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16027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中,属于课程开发的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的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2 中学生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熟悉的水位差与水流量的关系作类比,从而便于自己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类型中的 (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3 “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为生长过程。”这一著名的学习定义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

2、加涅(C)杜威(D)赞科夫4 所谓“东海西海,心同理同” 体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 )(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D)生成性目标5 “生成性目标 ”取向的价值追求是 ( )(A)普遍主义(B)科技理性(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6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属于哪一学说的观点 ( )(A)要素学说(B)泛智学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功利主义课程论7 充分体现教育民主性追求的教学方法是 ( )(A)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B)情境教学法(C)自主型教学方法(D)提示型教学方法8 “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与超越,而且还不断建构出新的

3、社会生活经验”充分体现了下列哪一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 )(A)积极适应论(B)被动适应论(C)主动适应论(D)超越论9 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兴起时间为 ( )(A)20 世纪 70 年代后(B) 20 世纪 60 年代后(C) 20 世纪 50 年代后(D)20 世纪 40 年代后10 道尔顿计划的主要措施有作业安排、成绩记录和 ( )(A)实验室(B)活动安排(C)作业检查(D)定期考核11 在相互适应取向的视野中,教师是预定课程变革方案的 ( )(A)被动的“ 消费者”(B)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C)被动的“促进者”(D)积极的、主动的“ 促进者”12 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关的另

4、外一种评价类型是 ( )(A)目标本位评价(B)效果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13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学习论(B)教学论(C)课程论(D)最近发展区14 下列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中属于内在学习动机的是 ( )(A)附属驱力(B)自我提高驱力(C)认知驱力(D)激励驱力15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 )(A)博比特(B)查特斯(C)施瓦布(D)泰勒16 下列选项中属于夸美纽斯的著作的是 ( )(A)爱弥儿(B) 大教学论(C) 课程(D)课程编制17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是 ( )(A)人性本恶(B)人性自然(C)人性无善恶(D)

5、人性本善18 “泰勒原理 ”的实践基础是 ( )(A)课程审议(B)泰罗主义(C)解放兴趣(D)八年研究19 最早以心理学为科目本位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 )(A)卢梭(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20 从课程思想的角度来看,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的科目本位课程的思想形态的是( )(A)“要素课程 ”说(B)人本主义课程论(C) “泛智课程” 说(D)功利主义课程论21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目的是 ( )(A)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B)帮助学生培养独立个性(C)帮助学生适应或改进当代社会生活(D)帮助学生获得个体的独立自由22 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课程计划、课程实施

6、和 ( )(A)课程评价(B)课程组织(C)课程调整(D)课程采用23 在忠实取向视野中,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 ( )(A)线性过程(B)适应过程(C)调整过程(D)复合过程24 “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属于哪一课程实施取向所持的基本观点 ( )(A)忠实取向(B)发展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25 “研究、开发与传播 ”模式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 ( )(A)技术化、知识化的过程(B)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C)知识化、理性化的过程(D)理性化、活动化的过程26 主体取向的评价所对应的是 (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7 差别模式的提出者是

7、 ( )(A)泰勒(B)古巴和林肯(C)普罗沃斯(D)斯太克28 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中,“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是 ( )(A)唯科学主义(B)普遍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29 在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接受” 、“反应”、“ 价值判断”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目标领域 (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智力领域(D)技能领域30 关于提示型教学方法的观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文化知识(B)提示型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发展(C)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D)提示型教学

8、方法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积极性二、简答题31 简述“教育目标分类学” 的三个典型特征。32 简述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33 简述自主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含义。34 简述学科课程的基本含义及其显著特征。35 简述经验课程的优势。三、论述题36 结合所学知识,试论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37 结合所学知识,试论述为何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四、材料分析题38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儿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案例:儿童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片断片段(一)师:老师演夏天姐姐,小

9、朋友喜欢演什么就演什么。(夏天小姐姐走近学生) 想变点什么?生: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师:美丽的花蝴蝶,你好啊!生:夏天小姐姐,你好!师:花蝴蝶,你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师选六位同学演三丛花儿,花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着)师:花蝴蝶,你快乐吗?生:我真开心。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说说你的愿望吧!生:(再次动情地扇着翅膀)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师:想演花蝴蝶的小朋友一起读读这句,体会体会。片段(二)(全班学生演荷叶,并配以舒缓悠扬的音乐)师:可爱的小池塘长满了绿绿的荷叶,开着美丽的荷花,荷叶静静地举着,像一柄柄大伞,小鱼在下面做着游戏,雨点在荷叶上唱着欢乐的歌。(采访学生)荷叶弟

10、弟,小鱼儿在你脚边游来游去,你不觉得烦吗?生:不烦不烦,我喜欢它们还来不及呢!师:荷叶妹妹,雨点儿打在你的身上,你不疼吗?生:不疼,雨点儿滴答滴答,好像唱歌一样,我爱听这声音。师:荷叶妹妹,小鱼儿撞在你身上,你不疼吗?生:不疼,小鱼儿在和我做游戏呢!师:荷叶妹妹,荷叶弟弟,你们老这么举着,难道不累吗?生: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心里很满足。生:快乐要与人分享,就变得更快乐了。分析上述教学片段,其中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含义是什么? 具有什么特征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

11、经验、组织学习经验以及评价教育计划四个环节,构成了泰勒关于课程开发的系统观点。“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选择学习经验”和“组织学习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的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证。故选项 D 正确。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一项学习中,学生认知结构中既无上位的也无下位的适当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观念,但有某些可以类比的观念用来理解新观念,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例如,中学生在理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时,可以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所熟悉的水位差与水流量的关系作类比,从而便于自己的理解。故选项 C 正确。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加

12、涅有一个著名的学习定义,就是“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为生长过程”。故选项 B 正确。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都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所有教育情境,所谓“东海西海,心同理同”。故选项 A正确。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生成性目标”取向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选项 A 中的“普遍主义”体现的是普遍性目标的价值观;选项 B 中的“科技理性”支配着行为目标的取向;选项 D 中的“解放理性”是表现性目标的本质追求。故选项 C 正确。6 【正确答案】 B【试

13、题解析】 “泛智课程”说的理论基础是“泛智论”,“泛智论”的理想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故选项 B 正确。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有: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等。故选项 A 正确。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之后,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生活经验,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与超越,而且还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就是“超越论”的基

14、本观点。故选项 D 正确。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兴起了“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故选项A 正确。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道尔顿计划的 i 项主要措施包括作业安排、实验室、成绩记录。故选项 A 正确。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如果说忠实取向视野中的教师不过是预定课程变革方案的被动的“消费者”的话,那么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师则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故选项 B 正确。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关的,还有一种评价类型,即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

15、种评价,其目的在于使汁划或活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故选项 C 正确。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其学习论为基础的。故选项 A 正确。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奥苏伯尔看来,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所组成:认知驱力、自我提高驱力、附属驱力。其中,认知驱力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故选项 C 正确。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故选项 A 正确。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32 年,他用捷克语出

16、版了大教学论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而选项 A 中的爱弥儿是卢梭的著作;选项 C 中的课程属于博比特的著作;选项 D 中的课程编制是查特斯的著作。故选项 B 正确。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卢梭倡导“自然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因而被称为“自然教育论”。卢梭在爱弥儿中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两,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堕落是由于社会的污染。在卢梭看来,儿童的全部教育不是从外部灌输道德与知识,而是使其本性、禀赋、能力免受外界影响,得以自由发展。故选项 D 正确。18 【正确答案】

17、D【试题解析】 泰勒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种可靠而井然的程序”。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八年研究”。故选项 D 正确。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赫尔巴特主义”的创始人赫尔巴特是最早以心理学为科目本位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人。敝选项 C 正确。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课程思想的角度看,西方的科目本位课程大致包括四种思想形态:“要素课程”说、“泛智课程”说、赫尔巴特丰义课程论、功利主义课程论。故选项B 正确。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是以源于社会生活

18、的问题为课程整合的核心,其目的是使学习者适应或改进当代社会生活。故选项 C 正确。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过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几个环节。故选项 D 正确。2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忠实取向视野中,课程变革被视为一种线性过程:课程专家在课堂外制订出变革计划,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变革计划。故选项 A 正确。2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课程创生观看来,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教师连同其学生,成为建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主体。课程创生的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持续成长的过程。而选项 A 中的“忠实取向”认为,教师角色的性质就是课程专家所制汀的课程变

19、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是课程的“消费者”;选项 B 表述不正确;选项 C 中的“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故选项 D 正确。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如下四个分离的、有顺序的步骤:研究一开发一传播一采用。故选项 B 正确。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主体评价取向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这种评价取向对应于利维的评价的“后现代时期”以及古巴、林肯的“第叫代评价”。而选项 B 中的“第二代评价”对应的是目标取向和过程取向。故选项 D 正确。2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20、差别模式是由普罗沃斯于 1969 年提出的,其要旨在于比较课程表现与设计标准之间的差异,作为课程改进的依据。故选项 C 正确。2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行为目标”的主要缺陷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行为目标”取向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有缺陷的;第二,“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于把“完整的人”肢解,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第三,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如价值观、理解、情感、态度、欣赏、审美情趣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故选项 A 正确。2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64 年,克拉斯沃尔、布卢姆等人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

21、感领域。该领域将人的情感目标分为五类: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念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故选项 B 正确。3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提示型教学方法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积极性,诚如奥苏伯尔的出色研究所揭示的那样,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并非同义语,只要所讲解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学生完全可以进行意义学习。故选项 D 正确。二、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主要有:第一,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目标分类学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较高级的目标建立在较低级的目标的基础上并包含了较低级

22、的目标。第二,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制定教育目标是为了便于操作,为了能够客观地交流与评价,这就必须将教育目标以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而不能用模棱两可的、可以随意解释的行为来陈述。第三,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不论哪一门学科,不论哪一个年级,都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 ”的层级结构作为框架,填入相应的内容。32 【正确答案】 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大致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环节。第一,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或教育宗旨是课程与教学的终极目的,它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第二,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或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第三,确定课程

23、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在“普遍性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等取向之间进行选择。目标取向的确立为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陈述奠定了基础。第四,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在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来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以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内容和陈述方式也就确定下来了。33 【正确答案】 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自我活动性 ”、“自主性”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

24、习、自我活动更加健康地进行,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与帮助。34 【正确答案】 所谓“ 学科课程 ”,是以文化知识 (科学、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其显著特征表现为:(1)以学科知识或文化的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开发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2)课程组织循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35 【正确答案】 经验课程的优点主要表现为:(1)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把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以学习

25、者的人格发展作为课程的目标,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体,扭转了千百年来把课程视为学习者的控制工具的局面。(2)经验课程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主张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的活生生的经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这样,儿童在与文化、与学科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人格不断获得发展,它真正找到了文化遗产、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3)经验课程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既把儿童视为社会的儿童、生活于社会现实之巾的儿童,又不使儿童拘泥于当前的社会现实、被动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而是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主张基于儿童的人格发展对当前的社会现实进行改造,这种观点摆正了儿童的人格

26、发展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关系。三、论述题36 【正确答案】 揭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对二者进行科学开发与设置的重要基础。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揭示二者的关系。第一,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 ”之间的关系层面。 “公平发展”的理念是指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因而对一切人施以实质上公平的教育。这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个性发展”的理念是指施以适于每个人的能力、能倾和个性特点的教育。这是选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在大众主义教育时代,“公平发展” 只有在适应每一个人的个性差异的时候,才不至于导致“划一主义” 。“个性发展”也必须建立在“ 教

27、育公平”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教育体制变成纯粹的“甄选体制” 。这充分表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根本的教育价值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统一性。第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是说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第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在必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但选修课程也不牺牲共同标准和要求,不是随意的、散漫的、浅尝辄止的学习,而是经由共同标准的评估保证的有力量的学习。所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

28、统一性,二者都是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37 【正确答案】 回应模式是斯太克首先于 1974 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所谓回应模式,就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回应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是社会对评价的进一步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评价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评价专家认为,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其理由主要有二:首先,这种模式不再单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关心评价结果的各听取人的需要出发。其次,回应模式回答了所有其他模式希望回答的问题,包括目标达成的程度、决策、判断等。它更适合于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客观世界的现实和处于不同地位

29、、持不同观点的评价听众的需要,它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弹性和应变性。总之,它代表了评价发展的方向。因此,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四、材料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1)上述教学片段中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法。(2)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教师同样是情境中的事件探究者或问题解决者,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对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3)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学习者中心。每一个学习者都是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的主体,不同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平等交往、合作学习。情境中心。源于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 。问题中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每一真实的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一个个真实的问题是学习者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