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限时集训: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4020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历史限时集训: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高中历史限时集训: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高中历史限时集训: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中历史限时集训: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带解析) 选择题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 “家天下 ”与 “公天下 ”共存 答案: D 十驾斋养新录载: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 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 ) A王阳明传习录 B文征明甫田集 C顾炎武

2、日知录 D吴承恩西游记 答案: D 徐光启主张积极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 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 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 “格物穷理之学 ”并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答案: A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 “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 ”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3、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 A 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 “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 A 孔子 李贽 顾炎武 B 墨子 王阳明 王夫之 C 墨子 李贽 顾炎武 D 孔子 王阳明 王夫之 答案: C 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 “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吉贝 (棉花 )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 舟而鬻诸北 ”。由此不能得

4、出 ( )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答案: D 清末以来中国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副对联: “经营不让陶朱 (注:春秋时期大商人 )富,货殖何妨子贡贤。 ”这说明当时社会 ( ) A崇尚 “富而好礼 ”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 C鄙视 “货殖功利 ” 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 答案: A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的历史特征。据此推断这个朝代是 (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官营手工业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出现 “经世致用 ”的实学思潮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D 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 “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

5、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 ”。光绪富阳县志载: “熙攘往来,编审 (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 )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明清时期,农民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B由明至晚清农村赋税缴纳以土地为主 C明朝以来,政府农民迁徙限制逐渐松弛 D近代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根本性变革 答案: C 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 ) A军机处 B内阁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南书房 答案: A 中国通史载: “侍读解缙、胡广 被简选入阁,在皇帝左右,参议朝廷政务,成为皇帝的参谋。 由于职位低下,秩皆五品,秉处政务虽有皇帝的支持 然而其权力却远远不及六部尚书。 ”以上材料讲述的是 ( ) A唐代三省六部制 B汉代察举制 C清代设置军机处 D明代内阁制 答案: D 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风俗画,刻画习俗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