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 )(A)个别的心理特征(B)笼统的心理特征(C)所有的心理特征(D)典型的心理特征2 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这是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访问法(D)谈话法3 出现注意的最初形态是 ( )(A)定向性注意(B)选择性注意(C)有意注意(D)特征注意4 研究表明聋儿最早可以佩戴助听器的时间是 ( )(A)半个月满月(B) 6 个月8 个月(C) 1 岁后(D)3 岁后5 儿童开始掌握时间
2、概念约在 ( )(A)1 岁以后(B) 2 岁以后(C) 3 岁以后(D)4、5 岁以后6 幼儿期常见的记忆策略不包括 ( )(A)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B)使记忆材料系统化(C)间接的意义识记(D)画图表记忆法7 一个 2 岁零 10 个月的幼儿在插塑片,插了一个又一个形状,但是说不出是什么东西。成人问:“ 这是什么 ?”他回答:“汽车。”他插出另一个形体后,再问,答:“大马。”多次后,他会主动说出。这体现了 23 岁儿童想象 ( )(A)依靠感知动作(B)内容简单贫乏(C)过程进行缓慢(D)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8 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思维(B)想象(C)感知觉(D)记忆9 “妈
3、妈抱”“爸爸班班”“饼饼没”“ 娃娃排排(坐)”等,这些是 2 岁左右儿童习惯用的句子,属于 ( )(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10 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为 ( )(A)混合的情绪反应(B)高级的情绪反应(C)原始的情绪反应(D)基本的情绪反应11 下列各儿童动作发展的阶段中,不处于学前期的是 ( )(A)反射动作阶段(B)最初动作阶段(C)专门化动作阶段(D)基础动作阶段12 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是指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的 ( )(A)掩蔽现象(B)环境影响现象(C)稳定中的变化
4、现象(D)教育影响现象13 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比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这属于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 (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14 情绪表达方式不包括 ( )(A)面部表情(B)肢体语言(C)言语表情(D)书面语言15 矫正幼儿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 )(A)让幼儿多说话(B)严格要求其改正(C)解除紧张(D)密切关注二、名词解释16 亲子关系17 工作记忆18 积极词汇19 直观行动思维20 动机三、简答题21 简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22 简述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23 简述幼儿
5、再造想象的主要特点。2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四、论述题25 联系实际,谈谈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26 联系实际,谈谈个性的基本特征。五、案例分析题26 萱萱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 ”她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又画了猫眼,然后她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又在草地上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她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 像小火车。 ”这时她突然又想起来: “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27 萱萱的画画过程,说明她的想象发展已进入哪个阶段?为
6、什么?28 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这种想象能力。全国自考教育类(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 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可以采用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它在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有特殊的作用。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或探究反射,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
7、,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外来的强烈的刺激会引起新生儿暂时停止哭喊或把视线转向刺激物,这就是最初的定向性注意。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助听器可以帮助聋儿康复,研究表明,半个月至满月的孩子,即可佩戴助听器。23 岁孩子佩戴助听器能够帮助达到听力康复的效果。7 岁后,因错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会受到影响。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时间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时间不断在流动,有一定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幼儿掌握时间概念也比较困难。对于早上、中午、晚上,4 岁幼儿掌握得还较差,5、6 岁幼儿已经能够有正确的认识。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和记忆策
8、略的形成有密切联系。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学前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反复的背诵和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成人语言提示的作用之一是使有关表象活跃起来。想象的进行需要有概括,而且不是知觉水平的概括,是表征水平的概括,23 岁幼儿不能组成新的表象,成人的语言提示可以促使儿童进行表象的概括加工,同时成人语言使儿童产生问题,产生想象的需要和动机。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思维是在感知、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思维一旦发生,就不是孤立地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较低级的认识过程,并且使这些认识过
9、程发生质的变化。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电报句是指由 2 个或者 3 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电报句表达的意义比单词明确,其主要特点是语句断续、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的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而省去介词、连词、指示词等。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可以称之为原始的情绪反应。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的关系。1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儿童动作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反射动作阶段、最初动作阶段、基础动作阶段、专门化动作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处于学前期的。12 【正确答案】 A【试
10、题解析】 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题目中的案例属于第三个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孩子能清楚地认识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交往,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情。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1、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特别是 4 岁以后,幼儿对自己的言语活动产生了自我意识,如果经常对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急于纠正,则会情绪紧张,反而加剧口吃。二、名词解释16 【正确答案】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17 【正确答案】 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新旧知识相联系可以使储存的新信息内容或成分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提高。18 【正确答案
12、】 积极词汇也叫作主动词汇,是指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它与消极词汇共同组成了儿童的词汇。儿童语言的发生是理解词先于说出词,儿童能掌握积极词汇的数量小于消极词汇。19 【正确答案】 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是一种最低水平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活动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它所用的思维工具是感知和动作。20 【正确答案】 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意识到的动机是指那种为达到一定目的去活动的动机;未被意识到的动机是指由于某种情境反复出现,人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势。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1)客观性原则。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3、起决定性的作用,要对学前儿童的心理进行客观的研究,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表现要避免主观性。(2)活动性原则。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的,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因此,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必须从他们的活动中去进行分析。(3)发展性原则。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22 【正确答案】 (1)先天气质差异(出生1 岁前) 。孩子从刚刚出生就显现出个人特点的差异,比如哭声、吃奶等,这既是与生理联系密切的气质类型的差异,它也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2)个性特征的萌芽 (13 岁前) 。在此阶段,
14、孩子的各种心理,包括想象、思维等逐渐齐全,孩子在与父母及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孩子间出现了明显的个性特征的差异。(3)个性初步形成 (36 岁) 。幼儿期,儿童心理水平逐渐向高级发展,特别是随着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性发展,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独特性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初步形成。23 【正确答案】 (1)幼儿的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描述。幼儿在听故事时,他的想象随着成人的讲述而展开,如果讲述加上直观的图像,幼儿的想象会进行得更好。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往往也是根据成人的言语描述进行的,这一点在幼儿初期更显得突出。(2)幼儿的想象常常根据外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幼儿想象
15、的发生和进行多数是无意的、被动的,从想象内容来说是再造的。成人或年长儿童的无意想象可有其独立性和创造性,而幼儿由于头脑中的表象贫乏、水平较低,其无意想象一般是再造性的。(3)实际行动是幼儿期进行想象的必要条件。这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当幼儿无意地摆弄物体时,偶然地改变了物体的状态,便在头脑中引起了新的形象。幼儿在游戏中之所以比较容易进行想象,原因之一是游戏中有玩具,游戏中不断地进行实际行动。24 【正确答案】 (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性。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是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个月一个样,周岁后,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下来。(2)不同
16、方面发展的不均衡。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比如感知觉在出生后迅速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相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刚刚 1 岁零 2 个月就会说话,有的孩子已经 2 岁了还没有开口。四、论述题25 【正确答案】 (1)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2)实验法。对学前儿童
17、进行实验,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活动的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三种,即实验室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3)测验法。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法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运用测验法需要注意:不宜用团体测验;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多测验几次再判断结果。(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调查法可以采用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方
18、式。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拟定调查提纲,调查人员还应该善于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5)问卷法。问卷法可以说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运用问卷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所问对象主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即请被调查者按照问卷表书面作答。问卷法也可以直接用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对于不识字的幼儿,可以采用口头问答方式。(6)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谈话法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通过和幼儿交谈,可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去了解儿童的心理。26 【正确答案】 (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
19、差万别,在现实中,我们无法找出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在外貌上很难区分,但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看出他们的不同,同时个性的独特性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性。(2)个性的整体性。个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的行为在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比如一个脾气急的人,他不管是吃饭、动作、做事还是其他方面都很快,和人相处也容易冲动。(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倾向
20、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如一个谨慎的人也会偶尔表现出冲动,但不能说他具有轻率的性格特征。(4)个性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形成、发展中,人的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如个性中的最高层次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个性特征的形成是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联系的。五、案例分析题27 【正确答案】 萱萱的想象开始出现有意性。因为:萱萱画画能够先想后画,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很快自动回到主题上来。这说明中班幼儿的想象虽然仍然以无意想象为主,但想象中出现了有意成分。萱萱能够注意到自己画得像不像,表明幼儿开始能对自己的想象活动成果进行评价,这也是有意想象开始发展的表现。28 【正确答案】 幼儿有意想象的培养:成人要多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并启发幼儿明确活动主题,准备有关材料(如玩具、绘画材料等)。成人要及时给予幼儿言语提示,使幼儿的想象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