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928512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背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组承接了四上教材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这一专题,学生通过继续学习名人、伟人、普通人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学习其优秀的品质,从而使自己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本单元教材又承接了五下教材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专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体现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作为本组的第一篇文章,要围绕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

2、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教学课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本文故事引人入胜,叙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在第 2 自然段和第 5 自然段,通过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的描写,衬

3、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说明了伽利略在双方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他在冒着多么大的风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1.课前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关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生平传记或图片资料,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对人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课件演示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4.读写结合法。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4、他就是 17 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 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2书或互联网自学。2.同桌间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

5、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初步交流。四、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第 二 课 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的新词。同桌互相检查。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二、研读文本,深化感知。(一)结合上节课的自读和交流来填空,并说明理由。1.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你更喜欢谁?为什

6、么?2.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二)小组交流。(三)集体汇报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1.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 ;25 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算式法 10+110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 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

7、比 10 磅的快。图示法及课件演示法等) (课件中的内容来自百度搜索)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 “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妄下结论。2.伽利略是一个(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 (教师引导理解“信奉” )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实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3.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a.学生汇报:面对

8、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3b.教师补充互联网资料布鲁诺 ,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1.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 (进行课件播放,教师范读第六自然段) (课件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话抄写下来,并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3.伽利略做这个实验

9、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 (学生默读勾画)4.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5.随文练笔(课件演示):想象一下,试验结束后,人们又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四、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 ,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教学反思: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课文,要在旧教材中渗透新的理念,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意图。上完课听课老师们的反响挺好,我也深感欣慰,教完这一课,给我也带来一份

10、精心策划的“意外” 。 1、让我有“下岗”的感觉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我以课文进行“重组” ,即以“喜欢谁”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作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生活的主线,让学生从书中或课外资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当我让学生谈谈“你喜欢谁?为什么?”时,我看到学生各抒己见,或从书中或从课外资料中据理力争、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谈的自信姿态,那不说服对

11、方辩友誓不罢休的决心,让我为之感动,让老师们为之感叹,这才是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着着实实让我感受到“下岗”的滋味。当学生从书中充分明白到伽利略从试验中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时,人们的态度也由责备到怀疑到明白,我就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改变了,那喜欢亚里士多德的同学你们的态度改变了吗?李浩明同学这样说道:“我还喜欢亚里士多德,他说这句话虽然有错,但他给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人们还称他为学问之神 ,但我也喜欢伽利略。 ”这不证明了课标指出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独特体会是多么的深刻

12、精辟啊!此时老师再多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2、让我有惊奇的喜悦 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难点我抛给学生让小组自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事先我也以学生的角度,曾绞尽脑汁地想,也曾请教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得出要理解这段话所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1)图示法(2)抓住关键词。没想到在交流汇报时,不经意的我看到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竟告诉我,他们小组采用列算式来理解:(10+1)10 快10-110 慢,这样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学科间的知识是相通的,4这是语数学科间多么巧妙的结合啊!他们在讲述过程是那样地有条不

13、紊、句句在理,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更惊奇的喜悦还在后头,李琳琳同学告诉我:“我觉得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太复杂了,只要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从高处落下,100 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 1 磅重的 100 倍,那么当 100 磅重铁球落地时,1 磅重的铁球还悬在半空中,这显然是不可能。可见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这种理解是那样的通俗易懂,让我难以置信,此时此刻我深深地领悟到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 3、让我有深刻的感叹 不管是“下岗”的感觉,还是惊奇的喜悦,都让我深深的明白了:一节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拥有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地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于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300417-1-1-2002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1-1 Generic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 (Endorsement .pdf DIN EN 300417-1-1-2002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1-1 Generic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 (Endorsement .pdf
  • DIN EN 300417-1-2-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1-2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Implementation Confor.pdf DIN EN 300417-1-2-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1-2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Implementation Confor.pdf
  • DIN EN 300417-10-1-2004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10-1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radio spec.pdf DIN EN 300417-10-1-2004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10-1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radio spec.pdf
  • DIN EN 300417-2-1-2002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2-1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and Plesioc.pdf DIN EN 300417-2-1-2002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2-1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and Plesioc.pdf
  • DIN EN 300417-2-2-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2-2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and Plesioc.pdf DIN EN 300417-2-2-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2-2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and Plesioc.pdf
  • DIN EN 300417-3-1-2002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3-1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N (STM-N) regenerat.pdf DIN EN 300417-3-1-2002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3-1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N (STM-N) regenerat.pdf
  • DIN EN 300417-3-2-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3-2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N (STM-N) regenerat.pdf DIN EN 300417-3-2-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3-2 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 N (STM-N) regenerat.pdf
  • DIN EN 300417-4-1-2002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4-1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path layer f.pdf DIN EN 300417-4-1-2002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4-1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path layer f.pdf
  • DIN EN 300417-4-2-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4-2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path layer f.pdf DIN EN 300417-4-2-2000 Transmission and Multiplexing (TM) - Gener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 functionality of equipment - Part 4-2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path layer f.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