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93086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 工业化阶段C.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 衰落阶段2. 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A. 以面状为主B. 由点状向岛状发展C. 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D. 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答案】1. B 2. B【解析】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二、第三产业占比重很大,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第二产业。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状向岛

2、状发展,不再以单个城市为核心区域。- 2 -【1 题详解】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B 对,D 错。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刚刚起步,A 错。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二、第三产业占比重很大,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第二产业,C 错。【2 题详解】根据图例,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由单个城市不断向周围地区扩展,核心区域范围扩大,我国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状向岛状发展,B 对。没有形成以面状为主的结构,A 错。岛状区域沿经济发展轴线分布,没有形成网络状,C 错。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D 错。读“某城市近 30 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3

3、.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bc 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 abc B. cab C. cba D. bac4. 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a 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 b 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 bc 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D. c 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答案】3. A 4. C【解析】【3 题详解】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 a 时期第一产业占比重大,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最早。b 时期第二产业占比重大,是工业化阶段。c 时期第三产业占比重大,是高效益综合增长阶段,最晚。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bc,A 对。B

4、、C、D 错。【4 题详解】- 3 -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 a 时期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经济水平低,城市化水平最低,A错误。b 时期第二产业快速增长,环境质量最差,B 错误。bc 时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C 正确。c 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D 错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 、“绿色中国” 、 “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 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

5、系B. 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 该图划分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6.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金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B. “银色中国”海拔高度影响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黄色中国”风力沉积作用【答案】5. D 6. B【解析】【5 题详解】图中各区域间是相互联系的,存在广泛的联系,A 错误。自然区域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是模糊的,B 错误。各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也有明显的分异,C 错误。该图划分的四块区域,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D 正确。【6 题详解】图中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 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金色中国”

6、,原因是海陆位置影响,A 错误。是青藏高原区,是“银色中国” ,原因是海拔高度影响,形成雪域高原,B 正确。是江南丘陵区,是“绿色中国” ,原因是为亚热带常绿林分布区,C 错误。是北方地区,是“黄色中国” ,原因是河流、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 错误。- 4 -【点睛】自然区域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是模糊的。各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也有明显的分异。划分四色中国,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金色中国” ,原因是海陆位置影响,沙漠分布广泛。读中国南、北方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7. 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

7、存在明显的差异B. 南方地区水热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C. 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D. 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8. 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A. 酸雨 B. 泥石流 C. 沙尘暴 D. 风暴潮【答案】7. A 8. C【解析】【7 题详解】结合图示曲线,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A 正确。南方地区水热条件优于北方地区,但耕地面积少于北方,B 错误。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小于北方地区,C错误。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人均水资源量也少于南方,D 错。【8 题详解】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沙尘暴,北方气候干旱,表土裸

8、露,风力强,易发生沙尘暴天气,C 对。酸雨、泥石流主要出现在南方多雨地区,A、B 错。风暴潮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D 错。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9. 该地区位于我国A. 西南地区 B. 华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青藏地区10. 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 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 一年中春季最干旱【答案】9. C 10. D【解析】最冷月气温小于 0,该地区位于温带。该地夏季高温,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一年中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少,最干旱。西南地区、华南地

9、区位于亚热带。【9 题详解】根据气温曲线,最冷月气温小于 0,该地区位于温带。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位于亚热带,A、B 错。该地夏季高温,位于我国华北地区,C 对。青藏地区夏季凉爽,平均气温约 8左右,D 错。【10 题详解】结合上题,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自然环境的叙述中,植被为落叶阔叶林,A 错误。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 错误。农业耕作制度两年三熟,C 错误。一年中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少,最干旱,D 正确。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6 -11.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

10、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B. C. D. 1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增加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答案】11. D 12. A【解析】【11 题详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以缓解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不能解决,错误。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输水,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正确。黄河下游是地上河,丙至丁段需要梯级抽水,丁到戊段可以自流引水,错误。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正确。D 对,A、B、C错。【12 题详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可提高社会对长江

11、水质的关注,A 正确。调水使长江入海水量减少,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减少,B 错误。可能增加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C 错误。不能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D 错误。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下列问题。- 7 -13.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A. 地形起伏大,发电稳定B. 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C. 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D. 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14. 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A. 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B. 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C.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 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答案】13. B 14. A

12、【解析】试题分析:【13 题详解】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接近冬季风(亚洲高压)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形平坦,植被稀少,冬春季节多大风,故 B 正确。【14 题详解】发展风电替代火电,减少矿物质燃料的燃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 A 正确。考点:区域地理宁夏南部山区地处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改革开放后虽然加快了发展速度,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依然不到全国平均的15,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农村人口迁移比例很高。下图示意宁夏南部山区 19802015年农作物种植类型空间分布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 -15. 宁夏南部山区脱贫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是A.

13、 远离东部地区,受辐射带动弱B. 自然灾害频繁,洪涝灾害突出C.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化D. 土层浅薄贫瘠,作物无法生存16. 19802015 年,宁夏南部山区农作物种植类型空间分布变化特点及其原因,判断不正确的是A. 种植结构趋于多样化政府统一规划B.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价值较高C.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缩小粮食单产提高D. 薯类种植面积增加马铃薯主粮化政策【答案】15. C 16. A【解析】【15 题详解】宁夏南部山区地处我国半干旱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宁夏南部山区脱贫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化,C 对。远离东部地区,

14、受辐射带动弱,条件与北部一样,不是主要原因,A 错。干旱少雨,洪涝灾害少,B 错。土层浅薄贫瘠,玉米、小麦等作物可以生存,但长势较差,D 错。【16 题详解】19802015 年,宁夏南部山区农作物种植类型空间分布变化特点是种植结构趋于多样化,有小麦、玉米、薯类等多种作物种植。农民种植作物类型面积主要受市场需求影响,与政府统一规划关系不大,A 不正确。薯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主要是经济价值较高,B 正确。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缩小,原因是粮食单产提高,总产量基本稳定,C 正确。薯类种植面积增- 9 -加,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马铃薯主粮化政策影响,D 正确。【点睛】宁夏南部山区地处我国半干旱黄土高

15、原向干旱风沙区的过渡地带,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脱贫道路上最大的阻碍是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种植作物类型面积主要受市场需求影响,与政府统一规划关系不大。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 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 土地盐碱化 B. 环境污染C. 石漠化 D. 森林资源破坏18. 图中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 )A. 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 B. 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C. 以森林保

16、育为核心,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D. 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答案】17. D 18. C【解析】【17 题详解】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是三江平原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破坏,A 错误。是西南云贵高原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B 错误。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水土流失,C 错误。是大兴安岭北部,主要环境问题是森林资源破坏,D 正确。【18 题详解】图中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是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展农业的多种经营,C 正确。封沙育草不是林区的发展措施,A 错误。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林区环境,不是湿地,B 错误。保护原始林区,不能开垦耕地,D 错误。二.双

17、项选择题- 10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9. 有关黄河各河段“病症”的主要成因及“药方”对应不正确的有(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修筑梯田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 “脚肿”泥沙淤积疏浚河道、加固堤坝20. 有关黄河流域开发整治的正确方向有( )A. 全流域综合考虑,协调发展 B. 采用珠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开发措施C. 不同河段的工农业发展方向一致 D. 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9. AB 20. AD【解析】试题分析:【19 题详解】黄河上游“大量脱发”

18、,是过度放牧造成,与气候寒冷干燥无关,A 错。黄河宁夏平原段 “动脉阻塞”是指由低纬流向高纬过程中的凌汛现象,与过度放牧与与垦殖无关,B 错误;黄河中游的“腹泻”是指地表植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C 对;黄河下游的“脚肿”是因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治理措施是疏浚河道加固堤坝,D 对。【20 题详解】有关黄河流域开发整治的正确方向是全流域综合考虑,协调发展,A 对,黄河水量小,不适宜采用珠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开发措施,B 错误;不同河段的工农业发展方向不同,C 错误;治理时,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D 正确。【考点定位】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内容、综合治理措施。2018 年

19、 4 月 25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图为长江荆江河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21. 关于荆江河段水文、水系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A. 河道分叉多,洪涝灾害少 B.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C. 径流量大,泥沙沉积少 D. 湖泊水与干流水可相互补给22. 整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A. 沿江产业发展惯性大,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企业B. 整治非法码头,禁止港口乱占乱用、粗放使用C.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进行工程开发D. 流域协调发展,加大执法力度,禁止无序化发展【答案】21. AC 22. BD【解析】荆江河段水文、水系特征是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多,洪涝灾害多。湖泊

20、水与干流水可相互补给。整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整治非法码头,禁止港口乱占乱用、粗放使用。流域协调发展,加大执法力度。【21 题详解】关于荆江河段水文、水系特征说法,河道分叉多,洪涝灾害多,A 不正确。河道弯曲,水流缓慢,B 正确。径流量大,携带泥沙多,泥沙沉积多,C 不正确。 湖泊水与干流水可相互补给,D 正确。【22 题详解】整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整治非法码头,禁止港口乱占乱用、粗放使用,B 对。环境问题要在发展中治理,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企业,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A 错。加大力度进行工程开发,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C 错。流域协调发展,加大执法力度,禁止无序化发展,D

21、 对。“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 ,正好都等于 6,故名“第六产业” 。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 ,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 12 -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3. 下列关于“第六产业”叙述正确的是( )A. “第六产业”的基础是农业 B. 适宜在城市推广C. 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D. 目的是美化环境24. 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目的( )A. 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

22、道B. 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C. 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D. 三大产业相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答案】23. AC 24. BD【解析】【23 题详解】“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第六产业”的基础是农业,A 正确。城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不适宜在城市推广,B 错误。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C 正确。目的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D 错误。【24 题详解】成佳镇通过发展“第六产业” ,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目的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23、,B 对。不能体现拓展销售的渠道目的,A 错。利于增加就业岗位,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C 错。三大产业相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D 对。稀土矿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占世界的 85,由于盲目开采和大量出口,目前仅占世界的 30,但出口量却占世界的 90以上。我国从 1973 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 0.42 万美元。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 -25. 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 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B. 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C. 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

24、创汇少D. 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26. 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A.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B. 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C. 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D. 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答案】25. BC 26. CD【解析】【25 题详解】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B 对。运输压力大不是主要问题,A 错。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 0.42 万美元,C 对。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大,出口量却占世界的 90以上,D 错。【26

25、 题详解】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C 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不是合理利用稀土资源的措施,A 错。禁止开发利用,影响经济发展,B 错。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D 对。【点睛】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加大科技投入,- 14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三、综合题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菜或错季蔬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最适宜生长温度在 1725间。兰州地区地处青藏高原、

26、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优质的高原夏菜,满足当地市场并大量供应东部地区。材料二 兰州地区示意图(如下图) 。(1)图中铁路在兰州及其以西路段走向基本与黄河干流一致的主要原因是:(2)兰州地区发展高原夏菜的主要有利条件有_;制约兰州地区夏菜种植的自然条件是_ ,可通过_ 、_ 等措施缓解该不利条件。- 15 -(3)近年来,由于_影响,兰州地区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高原夏菜能及时、保质地供应东部地区,得益于良好的 _ 、_等社会经济因素。(4)简述兰州地区大力发展夏菜的意义。【答案】 (1)该路段主要沿黄河谷地延伸,地形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和运营。(2)海

27、拔较高,夏季比平原地区更为凉爽;地形起伏较大,蔬菜成熟时间有差异,向市场供应蔬菜时间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好;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反季节蔬菜的市场广阔。 水源不足 提高灌溉技术 培育耐旱产品 (3)市场扩大 交通运输条件 冷藏保鲜技术 (4)蔬菜生长周期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就业机会;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居民收入。【解析】【详解】 (1)图中铁路在兰州及其以西路段走向基本与黄河干流一致,主要原因是该路段分布在河谷中,主要沿黄河谷地延伸,地形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地形起伏小,运营安全。(2)兰州地区发展高原夏菜的

28、主要有利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品质、市场、病害、水源等方面分析。该地海拔较高,夏季比平原地区更为凉爽。地形起伏较大,蔬菜成熟时间有差异,向市场供应蔬菜时间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好。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反季节蔬菜的市场广阔。该地降水少,制约兰州地区夏菜种植的自然条件是水源不足。可通过提高灌溉技术、培育耐旱产品等措施缓解该不利条件。(3)近年来,由于市场扩大影响,兰州地区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高原夏菜能及时、保质地供应东部地区,得益于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4)蔬菜生长周期短,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发展高原夏菜,有利于推动发展农业产业化

29、,增加就业机会。能够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生产反季节蔬菜,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居民收入。28.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新疆轮台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6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答案】 (1)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

30、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2)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义乌加工瓜子的相关产业联系(协作)密切;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技术) ,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3)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经验丰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廉价,土地价格低。【解析】试题分析:(1)要从 1 000 m 和 2 000 m 等高线的河流可判断轮台所在的地形为山麓冲积扇上有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气候方面可参考新疆的气候特点或者从图中的沙漠判断气候。该地区对瓜果有利的气候主要是光照、气温日较差等。不利的条件是降水严重不足灌溉水源缺乏。(2)主要从义乌生产优势,技术优势,市

31、场优势等方面分析。(3)从东西部优势互补角度说明。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考点定位】影响工农发展的条件。我国东西部差异。【知识拓展】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加强传统工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加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的建设,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向全国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 东部沿海地带经

32、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交通运输紧张,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若干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容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 17 -的防洪问题,这就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横向联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商品性、创汇型的农业生产,把长江三角洲、渤海圈和珠江三角洲建成为环太平洋带上的重要经济地域。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 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33、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材料二 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国家(地区)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日工资/美元 年工资/年产值美国 105 60 208.6西德 87 45 188.8英国 50 36 262.8中国 29 1.5 18.9菲律宾 23 5 79.4- 18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西德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4)简述产业大

34、量转出可能对当地带来的影响。【答案】(1)第一次:美国日本、西德。第二次:日本、西德亚洲“四小龙” ,美国亚洲“四小龙” 。第三次:亚洲“四小龙”我国东南沿海,日本、西德我国东南沿海,美国我国东南沿海。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长三角、珠三角。(2)西德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3)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比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4)失业率有所上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解析】(1)从材料二中读图即可得到,但必须按照正确的迁移顺序来回答。第(2)(3)要结合

35、表中数据,从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4)产业转移会导致转出地失业率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30.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9 -材料一:右图为北盘江上游地区略图。材料二: 花江示范区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曾是贵州省石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方,岩石裸露面积占比在 80%以上。1997 年该示范区森林覆盖率仅为 3%,水土流失面积占比在 80%以上。该示范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石漠化程度高,山高坡陡,无水资源赋存条件,干旱频率高达 90%。 (1)试分析花江示范区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2)该地区石漠化危

36、害十分严重。试分析该地区治理石漠化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3)结合材料信息,简述北盘江流域今后的治理与开发方向。【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岩石透水性强,不利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存储;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导致植被和土壤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水利设施缺乏,水资源利用率低。(2)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营造防护林;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改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施生态移民。(3)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以北盘江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加大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能源基地建设

37、;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应用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强对石漠化的治理;利用喀斯特地貌、黄果树瀑布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解析】【分析】花江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植被和土壤遭到破坏,石漠化问题严重。今后的开发方向是利用充足的电能、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详解】 (1)花江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峡谷两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占比达 88.07%,岩石裸露面积占比在 80%以上,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岩石透水性强,不利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存- 20 -储。长期不合理

38、的垦殖,导致植被和土壤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功能减弱。水利设施缺乏,水资源利用率低。所以干旱灾害频繁发生。(2)该地区治理石漠化问题,措施有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营造防护林。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减少水土流失。改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施生态移民,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3)北盘江流域今后的治理措施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保护森林植被。该地水资源丰富,应以北盘江的梯级开发为核心,加大水能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能源基地建设。今后的开发方向是利用充足的电能、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该地石漠化程度高,应用生物措施或工程措施,加强对石漠化的治

39、理。利用当地喀斯特地貌、黄果树瀑布等旅游资源,合理发展旅游业。31.读关于陕西省和陕北榆林地区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陕西省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尤其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榆林号称中国的“科威特” ,是我国能源的重要接续地。但在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生态安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未来生存安全受到威胁。(1)根据陕南地区的资源分布特点,该地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为,发展该工业的影响有哪些?请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分析。(2)根据表 1 和表 2,榆林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3)榆林市目前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的主要供应地之一,榆林可能参与的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_ 。分析

40、榆林市成为我国能源重要接续地的优越社会经济条件。(4)为了避免陷入资源枯竭型城市道路,榆林市工业发展合理措施有- 21 -【答案】 (1)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等) ;提高经济收入;拉动就业,促进城市化;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2)榆林所处地区气候为较干旱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今后应当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提高畜牧业的比重,适当发展优质的水果和谷物生产。(3)北煤南运(也可答西煤东运)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条件:距离东部市场较近,接近消费市场; 铁路和管道交通比较发达。 (4)改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

41、析】【详解】 (1)根据陕南地区的资源分布特点,该地区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为有色金属冶炼或钢铁工业等。从经济角度看,发展该工业的影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收入。从社会角度看,有利于拉动就业,促进城市化。从生态环境角度看,重工业产生的污染物多,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2)根据表 1,榆林所处地区气候为较干旱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表 2,榆林地区目前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占比重较大。榆林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是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种植业比重,退耕还林还草,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同时,提高畜牧业的比重,适当发展优质的水果和谷物生产。(3)榆林市目前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的主要供应地之一,榆林可能参与的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等。榆林市成为我国能源重要接续地的优越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分析。榆林距离东部市场较近,接近消费市场。有铁路和管道相通,交通比较发达。 (4)为了避免陷入资源枯竭型城市道路,榆林市工业发展合理措施有改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重工业为主的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