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28960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届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届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届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届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上海市崇明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 22分)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 “刚吃完饭,应该休息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 ”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 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 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喘口气:

2、 “哇,我又读了一本。 ”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中 文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鼓励小朋友读不少中文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 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记不记得两三年前,有一次爸爸妈妈带你去自然历史博物馆,进门时,有人发个小本子给你,说 “欢迎参加发现之旅 ”。原来他们在博物馆各个角落,设立了许多站。每到一站就可以盖个章。一整本都盖满章的小朋友,则能得到一份小奖品。爸爸也非常欣赏 博物馆的美意,知道他们希望

3、借着这个方法,使小朋友能到每个展览室去参观。只是,那天没见到几个细细参观的小朋友,倒是见到不少家长,疲于奔命地跟着孩子跑来跑去 包括你的爸爸妈妈在内。你也得到一份奖品。但你想想,我们去博物馆那么多次,你那次是不是最累,却最没看到什么东西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 “精读 ”,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 “浏览 ”,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 “发现之旅 ”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 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 孔子

4、说: “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 ”孔子又说: “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 ”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 “学 ”、“习 ”、 “思 ”。 “学 ”是指 “学新的东西 ”。 “习 ”是讲 “温习 ”,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 “思 ”是讲 “思索 ”,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 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书,算是 “学 ”,是 “习 ”,还是 “思 ” 你的答案:大概只有 “学 ”吧 !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

5、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所以, 书虽然不会动,像是 “死的 ”,但是里面的学问是 “活的 ”。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 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一大堆杂草,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 !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

6、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 “爸爸 !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 【小题 1】第 1段画线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 。( 4分) 【小题 2】第 2段作者讲了孔子关于 “学 ”、 “习 ”、 “思 ”的 2句话,请任选一句 ,用孔子的原话表述。( 2分) 【小题 3】谈谈对第 3段画线句中 “死 ”与 “活 ”的理解( 4分) 死: 活: 【小题 4】作者因为女儿 的原因,例举了 和 的事例和借鉴了孔子关于读书的言论,提出了希望女儿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想法。( 9分) 【小题 5】对于

7、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的理解,下列哪种说法与文意相符一项 。( 3分) A咀嚼书里的意思,欣赏美丽的插图,获得读书的乐趣。 B既可 “精读 ”,也可 “浏览 ”,还可像参加 “发现之旅 ”比赛那样读。 C慢慢地读,悠闲地读,重在劳逸结合。 D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 常常思索。 答案: 【小题 1】比喻( 2分),形象地写出女儿读书书页翻得很快,读得很累人,像在完成任务。 【小题 2】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小题 3】死:指书本及其中的文字不会获得,没有生命力。活:指书中的学问可以用来指导生活实践。 【小题 4】女儿读书只为比赛获奖而追求数量而不

8、管效果(女儿为比赛而囫囵吞枣的读书。) 例举一家三口去博物馆参观,因忙于追求盖章而少有收获;爸爸借阅教种番茄的书,边读边实践而有了好收获。 【小题 5】 D 【小题 1】试题分析: “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女儿读书的样子比作打仗,形象地写出了女儿读书的速度之快,之累,像是在完成任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子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再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表现了什么 /表达了某种感情 /突出了什么 /强调了什么。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

9、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小题 2】试题分析:孔子说: “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 ”即是我们学过的论语里的句子 “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 ”。孔子又说: “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 ”这句话也是论语里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诗文句子的积累、书写能力。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

10、分类积累。 【小题 3】试题 分析:书虽然不会动,像是 “死的 ”,但是里面的学问是 “活的 ” 书是 “死 ”的,就是说里面的文字没有生命力,知识是 “活 ”的,就是说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用它来指导实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点评:解答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时,要结合所给的词语含义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作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含义。 【小题 4】试题分析:父亲看到女儿读书只为比赛获奖而追求数量而不管效果,为比赛而囫囵吞枣的读书,父亲为了让女儿明白读书的目的,做一个快乐 的读书人,列举了一些事例,例如例举一家三

11、口去博物馆参观,因忙于追求盖章而少有收获;爸爸借阅教种番茄的书,边读边实践而有了好收获。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 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5】试题分析:从文章最后一段:孩子 !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

12、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 “爸爸 !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 我们便可用排除法选出本题的正确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 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

13、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 26分) 农具的眼睛 迟子建 农具似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 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农具当中,我最憎恨的就是犁杖了。由于家中没养牲口,用犁杖耕田的,爸爸就把我们姐弟三人当成牛,套在犁杖上,让我们拉犁。我一拉犁就有屈辱的感觉,常常是直着腰,只把绳子轻飘飘地搭在肩头。 这时父亲就会在后

14、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 我父亲是山村小学的校长,曾在哈尔滨读中学,会拉小提琴。他那双手在那个年代既得写粉笔字,又得摸农具,因为我们上小学时,学工学农的热潮风起云涌,我们每周都要到生产队的田地里 劳作一两次。而且家家户户又都拥有园田,种植着各色菜蔬,自给自足,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没有没摸过农具的。 农具当中,我不厌烦的是锄头和镰刀。锄头的形状很像道士帽,所以你若把它倒立着,俨然是一个清瘦的道士站在那里。锄头既可用于铲除庄稼中的杂草,又可给板结的田地松土。我扛着锄头去田间劳作,一般是到土豆地里去了。土豆地一般要铲三次,人们称之为 “头趟、二趟、三趟 ”。铲头趟,苗才

15、出齐不久,上豆秧矮矮的,杂草极好清除。铲二趟呢,是在土豆打垄之后,粉的白的蓝的土豆花也开了,杂草与土豆秧争夺生长的空间,这时就得抡起锄头 “驱邪扶正 ”。铲三趟的时候,稗草疯长,有的和秧苗缠绕在一起,颇有 “绑票 ”的意味,这时候为土豆清除 “异己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铲三趟的时候最累,有时候你得撇下锄头,亲手二下一下地把纠缠在土豆秧身上的杂草摘除。我喜欢铲二趟,我爱那些细碎的土豆花,它们会招来黄的或白的蝴蝶,感觉是在花园中劳作。干活乏了小憩的时候,躺在被阳光照耀得发烫的泥土中,感受着如丝绸一样柔曼滑过的清风,惬意极了。清风拍打着土豆花,土豆花又借着风势拍打着我的脸颊,让我脸颊发痒,那是

16、一种多么醉人的痒啊!渴了的时候,我会到田边草丛中采上几枝酸浆来 吃。它长得跟竹子一样,光滑的身子,细长的叶片,它的茎能食用,酸甜可口,十分解渴。我铲地时就不背水壶,因为酸浆早已存了满腹的清凉之汁等着我享用。 我喜欢镰刀,是因为割猪草的活儿在我眼中是非常浪漫的。草甸子上盛开着野花,割草的时候,也等于采花了。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 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用新鲜的黄花菜炸上一碗酱,再下上一锅面条,那就是最美妙的晚饭了。我打猪草归来,肩上背的是草,腰间别的是镰刀,左手可能拿的是一束马莲,右手握的就是黄花菜了。所以我觉得猪的命运也不算坏,它一天 到晚除了吃就是睡,窝里絮

17、的草还来自于芳菲的大草甸子,比耕田的牛马要有福气,可惜它的命太短太短了。 我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他伺候庄稼的本事与他的教学本领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我们家的地不是因为施肥过少而使庄稼呈现一派萎靡之气,就是垄打得歪歪斜斜,宽的宽,窄的窄。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 “呀呀呀 ”地叫。而那些地道的农家,农具总是被 磨得雪亮,拾掇得利利索索的,不似我们家的农具,一律被堆置在墙角,任凭风雨侵蚀,如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即便如此

18、,我还是热爱我们家的农具,热爱它们的愚钝和那满身岁月的尘垢。 我们家使用过的那些农具早已失传了。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 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 cng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小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岁月 cng桑 ( 2分) 【小题 2】请在第 4段 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

19、号。( 2分) 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 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 【小题 3】简要分析第 2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分) 【小题 4】文末说 “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 ”是因为( 4分) A眼睛独特,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 B农具身上的眼睛让我回忆起了贫苦屈辱的童年。 C它见证了那段 美好的农村生活,也使作者的心灵更温和宁静。 D农具的眼睛不同于尘世中人的眼睛,它淡定、充实。 【小题 5】题目 “农具的眼睛 ”的含义( 6分) , 。 【小题 6】文章无论从语言的表述,还是结构的布局,都体现了作者不凡的写作功力,请以第 5 段为例,从语言或构思,任

20、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之。( 8 分) 答案: 【小题 1】沧 【小题 2】; 【小题 3】父亲慈爱的幽默,实际隐含着我对农具的感情,也是我难以忘怀的那段美好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简朴生活中的温暖感受。 【小题 4】 C 【小题 5】 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 童年生活的见证(美好的农村生活的见证)。 【小题 6】条理 2分 语言 2分 具体分析 4分,共 8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沧 ”容易误写为 “苍 ”或 “仓 ”。要注意区分这三个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主要是字形。 点评:对汉字的书写,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致错,意义

21、相近而致错。字形的识记,一要通过读准字音,发现词语中汉字的书写错误;二要通过形声字的形旁来领悟词义,辨析字形;三要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在理解词 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等等。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练习和理解运用。 【小题 2】试题分析: “那些花有可供观赏的,如火红的百合和紫色的马莲花 还有供食用的,如金灿灿的黄花菜 ”这句话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写可供观赏的花,第二层写可供食用的花。这两层中间应该用分号连接起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点评:标点符号是

22、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解答加标点符号类题目 ,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 的几种 标点符号的 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要 运用 平时积累的有关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例如分号,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小题 3】试题分析: “这时父亲就会在后面叫着我的乳名打趣我,说我真不简单,能把绳子拉弯了 ”。这是 “我 ”在劳动时发生的事,父亲所说的这句话,表现了父亲慈爱的幽默,实际上也隐含着我对农具的感情,也是我难以忘怀的那段美好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简朴生活中的温暖感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

23、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 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文首的句子具有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文中的句子则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末的句子则是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小题 4】试题分析: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自己忘不了农具上的眼睛的原因:但我忘不了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 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

24、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 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小题 5】试题分析: “农具似

25、乎与树木有着亲缘关系,农具的把儿几乎都是木柄制成的。你能从光滑的农具把儿上,看到树的花纹和节子。那些大大小小的木节个个圆圆的,有黑色的,也有褐色的,好像农具长了眼睛似的 ” 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 “那一双双眼睛曾见证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锄草的间隙捉土豆花上的蝴蝶,又如何在打猪草的时候将黄花菜捋到一起,在夕阳下憧憬着一顿风味独具的晚饭 ” 童年生活的见证。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 点评: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通常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回答时不

26、能全部照抄照搬,需要根据文章实际灵活运用) 【小题 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以第 5段为例,从语言或构思的角度分析作者的写作功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技巧的分析理解能力。语言上,作者恰到好处地使用了修辞手法,例如 “进了我家园田的庄稼,很像是被送入孤儿院的弃婴,命运总是不大好。我们家的农具,也比 别人家的要邋遢许多,锄头上锈迹斑斑,镐头和犁杖上携带的尘土足够蓄一只花盆的,镰刀钝得割草时草会发出被剧烈撕扯的痛苦的叫声,如乌鸦一样 呀呀呀 地叫 ”,读来令人思绪翩飞,仿佛作者所描述的一切就呈现在眼前,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点评: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

27、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 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 (效果 )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 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

28、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 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8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

29、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小题 1】文中醉翁是指 (朝代)的作家文学家 ( 2分) 【小题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3分) 有亭翼然临 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 【小题 3】对选文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B介绍了 “醉翁 ”名的由来。 C由介绍醉翁亭,点出全文的主旨。 D开篇引 “乐 ”,

30、点出醉翁之意全部在山水之乐。 答案: 【小题 1】北宋,欧阳修 【小题 2】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靠近在泉边的,那是醉翁亭。 (关键词:临 于 各 1分,句子通顺 1分,共 3分 )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欧阳修( 1007 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 “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 “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及主要

31、内人物及其性格的把握。 点评:文学常识,顾名思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学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而掌握更多的文学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所以,多多储备积累,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引用和运用文学常识,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学精华融进自己的血液之中,成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一部分。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 “翼然 ”(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

32、“临 ”(靠近)、 “于 ”(在)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3】试题分析:选文分别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命名 者,通过这些介绍,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

33、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 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2分) 张元饲弃狗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 “何用此为? ”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 “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34、。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小题 1】解释文中划线词:( 4分) 惶惶于 阡陌 间 阡陌: 遂 许 焉 许: 【小题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3分)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小题 3】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 , 。( 2分) ( 3分) A关爱动物的人。 B知恩图报的人。 C易于感动的人。 D重视亲情的人。 答案: 【小题 1】 田间小路 应允(答应) 【小题 2】叔父被蛇所咬,倒地无法行走。 【小题 3】 狗被人所抛弃,非常可怜。 收养弃

35、狗,是有仁爱之心的表现。 【小题 4】 B 【小题 1】试题分析: “阡陌 ”,一词多义,田间小路。 “许 ”,一词多义,应允,答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小题 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把 “为 ”(被)、 “啮 ”(咬)、 “仆 ”(倒)这些字词 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

36、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 3】试题分析: “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这段话就是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即:(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 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也就是说 狗被人所抛弃,非常可怜。 收养弃狗,是有仁爱之心的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解

37、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 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 4】试题分析:因为狗救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视犬如亲,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点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来分析其精神品质。平时在阅读文章时,要善于分析人物的性

38、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4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题 1】词中 “愁 ”有不同含义,上片含有 之意 ,下片含有 之意。 (2分 ) 【小题 2】下列诗句中与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类似的一句是 ( 2分) A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答案: 【小题 1】闲愁(无病呻吟),壮志难酬之愁(深层哀愁) 【小题 2】 B 【小题 1】

39、试题分析: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 “识尽愁滋味 ”。 “而今 ”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 “识尽愁滋味 ”的阶段。 所谓 “识尽 ”,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通过 “少年 ”、 “而今 ”,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是句内容的理解。 点评: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 ,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小题 2】试题分析:

40、 A.酒喝的微熏,思路更敏捷、胸怀更宽广、胆识更过人、两鬓即使有白发,又算得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一种豁达的心境。 B. “胡未灭 ”,说国仇未报; “鬓先秋 ”,叹此身已老; “泪空流 ”,诉壮志难伸;三个三字短句“一吟悲一事 ”,并以对句形式组成一韵,九个字说尽了一生心事。 C. 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 “春愁 ”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 “春愁 ” 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 “春愁 ”,不外是 “相思 ”二字。 D. “春愁 ”,点明了时令。对这 “愁 ”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 “生天际 ”,可见是

41、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筛选文章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点评:记叙文(这里指广义记叙文,包括散文和小说等)、说明文、议论文都会有这一考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文章内容探究的结果进行审查、鉴别,并作出选择或判断正误。题型有:题干中列出对文章主题、中心、主要信息等内容的探究,要求考生判断其探究是否正确、合理、准确、全面。这类 题一般都是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灵活多变,有的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的项,有的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项;有的是单项选择,有的是多项选择。 默写 默写( 18分) 【小题 1】昨夜江边

42、春水生, 。 (观书有感) 【小题 2】人面不知何处去, 。 (题都城南庄) 【小题 3】衣带渐宽终不悔, 。 (蝶恋花) 【小题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小题 5】 ,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小题 6】 m尔远逝, 。 (小石潭记) 答案: 【小题 1】艨艟巨舰一毛轻 【小题 2】 人面桃花相映红 【小题 3】为伊消得人憔悴 【小题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小题 5】谈笑有鸿儒 【小题 6】往来翕忽 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 1)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艨艟 ”的写法;( 2)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映 ”的写法;( 3)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憔悴 ”的写法

43、;( 4)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畔 ”的写法;( 5)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鸿儒 ”的写法;( 6)默写此句时要注意 “翕 ”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 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作文 作文( 60分)

44、 题目:别样的精彩 要求: 1、文中不要泄露自己的信息 2、字数: 600字左右 答案:略 试题分析:本次作文的题目是 “别样的精彩 ”,题目中有几个关键词, “别样 ”就是不一样的意思, “精彩 ”就是优美、出 色、绝妙的意思。写作时,一定要写清楚这别样的精彩是什么,为什么别样。比如说,这 “精彩 ”是孤独,孤独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个子矮也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等等。先要审清题意,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然后再开始构思。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清楚别样的精彩是什么,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点评: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的体味与思 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