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2515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6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5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 4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回答 12 题。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其主要目的是( )。减少水分蒸发 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实现自流引水 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 B.C. D.2.如今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下列关于此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B.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C.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2、性D.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龙首渠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利用地势实现自流,采用井渠施工法便于分段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难度。第 2 题,人类活动使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流水侵蚀加重,使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答案 1.D 2.C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与降水、气温的关系。读图,回答 34 题。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2A.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大致呈正相关B.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C.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D.湖泊水位变

3、化与高原、山地冰雪融水无关4.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的变化,会导致近期内( )。A.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B.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C.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D.青藏高原水循环受影响解析 第 3 题,年均温持续上升,湖泊水位先增后减;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加剧,增加湖泊水的来源,并对湖泊水位造成影响,但不是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第 4 题,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等三个选项内容与湖泊水位变化是并列关系,并非因果递进的关系。湖泊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局部地区的小气候,会对湖面水分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水循环。答案 3.C 4.D下图为我国东

4、部季风区某山峰及其附近地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状图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海拔 1200 m 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地 1.3 m 的位置的断面面积)之和所占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年均降水量为 2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年降水量比西北坡多 100 mm 左右。读图,回答 57 题。5.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 B.秦岭C.武夷山 D.大别山6.海拔 16002000 m 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C.土壤水分 D.地势起伏7.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最可能是( )。A.东南坡海拔 140

5、0 m 处B.西北坡海拔 1600 m 处3C.西北坡海拔 1200 m 处D.东南坡海拔 1900 m 处解析 第 5 题,该山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海拔达 2000 m,且降水十分丰富,应位于我国纬度较低的地区。第 6 题,由图示可知,海拔 16002000 m 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据这两个条件判断,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不符。西北坡为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含水量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材料和图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情况。第 7 题,读图

6、可知,相对于其他组合,西北坡海拔 1600 m 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乔木物种丰富程度最高。答案 5.C 6.C 7.B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 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读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回答 89 题。8.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A.海拔 1100 m 以下,积雪覆盖面积下降B.海拔 11005300 m,积雪覆盖面积增加C.海拔

7、 5300 m 以上,积雪覆盖面积下降D.海拔 1100 m 以下,积雪可能已在春季消融9.影响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 3800 m 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是( )。A.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下降B.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积雪的升华量减小C.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部分积雪被强风搬走D.高海拔地区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逐渐增强解析 第 8 题,读图可知,夏季,该山海拔在 1100 m 以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 0,积雪覆盖面积无变化;海拔 11005300 m 处,积雪覆盖变化率为负值,表明积雪覆盖面积减少;海拔5300 m 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率变为正值,不断上升,表明积雪覆盖面积

8、增加;海拔 1100 m 以4下,无论冬季积雪覆盖变化率怎么变化,夏季积雪覆盖变化率始终为 0,积雪覆盖面积无变化,则积雪可能已在春季消融。第 9 题,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气温和风力的影响。高海拔地区全年气温低,气温变化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小;海拔越高,风速越大,积雪的升华量越大;高海拔地区冬季多大风,部分区域的积雪被强风搬运至他处,积雪覆盖面积下降;积雪面积变化主要受气温、风力影响,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弱并不直接影响积雪的面积变化。答案 8.D 9.C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 181 种鸟类,半岛海湾内则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

9、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青睐。读图,回答 1011 题。10.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C.地形 D.洋流11.下列不属于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是( )。A.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B.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C.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D.半岛上多盐湖,盐度适宜解析 第 10 题,瓦尔德斯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少,靠近海洋但降水少,所以海陆位置和洋流都不符合条件。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不是其降水少的原因。根据材料提示,瓦尔德

10、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可知瓦尔德斯半岛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西侧,虽然靠近海洋,但由于受地形阻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第 11 题,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说明该海域适宜海洋动物生存,生存环境好。读图可知,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位于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且材料提到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所以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半岛上有盐湖,但海鸟和海洋动物的生存范围主要是海洋。答案 10.C 11.D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八百里秦川”特指沿秦岭以北的渭河冲积平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下图所示区域就是“八百里秦

11、川”。(1)说出图中低山丘陵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理由。(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角度分析治理图中低山丘陵地区生态问题的根本措施。(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图示区域农业发展限制性因素的形成。解析 第(1)题,图中低山丘陵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可从地形、植被和降水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角度分析治理图中低山丘陵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主要从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角度分析。第(3)题,图示区域农业发展限制性因素主要从降水的季节变化、寒潮、焚风效应等方面分析。答案 (1)水土流失。理由:落差大,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2)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

12、刷,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所以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3)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综合的地理环境。该区域是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导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导致春旱的发生;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风强劲,导致寒潮与春季的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所以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暴雨,低山丘陵地区地势崎岖,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海军 152 编队某年 4 月 3 日从舟山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完成海军第二十批护航任务,历时 10 个月,期间共为 39

13、批 90 艘中外船舶护航,有效维护了战略通道安全,充分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护航任务结束后,编队未经休整直接转入环球访问任务,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先后抵达苏丹、埃及、丹麦、芬兰、瑞典、波兰、葡萄牙、美国、古巴、墨西哥、东帝汶、印度尼西亚等 16 个国家进行访问。于次年 2 月 8 日返回位于舟山的母港。6(1)说出海军 152 编队母港所处地域的自然带名称,并说明理由。(2)分析海军 152 编队从 A 国到 B 国看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3)海军 152 编队发现 C 国和 D 国纬度相近,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试分析其原因。解析 第(1)题,海军 152 编队母港所处地域为舟山

14、,位于我国长江流域沿海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第(2)题,海军 152 编队从 A 国到 B国即从北欧到地中海沿岸看到的自然带差异,主要是由热量差异引起的。第(3)题,C 和 D 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从气压带、风带、洋流及地形等角度分析。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理由:母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A 国到 B 国自然带的差异是南北向的差异,主要是纬度的差异导致太阳辐射的不同,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3)C 国和 D 国纬度相近,但是 C 国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荒漠带。而 D 国地处来自海上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受到暖流的影响,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