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916021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 世纪初,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 )(A)课程(B) 课程编制(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2 20 世纪 20 年代,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 ( )(A)学科结构运动(B)社会效率运动(C)进步主义教育运动(D)课程开发运动3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 )(A)查特斯(B)麦克尼尔(C)博比特(D)拉尔夫.泰勒4 “人类生活无论如何变化总包含着许多特定活动的履行。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就是明确而适当地为这些特定活动作准备的教育。这些活动无论怎样随社会阶层而变化,

2、总是可以发现的。” 这段话出自 ( )(A)怎样编制课程(B) 课程编制(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5 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 )(A)课程开发法(B)活动分析(C)课程研究(D)活动探究6 博比特认为,课程目标即从事某一具体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判断课程目标是否恰当的基本标准是 ( )(A)是否有效指导某部分课程内容组织(B)是否具有标准化(C)是否有效从事某项具体活动(D)是否具体化7 课程编制一书的作者是 ( )(A)博比特(B)拉特克(C)查特斯(D)施瓦布8 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 ( )(A)活动分析(B)工作分析(C)教育分析(D)系统分析9 被誉为“现代

3、评价理论之父”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 )(A)拉尔夫.泰勒(B)桑代克(C)博比特(D)派纳10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的是哪部著作 ( )(A)成绩测验的编制(B) 课程论(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理解课程11 “泰勒原理 ”的实践基础是 ( )(A)教育测验运动(B)八年研究(C)学科结构运动(D)课程开发研究12 从本质上看,“ 泰勒原理 ”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 )(A)技术兴趣(B)知识兴趣(C)活动兴趣(D)解放兴趣13 被称为课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的是 ( )(A)学科结构运动(B)课程开发运动(C)实验教育运动(D)教育测验运动14 “学术中心课程

4、 ”的基本特征有 ( )(A)学术性(B)专门性(C)结构性(D)以上都是15 既是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课程现代化最基本特征的是 (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可教性(C)强调学术性(D)强调专门性16 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是根植于实践的新的课程开发理论,其创立者是 ( )(A)博比特(B)查斯特(C)施瓦布(D)拉尔夫.泰勒17 “实践性课程 ”开发的方法是 ( )(A)工作分析(B)活动分析(C)综合分析(D)课程审议18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 ( )(A)夸美纽斯(B)拉特克(C)卢梭(D)裴斯泰洛齐19 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著作大教学论,其作者是 (

5、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20 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是 ( )(A)大教学论(B) 爱弥儿(C) 教育漫话(D)普通教育学21 在赫尔巴特的观念心理学中,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观念(B)观念团(C)思想之环(D)统觉22 卢梭的教育理想中最重要的是要培养 ( )(A)社会人(B)自然人(C)发展人(D)自由人23 目标模式是 20 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其主要代表模式是 ( )(A)塔巴模式(B)泰勒模式(C)惠勒模式(D)坦纳模式24 过程模式也是 20 世纪以来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创立者为

6、( )(A)斯腾豪斯(B)泰勒(C)布鲁纳(D)奥苏伯尔25 “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属于发现学习内部动机的哪一种 ( )(A)好奇心(B)能力动机(C)自居作用(D)同伴间的相互作用26 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属于 ( )(A)发现学习过程(B)机械学习过程(C)有意义学习过程(D)接受学习过程27 学生已经掌握了“ 三角形 ”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再学习 “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层次学习28 施滕策尔以“ 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 ”课题为例,采

7、用哪种教学模式设计教学 ( )(A)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B)奥苏伯尔的教学设计模式(C)加涅的教学设计模式(D)范例教学模式29 提出著名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B)加涅(C)维果茨基(D)斯金纳30 与传统教学论中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在教学目标上实现了转换,即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 ( )(A)全面发展(B)一般发展(C)心理发展(D)身体发展二、简答题31 如何理解“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32 简述“先行组织者 ”策略。33 简述“凯勒计划 ”的基本特征。34 简述“主体教育观 ”的内涵。35 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

8、,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三、论述题36 试论述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对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37 试论述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环节。四、材料分析题38 材料:古巴和林肯曾就评价的过程开出了这样一份程序单:第一步,在评价开始时,各有关方面订立协议,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第二步,做好深入现场、获得信息的安排;第三步,确定优先协商的问题;第四步,协商;第五步,形成报告。问题:通过材料判断古巴和林肯的这份程序单反映了第几代评价的基本思想,这一代评价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基本特点。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

9、答案】 A【试题解析】 1918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而选项 D 中的 怎样编制课程是博比特继课程之后出版的著作,选项 B 中的课程编制是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查特斯于 1923 年出版的;1949 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 排除。故选项 A 正确。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 20 世纪初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1911 年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本书系统地确立了其管理理论,即泰罗主义。这种管理理论的影响范围超出了企业领域,迅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0、从而在美国社会掀起了所谓“社会效率运动”。而选项 A 中的学科结构运动已属于课程改革运动,选项 C、D 说法不正确,故选项 B 正确。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而选项 A 中的查特斯只是与博比特同一时期的课程论专家,选项 B 中的麦克尼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课程论专家,选项 D 中的拉尔夫.泰勒则是被誉为 “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故选项 C 正确。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早在 1918 年的课程中,博比特就指出:“人类生活无论如何变化总包含着许多特定活动的履行。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就是明确而适当地为这些特定活动作准备的

11、教育。这些活动无论怎样随社会阶层而变化,总是可以发现的。”故选项 D 正确。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课程发展史上,博比特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并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的历程。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而选项 A、C、D 说法不正确,故选项 B 正确。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课程目标的获得中,博比特将是否有效从事某项具体活动视为判断课程目标是否恰当的基本标准。而选项 B、D 属于博比特课程开发理论中课程目标的特性,而不是判断课程目标是否恰当的基本标准,选项 A 说法不正确,故选项 C 正确。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查

12、特斯是与博比特同时代的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其著作有课程编制。选项 A 中博比特的主要代表作有课程 与怎样编制课程;选项 D中施瓦布的主要代表作有实践:课程的语言等;选项 B 中的拉特克是教学论专家。故选项 C 正确。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中,他将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选项 A 中的“活动分析”属于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方法;选项 C、D 说法不正确。故选项 B 正确。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由于其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

13、理论之父”。选项 C 中的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选项 B 中的桑代克主要研究教育心理学,而选项 D 中的派纳则是拉尔夫.泰勒之后的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故选项 A 正确。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34 年,泰勒出版的成绩测验的编制确立了其“评价原理”。1949 年,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由此确立起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人们公认“泰勒原理”是课程开发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的阐述,达到了科学化课程发展的新的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故选项 C 正确。11 【正确答案

14、】 B【试题解析】 泰勒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并且是为了给处理这类情境提供一种可靠而井然的程序”。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即实践基础主要是指“八年研究”。选项 C 中的“学科结构运动”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选项 A 中的 “教育测验运动”为“泰勒原理”奠定了心理学基础、方法论基础。选项 D 中的“课程开发研究 ”属于“八年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故选项 B 正确。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技术兴趣”,亦称“技术理性”,是通过合规律(规则) 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兴趣,它指向

15、于对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心是“控制”。“技术兴趣”是主导现代科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故选项A 正确。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它是课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故选项 A 正确。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亦可称为“结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故选项 D 正确。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学科结构包括两个基本涵义:一是一门学科特定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所构成的体系;二

16、是一门学科特定的探究方法与探究态度。学科结构是这两个基本涵义的统一,即是“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强调学科结构是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课程现代化的最基本的特征。故选项 A 正确。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从 1969 年至 1983 年,施瓦布撰写了 4 篇里程碑式的文章,这 4 篇文章分别是实践:课程的语言、实践:折中的艺术、实践 3:转换为课程、实践 4:课程教授要做的事情,由此建立起了一个根植于实践的新的课程开发理论。选项 A 中的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选项B 中的查特斯是与博比特同一时期的著名课程论家,选项 D 中的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

17、理论的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故选项 C 正确。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审议。选项 B 中的“活动分析”是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的总称,选项 A 中的“工作分析 ”是查特斯的课程开发方法,而选项 C 提法不正确。故选项 D 正确。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故选项 B 正确。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他用捷克语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

18、立。故选项 A 正确。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卢梭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社会哲学家、教育理论家。他的旷世教育名著爱弥儿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故选项 B 正确。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是建立在其观念心理学体系之上的,他的观念心理学是围绕着“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的,其中思想之环的形成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选项 A 中的“ 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选项 B 中的“观念团”是观念的存在形式;选项 D 中的“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故选项 C

19、正确。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卢梭主张自然教育: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其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但卢梭理想中的“自然人”并非四脚爬行的野蛮人,而是直立行走于社会的文明人。故选项 B 正确。2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目标模式是 20 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它也被看做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其主要代表是由有“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称誉的拉尔夫.泰勒所创立的泰勒模式。故选项 B 正确。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系统确立起来的。故选项 A 正确

20、。2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注重内部动机是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主要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能力动机就是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故选项 B 正确。2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基于对课堂学习的研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所谓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运用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同化过程。故选项 C 正确。2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下位学习是指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上、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因而以下位的方式被纳入较概括的上位观念

21、,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公式时,原有“三角形”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就成为上位观念,新学习的“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公式成为下位观念。故选项 A 正确。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德博莱的影响下,施滕策尔确定了范例方式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 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施滕策尔曾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课题为例,说明“范例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故选项 D 正确。

22、2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维果茨基在其“文化一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假设,将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故选项 C 正确。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故选项B 正确。二、简答题31 【正确答案】 所谓“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是指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与此同时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教学永远

23、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论中的一个基本假设。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第三,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学生的品德和性格。因此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32 【正确答案】 为了激活新旧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提高已有知识对接受新知识的有效影响,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 策略。鉴于有意义学习的各种规定,奥苏伯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

24、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 。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有利于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据研究,先行组织者在三个方面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1)如果设计得当,它们可以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那些可起固定作用的概念,并把新知识建立其上;(2)它们通过把有关方面的知识包括进来,并说明统括各种知识的基本原理,为新知识的接受提供了一种脚手架;(3)这种稳定的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33 【正确答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凯勒在实验研究的基础

25、上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系统确立起其“个别化教学体系” ,亦称 “凯勒计划”。凯勒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1)以掌握为指导。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对每一学习单元的掌握程度,要达到“完美” 的程度,学习单元的掌握标准越高,期望也就越高,这有助于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成就。(2)学生自定步调。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时间安排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所以,学生学习的速度应由学生本人自行决定。(3)教师用少量几次讲课来激励学生。教师讲课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动机与兴趣,为了与学生增进交流,而不是向学生讲解教学内容。(4)使用指导性教材。教材是丰要教学来源,教师只是辅助者。教学前,

26、教师应对教材作好充分准备。(5)安排学生助理。由于教师的时间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因此有必要安排几个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34 【正确答案】 主体教育观有两个基本内涵:首先,人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教育即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之间自然是交互主体的关系。通过师生之间的持续交往而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这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内在价值。其次,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走出科学世界疆域的教育必须要回归生活世界,去感受并建构生活世界中那种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教育不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27、发展的工具,而是社会中的一种主体。教育自然要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义务,但这是主体的义务。教育不只是适应着社会生活,更根本的是对社会生活进行持续批判与超越。35 【正确答案】 尽管每一代评价理论都力图克服上一代的缺陷,并使之更加符合时代对评价的新要求,但是,它们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古巴和林肯对前三代评价进行了中肯而深刻的批判,指出了其主要的缺陷和问题。第一,“管理主义的倾向”。古巴和林肯认为,在前三代评价活动和评价理论中,教育管理者总是通过资助控制着评价,决定着评价的范围和任务,决定着评价的对象。这种关系在实际活动中常常造成四个不合理的后果:(1)管理者无过失。(2)管理者与评价者的关系有失公平

28、。评价者处于无权地位,尽管评价的问题、对象、收集资料的方法等,通常都经管理者和评价者协商,但实际上,一旦出现分歧,最后决策权掌握在管理者手中。(3)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其他与评价有利益关系的人就更无法在评价中维护自己的利益、阐述自己的见解,也无法按评价建议,采取有效的改进行动。(4)这种关系还会导致一种有害的默契:管理者用各种办法保护自己不受损害,评价者则保证使用管理者认可的方法,以换取合同的兑现,保证评价的经济收入。第二,“忽视价值的多元性 ”。近二十年来,人们终于逐渐意识到 “社会在根本上是价值多元化的” ,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政党、利益集团之间,而且也深刻反映在个人的生活中,反映在人们对

29、待许多具体的问题上。由于价值多元性的存在,人们常常要问,“这一教育评价是谁作的?”“ 为谁作的评价?”由此,受到伤害的被评价者就会采取不合作态度,“ 客观的 ”评价结果也就难以被具有其他文化背景和其他价值观念的人接受。于是,希望通过评价来改进课程、教学、教育的期望也就落空了。第三,“过分依赖科学范式 ”。科学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去认识事物的实然状态,但是,“数据资料自己不会说话 ”,在管理主义支配下,资料数据虽然是评价者用实证科学、数量化的方式获得的,但这些数据资料却是评价者首先按照管理者规定的要求和范围,然后再用实证方法去提取的,这一点却常常为人们忽视。三、论述题36 【正确答案】 布卢姆等人的

30、“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育目标分类学” 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概念框架。尽管布卢姆宣称其目标分类学是“价值中立的” ,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期的教育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质量保障体系。这种价值观就是“能力本位 ”的教育价值舰 将教育目标由注重 “知识”转向注重“ 理智的能力与技能”。同时,把每一类目标都以具体的、外显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也为目标的及时评价和反馈创造了条件。第二,“教育目标分类学” 创造性地处理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制定应如何处理好与心理学的关系? 首先,

31、“教育目标分类学”应以心理学为基础,布卢姆等人认为这是分类学科学化的基本保证。其次,“教育目标分类学” 应超越既有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与自己的分类学假设相适应的、更具有整合性的心理学观点。37 【正确答案】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解决问题必要的工具。(2)搭建支架,引导探索: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阶段。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以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其次,教师要围

32、绕当前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该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应置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做演示、提供问题解决的原形、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提供反馈等形式引导探索问题情境,教师的引导应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3)独立探索:本阶段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4)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商讨论,可以共享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独立探索所遇到的问题。(5)效果评价:这包括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依然是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的,不能仅用脱离问题解决过程的所谓“客观性测验” 来评价这种教学的效果。四、材料分析题38 【正确答案】 (1)材料中古巴和林肯的这份程序单反映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思想。(2)第四代评价的中心思想是,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 ”的信念,反对 “管理主义倾向”。(3)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 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 多元主义 ”价值观所支配的;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被评价者)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 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