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 4 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商朝的刑法总称是(A)禹刑(B)吕刑(C)汤刑(D)五刑2 “恭行天罚 ”的思想本质是(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3 周公提出“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的观点,表明他主张(A)族诛连坐(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4 管仲“国之四维 ”的思想本质在于强调礼义的(A)教化作用(B)宗教作用(C)社交作用(D)强制作用5 认为礼是“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的先秦
2、思想家是(A)子产(B)叔向(C)慎到(D)商鞅6 晋代杜预所言“ 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 ”的先秦人物是(A)邓析(B)公孙侨(C)申不害(D)管仲7 孔子“无讼 ”的法律思想,不仅将断狱作为制裁手段,还将之当成(A)刑罚手段(B)禁制手段(C)教育手段(D)惩罚手段8 荀子“隆礼重法 ”思想的人性论根据是(A)性善论(B)性恶论(C)双性论(D)无性论9 先秦法家兴起以前,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A)名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 下列思想家中,把“ 道 ”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主宰的足(A)孔子(B)孟子(C)庄子(D)孙子1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性法规的作者是(A)李悝
3、(B)子产(C)邓析(D)商鞅12 商鞅的“变法论 ”可以归结为(A)“法者,国之权衡 ”(B) “不法古,不修今”(C) “抱法处势则治”(D)“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13 先秦法家思想的“ 集大成者 ”是(A)商鞅(B)李斯(C)韩非(D)申不害14 汉代将谶纬神学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的著作是(A)新书(B) 论衡(C) 新序(D)白虎通义15 下列与“刑不上大夫 ”说法最为接近的是(A)“廉耻节礼以治君子”(B) “治国以礼义为先”(C) “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D)“振举纪纲,一遵正法”16 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A)儒家学说(B)黄老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17 下列
4、说法中,与王充“寒温非政治所为” 观点针锋相对的是(A)德主刑辅(B)以人为本(C)天命天罚(D)无为而治18 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A)医宗(B)律宗(C)法学(D)儒学19 与晋代刘颂“ 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 ”主张较为接近的是(A)援引比附(B)罪刑法定(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20 “存留养亲 ”制度主要体现的是(A)儒家孝养承祀思想(B)墨家兼爱非攻思想(C)道家清静无为思想(D)法家严刑重罚思想21 集中体现隋文帝杨坚“以轻代重” 立法思想的法律文本是(A)永徽律(B) 泰始律(C) 开皇律(D)九章律22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A)礼(B)乐(C)兵(D)势
5、23 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A)以宽为本(B)以严为本(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24 明清之际,提出“ 严以治吏 ”、“宽以养民”的启蒙思想家是(A)黄宗羲(B)张居正(C)顾炎武(D)王夫之25 “治法在人 ”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A)王安石(B)王夫之(C)张居正(D)魏源26 洪仁歼“凡一切制度考文,无不革故鼎新” 的主张出自(A)英杰归真(B) 立法制喧谕(C) 诛妖檄文(D)原道觉世训27 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提出的法律主张是(A)一秉于礼(B)严刑以致义安(C)国家以法制为先(D)礼让为国28 戊戌变法时期,将“ 变法 ”视作“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梁启
6、超(B)康有为(C)谭嗣同(D)严复29 沈家本确定清末修律的基本原则是(A)罪刑法定(B)参考古今,博稽中外(C)冲决封建网罗(D)收回领事裁判权30 孙中山“五权宪法 ”的精华是(A)间接民权(B)民生主义(C)直接民权(D)民族独立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E)君主立宪制32 西汉初年,为恢复社会秩序,鼓励生产,采取的措施有(A)“以有功劳行田宅 ”(B) “复从
7、军吏卒”(C)招抚流亡(D)解放奴婢(E)存留养亲33 董仲舒“新儒学 ”的思想因素包括(A)儒家思想(B)阴阳五行家思想(C)法家思想(D)天命神权思想(E)不法先王,不是礼义34 反映黄宗羲法律思想的文章主要有(A)原君(B) 原法(C) 原臣(D)原道(E)宋论35 下列能够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民主性的有(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学习西方的分权学说和法治原则(C)宣传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D)要求收回治外法权(E)建立保障人民主权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无为而治 ”37 “立天子以为天下 ”38 春秋决狱39 “以礼率律 ”40 资政新篇四、简
8、答题每小题 7 分41 简述孔子的礼治论思想。42 简述范仲淹“ 君臣共理天下 ”的法律思想。43 简述章太炎“ 抑强辅微 ”的刑法主张。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试评述先秦儒法两家思想的对立与得失。45 试评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2010 年 4 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B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A6 【正确答案】 A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
9、案】 B9 【正确答案】 D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A12 【正确答案】 B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案】 D15 【正确答案】 A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C18 【正确答案】 D19 【正确答案】 B20 【正确答案】 A21 【正确答案】 C22 【正确答案】 D23 【正确答案】 B24 【正确答案】 D25 【正确答案】 D26 【正确答案】 A27 【正确答案】 B28 【正确答案】 A29 【正确答案】 B30 【正确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10、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正确答案】 A,B,C32 【正确答案】 A,B,C,D33 【正确答案】 A,B,C,D34 【正确答案】 A,B,C35 【正确答案】 B,C ,E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正确答案】 先秦道家的思想主张。道家认为“道” 是自然无为的,统治者应该听从自然的支配,让天下自然发展。“无为” 是最理想的治国方法,而不应苛征暴敛,骄奢淫逸。37 【正确答案】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法律主张。意即人君应该为天下掌权,而不要借权吞并天下。这种思想与孟子“民贵君轻” 的思想有相似之处。38 【正确答案】 所谓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
11、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春秋决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原心论罪” ,即主要根据行为者的动机,判定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如何定罪量刑。这种“动机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39 【正确答案】 晋代律学家张斐的法律主张。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礼,所有律条都应折中于“ 礼乐”。这一主张推动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所坚持的礼法合一、纳礼人律的立法原则。40 【正确答案】 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纲领。在该书中,洪仁歼主张政治上“权归于一”;经济上“兴车马之利”,发展交通事业;文化教育、社会福利方面,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资本主义;对外关系方面,与各国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正
12、确答案】 孔子主张“为国以礼” ,实行礼治。其中的 “礼”,即是周礼。主要有以下内容: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礼乐兴,刑罚中;“ 礼之用,和为贵 ”。42 【正确答案】 作为较有远见的政治家,范仲淹试图对皇帝个人专断进行一定的限制,提出了此项主张。主要包括:克服“独断” 、 “偏听”;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舍一心之私 ”,执法公正。这一理论对皇权专制而发,但是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43 【正确答案】 章太炎在对历史的精深研究基础上,主张以五朝法律为主干,采撷它律,制定出“ 抑强辅微 ”的良法,做到“重生命”、“ 恤无告”、“ 平吏民”、“抑富人”。
13、进而提出一些独特的法律主张,如:“轻盗贼之罪” ,并反对“以赃论罪”;“ 轻谋反之罪”,“重谋叛之罪”;宽平省刑。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正确答案】 先秦诸子中,以儒、法两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巨大。前者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人物,后者以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儒家与法家的思想主张具有诸多对立之处。例如:儒家主张礼仪教化,以人为本,倡行德主刑辅,仁政爱民;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严刑重罚,讲究法、术、势的运用。但是,儒家和法家对于人类社会终极秩序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一种以“礼” 为标准的等差社会。只是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目标的手段不同。二者相比,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生
14、发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力求实现一种长治久安的礼治社会,却很难在现实中得以实现;法家思想产生于同样的社会现实,却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变革主张,更为切近社会现实,为当时统治者采用,在重整社会秩序方面,显示了强大威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儒家思想更符合一种长期治理的目标,因而对后世影响相当深刻;法家思想因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运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指摘。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互融合,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45 【正确答案】 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政治经济理论纲领,也是其
15、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三民主义分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个阶段。其中: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其基本任务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经过修正的新民族主义,乃将反帝当作首要任务。民族主义的精髓,是要以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代替旧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中心内容是“反对帝制,建立民国” ,实质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旧民权主义基本没有超出“天赋人权”的范畴,新民权主义则主张“ 主权在民”和“直接民权” ,进而提出著名的五权宪法思想,不仅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而且批判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虚伪性。民生主义足三民主义政纲中的社会草命纲领。孙中山将民生问题归纳为解决“土地”和“资本”两大问题。旧民生主义的指导方针在于 “半均地权”,搞“ 集产社会主义”,即国家资本主义。在新民生主义阶段,孙中山又将“ 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规定为主要原则。总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立法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产生了长时期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