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学情调研四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92306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学情调研四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学情调研四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学情调研四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学情调研四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学情调研四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学情调研四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8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候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 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C. 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 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答案】A【解析】【详解】 “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说要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 “保民”说明要从民本思想出发,体现出分封制目的是

2、为了稳定统治,故 A 项正确。分封制促进了西周疆域发展,故 B 项错误。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响,故 C 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发展,故 D 项错误。2.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 维护了私有财产B. 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C. 实现了社会平等D.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 “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说明该法律一

3、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 D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保护私有财产的信息,故 A 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并不是维护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故 B 项错误。阶级社会法律具有阶级性,并不会实现了社会平等,故 C 项错误。3.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 2 -的阁员离职。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这说明当时A. 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B. 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C. 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D. 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1689 年颁布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英国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

4、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排除 C;由材料“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 ,说明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没有厘清,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故选 D。4.“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 ”它使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答案】B【解析】【详解】

5、第二次鸦片战争从广州开始,一直打到京津地区,材料中“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说明外国列强侵入京津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南京等通商口岸,说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故 B 项正确。A 是南京条约内容。C 是马关条约影响。D 是辛丑条约的影响。5.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 ”他描写的是A. 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B. 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 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 3 -D.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答案】C【解析】【详解】1947 年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挥师

6、南下,度过黄泛区,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C 项正确。A 是 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是 1948 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以徐州为中心,故 B 项错误。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与材料中“饮马长江滨”“刘邓常胜军”信息不符合,故 D 项错误。6.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 ”针对此状况,列宁A. 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 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答案】B【解析】

7、【详解】材料中“(资本家)政府”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说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为此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明显是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不满,故 A 项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二月革命,此时列宁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 C 项错误。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是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政局,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7.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该会议A. 标志政

8、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 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C.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 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答案】A【解析】- 4 -【详解】1954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说明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标志着政治协制度正式确立,故 A 项正确。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 1956 年“长期共存,荣辱与共”方针提出,故 B 项错误。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是1949 年新政协会议,故 C 项错误。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 1956 年,故 D 项错误。【点睛】(1)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

9、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8.1983 年 6 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 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 大陆承诺不

10、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 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 ,可见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 A;由“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可见两岸执政党的合作而不限于国共两党,排除 B;大陆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排除 C;外交权只有主权国家才有,台湾回归后,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有立法权,但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排除 D。9.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

11、变化,是无法估量的。 ”这一公报的发表A.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5 -B. 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 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 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周恩来以及“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说明是 1972 年中美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 D 项正确。A 是日内瓦会议影响。B 是 1971 年联合国大会。C 是 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建交。10.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选项 战略重点 实现手段选项一 大国协调战略 处理与大国关 伙伴关系选

12、项二 区域整合战略 处理与周边关系 一体化外交选项三 政治联合战略 处理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论坛外交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A. 实行“一边倒”战略B.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C. 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D.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答案】C【解析】【详解】实行“一边倒”战略是建国处理的外交战略,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时间不符,排除 A;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维护世界和平,排除 B;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体现了区域整合战略,故选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符合大国协调战略,符合材料中的第一种,排除 D。11.下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国人创作的一幅漫画,对漫画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6

13、 -A. 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B. 结果以苏联妥协而告终C. 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D. 是“冷战”时期的局部热战【答案】D【解析】材料漫画论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属于美苏对抗冷战形式,并没有诉诸武力,D 错误,符合题意;A、B 和 C 均是关于漫画正确表述,排除。点睛:冷战背景下国际关系12.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 ,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 ”这说明,南宋时期A. 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B. 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 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 坊市界限打

14、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答案】A【解析】- 7 -【详解】材料“南宋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说明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材料后半部分描述了地方市镇具有城市的特征,故 A 项正确。商帮的出现是明清时期,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地方市镇城市化,不是专业化,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故 D 项错误。13.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 70 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

15、6 倍。这反映出A. 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C.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 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海禁政策是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 A;材料中中国处于外贸出超状态,白银应该是流入中国,排除 B;材料没有比较中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信息,排除C;材料中“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47 万余两增加到 732 万余两,增加了 156 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 97 万余两增加到 995 万余两,增加了 1026 倍”说明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故选 D。14.“17 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

16、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 和 17 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A. 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 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 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 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经过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排除 A;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要适应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排除 B;到 19 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最终取得世界殖民霸权,排除 C;由材料“17 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 8 -部16 和 17 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

17、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反映欧洲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 D。15.18 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 “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A. 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B. 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C.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 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经过 16 世纪打败西班牙,17 世纪打败荷兰以及 18 世纪打败法国,英国在 18 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成为国内商业爆炸的主要原因,故 B

18、 项正确。工业革命完成是 19 世纪 40 年代,故 A 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是 17 世纪,故 C 项错误。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 D 项错误。16.下图为1887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 (出自王玉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研究 )对以上表格中人均收入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A. 18871920 年收入增加与政府政策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B. 19201936 年收入增加与列强侵华放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C. 19361949 年收入减少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之间内战有关D. 18871949 年收入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关【答案】B【解

19、析】【详解】192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列强又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1936 年人均- 9 -国民收入提高主要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导致,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1887 年之后增加主要是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导致,故 A 项正确。19361949 年收入减少与抗日战争爆发以及解放战争导致,故 C 项正确。表格体现出近代中国经济变动与政治局势变化紧密相关,故 D 项正确。【点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 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冬”

20、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毁灭性打击17.下表是 17501880 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部分) 。表格数据的变化可说明国家 1750 年 180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880 年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印度 245 197 176 86 28英国 19 43 95 199 229美国 01 08 24 72 147A. 垄断推动英美制造业领先世界B. 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显示 1750 年中国占据世界制造业主导地位,1930 年之后英美等国逐渐占据世界

21、制造业主导,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展工业革命导致,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故 D 项正确。垄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物,不符合表格时间,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不能涵盖表格信息,故 C 项错误。- 10 -18.1952 年 3 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 2442 个,农户达到 17983 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 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这表明南京地区A. 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B. 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C. 农业发展走上了集

22、约化的道路D.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无法体现是南京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排除 A;由材料“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和“乡乡有互助组” ,说明南京地区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故选 B;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尚不具备农业集约化的条件,排除 C;1956 年底,我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以此为标志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排除 D。19.下列是 19982000 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 。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年份 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

23、比重(%)1998 2083 390 33621 6290 17750 33211999 3245 562 35571 6157 18954 3281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A. 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B.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C. 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11 -【答案】B【解析】【详解】1992 年中国开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格显示 1998 年之后连续三年私营企业比重逐年上升、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略微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故 B 项正

24、确。A 是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21 世纪初期,故 C 项错误。中国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并没有动摇,故 D 项错误。20.下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拍摄的一幅照片。该照片可表明A. 近代文明礼仪被普遍接受B. 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C. 妇女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D. 近代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显示人物服装有西装、旗袍和长袍马褂,体现出服饰新旧杂陈现象,故 D 项正确。A 中普遍接受显然说法绝对,排除。图片中服饰穿着比较随意,并不带有政治色彩,故B 项错误。男装中有穿着西装,说明妇女并不

25、单独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故 C 项错误。【点睛】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习俗并没有完全西化,而是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在地域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21.有人认为,如果说 1929 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 12 -的“慢性病” 。这形象的说明了 1929 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 波及范围广B. 破

26、坏性特别大C. 持续时间长D. 引发政治危机【答案】C【解析】“慢性病”说明周期长,故 C 项正确;范围、破坏性和影响均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A、B 和 D。22.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 年 5 月 27 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 3 年,各州法院裁定约 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B. 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C.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D. 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

27、受到严厉警告”和“各州法院裁定约 1600 条新法违反法律”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故选 A;罗斯福新政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效果,排除 C;材料只是涉及特定时期的美国总统与最高法院的博弈,排除 D。23.1935 年,美国政府实施联邦艺术计划,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参与了进来。这不同于纯粹的单向施舍,正如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 “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面使人有用的活动。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 。艺术家的感慨,主要缘于政府A. 关注民众艺术需求B. 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教济

28、金C. 全面推行以工代赈- 13 -D. 以立法形式调整劳资关系【答案】C【解析】1935 年的美国正处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努力中,民众的关注点不是艺术需求,排除 A;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失业者提供紧急教济金,排除 B;材料中没有体现劳资关系的调整,排除 D。由“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 ,实际是政府全面推行以工代赈,故选 C。24.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到:“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 ”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 稳定价格,增

29、加农民收入B. 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C. 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D. 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答案】A【解析】经济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收入下降,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做法是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排除 C,选 A;就经济危机期间,刺激产品出口容易掀起贸易战,从而加剧经济危机,排除 B;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防止投机,排除 D。25.美国里根总统在 1981 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 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 60 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 40 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

30、联邦政府A. 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B. 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C. 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D. 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答案】A【解析】材料“1981 年” “撤销和放宽了 60 多项管制条例” “40 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 14 -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在逐步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社会福利,减轻政府负担,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自由放任” ;C 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 ;D 项与材料相反,排除。26.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

31、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 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 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 “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 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答案】C【解析】“”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说明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经济模式不同,C 正确;材料中有国家干预经济,只是减少干预,A 错误;B 说法错误;二战后是御用凯恩斯主义思想;D 中自由放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7.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 1928 年和 1940 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项目 1928 年

32、1940 年 增幅(%)钢(万吨) 430 1830 326煤炭(万吨) 3550 16600 368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谷物(万吨) 7300 9550 31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 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 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5 -C. 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D. 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答案】C【解析】表格显示钢煤炭涨幅在 326% 和 368% ,而棉纺织品和谷物涨幅只有 40% ,说明苏联注重工业化发展,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C 正确;农业集体化主要是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不是解决了粮食供

33、应问题,A 错误;苏联工业化不是协调发展,B 错误;苏联农民生活水平较为低下,D 错误。点睛: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历史特征及其历史教训(1)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2)教训: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28.1938 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 45 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 23 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

34、议反映出当时苏联A. 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B. 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C. 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D.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苏联存在“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 ,这说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了效率低下等弊端,故 D 项正确;材料现象不能代表整个工人阶级觉悟低下,故 A 项错误;此时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现象,故 B 项错误;1937 年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 C 项错误。29.布哈林说:“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

35、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 16 -发展打破纪录。 ”这表明他主张A. 协调工农业发展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推行农业集体化D. 加快农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可见布哈林主张协调工农业发展,故排除 B,选 A;材料没有体现布哈林对农业发展的具体思路,排除 C;材料的主旨不是要加快农业的发展,排除 D。30.赫鲁晓夫继承了一份可怕的遗产。 “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 ”为此,他

36、的农业改革措施是A. 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B. 组织个体农民,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C. 收购制代替产品义务交售制D. 建立家庭农场,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描述的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实行僵化农业集体化导致农村民众生活现状,为此赫鲁晓夫从农业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粮食收购制代替产品义务交售制,故 C 项正确。A 和 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B 是斯大林时期实行农业措施。31.1958 年,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

37、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A.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 B.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C. 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 D. 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明显不切合苏联的实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C 正确;- 17 -A 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源;C 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D 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2.漫长的 20 世纪指出:30 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 “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A.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

38、的干预B. 建立“福利国家”C. 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D. 发展“混合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大危机的破坏导致保护主义盛行,金本位制崩溃以及经济协调机制缺失。材料 “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说明经济危机原先的货币体系崩溃,为此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稳定货币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稳定国际贸易体系,故 C 项正确。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属于国家管理经济方针,故 A 项错误。 “福利国家”是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实行措施,故 B 项错误。 “混合经济”是 20 世纪 80 年代针对经济“滞胀”解决的措施,故 D 项错误。33.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各方只是使

39、用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贸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应是因为A. 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B. 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C. 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D. 基本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关贸总协定的出现是在没有严密而完整的多边协定的基础之上的,能够取得成功,其原因在于缔约国对其自由贸易的宗旨的认可,C 符合题意;A“基本消除”与史实不符;B 与材料不符;D 与史实不符。34.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

40、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 18 -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该文件的签署A. 遏制了苏联向西欧的扩张B. 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C. 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的建立D. 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目前实现货币统一联盟是欧盟,欧盟同时实行“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 ,显然说明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了政治一体化,故 B 项正确。苏联此时已经解体,材料中货币一体化签署应该是欧盟成立之后,故 A 项和 D 项错误。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 1967 年,故 C 项错误。【点睛】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5.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统计,

41、从 1990 年到 2015 年,发达国家 GDP 占全球的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为此,美国从 2008 年到 2016 年对其他国家先后采取了600 多项歧视性的贸易措施。材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A. 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B. 美国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倾向C.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D. 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发达国家 GDP 占全球的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说明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模式受到冲击,D 正确;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A 错误;反其全球化不符合材料主旨,B 错误;C 中新秩序没有形成。- 19 -36.下图反映了当

42、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现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经济矛盾丛生B. 发展中国家无缘高科技C. 经济区域集团化增强D.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答案】D【解析】漫画显示飞机制造凸显全球化趋势, “这些家伙出境不签证”属于国际制造的全球化趋势,故 D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造信息,故 A 和 B 错误;材料体现经济全球化,不是区域集团化,故 C 错误。点睛: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1.经济全球化仅指经济方面的发展趋势,一体化还有政治、军事方面等的内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经济全球化的受益国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

43、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37.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A. 道家B. 法家C. 儒家D. 墨家【答案】A- 20 -【解析】从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 “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中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思想流派是道家思想,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

44、“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是解题的关键。38.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兼爱、非攻、尚贤”C. “不尚贤,使民不争” D.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答案】A【解析】“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就是不把自己的厉害关系强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 正确;B 是墨家大爱思想;C 是老子思想;D 是法家思想。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39.董仲舒称:“天之生民,

45、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A. 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 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 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 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可以看出董仲舒将儒家的德治上升到天命的高度,督促统治者要施行德治,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的“民本”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道家“无为”思想、法家思想,排除 BD;C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故其德足以安

46、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的分析理解,结合所学董仲舒思想分析解答。- 21 -40.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该主张旨在A. 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B. 强调遵从纲常伦理C. 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D. 废弃郡国并行体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既是社会的“至上神” ,董仲舒强调“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 ,郊祭就是郊天之祭反映了对上天的敬畏,尊天地从而可以贵君权,因为天子受命于天,从而神话皇权,故选 A;材料中未提到说明伦理纲常的重要性,故排除 B;董

47、仲舒的时代,儒学刚刚获得独尊的地位,不可能得到提升,故排除 C;D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满分 40 分。41.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 ,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 ,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

48、列于州县” ,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和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 、 “誊录” ,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

49、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22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趋势,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答案】 (1)选官原则:以德取人;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2)趋势:开放性;严密化。进步性:扩大官吏来源;追求公平公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官员素质。(3)特点:将课绩与监察紧密结合;考察方式多途并进。政治智慧:选贤任能注重德才兼备;鼓励官员积极治国理政;构建完善官员考察机制。【解析】(1)由材料“轨德立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汉重视以德取人;由材料“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 ,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可以得出,汉代比较注重官员的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2)第一问,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