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一.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2513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专题 11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一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读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回答13 题。1999 年 2005 年 2010 年侵蚀强度等级 面积(km 2) 比例(%) 面积(km 2) 比例(%) 面积(km 2) 比例(%)低度侵蚀 187.81 8.58 153.70 7.02 95.82 4.38轻度侵蚀 1202.09 54.89 793.70 36.24 723.75 33.05中度侵蚀 601.11 27.45 621.62 28.39 685.90

2、 31.31强度侵蚀 169.77 7.75 348.89 15.93 377.33 17.23极强度侵蚀 27.98 1.28 230.73 10.54 264.01 12.06剧烈侵蚀 1.12 0.05 41.25 1.88 43.07 1.971.20052010 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2.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分布,其成因最可能是( )。A.修筑公路 B.居民点建设C.矿产开采 D.过度放牧3.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调整农业结构 修建梯田 发展“处方”农

3、业 采用滴灌技术A. B. C. D.解析 第 1 题,读表可知,20052010 年元阳县水土流失轻度侵蚀呈负增长,中度侵蚀变化比例为 2.93%,强度侵蚀为 1.3%,极强度侵蚀为 1.52%。第 2 题,修筑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一般呈线状分布;一般情况下,居民点建设不会造成剧烈的水土流失;山区过度放牧造成的水土流失呈片状分布。第 3 题,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来蓄水、保土等措施都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处方”农业主要是为了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采用滴灌技术主要是为了节水,多用于干旱缺水地区。答案 1.B 2.C 3.A塔拉滩地区(图甲)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

4、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恢复,沙丘移动速度得到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图,回答 46 题。24.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水土流失C.森林破坏 D.土壤盐碱化5.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原因是太阳能电池板(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6.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提高水电发电量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析 第 4 题,塔拉滩地

5、区位于青藏高原,地表典型植被为高原草甸,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以戈壁沙丘为主,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第 5 题,沙丘广布的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是水分条件。减弱风力侵蚀不会直接使植被生长;太阳能电池板因遮挡阳光会降低土壤温度,电池板下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差;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蒸发强,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第 6 题,羊群啃食园区生长过盛的草地,减少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可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光伏产业园区与水电发电量无关,该区多沙丘、戈壁,牧羊业会降

6、低植被覆盖率,可能会促进沙丘发展。答案 4.A 5.C 6.D水库消落带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 30 米,消落带面积达 400 多平方千米(如下图所示)。读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回答 79 题。7.下列关于水库消落带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周期性蓄洪或泄洪B.流域内植物破坏C.气候变暖、库区蒸发加剧D.周边地区过度开垦,农业大量引水灌溉8.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下列

7、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加强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的管理与规划3B.大力建设植被生态工程C.鼓励库区两岸农村在出露期耕种D.建立预防预警监测系统解析 第 7 题,水库消落带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水库蓄水、排水导致的水位涨落是形成消落带的主要原因。第 8 题,夏季是长江的汛期,下游受洪灾威胁最严重。三峡水库需大量排水来降低水位,以腾出防洪库容,故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是夏季。第 9 题,消落带有一定的坡度,我国夏季降水丰富,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强;水位的反复涨落,导致消落带上的植被很少,保持

8、水土能力差;反复的干湿交替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其易被侵蚀;水库波浪和库区水位的频繁升降,也会使消落带土壤被侵蚀,所以水土流失严重。对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可以从建立预防预警监测系统、加强对消落带生态环境管理与规划、大力建设植被生态工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消落带开垦为耕地,不利于水土流失的防治。答案 7.A 8.B 9.C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读 20002014 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回答 1011 题。10.20002003 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

9、川C.珠江三角洲 D.新疆、陕西11.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A.20022005 年 B.20052008 年C.20082011 年 D.20112014 年解析 第 10 题,20002003 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新疆、陕西,两地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天然气资源得到开发,消费量增长快。长江三角洲、重庆、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天然气资源缺乏,需要调入,增长慢。第 11 题,由图可知,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20052008 年,消费重心向东迁移幅度最大,其他时段迁移距离小。答案 10.D 11.B

10、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其周边地区是北疆重要的粮棉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北疆铁路途经湖泊的西侧,在西北阿拉山口与中亚对接。近年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湖面面积急剧萎缩,湖滨地区荒漠化程度加剧,湖区水位年内变化十分显著。4(1)阿拉山口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试分析其原因。(2)分析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3)沙泉子、黑山头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分析近年来该处沙源增多的原因。(4)近年来该地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你是否赞成该地大面积发展棉花种植业?并说明理由。解析 第(1)题,西北风主导风向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峡谷地形密切相

11、关。该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艾比湖因地势低,与周围地区相比气温较高,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第(2)题,阿拉山口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较多,地形的狭管效应对加剧风速关系影响最大;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阿拉山口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导致风力强;地势起伏导致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风速;植被覆盖率低导致阻力小等。第(3)题,沙源增加主要是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因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底干涸面积扩大,进而增加沙源;因人口增加而过度开垦,进而导致的土地荒漠化而增加的风沙;因植被破坏而增加的沙源;西北风携带的来自中亚地区荒漠的沙粒。第(4)题为开放

12、性试题,赞成或不赞成都要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两个因素,从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 (1)艾比湖因地势低而形成盆地的聚热效应,进而形成相对的低压区;加上阿拉山口地处西北东南向的狭长谷地,受到地形的控制而盛行西北风。(2)阿拉山口东北部是玛依力山,西部是阿拉套山,是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谷地,地形的狭管作用是形成当地西北大风的主要原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冷空气顺势而下加剧了风速;该地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低,风阻小;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压梯度大,风力强。(3)干涸的河床底部,入湖水量减少,干涸湖底扩大,增加了沙源;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耕地强度加大,风力侵蚀加强;湖滨沼泽植

13、被、草甸植被及荒漠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增加了沙源。(4)赞成。夏季日照长、晴天多,光照、热量充足;棉花品质好,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产成本低;种植历史悠久。或不赞成。水源不足,加剧水资源紧张;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劳动力不足;远离市场,价格波动大;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化)。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索恩河是其北部的一条支流。罗讷河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 1/6 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在瑞士的日内瓦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

14、“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从 1880年开始,瑞士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5(1)指出两河交汇处“泾渭分明”奇特景观出现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原因。(2)简述瑞士在罗讷河上游山地修建高海拔水库的最主要目的,并分析水库水位的季节变化规律。(3)分析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原因。解析 本题组以罗讷河为背景材料,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第(1)题,读图可知,罗讷河流经日内瓦湖后与阿尔沃河交汇,河流流经日内瓦湖,流速明显减缓,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大量沉积,流出湖泊的河水清澈;读图可知,阿尔沃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上,主要的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

15、大,再加上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所以在夏季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第(2)题,从 1880 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保证冬季有水发电,使得全年发电量保持稳定。第(3)题,抓住关键词“全流域性大洪水”,结合材料并根据河流不同河段及上、中、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答案 (1)夏季。原因: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沉积,水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且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2)发电。夏季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水库蓄水,保持较高水位;冬季逐步放水,保证发电,水位降低。(3)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上游河段流量大;中上游的水库、日内瓦湖和沼泽的调蓄作用明显;罗讷河下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北部支流索恩河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由于罗讷河不同河段出现汛期时间不同,所以罗讷河难以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