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南省娄底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选题(2 分30=60 分)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A. 商夏周B. 夏商周C. 商周夏D. 夏周商【答案】B【解析】【详解】夏朝在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商朝约在公元前 1600 年建立,西周在公元前 1046 年建立,因此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夏商周,故答案为 B 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A、C、D 项。2.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A. 君主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分封制【答案】D【解
2、析】【详解】分封制规定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因此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分封制,故答案为 D 项。君主制是国家元首为世袭君主的政体形式,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排除 A、B 项;郡县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制度,排除 C 项。【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 、 “授民” ,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
3、列。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2 -3.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主要是指A. 分封功臣为诸侯B. 确立嫡长子继承制C.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 实行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此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答案为 C 项。分封功臣为诸侯是西周分封制的内容,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排除 A、B、D 项。4.每年清明或重阳节,人们不管身处何方,都千方百计赶回
4、家乡,扫墓祭拜祖先。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A. 宗法制B. 王位世袭制C. 分封建制D. 科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确定的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中国人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注重血缘、亲情,尊敬祖先和长辈。故答案为 A 项。王位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分封制是在地方建立封国维护统治的制度;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B、C、D 项。【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
5、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A. 分封制B. 郡县制- 3 -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封制始于西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就废除了。宗法制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影响于后来的各个封建王朝。世袭制始于启,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的制度。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天下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
6、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一直至今。B 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6.广西发展自古以来与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密切相关,广西历史上最早设郡管理是在A. 战国时期 B. 秦朝时期 C. 西汉时期 D. 明朝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桂林郡为秦始皇于岭南地区设置的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之一,初设于公元前214 年,A、C、D 与题无关,故 B 项正确。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A. 丞相B. 太尉C. 郡守D. 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7、考查的是三公九卿制。根据材料“秦代朝廷高官” “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朝,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是监察百官并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御史大夫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 4 -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此项制度”指的是A. 三公九卿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来看,“此项制度”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标准是才学
8、,符合材料信息,故答案为 C 项。三公九卿制属于中央行政制度,不是选官制度,排除 A 项;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品德,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门第,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D 项。【点睛】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 打开中国市场B. 割占中国领土C. 保护鸦片贸易D. 增进友好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在世界各地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
9、地。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故答案为 A 项。B、C 项不是根本原因,D 项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无关,均排除。【点睛】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840 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走私鸦片,林则徐开展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借口。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 秦代郡县制- 5 -B. 西汉中朝制C. 唐代科举制D. 元代行省制【答案】B【解析】材料
10、中“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中朝制度设立,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B 项正确;AD 项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的趋势,排除;C 项是选官制度,无法体现出皇权的加强,排除。点睛: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是指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就可得出正确答案。11.元朝历代皇帝经常征召社会上大批有名的汉儒学者进入政治上层,其中还包括最被歧视的南人儒士,但是他们大多进人中央的翰林院、集贤院等无实权的机构。这表明元朝A. 政治管理实现封建化B. 以汉儒学者
11、牵制蒙古官员C. 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D. 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元朝征召汉儒学者进入政治上层,但大多都是无实权机构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是想从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管理性质,排除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蒙古官员掌握实权,排除;C 项对材料信息理解不准确, “笼络汉人”也是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排除。12.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 ”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B. 地方分权,机构相互牵制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D.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
12、渠道、多层次管理【答案】C- 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反映了元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中书省指地方分权,中书省指中央集权,互为表里即互相结合,因此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13.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人经常在闹市区讨论国家大事,发表个人看法。这反映了古代雅典的A. 中央集权B. 自由主义C. 君主专制D. 民主精神【答案】D【解析】“在闹市区讨论国家大事,发表个人看法”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故选 D 项;A、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4.任
13、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 三省六部制B. 三公九卿制C. 内阁制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的“任何官僚组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 “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负责政令的草拟、审核、执行,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同时皇帝一定程度上也要考虑和尊重其活动规范和制度。C、D两项都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对皇权起不
14、到任何制约;B 项是秦朝时期实行的中央官制,没有体现出君主对制度的尊重。所以答案选 A。- 7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15.明代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始于A. 明太祖时B. 明成祖时C. 明宣宗时D. 明神宗时【答案】B【解析】【详解】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故答案为B 项。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排除 A 项;明宣宗和明神宗时内阁地位上升,但不符合题干中“始于”的要求,排除 C、D 项。【点睛】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因政务繁重,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
15、。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大臣获得票拟权。16. 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 决定清朝的国家大事B.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D. 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设问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最正确,因此选 C。ABD 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1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
16、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8 -D.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答案】D【解析】【详解】明初严禁宦官识字,明朝中后期培养宦官识字,这说明明朝以皇上为中心的中枢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宦官不可能掌握决策权力,故错误;限制宦官读书和强化宦官读书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故 B 项错误;材料涉及的不是内阁的职能变化,故 C 项错误。1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他)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消除了过分专制的寡头政体,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并建立了平民政体的祖制。 ”材料中的“他”指A. 梭伦B. 克
17、里斯提尼C. 柏拉图D. 伯利克里【答案】A【解析】“解放平民,使其免于奴役”指的是梭伦改革中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建立了平民政体的祖制”指梭伦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故选 A;BCD 均与题不符,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关键是找准有效信息,然后根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人物进行分析。19.苏格拉底说,一条船
18、,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A. 提倡男女平等B. 反对轮番而治C. 主张人民主权D. 宣扬人文精神【答案】B- 9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来看,苏格拉底认为做任何事都需要专业技术,管理国家的官吏当然需要一定的管理才能,说明苏格拉底反对不考虑个人能力和素养的轮番而治。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平等,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苏格拉底主张人民主权,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文精神,排除 D 项。【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包括: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是一种
19、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民主范围的狭隘性。雅典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0.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第一条:“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以上材料说明该法A.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 适用于罗马所有的自由民C. 具有一定的平等性 D. 彻底修改了野蛮的习惯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20、可知罗马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平等性。A 项在题意中没有体现,B 项不符合史实,D 项“彻底”过于绝对。故选 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的法律2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B.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C. 朝鲜爆发农民起义D. 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答案】B【解析】【详解】日本明治维新走上强盛之路后,便制定侵略周边国家的战略计划,因此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朝鲜东学党起义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排除 C 项;清政府出兵援助朝鲜是应朝鲜政府的要求,- 10 -与日本无关,排除 D
21、项。22.“紫禁城内各宫殿,尽是洋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皆有各国洋兵驻扎。各宫陈设,盗抢一空。 ”这是对哪次战争的描述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从“紫禁城内各宫殿,尽是洋兵分国占据”来看,这是一场由多国发动、并且占领北京城的侵略战争。联系史实可知,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侵略者占领北京。故答案为 D 项。鸦片战争由英国发动,没有占领北京,排除 A 项;甲午中日战争由日本发动,没有占领北京,排除 B 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但也与材料中的“尽是洋兵分国占据”不符,排除 C 项。23.谈及
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很多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次完美的政治设计。其“完美”体现在A. 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B. 确立责任内阁制C. 实行了议会主权D. 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答案】A【解析】【详解】1688 年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实现王权的转移,以妥协方式确立民主制。故答案为 A 项。确立责任内阁制是在 18 世纪二十年代,排除 B 项;实行议会主权、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是通过 1689 年的权利法案 ,排除 C、D 项。24.在美国,自 1856 年以来,历届总统不是共和党人便是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历次总统大选中,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
23、 95%。这种情况说明两大政党A. 控制了美国政治生活B. 赢得了美国公民的一致支持- 11 -C. 主宰了联邦政府D. 保持了政策的一致性【答案】C【解析】【详解】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从材料中的“两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所获选民票的总和,平均高达全部选民票的 95%”等信息可以看出,两大政党主宰了联邦政府。故答案为 C 项。A 项说法夸张,排除;B 项说法绝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执政政策上有差异,排除 D 项。25.汉弥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美国建国初期)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 ”材料中的“
24、错误”指A. 种族歧视B. 邦联制C. 阶级歧视D. 黑奴制【答案】B【解析】【详解】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 13 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邦联制的弊端阻碍了美国的进一步发展,故答案为 B 项。从材料中的“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来看,这一错误应当是指美国政体本身的缺陷,种族歧视和阶级歧视是美国的社会现象,不是美国政体设计中的缺陷,排除 A、C 项;黑奴制在美国独立前即已存在,不是美国政体设计带来的问题,排除 D 项。26.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 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军事帝国、复辟王朝等。这反映了法国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B.
25、 民主力量强大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七十多年的斗争,政权在两者之间反- 12 -复易手。随着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直到 1875 年才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这一过程反映出法国民主进程历经艰难,故答案为 C 项。这一斗争过程说明专制力量正在不断削弱、民主力量还不够强大,排除 A、B 项;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不能反映政治体制的完善,排除 D 项。27.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 列强强迫在沿海开放通商口岸B.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导致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
26、解体C. 法美等国借机签订不平等条约D.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 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也是南京条约带来的危害,但不符合题干中“最严重”的要求,排除 A、B、C 项。28.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A.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 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 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答案】A【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合攻占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海盗的方式就是抢劫,因此
27、 A 项最能证明马克思的说法,故答案为 A 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 1858 年天津条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以战争手段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增开商埠,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中“最能说明” “海盗式”扩张的要求,排除 B、C、D 项。29.1853 年,太平天国在天京设立中央出版机关刷书衙。除了印刷一般的书诏、文告、营规、田凭等文件外,还发行宣传小册子,如天命诏旨书 、 天朝田亩制度 三字经等,这些册子篇幅不长,文字通俗易懂,便于群众阅读。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 )A. 中国完全实现近代化 B. 领导人尝试利用先进文明成果
28、- 13 -C. 领导人跳出了阶级局限性 D. 农民文化素质得到普及【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除了印刷一般的书诏、文告、营规、田凭等文件外,还发行宣传小册子”等信息可知太平天国领导人尝试利用先进文明成果,向群众阐明革命道理传播知识,这是太平天国重要的宣传方式,B 项正确。A 项中“完全实现近代化”太过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中“普及”说法太绝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30.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 1911 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 结束了封建制度B.
29、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C.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政体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1911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故答案为 C 项。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且革命爆发时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项;辛亥革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不符合题干中“最能论证”的要求,排除 B、D 项。二、非选择题(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
30、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伯里克利在悼念公元前 431 年因与斯巴达人作战而倒下的雅典英雄的葬礼演说中,完全有理由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 14 -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2)根
3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和局限性。(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答案】 (1)理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但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2)优越性:城邦权力属于全体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局限性:原始的直接民主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认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多元化;民主和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政治体制建设需要结合国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
32、题的能力。(1)对“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的理解,应当联系所学,从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及形式上带有民主色彩、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等方面来回答。(2)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等信息分析得出;其局限性应当联系所学,从直接民主的弊端来回答。(3)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政治文明多元、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以及政体要符合国情等方面来回答。32.近代欧美各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3、呈现出多样性,了解其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西方民主的客观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17 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哪部法律文件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 世纪上半期,这一政体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1832 年议会改革适应了- 15 -资产阶级哪一阶层的需求?(2)作为近代民主政治创新试验的一个部分,美国 1787 年宪法对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家权力结构方面的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有哪些?该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主张?(3)19 世纪晚期,德国也通过制定宪法确立了代议制。请写出这部宪法的名称并据其内容指出局限性。(4)综上所述,概括近代西方国
34、家确立代议制的共同手段,指出这些国家代议制的本质。【答案】 (1)法律文件:权利法案 ;表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阶层:工业资产阶级。(2)主要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原则;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主张:天赋人权。(3)名称:德意志帝国宪法或 1871 年宪法;局限性: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4)手段:通过革命或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代议制;本质:资产阶级民主。【解析】【详解】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 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 世纪上半期,君主立宪政体发展的典型表现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1832 年议会改革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求。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 1787 年宪法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体现的原则是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在国家权力结构方面的规定体现的主要原则是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该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违背了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的主张。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晚期,德国通过 1871 年宪法确立了代议制。该宪法的局限性是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第(4)问,综上所述,近代西方国家确立代议制的共同手段是通过革命或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代议制;这些国家代议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