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西南宁马山县民族中学 2015-2016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菜畦 q 蟋蟀 shui 骊 l 歌 冰雹 bo B叮嘱 zh 花圃 p 木屐 j 讪 shn 笑C禅蜕 tu 瞬 shn 息 宿 s 儒 尴 gn 尬 D倜 t 傥 相称 chng 确凿 zhu 珊 shn 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D项中“称”声母是前鼻音。考点:识记并正确
2、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2 分)A攒成 桑葚 人迹罕至 情不自禁 B恐惧 脑髓 勇往直前 荒草萋萋C肿胀 丑陋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D书塾 嫉妒 气势汹汹 来历不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D项中“名”为“明”。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B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C听了李学生英雄事迹报
3、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D在音乐会上,张张笑脸沉浸在欢乐之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2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B句缺少主语,C句“长时间”与“久久”重复,D句“笑脸沉浸”主谓搭配不当,答案为A。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
4、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称谓”是否恰当,主要是考虑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等方面的要求。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家母”应用于自称,不能称他人;B“令嫒”中的“令”是敬词,不能自称;C 同 B。答案为 D。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伤仲永一文意在说明,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毫无关系,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B
5、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坚持梦想,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C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将现实与往事交替着写,将爸爸爱花和“我”的毕业典礼两线交替着写,突出了爸爸既严厉又充满了关爱的性格。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答案】A【解析】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6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1) ,云从窗里出。(2) 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4)几处早莺争暖树, 。
6、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5)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6)朱熹观书有感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答案】 (1)鸟向檐上飞 (2)深林人不知, 明月 来相照。 (3)不要悲伤,不要心急!(4)谁家新燕啄春泥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檐、燕、啄、渠,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7请写出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中你最喜欢的一个
7、人物和他(她)的故事。 (4 分)人物: 故事: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所读所记,选择水浒传中自己熟悉的人物来叙述其有关故事情节即可。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二、说明文阅读理解(每小题 2 分,共 8 分)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线等为原料。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 6266
8、,用来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 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用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上相应的颜色。染色后,就该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的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最后是烘干。就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8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 ) (2 分)A、 制作过程 B保养过程 C艺术特色9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一项是( ) (
9、2 分)4A空间顺序 B工艺流程顺序 C由主到次的顺序10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 (2 分)A举例子 分类别 B作比较 列数据 C分类别 列数据11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 )(2 分)A|B|C|D|【答案】8A9B10C11D【解析】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从“选用的蜡有三种”一句来看,显然是分类说明,同时还有列数字说明。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注意题中提示
10、的“两部分” ,阅读全文,根据各段所说明内容的关系和文章的结构特点来分析。本文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总写,其后是分说。所以答案为 D。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6 分)(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1、”5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2本文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他和韩愈、柳元 、 、苏洵、苏澈、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2 分)1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停顿一次) (2 分) 余 闻 之 也 久 即 书 诗 四 句 14下列“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父利其然也,
1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16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_的方式,其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 分)【答案】12欧阳修 、苏轼13余闻之也/久 即/书诗四句 14C 15 (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16议论。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
13、识记 A。试题分析:分析文言句子朗读节奏,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本题要求只划一处,分析句子两大层意义来划分。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之”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之”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C 句的“之”为助词“的” ,其它三项皆作代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6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
14、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邑”“奇” “稍稍” “宾客” “或” “乞” “利”“然” “日” “扳” “环谒” “使”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积累,了解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再根据文段内容判断。本段是作者发表见解的,显然是议论。从作者所说的“受天”与“受人”的关系来理解分析作者的观点。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二)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
15、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7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18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答案】17C 18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本文主要写了王冕学习痴迷的状态,从这点来
16、概括回答本问题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四、现代文阅读理解(12 分)【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7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
17、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乙】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
18、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
19、梦境里去。19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甲】文可以用 来概括, 【乙】文可以用来概括。 (2 分)20 【甲】文中的总括句是 ;【乙】文第二段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是 。 (4 分)21从【甲】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可以看出作者是由 到 来写的,从【乙】文中“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可以看出作者是用 的方式把读者引入画山绣水中的。 (4 分)22从作者写景的目的来看, 【甲】文写景是 , 【乙】文写景是 。 (2 分)【答案】19无限趣味 清奇峭拔21 【甲】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乙】文: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
20、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21概括(整体) 具体(局部) 记游22表达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解析】8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那就要找到两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抓住关键词来概括景物的特点。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抓住题中提示的答点“总括句” “议论、抒情句”梳理两文的内容,找到语句直接摘引即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注意题中的提示的关键信息, “由到”指的是写作顺序,根据文章内容来判断即可。根据“神游”一词,结合文
21、章内容即可判断是“游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分析:抓住题中提示的答点“作者写景的目的” ,阅读两文,从作者描写景物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五、作文(40 分)题目:童年趣事要求: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答案】例文:童年趣事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不必说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河里游泳、钓鱼、捉螃蟹、捉龙虾,抬来家里的大木盆划船;也不必说我们在草地上打滚、摔跤
22、、捉蛐蛐、捉蚂蚱,看两头大黄牛打架。单是村东头那颗歪脖子的大枣树,就有无限的乐趣。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 。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没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
23、也不敢去惹马蜂了。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9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 。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 “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
24、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掏鸟窝一般要两个人,一个掏,一个接,动作要干净利落,不然,碰到大人是要挨打的,因为大人们说那是益鸟。但那时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益鸟,什么是害鸟,只是想尝一尝鸟肉是什么滋味。掏出鸟后,我们先把鸟杀死,拔掉鸟毛,剖开鸟腹,除去内脏,然后浇上酱油,撒上盐。当然,这些都是从家里“偷”出来的。这些都干好了,就把鸟放在火上烤。烤熟后,大家一人一口,津津有味地分享这“野味儿” 。那诱人的香味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那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解析】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