25 在康有为的“ 公羊三世 ”说中,大同世界属于 ( )(A)据乱世(B)无讼世(C)升平世(D)太平世26 清末主张“ 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 ”的思想家是 ( )(A)梁启

6、超(B)谭嗣同(C)曾国藩(D)张之洞27 晚清公开主张“ 废君统,倡民主 ”的维新志士是 ( )(A)谭嗣同(B)康有为(C)梁启超(D)张之洞28 在清末礼法论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是 ( )(A)伍廷芳(B)劳乃宣(C)沈家本(D)杨度29 “法学之盛衰,与政之治忽,实息息相通” 出自沈家本的 ( )(A)中国法律发达史(B) 新编法学通论(C) 法学盛衰说(D)四库全书总目提要30 新民生主义的主要原则是 ( )(A)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B)平均地权,民资独立(C)反对帝制,建立民国(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

7、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 )(A)改良旧礼(B)以法统政(C)天道与法律相结合(D)礼法并用(E)两可之说32 先秦“前期法家 ”的代表人物有 ( )(A)李悝(B)慎到(C)吴起(D)韩非(E)商鞅33 下列体现以礼人律、礼法结合的法律内容有 ( )(A)八议制(B)五服制罪制(C)官当制(D)夜无故人人家(E)重罪十条34 与王安石“ 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思想相合的表述有 ( )(A)立法离不开贤人(B)执法离不开贤才(C)恢复明法科(D)行官吏考绩之法(E)毁乡校35 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包括 ( )(A)奕诉

8、(B)曾国藩(C)倭仁(D)刘坤一(E)魏源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周公制礼37 明分使群38 黄老学派39 无君论40 师夷长技以制夷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简述老子的法律思想42 简述唐太宗李世民关于司法的基本观点。43 简述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所提出的改革措施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试论述墨家以“ 兼爱” 为核心的法律观与功利价值论。45 试论沈家本的法律思想。2015 年 4 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

9、答案】 B【试题解析】 夏、商、两周的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宗法制下,奴隶主贵族一般说来始终是世袭,发展到后来,不但周王、诸侯和大夫是世袭的,而且作为国王和诸侯手下重要职官的“9 即”也变成世袭的,因而形成了“世卿世禄”制。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与周公所制定的礼制相适应,西周统治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所实行的就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礼和刑都是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手段,但它们所适用的对象各有所侧重,即“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于子产的刑

10、书,晋国名臣叔向曾写信批评,认为刑法的公布违背了“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传统,既不合时宜,又破坏了周代统一法度,断言此举必然造成家破国亡的后果。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晋代杜预在左传中注解,认为驷歂杀邓析是因为邓析“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邓析提出的“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认为,“先王”及其“礼义”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先王”的所作所为,“礼义”的宗法原则也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此八字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孟子的“仁政”,即就是

11、他反复强调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他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认为国君应该依靠礼义道德进行统治,即“行仁政而王”。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墨家十分重视刑赏的作用,反复强调“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而设置刑赏的目的则在于赏贤惩暴。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古代祭祀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即弃去),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尤橐龠(即古代之风箱)乎?虚而不生(竭),动而愈出。 ”此说法出自老子(即道德经)第三十七章。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意思是法律命令越是显著周密,盗贼就越多。与庄子所提出的“圣人不死,大

12、盗不止”的思想主旨是一敛的,都崇尚无为而治。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韩非认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即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一切学术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体现了其彻底的文化专制思想。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他在总结前期法家法、术、势j 派得失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古代的肉刑由来已久,到汉文帝时才下诏废除。以后有许多人对废止肉刑表示不满。到东汉末年,仲长统等人主张恢复肉刑。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3、张斐是西晋时与杜预齐名的律学家,后世以“晋世张杜律”并称。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白居易曾提出:“悬法学为上科,则应之者必俊义也;升法直为清列,则授之者必贤良也。”他认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如果执法不严或恣意执法,则法律被践踏。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韩愈、李翱,中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最后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安石认为“祖宗不足法”,即祖宗之法应当效法,但效法不等于硬搬过去的“施设之方”,而只能“法其意”。与其所提出的“礼贵从宜,事难泥古”是同样的道理。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所谓“议贤

14、”,按唐律规定,指有大德行的贤人君子和言行可为法则者。金世宗认为,“贤”的最低标准是守法。一旦犯法,也就失去了“贤”的资格。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黄宗羲在其明夷待访录原君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农宗篇中,龚自珍首先提出了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的理论。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龚自珍不仅提出改革的思想,还进一步揭露封建名教已经成为摧残、扼杀人才的工具。2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制定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太平天国前期的政治经济纲领。24 【正确答案】 C【试

15、题解析】 “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它表现在法律主张上,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同时,要求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采两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并坚持比附援引。2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太平世”即大同世,是人类发展阶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梁启超把统一“三权”的统治权称为“用”,这是不可分的;由国会、国务大臣、审判厅分别行使“三权”称为“用”,这是可分的,即所谓“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谭嗣同的锋芒主要是从制度上、思想

16、上对准封建君主专制,直截了当地提出要“废君统,倡民主”。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07 年,大清新刑律草案完成后,由宪政编查馆咨交各省签注意见,从而触发了“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激烈斗争。前者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后者以沈家本为代表。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沈家本在其著作法学盛衰说中提出:“法学之盛衰,与政之治忽,实息息相通。然当学之盛也,不能必政之皆盛;而当学之衰也,可决其政之必衰。”他明确指出了法律和政治的关系:政治决定法律,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法律;法盛而政不一定盛,法衰而政必衰。3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新三民主义阶段,孙中山将“耕者有

17、其田”和“节制资本”规定为新民生主义的主要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开明革新人士的主要代表,在法律思想方面主张“天道”与法律相结合,改革旧礼与创立新法并举,以法统政、礼法并用,以法律手段推行军事、行政以及商业政策,促进富国强兵。32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先秦法家,一般分为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等人。33 【正确答

18、案】 A,B,C,E【试题解析】 曹魏律中的“八议制”,晋律中的“五服制罪制”,北魏律中的“官当制”和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都是以礼入律、礼法结合的明证。3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王安石提出的“大明法度,众建贤才”,即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淘汰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他认为立法离不开贤人,执法离不开贤才。同时他提出法治、人治统一论,其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为:“久其任而待之以考绩之法”;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3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些封建大官僚,在清王朝中央有恭亲王奕诉,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

19、、张之洞等一批总督和巡抚。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正确答案】 “ 周公制礼 ”,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37 【正确答案】 荀子认为,人能为万物之灵长,在与人能群,即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分” 即分工,苟子认识到人类社会离不开分工;明分使群就是荀子希望人们能够明确自己的分工,并且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38 【正确答案】 “ 黄” 意指黄帝, “老”意指老子,黄老学派则意为以黄帝为依托,发扬老子思想的一个学派。39 【正确答案】 无君论是东晋鲍敬言在与葛洪论战中关于无君的论

20、述。40 【正确答案】 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以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正确答案】 老子的法律思想:(1)“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2)顺应自然,无为而治;(3)“绝仁弃义”与“绝圣弃智”;(4)“法令滋彰,盗贼多有”。42 【正确答案】 李世民关于司法的基本观点:(1)慎狱恤刑;(2)创立九卿议刑制度;(3)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4)反对严讯,务求其 “实”。43 【正确答案】 洪仁玕的改革措施:(1)政治方面。他要求 “权归于一”,加强中央的领导,王、侯不得各自为政。但又要下情上达,使中央集权、地方管理和民众参议结合起来。

21、对国家公职人员,他主张建立考核制度,并严禁买官卖。(2)经济方面。他主张 “兴车马之利”,发展交通事业,包括兴建铁路、公路,修浚河道,兴修水利,建造轮船等;主张发展金融事业,包括兴办银行,发行纸币,兴办保险事业等;主张“ 兴器皿技艺 ”,发展工矿业,包括开工厂,加工制造,奖励技术发明等。他还主张保障专利和私人投资与雇工。(3)文化教育、社会福利方面。他主张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设学校,办报纸,开医院;奖励慈善事业,办育婴堂、养老院。他还主张革新社会风气,严禁各种恶习陋习。(4)对外关系方面。他主张国与国之间自由通商,平等往来。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正确答案】 墨家提出以“兼爱”

22、为核心的法律思想并主张功利价值论。(1)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墨家强调人的平等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兼相爱,交相利 ”的平等关系。只要大家做到 “兼相爱,交相利”,就能使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政治平,社稷安宁。(2)功利价值论及其在法律上的体现:一般地说,儒家“重义轻利” ,并经常把利和义对立起来。墨家则相反,他们以人民之利即公利为惟一的价值标准。所谓利,即利益、功利。但墨家特别强调公利、众利、百姓之利、国家之利。他们认为,仁人志士应以利天下为自己分内之事,为天下兴利除害,而不问是否于己有利,“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与“杀己以利天下,亦为之”。反应在法律上。墨家主张以“兼相爱,交

23、相利 ”的原则来衡量国家法律制度,评价各种学说观点,进而提出自己的立法主张,即“ 发为刑政 ”,必须贯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原则。45 【正确答案】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1)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他沿袭先秦法家的说法,认为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是衡量天下万事万物的一种客观标准。同时,他又把法律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揉和在一起,指出法律是人民生命所系的大事,决不可等闲视之,而法律的作用在于治民和治国。他也认为,法律应该随着古今形势的不同,而为之损益,不能简单袭用。沈家本针对清末制定新律之后,旧律并未废除,新旧参差,轻重各异,提出断罪之律必须统一的主张。他还认为立法、司法都离不开道德教化;只有十分注重道德教化,做到情法两尽,法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2)“平恕”为审断之本。他从仁恕之心出发,提出了反对严刑重罚、用法从宽的思想。他认为,要做到公平执法,必须依法断罪,反对比附。他第一次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3)“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他主张:所有国家官吏,上至中枢长官,下至百里长吏,“皆宜知法 ”;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学识,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4)法学盛衰说。他指出政治决定法律,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法律;法盛而政不一定盛,法衰而政必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300630-2001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point equipment - Low capacity point-to-point digital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1 4 GHz frequency band (Endorsement of the Enm.pdf DIN EN 300630-2001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point equipment - Low capacity point-to-point digital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1 4 GHz frequency band (Endorsement of the Enm.pdf
  • DIN EN 300631-1-1998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Digitale Radio Relay Systems (DRRS) - Part 1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P-P) radio links in the 1 GHz to 3 GHz bands Eng.pdf DIN EN 300631-1-1998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Digitale Radio Relay Systems (DRRS) - Part 1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P-P) radio links in the 1 GHz to 3 GHz bands Eng.pdf
  • DIN EN 300631-2000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Point-Antennas -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1 GHz to 3 GHz band (Endorsement of the English version EN.pdf DIN EN 300631-2000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Point-Antennas - Antennas for Point-to-Point fixed radio systems in the 1 GHz to 3 GHz band (Endorsement of the English version EN.pdf
  • DIN EN 300632-2004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Fixed radio link equipment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nalogue video signal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s 24 25 GHz to 29 5h.pdf DIN EN 300632-2004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Fixed radio link equipment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nalogue video signal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s 24 25 GHz to 29 5h.pdf
  • DIN EN 300633-2001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point equipment - Low and medium capacity point-to-point digital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range 2 1 GHz to 2 6 GHz .pdf DIN EN 300633-2001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point equipment - Low and medium capacity point-to-point digital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range 2 1 GHz to 2 6 GHz .pdf
  • DIN EN 300636-2001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multipoint equipment -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Point-to-multipoint digital radio systems in frequency bands in the ra.pdf DIN EN 300636-2001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multipoint equipment -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Point-to-multipoint digital radio systems in frequency bands in the ra.pdf
  • DIN EN 300639-2001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point equipment - Sub-STM-1 digital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13 GHz 15 GHz and 18 GHz frequency bands with about 28 MHz co-po.pdf DIN EN 300639-2001 Fixed radio systems - Point-to-point equipment - Sub-STM-1 digital radio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13 GHz 15 GHz and 18 GHz frequency bands with about 28 MHz co-po.pdf
  • DIN EN 300645-2000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 (TMN) -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chy (SDH) radio relay equipment - Information model for use on Q interface (Endorsement of .pdf DIN EN 300645-2000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 (TMN) -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chy (SDH) radio relay equipment - Information model for use on Q interface (Endorsement of .pdf
  • DIN EN 300646-1-2000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 Signalling System No 7 -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pplication of ISDN User Part (ISUP).pdf DIN EN 300646-1-2000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 Signalling System No 7 -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Application of ISDN User Part (ISUP).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