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课件.pptx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1880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88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奠基——先秦、秦汉时期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曙光与奠基 先秦、秦汉时期,-3-,时空坐标,提纲挈领,-4-,时空坐标,提纲挈领,-5-,高频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2018课标全国,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解析,-6-,2.(2017课标全国,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

2、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解析,-7-,3.(2016课标全国,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解析,-8-,4.(2014课标全国,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3、”,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答案,解析,-9-,高频考点二 汉代官僚体制的特点 5.(2017课标全国,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解析,-10-,6.(2016课标全国,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

4、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解析,-11-,7.(2015课标全国,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解析,-12-,8.(2015课标全国,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5、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解析,-13-,高频考点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9.(2018课标全国,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解析,-14-,10.(2017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

6、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解析,-15-,11.(2015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答案,解析,-16-,高频考点四 两汉时期的经济 12.(2018课标全国,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

7、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解析,-17-,13.(2017课标全国,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解析,-18-,14.(2016课标全国,25)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

8、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解析,-19-,高频考点五 诸子百家的文化传承 15.(2018课标全国,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解析,-20-,16.(2016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

9、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解析,-21-,17.(2015课标全国,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解析,-22-,高频考点六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8.(2018课标全国,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

10、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3-,参考答案: 示例 看法: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古今人表的等级划分体现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说明:班固在汉书中将尧、舜、周文王等圣君,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学家,屈原、范蠡、廉颇等贤臣列为上等人;将老子、韩非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齐桓公、秦始皇等开创性的君主,商鞅、李斯等名臣列为中等人;将宋襄公等失败的霸主,夏桀和商纣等王朝的末代暴君列为下等人,充分体现了儒家“明君+贤臣”的理想政治诉求,这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对史学影响的必然反映。,-24-,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属于开放性

11、试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人物及其相应等级的划分标准:将传说中的圣君、儒学家、贤臣等人物划入上等,将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王朝的开创者等划入中等,将历史上的争霸失败者、末代暴君等划入下等。这样的划分显然受到了儒家追求“明君+贤臣”的理想化的政治诉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理由即可。,-25-,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一、远古时代 禅让制;刀耕火种;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学会了养蚕和缫丝技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二、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制定夏小正。 三、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

12、046年) 1.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2.经济 (1)手工业:开始出现原始瓷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2)商业:职业商人产生。 3.文化: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26-,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四、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1.政治 (1)分封制:以同姓宗族为分封主体,周王为“天下共主”。 (2)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2.经济 (1)农业: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实行井田制。 (2)手工业:“工商食官”,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商人由政府

13、统一管理。,-27-,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五、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28-,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六、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 1.政治 (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2)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3.文化:推行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9-,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七、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220年),-30-,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1-,精要必备,深化认知

14、,融会贯通,一、从有限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过渡 1.在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建立之前,中原地区华夏诸部落的酋长已拥有非常突出的个人权力。一些比较强大的部落的酋长,还不断凭借其实力对相邻部落进行征服与兼并,最终使中原地区的华夏诸部落逐渐成为一个部落联合体。 2.夏朝建立后,继承和完善了尧、舜、禹时期的部落联合体的统治制度。但是,由于受原始民主制传统的影响,以及夏王在统治广袤国家方面的经验和实力的缺乏,夏王的实际统治权力是非常有限的。 3.商王朝建立后,强化对各方国部落的控制。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再局限于商部落,商王对外服诸侯的控制力有很大的提高,王权开始超越神权,神权逐渐沦为王权的附庸。,-32-,

15、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4.西周的统治者基本上放弃了以武力威慑来控制地方诸侯的思路,他们转而大量分封同姓亲戚为地方诸侯,在周天子与地方诸侯之间确立血缘上的“尊尊”与“亲亲”关系,将周天子对地方诸侯的政治统治与家长对子嗣的宗法统治巧妙地合而为一。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开始寻求制度上的突破口,经过诸侯国各自的制度改革以及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借鉴,以郡县制为基础、以君主直接统治为主要特征的绝对君主制在实践中日趋成熟和完善,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有限君主制。,-33-,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对应训练 1.(2018河北衡水一中分科综合考试,1)西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

16、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说明,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制( ) A.形成“天下共主”格局 B.形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对地方直接行使管理权 D.实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答案,解析,-34-,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二、先秦时期的华夷观念及其演变 1.华夷观在民族意识中的印记,最早可追溯至文献所载传说中的尧舜禹、夏、商时期的族群记忆,当时的华夷观似乎并不含有文化歧视与种族歧视的成分,主要代表政治控制程度的差异。从五帝时代至夏商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原地域与周边临近地域上的族群冲突与融合从未停止,中原族群的势力在向外加速扩张。 2.西周时期社会经

17、济发展较快,制度礼仪渐备,中原社会与周边夷狄族群社会的差距日趋扩大,始有文明优劣之比较,华夏族群的文明优越感开始渐渐养成。,-35-,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3.西周末年,周边的夷狄族群多次侵扰中原地区,特别是犬戎攻破镐京之后,周人的政治中心被迫东迁洛邑,彼此的仇恨愈多隔阂亦日深,华夷之辨的观念逐步形成。春秋前期的“尊王攘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抵御外侮,用实力重新划定夷夏疆界。 4.到战国时期,经过征伐与融合,旧日中原的夷狄或已远遁四裔,或已成为“七雄”的臣民,逐渐融于诸夏,华夷悬隔内外的政治地理格局初步形成。,-36-,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对应训练 2.(2018安徽蚌埠二

18、模,24)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该变化表明( ) 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 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答案,解析,-37-,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三、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的发展 1.背景:小农经济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铁农具的出现带来生产工具革命性的变革,另一方面是由于私有制观念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对于财产的私人占有欲,更主要的是对于土地、生产工具的占有,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西周时期集体耕作生产的劳动形式迅速崩溃,小块土地的小

19、农经济生产方式随之应运而生。 2.特点:战国秦汉时期小农家庭一般是五口之家居多、占地百亩。男耕女织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种标准的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模式。 3.作用: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小农经济成为封建国家机器运转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战国秦汉时期,封建国家所豢养的庞大的官吏群和各种军政开支的费用都来自小农经济的租税赋役,小农经济的稳定是整个封建社会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38-,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对应训练 3.(2018山东济南二模,25)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年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20、A.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答案,解析,-39-,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四、汉代儒家思想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发展 1.由纯粹的思想发展成统治工具:为了适应西汉帝国专制集权的政治意图,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充分的发挥。他远承孔孟,近取荀子,对阴阳五行思想兼收并蓄、发挥改造,构成新儒学的理论体系,为逐步走上强盛的西汉王朝提供了严谨而完备的治国理论。 2.由“民本”发展成“君本”:即由“以人为本”发展成“以君为本”,讨论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君主的政治统治。由批判君主暴政宣扬仁政,逐渐转向承认现存的统治秩序。 3.从人道到天道:董仲舒认为“为

21、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40-,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对应训练 4.(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25)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罕言天道的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董仲舒此举意在( ) A.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 B.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 C.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 D.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

22、答案,解析,-41-,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一、先秦、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42-,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对应训练 1.(2018河南安阳一模,24)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 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答案,解析,-43-,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二、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 1.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

23、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 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44-,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对应训练 2.(2018山东济宁期末,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

24、唯一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 ) A.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健全完备的赋税政策 D.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答案,解析,-45-,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1.对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王朝:统一了国家主流思想,稳定了统治秩序,神化了皇权。 3.对社会:“三纲五常”成为个人修养的价值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4.对选官:重视品德的察举制取代军功爵制,导致儒学家得到重用,一方面有利于文官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整个社会研习儒学经典氛围的形成。 5.对法律:以儒入法,法律的制

25、定和案件的审判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6.对教育:儒学垄断教育,从中央到地方形成系统的国家教育体系。,-46-,精要必备,深化认知,融会贯通,对应训练 3.(2018广东二模,25)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答案,解析,-47-,真题再现,思维流程,(2015课标全国,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

26、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5分)说明这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48-,真题再现,思维流程,第一步 解前读明确答题方向,-49-,真题再现,思维流程,第二步 解中找获取解读信息,-50-,真题再现,思维流程,第三步 解中答逻辑规范作答 法制观念: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