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一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918963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一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一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一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一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9届高考历史(艺考生文化课)第十一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课程标准】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残暴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考纲要求和解读】 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是全球化史观研究范围内的十分重要的世界史内容,也是研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高考中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中经常涉及。全国和各地区高考每年均有出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2.殖民

2、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本课自2009年新课标高考改革前就考查到三角贸易,后来至今未在高考试题中出现,本课内容较为简单,评分侧重于知识层面,以荷兰、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为主,把握其对荷兰、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认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知识考点,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史中相关问题时应用频率非常高。但单独考查工业革命基本史实的情况很少见。在应用中主要关联知识有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重要进程表现,对欧洲、中国和世界的影响等。 4.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重要发展阶段之一,在资本主

3、义发展史中作为重要阶段特征应用频率非常高。但全国卷中很少单独考查。从其他各地高考命题情况看,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影响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1.(2017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3)表3,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

4、的进步,排除B;根据题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生活整体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C;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2.(2016新课标全国卷,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

5、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间”,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破坏有关,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史实, 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故D项错误。,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3.(2016新课标全国卷,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

6、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6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铁路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项错误。C项没有材料依托,D项不符合史实。,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4.(2016江苏单科,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答案】 D 【

7、解析】 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渔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排除A项;19世纪的英国,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第二产业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故B项表述错误;19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当多的劳动力因机器的采用被迫脱离工业生产,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故C项表述错误;19世纪的英国,第一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因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故D项的表述正确。,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5.(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

8、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 D 【解析】 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扩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中的变化,

9、故D项正确。,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二部分: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答案】 B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中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项正

10、确;从表中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中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游记影响,欧洲人要去东方寻找黄金。(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4)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5)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 (6)政治因素:葡萄牙、西班牙对外殖民。 2.条件: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

11、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罗盘针、火药传入和使用)、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地圆学说的流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3.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知识清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4.历程:,知识清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附: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考生应熟悉航海家的航海路线),知识清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

12、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反映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 与此同时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亚、美洲的殖民活动,欧洲早期殖民侵略和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落后和贫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 (2)对欧洲: 引发了“商业革命”: a.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知识清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商品种类日益增多; c.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d.商业强国崛起; e.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引发“价格革命”: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

13、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亚洲: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亚洲,推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4)对美洲:欧洲对美洲开展殖民活动,美洲传统社会遭受灭顶之灾。 (5)对非洲:大量的非洲劳动力被贩卖到美洲,对非洲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知识清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例题】 1.(2015天津文综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14、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答案】 C 【解析】 中国茶叶产量的大增并不是引起英国茶叶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寻找主要原因应该从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角度考虑,故A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主要涉及英国和荷兰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由于世界贸易的较大发展,物品流通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方便,最终导致物价下跌,故C项正确;1750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2014天津卷)150

15、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欧洲航海家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故B项正确。,知识清单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3.(2014全国大纲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

16、,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找到西班牙、葡萄牙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B项法国、英国、荷兰均有此优势;C项不符合史实;D项是西欧各国的共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国家,可以集中物力、财力进行远洋航行,故答案为A项。,知识清单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殖民扩张的情况 1.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主要地点:非洲、亚洲特点:占据殖民据点;垄断商路。 2.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主

17、要地点:中、南美洲 特点:直接掠夺金银,屠杀印第安人;开采金银;发展奴隶制大种植园。,知识清单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3.荷兰的殖民扩张 (1)条件:16世纪荷兰取得独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线的贸易发达,推动了荷兰造船业的发展。 (2)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展海外贸易;大力发展金融业。 (3)影响:17世纪上半期荷兰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4.英国的殖民扩张 (1)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2)过程:海盗式的掠夺;海外贸易;发动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

18、班牙、荷兰、法国)。 (3)影响: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知识清单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二、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商品输出) 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黑奴贸易等)。附: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示意图,知识清单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例题】 1.(2018新课标全国卷,10)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

19、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知识清单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答案】 A 【解析】 柱状图中的数据代表的是1618世纪欧洲向美洲贩运的奴隶数量,很明显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大幅增加的,这个时间段主要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反映的是黑奴贸易这一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对外殖民扩张的手段,故选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是在20世纪初,题干时间与之不符,故排除B;题干反映的是整个欧洲,而“日不落帝国”只体现了英国,另外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不仅仅是依靠贩卖黑奴,故属于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黑奴贸易的主要意图是满足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需要,故D排除。,知识清单二:西方国家

20、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2.(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

21、;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陆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3.(2015福建文综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答案】 A 【解析】 结合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可知,当时荷兰称霸,控制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故A项正

22、确;英国打败法国是在18世纪“七年战争”,故B项错误;17世纪上半叶当时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是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背景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5)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23、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知识清单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3.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4.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5.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交通运输: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6.影响: (1)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生产关系: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代议制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如英国议会改革;工人运动兴起,要求改善经济和政治地位。),知识清单

24、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加快城市化进程。 (4)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影响家庭关系的变革)。 (5)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6)文化: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各种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特别关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工业诞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文化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新思潮萌发;西方文化生活开始影响中国,推动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知识清单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

25、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西门子、爱迪生等); (2)内燃机的新发明(汽车、飞机); (3)化工技术的发展; (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知识清单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大企业时代来临,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3)资本主义加速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4)社会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变化;文艺上: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流派;印象派艺术等。特别关注: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列强对外扩张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

26、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经济上: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加剧,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爆发起了推动作用。,知识清单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例题】 1.(2018全国卷文综历史,11)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

27、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知识清单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有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研究视角有:经济角度、政治角度、自然因素角度,这说明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越来越多元,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英国最早具备经济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自然条件优越等,这些视角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018江苏卷文综历史,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

28、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 B 【解析】 近代的机器“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故A项错误;“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说明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中迫切的问题,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错误。,知识清单三: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201

29、8天津卷历史,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 D 【解析】 依据“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反映了英国科学面临日益落伍的危险,并不能得出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超越英国,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业余科研传统”日益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而

30、1830年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在科学方面依然保有优势,故B项排除;“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合,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扩张到欧美国家,各国不断重视科研,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让英国的有识之士对本国的科研产生危机感,出现材料中现象,故D项正确。,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一、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1.特征:早期的殖民扩张较多地表现为野蛮的暴力掠夺,包括奴役和屠杀殖民地居民,掠夺殖民地的金银财富,奴隶贸易等。 2.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双重性 (1)积极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财富以及大量的黑人奴

31、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廉价劳动力,这是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 (2)消极影响:欧洲各殖民国家以武力为后盾,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迫使亚、非、拉、美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各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造成此后长期落后的局面。,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增强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都带来了环境和污染问题等。 2.不同点: (1)范围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

32、首先在英国爆发,然后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德国和美国的成就尤其突出。 (2)科学的作用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由工人或技师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家成为发明的主体。 (3)标志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内燃机、电力、合成化工为主要标志。 (4)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厂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企业时代的到来,生产的集中和规模的扩大使垄断组织得到迅速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时期。,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时间:19世

33、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2.主要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威逼 3.过程:(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8世纪六十年代到19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之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及欧美工业国的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1.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世

34、界殖民体系的确立,【答案】 A 【解析】 马克思认为推动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推动世界走向一个整体,这源于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才最终确立,故D项错误。,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2.(2016北京文综,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 资本市场的发展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海外殖民掠夺A. B. C. D.,【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

35、时间信息“1618世纪”,再结合所学知识,荷兰和英国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故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与荷兰无关,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错误。,3.(2015四川文综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激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

36、失【答案】 D 【解析】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的说法与题干所要表达的思想毫无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卡莱尔所发出的感叹并不是要描述社会财富激增的社会现象,而是想表达社会财富激增之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故B项错误;题干并不能表现出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对立现象,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卡莱尔所提到的“整个国家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这句话可知其想表达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却逐渐缺失的观点,故D项正确。,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4.(2016浙江文综,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工业革命促进人口

37、职业结构的变动 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 B. C. D.,【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表中典型工种,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对人口职业的变化产生了影响,故正确;图表中各种工种的出现体现了工人的分化,故正确;材料中出现了机修工、机械安装工等行业,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工业的兴起,故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原因,故错误,故A项正确。,5.(2014江苏卷)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

38、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怀特海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的理论发明,故本题选D项。A项牛顿经典力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B项是经典力学建立的基础;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