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1754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_ (3分 )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 芝兰玉树 ,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 上下其手 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C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 “旅客投诉中心 ”,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 闻过则喜 的雅量。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 从一而终 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答案:

2、C 试题分析: 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形容对象错了。 B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褒贬不当。 C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形容对象错了。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成语的意义和使用条件能够理解和掌握, 另 一方面要求考生对试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能够准确地把握,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本题中的 “芝兰玉树 ”“上下其手 ”是不常用的成语,有一定的难度。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

3、的一项是 _( 3分)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 “热词 ”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显然这类词不像以往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得以流行, 而且这类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强的政治讽刺意味, 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 ,而是瞬间爆发。 “打酱油 ”、 “俯卧撑 ”乃至 “被 X X ”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 反应的是社会 “杯具 ”何其多, 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而得以派生,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打酱油 ”、 “俯卧撑 ”乃至 “被 X X ”之类的热词

4、是本文段的陈述对象,所以 居首,排除 C、 D; “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 ”照应 听 “流行 ”,排除 A;因此选 B。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材料有时代感,是学生所熟悉的事件,抓住了社会热点的话题和事件,尤其是 “打酱油 ”“杯具 ”等词是当今学生常用的口头语。这种选材体现了高考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宗旨。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_( 3分) A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 “毒胶囊 ”,监管部门必须作出肯定的答复。 B俄罗斯驻菲律宾大使日前对南中国海事件表示关切,称反对任何非当事国干预南海领海争端

5、。他还说, “无论是中国、菲律宾、美国,其他国家,都需要安全的贸易、交流环 境。 ” C 4月 18日,伦敦奥运会进入倒计时 100天,伦敦奥组委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并发布了新的奥运口号: “激励一代人 ”。 D据报道,日本某小岛近海突然有大量深海鱼漂浮至水面,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让当地岛民感到很吃惊,并担心近期会有大地震发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对 “有多少 ”的问题 “作出肯定的答复 ”不合逻辑; B成分残缺, “无论是 还是 ” ; D成分残缺, “让当地岛民感到吃惊 ”缺少主语。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判断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选材新,与现实生活联系得

6、很紧密,让考生有亲切感。其中 A、 B两项与公开发表新闻材料联系紧密。这与高考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精神一致。 现代文阅读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完成了由 “汉学 ”向 “宋学 ”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但长期以来,人们将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这是不确切的,因为程朱理学仅是宋学的一个流派,直到南宋中后期,才成为显学,后又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宋学流派纷呈,非程朱理学一家所能襄括。 谈到宋学的出现,人们自然可以追溯到中唐韩愈等人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形成于北宋中期。学者们不仅对儒经的注疏,甚至对儒经也大胆质疑。从方法论上说,汉学属于微观类型,而宋学则属于宏观类型。在我

7、国古代学术史上,宋学确实开创了学术探索的新局面,并表现了它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的特点还表现在,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但程朱理学又把内心反省工夫放在首位,脱离社会现实的实践,以静、诚、敬等向自己身上使劲,这大致上又是理学异于不少宋学流派的基本点。 在宋学诸多流派中 ,先后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则是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两派尽管有尖锐的分歧,但在尊孟方面,却有其共同性。正是在两派的倡导下,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我们承认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就应当承认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检验真理只能通过实践

8、,通过平等讨论,相信自己掌握着真理,就无须依靠权力的支撑。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传统,直到近代,才有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方针一一兼容并包, 即群言堂。依照古代大儒的思维,是偏喜抽象,偏喜综合,偏喜概括,偏喜想像,偏喜模糊,甚至混沌, 而不求具体,不求分析,不求实证。按现代科学实验可分两种层次:一是理论科学实验,二是技术科学实验。中国古代恰好是缺乏理论科学实验的思维和传统。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一种倾向,即强调门户之见、道统之说,总认为只有自己的学说为谠言正论,其他思想是异端邪说,总希望天下只有自己一家之说的声音。王学的创立者王安石强调 “一道德 ”,反对 “异论纷然 ”。程朱理学则强调

9、 “自孟轲没,圣学失传 ”,唯有自己 “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 ”。双方其实都认为唯有自己的学说才是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三块里程碑。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特别 是将一种学说贯彻于科举取士,起着严重的禁锢思想的恶劣作用。这是宋学发展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 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而哲人们大都无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而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概念长期行用,停滞不前,而缺乏通过实证、分析、不断探索宇宙和自然奥秘的精神和思维模式。宋学也沿袭这种传统,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因为哲学只有扎根在自然科学的沃

10、土,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宋学发展的又一条教训。中国古代哲学,包括宋学的思想模式,也 不能不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对 “宋学 ”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宋学是主要形成于北宋中期研究义理的一门学科,有许多不同的学术流派,如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等。 B从方法论上说,宋学属于宏观类型,它为我国古代学术探索开创了新局面,并表现出了独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C把学术探索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力图在社会改革上表现经世致用之学是宋学强大的生命力和突出特点之一。 D宋学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偏重于政治和伦理的传统,这使得中国哲学在以后的发展中由先进转向了落后 。 【小题 2】

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 A程朱理学是宋学的著名流派之一,因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宋学简单地归结为程朱理学,使它长期占据了经学的主导地位。 B王安石的王学和程朱理学虽然观点分歧很大,但在尊崇孟子方面却有共同点。正是由于他们的倡导,孟子在宋代才被提到儒学第一人的地位。 C中国有着深厚的一言堂的传统,程朱理学强调 “自孟轲没,圣学失传 ”,唯有自己 “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以斯道觉斯民 ”即是体现之一。 D中国古代所有哲人们只满足于从某些抽象概念创立宇宙论,如无极、太极、 阴阳、五行等,根本没有兴趣对自然界进行细微的观察和研究。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12、A没有唐代韩愈等人的影响,就没有宋学的出现,这说明学术的发展必须以前人的研究基础为前提。 B程朱理学虽然是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宋学流派之一,但其观点却和其他宋学流派有很大的不同。 C如果强调门户之见,排斥其他学术流派,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文化专制,这并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D哲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扎根于自然科学的沃土,这是宋学发展中给后人留下的教训之一。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对照原文最后一段话中的一句话 “这又潜藏着中国哲学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因素。 ”说的是一种可能,选项是把这种可能说成了肯定。 【小题 2】 A 因果倒置,

13、答题区间在第一段; B “儒学第一人 ”与原文不符,答题区间在第三段; D “所以 ”将范围扩大,答题区间在第五段。 【小题 3】程度过重,原文只说有影响,没有说具有决定性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 点评:一、本文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给学生以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二、 题目难度适中,命题规范。三、第二、三小题考点有重复之嫌,可以增设一个推断题,使考查的点更加丰富。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 季羡林 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 “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14、”。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 “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 2007年 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 融会、环球一村的 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

15、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 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 “国学大师 ”“国宝级学者 ”“北大惟一终身教授 ”等词,季先生 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 2006 年,第 19 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 “诗人 ”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

16、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 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 7月 29日( 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 “难得糊涂 ”,他说: “桂冠诗人不

17、是随便戴 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 “中国牌 ”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 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笔者觉得,仅就 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 12月 21日, 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 24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争而不斗,和谐自然。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其他几处亦有修改。这种 “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18、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嘻嘻,胡为乎来哉!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证以笔者的目睹:那还是上世纪 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 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 “他还很得意。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

19、一回事: “文革 ”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季先生么,婉拒了。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 “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 ”季先生说: “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 ”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节选自文汇报)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 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_( 5 分)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 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 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

20、 “文章不厌百回改 ”、 “佳作常从改中出 ”。 C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正是 “国学大师 ”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D “文革 ”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 副院长一职。季先生婉拒了。而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小题 2】文中说: “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请简要

21、概括季老的“人格魅力 ”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小题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 请简略分析 “心迹 ”的内涵 。( 6分) 【小题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 “国学大师 ”,作者没有直接评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C、 E 【小题 2】( 6分) (学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 (品质)诚实谦虚,严谨执着; (精神)超凡脱俗(答 “清高 ”亦可); (情怀)热爱教育。每答对一点给 2分。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 3】( 6分) 对官场,敬而远之,了无兴趣; 对艳羡高官厚禄、投机钻营之人,充满鄙视(或:鄙视那种爱慕虚

22、荣之人); 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显示其献身精神。每答对一点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4】( 8分)季先生是国学大师。他既精通国学又拥有崇高人格,学堪人师,行堪世范。 季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的研究涉及到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 季先生人格崇高,淡泊名利,不计荣辱,只想当一个教书匠。季先生的研究不局限于国学,不像传统国学家那样一味钻故纸堆,也是研究佛学和梵文的专家。他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是一位不可超越的 “国学大师 ”。 ( 观点明确,给 2分;理由充分,给 4分;论述严密,给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A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是强加因果

23、。 B项, “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 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 ”错,表明了他 “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精神。 D项,“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错,这一处是说明其并不是一个官迷。 【小题 2】从其学术成就可概括出第一点;从其对自己的荣誉、别人对他的称赞的态度可概括出第二点;从其甘当教书匠可概括出第三点。 【小题 3】本段所谈的内容是季老并不是一个官迷。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在季老面前洋洋得意,可见老友才是真正的官迷,与季老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合这些内容不难得出答案:。 【小题 4】这是一道归纳概括题的变式题,考 生如果将题目改为 “季老是一个国学大

24、师,表现在哪些方面 ”,就很好思考了。从其成就、人格等方面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实用类文本的能力。 点评:本题最为称道的是第四小题,以一种很灵活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同时也给学生以思想上的教育。作为选做题,四道题与文学类阅读的四道题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一致,这有利于公平,但本题的难度比文学类阅读题要小一些,命题者还是尽可能地让两道题的难度基本一致。 母亲的来信 苏 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 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25、。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 “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 (或晚上 )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 “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 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

26、趣感到不可理解。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 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 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 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 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 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 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服。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

27、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 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 你是知道的。 ”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 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 “支出 ”,右栏写上 “数目 ”。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 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

28、字 4,得出总数为 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 10 ,买裤子 30 ,储蓄 20,电影、跳舞等 4 天, l天 2卢布 8 ,剩余 10 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 10 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 “剩余 ”二字,改为 “零用 ”,心中叨咕着: “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29、 _( 5 分) A文卡没有给母亲寄去预算剩余的 10个卢布,是因为他觉得这点钱太少,不能帮母亲解决家里的困难,不如自己享用了。 B文卡在进城半年以后变成了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作者借此告诉人们,腐化堕落的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 C文卡对母亲来信发生情感变化的原因,表面看是因为母亲的来信重复、单调、无趣,实际上是文卡对母亲缺乏理解和关爱。 D小说中的文卡是个有些自私、怠惰、爱面子的人,虽然良知未泯但却不知感恩,不能顾及母亲在生活和情感上的需要。 E.这篇小说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有特色,全篇基本上采用平实的叙述语言,但平实之中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 【小题 2】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

30、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6分 ) 【小题 3】请简要赏析 “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 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6分 ) 【小题 4】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 “母亲 ”,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8分 ) 答案: 【小题 1】选 E得 3分,选 D得 2分,选 C得 1分。 【小题 2】 侧面交代母亲的生活困境; (1分 ) 引出下 文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打算 给母亲寄钱的情节; (2分 ) 使母亲生活困难却寄钱给文卡的情节,与文卡生活宽裕却不 愿寄钱接济母亲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

31、题:(3分 ) 【小题 3】 6分) 情节设置出乎意料:前文用不少篇幅铺陈以前母亲来信的“千篇一律 ”,读者以为此信亦然,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 (3分 ) 。 内容表达含蓄隽永: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文卡对这三卢布的纸币作何感想,作者并未交代。结尾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 (3分 ) 【小题 4】( 8分)第一种观点 :小说主人公是母亲。( 2分) 从情节设计上看,儿子收阅信件为明线,母亲写信寄信为暗线前者的主要作用是衬托后者;( 2分) 从人物塑造上看,作品通过铺叙 “母亲的来信 ”的内容,鲜明地刻画出一位对身在异地的儿子千般叮咛嘱咐、万般牵挂惦念的

32、母亲形象,文中文卡的形象,主要起着反衬 “母亲 ”形象的作用;( 2分) 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意在表现母亲对孩子的挚爱这一主题主要情节文卡未寄卢布却收到了母亲寄来的三卢布,更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2分)第二种观点:小说主人公是文卡。( 2分) 从情节设计上看,小说以文卡收阅读亲的信件为主 线,结构全篇;( 2分) 从人物塑造上看,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文卡这一自私、怠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比象征母爱的 “母亲 ”形象更具有典型性;( 2分) 从主题表现上看,全文旨在批判对自己的亲人缺乏关爱乃至极度自私的文卡们,而不是歌颂母爱。(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 A、文卡没寄这 10

33、 卢布是怕村里人笑话,同时也是自私的心理作祟。B、 “腐化堕落的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 ”错,文章并不是批评城市生活的。 【小题 2】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文卡从没回过信,更没寄过钱给妈妈,由同村人的转述可以补充这一内 容,突出文卡的自私。另外小说并没有直接写母亲的生活状况,通过同村人的口述,可以让读者了解其生活状况,与文卡的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为有同村人的话,才有了文卡打算寄钱的事,很明显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题 3】小说的情节要能吸引人就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尤其是小说的结尾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样才能感染人。本小说的结尾即有此妙处。另外,文卡不愿意寄 10卢布给妈妈

34、,而妈妈却寄来了 3卢布,其中的意味让读者不禁掩卷长思,感叹作者用心之工。 【小题 4】本题是一道考查小说主旨的变式题,小说的主旨是由小说的主人公体 现出来的。本文的主旨可以定位为歌颂无私的母爱,那么主人公为母亲。也可定位为对亲人缺乏爱的文卡等人,批判他们的自私,那么主人公便是文卡。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文学作品听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的点很全面,最为称道的是第四小题,第四小题是一道开放式的题,表面上是分析人物,而实际上是一道考查文章主旨的变式题,灵活多变的命题形式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是否深入理解文本。 文言文阅读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

35、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 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 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 “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 ”钦因起抚笃曰: “蘧伯玉 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 ”笃曰: “笃虽好义,明廷 今日载其半矣 ”。钦叹息而去。 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其所经历,伏 重诛者以

36、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 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后汉书 党锢列传) 注 刊章:诏令上删除告密人的名字。 蘧伯玉: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很讲义气。 明廷:汉代对县令的敬称。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3分) A乡人 朱并, 素 性佞邪素:朴素。 B至乃捐城 委 爵委:丢弃。 C 纵 俭可得纵:即使。 D大将军、三公 并辟 并

37、辟:同时征召 【小题 2】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张俭 “望门投止 ”,能得民救助的原因的一组是 _( 3分) 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 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宗亲并皆殄灭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3 分) A张俭为人刚正不阿,且淡泊功名,见刺史不称职,就称病不做秀才,对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也敢冒死弹劾。 B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蘧伯玉的耻于独作君子的德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 C张俭晚年颇受器重

38、,但他对政事已经感到厌倦,官府多次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因为家中比较富裕,灾荒时能倾尽财产,济助百姓。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没再参预过政事。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 5分) ( 2)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5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4】 张俭知名天下,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注

39、意 “而亡 ” “纵 ”“可得 ” “宁 ”) 他所经过的地方,有几十人遭受极刑,宗族亲戚都被灭绝,郡县因此遭到严重破坏。(注意 “所经历 ”“伏重诛者 ”“殄灭 ”“为之 ”) 试题分析: 【小题 1】素 ,向来、平时 【小题 2】句 是侯览的行径,句 是晚年的事,句 也是 “救助 ”的后事。 【小题 3】文中 “俭资计差温 ”一句,说明张俭一生清廉,家中的财务只能使生活稍微温饱,说他比较富裕是错误的。 【小题 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而:表转折。亡:逃亡。 纵:即使。可得:可以抓到。 宁:难道。 所经历:所经过的地方。伏重诛者:遭受极刑的人。殄灭:灭绝。为之:因此。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浅易

40、文言文的能力。 点评:一、文段难度适中,符合高考浅易的要求。二、文言实词题考得比较灵活,有课内知识迁移,也有语境分析。三、翻译题 句子选用很好,包含的文言现象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诗歌鉴赏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 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 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 元是此中人。 注释: 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 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使君,指作者自己。 【小题 1】词人为什么会发出 “何时收拾耦耕身 ”的感慨?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回答。( 5分) 【小题 2】简要赏析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两句写景的妙处。( 6

41、分) 答案: 【小题 1】( 5 分) “软草平莎 ”在雨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 2分)作者纵马驰骋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自然有着舒适轻松的感受。( 2分)触景生情( 1分),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 ” 【小题 2】( 6分)比喻, “光似泼 ”极言光线充足, “气如薰 ”表明香气浓郁;( 2分)视觉、嗅觉相结合,桑麻在春日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夹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 2分)对仗,日暖与风来,桑麻与蒿艾,光似泼与气如薰对仗工整。( 2分 试题分析: 【小题 1】上片首二句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 路无尘 ”,不仅写出

42、 “草 ”之“软 ”、 “沙 ”之 “轻 ”,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 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 “软草平莎 ”,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 于衷,遂脱口而出 :“何时收拾耦耕身 ”此处 “收拾耦耕身 ”,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小题 2】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 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

43、扑鼻而来,沁人心肺。这两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 “点 ”: “光似泼 ”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 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 “风来蒿艾 ”之景,再渲染其香气 “如薰 ”。 “光似泼 ”用实笔,“气如薰 ”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点评:本题从诗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两个方面进行考查,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考点。虽说本词不是太难,但要 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也并非易事,由于 “长沮、桀溺耦而耕。 ”这一典故很多考生并不熟知,个人认为有所补充最好。这对理解本词有所帮助。 语言表达

44、 从下列材料中另选一个角度,仿照示例,阐述观点,不超过 20个字。 (5分 ) 海峡两岸年度汉字 “微 ”字,首先会让人联想到微博。截止 2011年 11月底,中国微博用户增至 3.2亿, “微访谈 ”“微话题 ”“微电影 ”“微表情 ”“微招聘 ”等,开启了丰富多彩的 “微 ”时代。以微博制造的 “微公益 ”行动,从为贫困山区小学生提供 “免费午餐 ”,到 “大爱清尘寻救尘肺农民工 ”,正大步推进。塑化剂令台 湾食品信誉受损,动车信号处理上的微小失误改变了中国内地高铁建设的进程;从汽车碾压后被 18位路人漠视的小悦悦到甘肃校车事故中失去生命的 19名幼儿,一个个 “微小 ”的孩子的命运,牵动

45、无数网友的心。在 “围观 ”的同时,他们选择了理性的审视与追问。 【示例】积微成著: 3.2亿用户开启 “微 ”时代。 答案: “微 ”亦足道:民间公益传递温暖。 2:防微杜渐:理性 “围观 ”改变中国。 (词语概括 2分,观点 3分) 试题分析:一、要从材料中发掘与 “微 ”有关的话题。二、要用一个成语进行高度的概括,用含有 “微 ”字的成语为最佳。三、对成语 的解释既要符合成语的基本含义,又要符合材料的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 点评: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题目,有示例,有材料,然后要求考生进行仿写。特别是要求用成语高度概括然后又用精短的语言进行解释,加大了难度,对考生的能力

46、要求明显提高。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三个关键词(填在横线上),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高三生活。要求语意连贯,使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所选词语必须出现在语段中,不少于 50字。( 6分) 词语:泪水 疲惫 欢笑 执著 超越 感伤 关键词 : 正文:我的高三生活 答案:略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用关键词扩写成一段话,文段中要有所选的关键词。其次,所写内容只能是 “我的高三生活 ”。第三,所选的关键词前后要有联系,不能胡乱拼凑。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应用的能力。 点评:扩写是高考中很少考到的题目了,但扩写确实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好题型,个人认为还

47、是有必要让这种题型保留下来。 默写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小题 1】老当益壮, ?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 2】四十三年, _,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_,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 【小题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人皆有之, _。(孟子 告子上 ) 答案: 【小题 1】)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 2】望中犹记 佛狸祠下 【小题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试题分析:注意易错字:坠(易误写为 “堕 ”)、佛狸、祠。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写字虽然不多,但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中还是一定要正确书写,特别是对难写字,不能有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 “你吃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 大树说: “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两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 小树说: “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 大树说: “这还要感谢风雪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 小树又问: “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 大树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