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贬谪到黄州已经有两年了。“长江饶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而写下了千古名
2、作前赤壁赋。,1、串讲既望:(农历)十六日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游 状语后置属:劝人饮酒纵一苇之所如 之、如:到、往凌万顷之茫然 凌:超过 之:助词,定后标志,第一段,3、赏析赤壁赋是以游赏山水为题材的,所以第一段与一般的游记文没有什么不同。先交待了游赏的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第一段,1、串讲扣舷而歌曰 而:连词,表修饰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 主谓倒装客有吹洞箫者:有吹洞箫客 定语后置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第二段,2、概括大意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第二段,3、赏析(1)第二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第二段是过渡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乐”,启下写“悲”。“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承接上文“泛舟”时的欢快心情;“痛饮”伴以“狂歌”,歌声中“思美人而不得”,已然包含哀愁,客人的箫声更是凄切宛转,引起了苏轼的惊讶和询问,从而带出第三段文字来。,第二段,第二段,3、(2)赏析“扣舷而歌”的歌词:,第二段,3、(3)文章是如何渲染箫声的悲凉的?,3、(3)文章是如何渲染箫声的悲凉的?六个比喻: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第二段,4、尝试背诵第二段提示:由“痛饮”而“狂歌”,由歌之“哀”到箫之“悲”。,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