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916028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是 ( )(A)“普遍性目标 ”取(B) “行为目标” 取向(C) “生成性目标” 取向(D)“表现性目标 ”取向2 下列不属于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目标领域的是 (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价值领域(D)动作领域3 “生成性目标 ”取向的本质追求是 ( )(A)实践理性(B)知识理性(C)科技理性(D)解放理性4 提出著名命题“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的是 ( )(A)艾斯纳(B)斯宾塞(C)泰勒(D)杜威5 下列不属于“ 行为目标”取向基本特点的是 ( )(A)目标预

2、设性(B)目标的精确性(C)目标的具体性(D)目标可操作性6 行为目标取向体现的是 ( )(A)实践理性价值观(B)唯科学主义价值观(C)解放理性价值观(D)普遍主义价值观7 提出“表现性目标 ”取向的是 ( )(A)杜威(B)布卢姆(C)艾斯纳(D)泰勒8 “表现性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的 ( )(A)技能习得(B)知识掌握(C)情感体验(D)创造性思维9 下列不属于课程选择基本取向的是 ( )(A)学科知识(B)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学科专家的建议(D)学习者的经验10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 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

3、论 ”都主张 (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1 充分体现教育的民主性追求的教学方法是 ( )(A)提示型教学方法(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探究型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12 “精神助产术 ”的确立者是 ( )(A)黑格尔(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13 在自主型教学方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 )(A)教师的指导(B)学生的互助(C)学生的自我活动(D)课题的探究14 被称为充满“ 集体思维过程 ”的教学是 ( )(A)教师讲授(B)学生自学(C)案例探究(D)课堂讨论15 “美德即知识 ”

4、著名命题的提出者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斯腾豪斯16 下列不属于提示型教学方法形式的是 ( )(A)示范(B)呈示(C)展示(D)讨论17 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 ( )(A)探究能力的发展(B)认知能力的发展(C)实践能力的发展(D)操作能力的发展18 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可以获得种种积极效果,不包括 ( )(A)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B)提高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C)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19 物理学中的“ 力” 、化学中的 “元素”、生物学中的 “细胞”等,属于课程要素中的 (

5、 )(A)概念(B)原理(C)技能(D)方法20 下列不属于课程组织基本标准的是 ( )(A)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创造性21 迄今为止,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22 “泛智课程 ”说的创立者是 ( )(A)博比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卢梭23 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基本特点的是 ( )(A)学术性(B)逻辑性(C)结构性(D)专门性24 “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 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 ( )(A)培养“善的意志 ”(B)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开(C)持续生长(D)个体的独立自由25 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

6、验课程” 、德国的“乡土教育论”与“ 合科教学”、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 ”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哪一类型 (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B)综合学科课程(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D)社会本位综合课程26 选修制度最初确立在 ( )(A)大学(B)高中(C)初中(D)小学27 “隐性课程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 )(A)爱的教育(B) 班级生活(C) 老师,再见!(D)隐性课程论28 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所倡导的“节约时间和精力” 、“大量生产”的教学方式是 ( )(A)班级教学组织(B)个别化教学组织(C)能力分组(D)成绩分组

7、29 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即“自由原则” 和 ( )(A)“发展原则 ”(B) “独立原则”(C) “合作原则”(D)“个性原则 ”30 20 世纪 60 年代末确立的个别化教学组织中,被称为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范例的是 ( )(A)道尔顿计划(B)文纳特卡计划(C)设计教学(D)凯勒计划二、简答题31 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32 简述经验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局限性。33 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征。34 简述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的基本特征。35 “活动分析 ”方法的提出者是谁 ?简述其基本内涵。三、论述题36 试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8、37 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课程教材改革,这场改革进行了近 10 年。为了使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我们可以从国外关于课程实施的研究中得到哪些启示?四、材料分析题38 下面的材料记述了某个课程的教学过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曾以“ 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 ”课题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过程的阶段:第一阶段,首先用乌克兰防风林地带为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关于防风林地带的问题。第二阶段,根据由防风林地带的特例所获得的知识,推论出乌克兰地区的特点,而且还要掌握该地带的普遍特性和类型特性,用开拓草原这一“类型” 的认识来说明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如美国中西

9、部草原。第三阶段,要明了草原化的过程及阻抑这一过程的努力,也即是明了人类如何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形态诸条件下,干预自然,作用于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第四阶段,人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要干预、改造并主宰自然。在这一阶段,教学已经对客观内容的重视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来了。问题:材料中所体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什么? 结合材料中所说明的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其古老程度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10、故选项 A 正确。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而选项 C 中的“价值领域” 实际属于认知领域的评价部分,故选项 C 入选。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而选项 C 中的“科技理性”属于“行为目标”的取向,选项 D 中的“ 解放理性”则属于“表现性目标”的本质追求,选项 B 中的“知识理性”表述不正确。故选项 A 正确。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在 140 年以前就提出了这个著名命题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1、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故选项 B 正确。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不包括目标预设性。故选项 A 正确。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是“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而选项 A中的“实践理性价值观”属于“生成性目标”的本质追求。选项 C 中的“解放理性价值观”属于“表现性目标”的本质追求。选项 D 中的“普遍主义价值观 ”实际上是“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故选项 B 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是

12、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故选项 C 正确。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表现性目标”与“教学性目标”不同,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因而超出了现有的文化工具并有助于发展文化。故选项 D 正确。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取向即是“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故选项 C 正确。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历史上凡倡导经验课程的课程理论流派大都是把学习者的经验置于课程内容的核心或重要地位。如 18 世纪法国卢梭所倡导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20 世纪上半叶杜威所倡导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 20

13、 世纪 70年代以来所流行的“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故选项 C 正确。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之一就在于,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故选项 B 正确。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教学对话的范型,他早在 2400 年以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精神助产术”。故选项 D 正确。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

14、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故选项 C 正确。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堂讨论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讨论、探究与解决问题,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充满着“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故选项 D 正确。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教育观,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有美德的人。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命题:“美德即知识。”故选项 A 正确。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

15、般认为,提示型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四种形式:示范、呈示、展示、口述。而选项 D 中的“讨论”属于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形式。故选项 D 正确。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助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却不利于人的操作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方法中,学生的思维可能是积极的,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却受到了限制;有助于人的接受能力的发展,却限制了人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故选项B 正确。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自主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选项 A 中的内容则属于提示型教学方法的积极

16、作用。故选项 A 正确。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概念是诸种课程计划的最基本的构成,如物理学中的“力”、化学中的“元素”、生物学中的“细胞”、文学中的“风格”,等等。故选项 A 正确。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课程组织包括两个维度,即“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垂直组织的两个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而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整合性”。故选项 D正确。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

17、型。故选项 A 正确。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泛智课程”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由夸美纽斯所创立。故选项 B正确。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学术性、结构性、专门性,不包括逻辑性。故选项 B 入选。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以培养“善的意志”为根本目的;卢梭倡导的“浪漫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开;杜威所倡导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认为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持续生长”,即个人的经验的不断生长和社会整体的不断生长;“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在终极目的观上指向于个体的独立自由。故选项 D

18、正确。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德国的“乡土教育论”与“合科教学”、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都可以说是儿童本位综合课程的典范。故选项 C 正确。2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选修制度的最初确立是在大学。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学校是德国的大学,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数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于 1810 年创办的柏林大学。故选项A 正确。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杰克逊于 1968 年出版了班级生活一书,在该书中杰克逊首次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故选项 B 正确。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 夸美纽斯第一个为采用班级授课组织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在大教学论中倡导“节约时间和精力”、“大量生产”的教学方式是班级教学组织。故选项A 正确。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即“自由原则”与“合作原则”。故选项 C 正确。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凯勒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于 20 世纪60 年代末系统确立起其“个别化教学体系”,亦称“凯勒计划”,它是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故选项 D 正确。二、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有意义学习是由奥苏伯尔提出的。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就是同化,同化是指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与要学习

20、的新观念相互作用的现象,所谓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积极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关联起来的心理倾向;二是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知识基础;三是要学习的新知识本身具有逻辑意义,而不是随意编造的无意义材料。32 【正确答案】 经验课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容否认的是经验课程的性格使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推行受到种种限制。(1)经验课程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尽管经验课程倡导者的初衷并非不要学科知识,而是真正找

21、到学科知识对儿童人格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在经验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往往导致沉醉于儿童当前的各种偶发性的冲动,忽略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走向“儿童中心主义” 。(2)经验课程容易导致“ 活动主义”,忽略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发展。经验课程的经典倡导者都主张把儿童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的培养作为经验课程的基本目标,并主张把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儿童对情境的操作和行动有机统一起来。然而在经验课程的实践中,人们往往把经验课程误解为让儿童随意地从事一些肤浅的、缺少智力价值的操作活动,从而忽略了儿童深层的心理品质的发展。(3)经验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对于习惯了班级授课制和讲解教

22、学法的教师而言很难适应。33 【正确答案】 随机访问教学是指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理解、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随机访问” 即自由地、随机地从不同角度探索、建构同一内容。这实际上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个情境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这是一种旨在获得高级知识、旨在培养认知弹性的教学。34 【正确答案】 在课程创生取向看来,课程与教学是有机整合于一体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

23、程中自己创生的,专家所提供的课程资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课程,不过是教师与学生创生课程的一个资源而已。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育与教学,基于教师与学生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并以不断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个性自由与解放为根本目的,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持续创造的过程。(2)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在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师的主体性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并被完全解放出来。教学是教师人格化的过程,只有当教师的兴趣、需要、价值观、经验和教学能力获得充分体现,当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学。(3)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

24、体。教学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获得充分的尊重和发挥是成功的教学和教学设计的前提。35 【正确答案】 “ 活动分析 ”方法的提出者是博比特。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 活动分析” 。所谓 “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博比特教育本质观与课程本质观的体现,也反映了“泰罗主义 ”对课程开发领域的影响。三、论述题36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其本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是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概括。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交百丰体的

25、关系” 。教师与学牛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冈为教师“ 闻道存先 ”,故而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教师是主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绝对平等,而且学生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地自我表现的权利,学生是主体。此外,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在彼此间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形成“ 学习共同体”。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广义地讲,教育即交往,而作为学校教育之基本构成的教学交往则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第二,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一般认识过程是对所有特殊认识过程的归纳和抽象,并体现于每一特

26、殊认识过程之中;每一特殊认识过程除符合一般认识过程的规定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第三,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养过程,还是一个教育过程。所谓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所谓教育,是指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教养和教育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各具特性、各有其固有的逻辑。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方法论,同形成人的意志、态度、性格的方法论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按照教养的逻辑去从事教育,也不能按照教育的逻辑去从事教养。另一方面,教养与教育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通过教养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形成了能力,这为教学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反过来

27、,教育的成功与否也极大地制约着教养的成效,学生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更有利于教养内容的学习。37 【正确答案】 中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课程教材改革,为了使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我们可以从国外课程实施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第一,把课程实施研究纳入课程变革之中,使之成为课程变革这个系统的有机构成。我们的课程教材改革进行了许多年,但人们往往满足于开发出“新课程” 、采用“新课程”。而“新课程”在实践中实施到怎样的程度 ?“旧课程” 是否依然在悄悄进行?是否表面上实施的是“ 新课程 ”,但支配“旧课程”的观念依然在沿袭 ?等等,对这些问题人们关注

28、得不够,因而无法对“新课程” 本身作出公正的评价,也无法调整课程改革的政策。深化当前的课程教材改革必须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研究。第二,课程变革应将具体教育情境和社区情境的因素纳入自身之中,相应地,课程变革政策应具有变通性。各种情境因素构成的谱系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这是课程变革必须充分重视并给予政策上的保证的。第三,课程变革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这是课程变革成功的关键。教师和学生是自己课程的开发者。当专家开发的课程能够开掘出教师和学生创生课程的源泉、使教师和学生自主走上个性发展之路的时候,课程改革才能进入新的境界。四、材料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1)材料中所体现的是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2)其基本思想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3)范例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主要是:德国的范例教学在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是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 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提出新的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