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第6_7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918220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第6_7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单元第6_7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单元第6_7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单元第6_7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单元第6_7课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67 课 春江花月夜 夜归鹿门歌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芳甸(din) 宛转(wn) 汀上(tn)纤尘(xin) 皎洁(jio) 潇湘(xio)栖隐(q) 岩扉(fi) 寂寥(lio)2.辨形组词Error! 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Error! Error!二、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滟滟随波千万里:波光荡漾的样子江流宛转绕芳甸:辗转月照花林皆似霰:雪珠应照离人妆镜台:此处指思妇愿逐月华流照君:月光渔梁渡头争渡喧:喧哗岩扉松径长寂寥:石门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3)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4)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5)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课外名句(1)“问月”名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2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2)孟浩然名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留别

3、王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题义公禅房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与诸子登岘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一、作者简介(1)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4、。早年曾在鹿门山隐居,过着闭门苦读、灌园艺圃、救患释纷的生活,40 岁入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又归隐。张九龄镇荆州时,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后病死。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妙趣。与王维并称诗坛,后人称“王孟” 。二、背景展示(1)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 。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其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

5、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2)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鹿门山在汉江东岸、沔水南岸,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地在鹿门山辟一处住所,偶尔也去住住,其实3是个标榜归隐的别墅。三、文体知识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春江花月夜 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歌行体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

6、,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体的形式比较自由,是由内容所决定的;其特点为篇幅长短灵活,句式参差错落。歌行体的代表作品有兵车行 襄阳歌 。1.阅读全文,说说春江花月夜中描绘了哪些内容。请分条概括。答:_答案 春江花月夜美景,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游子思妇的相望相思,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游子梦中神游故乡的浓浓的乡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宇宙精神的探究,形成优美深邃的意境。2.从夜归鹿门歌的题目就可看出,这首诗有纪实之意,诵读全诗之后,概述这首诗描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原文的诗句回答,并加以解释。答:_答案 “余亦乘舟归鹿门” ,即我也乘着船,要回到鹿门去。一、阅读春江花月夜 ,

7、回答问题: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共”和“生”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 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湖连海,月共潮生。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绪及情感?答:_4答案 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 ,并通过穿越时空的问话,表现了诗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人生虽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表达了诗人内心“哀而不伤”的欣慰之情。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

8、什么?答:_答案 承上启下,紧承上句“望相似”而来,由上半篇的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4.诗的后半部分为什么要写游子、思妇之间的相思之愁?答:_答案 诗人写游子、思妇之间的相思、相守、相望,体现了对人间美好爱情的讴歌,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情感,更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永恒的话题。二、阅读夜归鹿门歌 ,回答问题:5.本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 对比与衬托手法。首句写黄昏降临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写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抢渡的喧闹,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以人归引出自归,两种归途两种不同的心境,这正是通过比

9、衬表现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名利的淡泊情怀。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内涵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 “ 人 生 代 代 无 穷 已 , 江 月 年 年 望 相 似 ”意 为 个 人 的 生 命 是 短 暂 即 逝 的 , 而 人 类 的 存在 则 是 绵 延 长 久 的 , 于 是 “代 代 无 穷 已 ”的 人 生 就 和 “年 年 望 相 似 ”的 明 月 得 以 共 存 , 这是 诗 人 从 大 自 然 美 景 中 感 受 到 的 欣 慰 , 流 露 出 诗 人 对 人 生 的 追 求 与 热 爱

10、。 “年 年 岁 岁 花 相似 , 岁 岁 年 年 人 不 同 ”表 达 了 风 景 依 旧 、 人 生 易 老 、 生 命 不 再 的 伤 感 无 奈 之 感 叹 , 重 在 哀叹 生 命 之 短 。5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描绘海边夜景之美(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慨人生无尽,生命不止(3)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抒写望月抒怀的乡情运用示例 4 月 12 日,钱塘江进入春汛大潮期,壮观的“一线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潮来时,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

11、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上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落潮后,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动静之间,彰示了大海力量的巨大雄壮。(高考优秀作文钱塘观潮)2.课外素材“好女儿”付金萍:义务照顾老人四年多 演绎跨越血缘的“父女”情付金萍,女,1992 年 12 月生,河南省信阳市人,现为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康泰医药有限公司华康店的一名普通营业员。2013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付金萍结识了孤寡

12、老人杨茂然。四年多的时间里,她义务照料行动不便的杨茂然老人,演绎了一场跨越血缘关系的“父女亲情” 。2017 年 2 月,付金萍当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付金萍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照顾杨茂然,使老人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每周都会坚持去探望老人两至三次,陪老人聊天、扶老人散步、帮老人采购生活用品等都成了她的分内事。每月 20 日,是杨茂然老人领取养老金的日子。每个月的这一天,付金萍都会早早忙完手头的工作,搀扶着老人前往附近银行领取养老金。在返回的路上,付金萍还会选购几样菜品,回到家中跟杨茂然一起动手炒菜做饭,老人的家俨然成了她的“娘家” 。寒来暑往,岁月更替,不知不觉中,付金萍的善举坚持了

13、 1 460 多个日夜。时间久了,很多人都说:“这下好了,杨茂然终于有个女儿了!”面对大家的点赞,付金萍说:“每次看到他,我就会想到我的爸爸妈妈。人人都有需要帮助的那一天,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点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付金萍义务照顾七旬老人杨茂然四年多,让一个素不相识的孤寡老人晚年充满了温暖,她用默默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人间大爱,谱写了一曲跨越血缘的“亲情”之歌。这就是人性中的大美。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6尽赏自然,尽得清欢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 ”漫赏自然,尽享其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绿荫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

14、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1)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的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 ”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2)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王摩诘隐居终南,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谈笑无期。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提。他在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获得人生的彻悟,再无烦恼困顿,灵魂纯粹而明净。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无法渗透,实则身处其中,便能获益无穷。喜马

15、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国,一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们深信自然有灵,皆与自然和睦而居,在这里只有纯净的山水滋养人心,人们接受明媚阳光最无私的馈赠,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容。自然,其实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自然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的馈赠。(2)(3)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便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正如王开

16、岭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 ”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的张力与生机。感悟品味,生命接收自然的赠予,岂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明亮乐观的精神美学?(2)(3)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跳出世俗浮华,走进自然,忘却生活的烦恼与疲惫,让自然之美洗去铅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4)“最是一年春好处” ,(5)投入大自然怀抱,遍赏春光烂漫,尽享尘世清欢。思悟要点(1)本文在开篇点题方面有什么亮点可赏?提示 先引用苏轼名言,开篇点题;再用长短句强调自然之美;接着反问句催人思考,最后直言亮出自己观点,呼应题目。(2)文章的主体部分

17、(段)中,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请用波浪线标识出来。提示 段的段首语句。(3)第段在论述内容上体现了怎样的逻辑关系?提示 先指出文人墨客“亲近自然一方面能获得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 ;然后阐述“用7心感知、触摸自然,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 。这两者之间是层递关系,作者是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和论证的。(4)有人认为第段可以删掉,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提示 不能删掉。此段暗示了本文的写作缘由。反观现代社会现状,作者呼吁人们投身自然去寻觅生命本色,尽享尘世清欢,这样写体现了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5)这句诗出自谁的哪首诗中?你能背诵出全诗来吗?提 示 韩 愈 的 早 春 : 天 街

18、小 雨 润 如 酥 , 草 色 遥 看 近 却 无 。 最 是 一 年 春 好 处 , 绝 胜 烟 柳满 皇 都 。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 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此处指思妇答案 A解析 逐:追随。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 ,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_。_,_。_,_,_,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

19、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A. B.C. D.答案 D解析 语段介绍了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描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从横线后的“意境”和“风格”分析,前文应该写诗歌的具体特征,比如语言、内容、主题等。在的后面,8因为从到,是从内容到情感的分析;同样,在的后面,因为是写作方法,是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等。由此可确定答案为 D 项,再代入验证即可。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潮水连海平,_。滟滟随波千万里,_!(2)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_,_。(3)春江花月

20、夜中,引发了诗人对生命本源思索的诗句是“_?_?”(4)夜归鹿门歌中描写诗人在鹿门幽静的住处独来独往的句子是“_,_” 。答案 (1)海上明月共潮生 何处春江无月明 (2)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3)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4)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二、阅读理解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代答闺梦还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丈夫与妻子分离的凄婉动人的场面

21、。丈夫为戍守边疆,无奈与心爱的妻子分别,而妻子只能站在楼台之上望着一步三回头的丈夫。B.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诗歌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C.这首诗是晚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全诗从女子口吻着笔,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D.诗中女主人公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E.作者多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另外,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上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答案 CE解析 C 项张若虚是初唐诗人。E 项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2)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

22、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答:_9答案 从意境营造的方法看,本诗运用以景衬情的手法,将人物因思念而引发的试衫、开镜、妆洗等动作,与燕窥罗幕、蜂上画衣、桃红李艳的明媚春光结合起来描写,将入梦的期待、掩扉的落寞与黄昏的孤寂结合起来写,以景衬情,意境孤寂、冷清。 春江花月夜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游子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与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奇景融合在一起,并在江畔望月、月下奇景的画面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意境优美深邃。从意境的开掘看,本诗借助乐景与哀景的不同描绘,不断深化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以景物作结,意境看似凄凉,但感情含蓄深沉,哀而不伤。 春江花月夜通过对春江潮水、江畔明月、明

23、月高楼、江中孤舟等画面的描绘,将游子漂泊、两地相思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生、对宇宙的深沉思索,拓展了诗歌的意境。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的“急”字属于实写之景,诗人用此字意在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江流湍急的月夜之景。B.颔联“风鸣” “月照”动静相衬,更显环境的幽寂及诗人情感的孤寂凄凉。C.在此诗中,诗人以朴质淡雅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孤寂、空漠的月夜江宿图。D.颈联直抒胸臆,抒发羁旅之人思乡怀友的情感,彰显出诗人求仕不成的失意。E.此首五言律诗是以景托情,景情糅合的;景切而情深,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答案 AD解析 A 项还体现了诗人情感的不平静。 D 项错在“彰显” ,即使有“求仕不成的失意” ,也只是“隐含” ;主要抒发的是“思乡怀友的情感” 。(2)有人评述这首诗的尾联说:“泪岂可寄?然无理之辞,却独有深趣。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加以分析。答:_答案 同意。泪,这里用了借代修辞,指思念家乡、怀念友人的孤独愁苦情怀,诗人希望通过本诗向远方朋友来倾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