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91602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提出程序教学的教育家是 ( )(A)艾斯纳(B)斯金纳(C)加涅(D)奥苏伯尔2 有意义学习是奥苏伯尔提出的重要概念,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 )(A)联想(B)认知(C)同化(D)顺从3 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要素主义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课程论者都主张 ( )(A)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B)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教师的经验4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课程研究内容的取向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 为主,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 ( )(A)

2、学习材料(B)学校材料(C)符号表征(D)符号表示5 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施瓦布所主张的课程开发基本方法是 ( )(A)活动分析(B)工作分析(C)目标分析(D)审议6 在学校本位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中,施瓦布认为课程审议的核心问题是 ( )(A)教师的需要和兴趣(B)学生的需要和兴趣(C)课程发展的需要(D)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和问题7 首次提出“ 课程教学” 理念的是 ( )(A)韦迪(B)施瓦布(C)杜威(D)艾斯纳8 在课程研究史上,开“ 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 的风气之先河的课程论专家是 ( )(A)布鲁纳(B)斯腾豪斯(C)瓦根舍因(D)赞科夫9 以下涉及隐性课程问题的是 ( )(

3、A)附带学习(B)主学习(C)副学习(D)附学习10 在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中,“研究、开发与传播” 模式所体现的是 ( )(A)课程创生取向(B)忠实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课程建构取向11 课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 ( )(A)学科结构运动(B)进步主义运动(C)社会效率运动(D)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12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典型的课程包括“ 科学一技术一社会课程 ”、“环境教育课程”、“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它们属于(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B)儿童本位经验课程(C)社会本位综合课程(D)儿童本位综合课程13

4、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是 ( )(A)程序教学模式(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指导教学模式14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 的人格理想是 ( )(A)全面发展的人(B)独立个性的人(C)有美德的人(D)自我实现的人15 正式的选修制最先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确立的 ( )(A)埃利奥特(B)斯太克(C)洪堡(D)巴罗16 在本质上追求“ 解放理性 ”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 )(A)普遍性目标(B)生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行为性目标17 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 )(A)独立与对等的关系(B)对等与融合的关系(C)主导与依附的关系(D)

5、平等与共存的关系18 教师的身份是“ 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 ”,这属于下列哪位教育家的观点 (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瓦根舍因(D)斯腾豪斯19 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 ( )(A)发现式学习(B)合作学习(C)自主式学习(D)讲解式教学20 “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 这属于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的 ( )(A)好奇心(B)能力动机(C)同伴间的相互作用(D)自居作用21 “先行组织者 ”策略的提出者是 (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斯金纳22 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瓦根舍因和 ( )(A)博

6、莱(B)古巴(C)克拉夫基(D)施滕策尔23 “行为目标 ”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和 ( )(A)准确性(B)精确性(C)实践性(D)综合性2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布卢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 典型特征的是 ( )(A)教育目标具有综合性(B)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C)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D)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25 苏格拉底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教育观提出的“精神助产术” 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 )(A)提示型教学方法(B)自主型教学方法(C)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D)有意义教学方法26 一般认为,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对话的策略主要包括恰当的提问和 (

7、)(A)知识的传授(B)创设对话情境(C)活动体验(D)教师的引导27 “道尔顿计划 ”的提出者是 ( )(A)华虚朋(B)克伯屈(C)杜威(D)帕克赫斯特28 从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 ( )(A)同步学习(B)分组学习(C)个别学习(D)以上都包括29 相互适应取向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视为一个 ( )(A)实施驱动的过程(B)线性过程(C)重组建构的过程(D)整合过程30 “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 的一种评价模式属于 ( )(A)目标达成模式(B)差别模式(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二、简答题31 布鲁纳是当代发现学习的主要

8、倡导者,简述发现学习行为的价值。32 简述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需要贯彻的基本原则。33 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34 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35 简述教学过程中教养和教育的关系。三、论述题36 试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37 结合所学知识,试论述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内在教育价值及其局限性。四、材料分析题38 以下是一则有关“ 光合作用 ”的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教师通过播放关于“绿色革命 ”的录像,提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而创设问题情境。随后,引出课题,用多媒体将本节课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打在屏

9、幕上,包括:叶绿体是怎样把 CO2 和 H2O 转变为 C6H12O6 的?又是怎样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 C6H12O6 中的?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的看光合作用过程的录像;有的通过课本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讨论光合作用的部位时,有的说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有的说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因为其上有色素;有的补充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因为光合酶在基质中,等等。再如,通过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还不甚明白。这时,教师可播放关于光合作用中 H218O 放出 18

10、O2 的标记演示实验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后再进一步分析讨论,终于认识到 C6H12O6 中的氧不是来自 H2O 的氧,而是来自 CO2 中的氧,从而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疑,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偏差,树立学习信心。 强化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出示有关光合作用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从这则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

11、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程序教学是斯金纳依据“操作条件反应”和“积极强化”的学习理论,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改进了的普莱西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故选项 B 正确。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概念,在他认为,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联想,而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则是同化。故选项 C 正确。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当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科的发展的时候,学科知识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历史上形形色色的要素主义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课程论

12、者都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故选项 A 正确。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课程研究内容的取向发生了重要转变,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符号表征”。故选项 C 正确。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审议”。“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选项 A 中的“活动分析”属于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研究方法;选项 B 中的“工作分析”属于查特斯的课

13、程开发方法;选项 C 表述不准确。故选项 D 正确。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学校本位的实践性课程开发中,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兴趣和问题是课程审议的核心问题。故选项 D 正确。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的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故选项 A 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斯腾豪斯首倡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课程思想,认为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必须以对课程问题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前提,从而开课程研究重视教师主体性的风气之先河。故选项 B 正确。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英国课程论专家巴罗曾指出,

14、隐性课程“从柏拉图时期开始就有记载”,早在 1916 年,杜威就提出了“附带学习”的概念,克伯屈进一步发展了杜威的思想,他认为整体性学习应包括三个部分:主学习、副学习和附学习。其中“附学习”实际上就已经涉及隐性课程问题。故选项 D 正确。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美国 60 年代,联邦资助了“全美课程传播网络”项目,该项目所采用的是“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简称“RD&D”模式,这种模式所体现的是忠实取向。故选项 B 正确。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它是课程

15、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故选项 A 正确。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特别是 80 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几种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引人注目,比较典型的包括“科学一技术一社会课程”、“环境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故选项 C 正确。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创立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故选项 B 正确。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罗杰斯看来,“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的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人,是人格完美的人。这种“自我实现的人”是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人格理想,

16、是罗杰斯所倡导的教育的根本宗旨。故选项 D 正确。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869 年,美国化学家、教育家埃利奥特就任哈佛大学校长,展开了在大学轰轰烈烈推行选修制的活动。因此,一般认为正式的选修制是由美国的埃利奥特最先确立起来的。1893 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故选项 A 正确。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表现性目标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于人的自由与解放。故选项 C 正确。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7、科学与技术之关系的沿革已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从 18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叶)对应于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在这个阶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主导与依附的关系。第二阶段(开始于 20 世纪中叶以后)对应于新技术革命(第三次技术革命) 和信息时代。在这个阶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对等与融合的关系。故选项 B 正确。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斯腾豪斯明确提出,教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故选项 D 正确。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布鲁纳是 20 世纪 60 年代学科结构运动的倡导者。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并提出

18、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主张,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设计模式。故选项 A 正确。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内部动机主要有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自居作用就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故选项 D 正确。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故选项 B 正确。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范例方式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故选项 C 正确。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

19、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故选项 B 正确。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总结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可发现它有以下三个典型特征:第一,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第二,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第三,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故选项 A 正确。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两种基本形态。故选项 C 正确。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对话的策略包括两个方

20、面:一是恰当的提问,一是创设对话情境。故选项 B 正确。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道尔顿计划,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 1920 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市公立学校里形成、实施的,其后在纽约的道尔顿学校里实施。故选项 D 正确。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从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即“同步学习”、“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故选项 D 正确。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相互适应取向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预知的过程。这决不是一个预期目标和计划的线性演绎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不论是否与预期

21、目标一致,都是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这样,课程变革就被视为一个“实施驱动的过程”。故选项 A 正确。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古巴和林肯进一步指出,所谓回应模式,就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故选项 C 正确。二、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布鲁纳是当代发现学习的主要倡导者,布鲁纳认为,发现行为的主要价值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发现行为因而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第二,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第四,发现行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32 【正确答案】 就目前看来,将当代社会

22、生活的需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至少需要贯彻三条原则:(1)民主性原则。在“ 大众主义” 时代,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社会需求应体现社会民主和社会公平的原则。(2)民族性与国际性统一的原则。国际化时代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应具有国际视野,应把本地区、本国家、本民族的需求与整个人类的需求统一起来。(3)教育先行原则。“教育先行” 是新时期教育的新质规定,这意味着教育不仅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更主要的是超越当下的社会现实、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头、预示新的社会状态。这样,课程与教学目标就不仅只是反映当下社会需求,更主要的是反映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33 【正确答案】 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

23、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还需明确以下几点:(1)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而不同于随意聊大。(2)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对话与学术对话有一定的区别。学术对话是以学术发展与进步、学术发现与创造为核心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促进人的发展,但学术对话的根本目的却是学术发展与进步。而教学对话的根本目的却是促进学生的发展。(3)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不能把教师的指导理解为教师对教学对话的过分干预与控制,否则会干扰学生的自由思考与表达,学生只是想教师所想、说

24、教师所说,这种“教学对话” 不过徒具形式而已,并非真正的对话。真正的教学对话的试金石就是看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自由表达其疑问与见解。34 【正确答案】 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下的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第二,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学习者选择他认为重要的活动,而且能够理智地、自由地批判这种学习活动。第三,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经验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全人格参与的过程,这是智力过程与情绪过程的统一,是思维与行动的统一。第四,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经验课程尊重

25、学习者在能力、情绪倾向等方面的个性差异,重视学习者的各种特殊障碍、各种特殊的社会境遇,根据学习者的能力与能力倾向,组织小组学习,倡导分工协作的学习方式。35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教育过程。所谓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所谓教育,是指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养和教育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各具特性、各有其固有的逻辑。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方法论,同形成人的意志、态度、性格的方法有相应的独立性。既不能按照教养的逻辑去从事教育,也不能按照教育的逻辑去从事教养。第二,教养与教育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通过教养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

26、,形成了能力,这为教学的教育功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反过来,教育的成功与否也极大地制约着教养的成效。学生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更有利于教养内容的学习。三、论述题36 【正确答案】 (1)非指导性教学不仅是罗杰斯所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教学思想。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如下:第一,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第二,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要求教学要尽可能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而不是借助理性的方法去干预或重组学生的情感。第三,强调学生“ 此时此刻 ”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第

27、四,强调本身就能促进学生经验生长的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2)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该模式一反传统的基本思路,把教学的目标看做是学生人格、自我的健全发展,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把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定为学生内在经验的形成及生长,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他的许多主张,对我们重新反思教育问题也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例如,他重视师生的各种“非课堂”的经验对学习活动的作用,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师生的平等关系及课堂良好心理气氛的建设,重视学生独立探究,等等。当然,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也存在问题,比如它对人性的假设、对学习实质的认

28、识带有很多理想色彩,因此,它不可能像罗杰斯所期望的那样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但无疑,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择的可能性。37 【正确答案】 提示型教学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内在的教育价值主要有:第一,人是一种文化存在,在有生之年继承并发展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史中所积累起来的文化遗产是人的一种人生使命,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文化知识,这适应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第二,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教师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理解程度、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师的教育艺术可以在提示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获得充分展露。第三,在提示型教学方法中学生也可以充分调动

29、其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积极性。诚如奥苏伯尔的出色研究所揭示的那样,只要所讲解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学生完全可以进行意义学习。当然,提示型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助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却不利于人的操作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方法中,学生的思维可能是积极的,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却受到了限制。第二,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助于人的接受能力的发展,却限制了人的发现探究能力的发展。第三,不顾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特性,过于强化提示型教学方法,很有可能导致“注入主义”,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学习。四、材料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1)这则教学设计所采用的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包括:学习者中心,即每一个学习者都是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不同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平等交往、合作学习;情境中心,即源于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 ,这种情境是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的;问题中心,即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每一真实的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是学习者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结合材料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