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943454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第 64 届国际宇航大会航天局长论坛于 2013 年 9 月 24 日上午 9 时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马兴瑞在论坛中介绍,今年年底我国将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实现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后续将实施月面采样返回。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该论坛开幕时,全世界新一天的范围大约占A. 小于 1/5 B. 大于 1/2 C. 小于 1/3 D. 等于 2/32. 如果选择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人造天体,以下叙述中,最可能的是A. 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降水

2、集中,大气能见度高B.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C. 海南岛四周环海,有利于人造天体的安全返回着陆D. 海南海运便利,有利于通过轮船运输大型火箭【答案】1. B 2. D【解析】【1 题详解】新一天的范围是从 0 点经线向东到 180 度;由材料可知论坛开幕时为北京时间 24 日上午 9时,此时西一区区时为 0 点,新一天的范围从西经 15 度向东到 180 度,大于 1/2,B 正确。【2 题详解】海南降水集中,大气能见度差;卫星发射基地最好布局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基地建设不是为了吸引游客;返回不是在海上着陆,是在陆地上着陆;海南海运便利,有利于通过轮船运输大型火箭,D 正

3、确。【点睛】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判定: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 180 度经线,另一条是 0 点经线。由于地球自转,0 点经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两条线不重合时,从 0 点经线向东到 180 度经线为新一天,从 0 点经线向西到 180 经线为旧一天;日界线问题实质就是地方时计算。3.气温距平(单位:)是指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某季2节气温等距平线图”可知,影响该图中气温等距平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洋流 地形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纬线和陆地轮廓可看出图示地区为欧洲西部,图中等温线与海岸线

4、平行,距海越近,海洋性越强,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和洋流,B 正确。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 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壮丽的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湖泊可能是( )A. B. C. D. 5. 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A. 20m B. 50m C. 90m D. 120m36. 当地村民发现图示地区山青水秀,特别是每到夏季云雾缭绕。于是在甲、乙两个地方发展了农家乐,但每到冬季,就发现乙农家乐生意冷淡,其中可能的原因是A. 乙所在地山高林密,视线不好,不利于欣赏风景B. 乙农家乐收费标准过高、服

5、务质量不好,客人不愿意来C. 乙农家乐冬季光照条件不好,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客人不愿意来D. 乙农家乐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导致餐饮环境阴冷,客人不愿意来【答案】4. B 5. B 6. C【解析】【4 题详解】该湖能为瀑布提供丰富的水源,说明该湖位于陡崖的上方;能形成瀑布,应在山谷,图中A 陡崖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处于山谷地区,可能形成瀑布;位于陡崖上方,为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B 正确;B 处为山脊,不会发育河流,不会形成瀑布。【5 题详解】图中 A 陡崖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处于山谷地区,可能形成瀑布,图中等高距为 30 米,A 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计算公式(n-1)*dH(n+

6、1)*d,n 表示等高线条数,d 表示等高距,可算出陡崖高度为 30H90,B 正确。【6 题详解】乙地山坡朝西北,冬季阳光少,天气阴凉,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客人不愿意来,B正确;乙地山高和林地对视线的影响在冬季和夏季是相同的,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也不会季节差异。【点睛】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 表示等高线条数,d 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 30 米,可计算出 30H90,B 正确。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7.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B.

7、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C.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D. 丙处气压比丁处高8. 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A. 丙代表沉积岩 B. 丁代表岩浆岩C. 代表变质作用 D. 代表重熔再生9. 若图示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处可能为A. 加利福尼亚寒流 B. 日本暖流C. 西澳大利亚寒流 D. 巴西暖流【答案】7. D 8. C 9. B【解析】试题分析:【7 题详解】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地球表面,甲处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乙处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比较,甲处气温比乙处高;甲处气压比乙处低

8、;丙处气压比甲处低;丙处气压比丁处高。正确答案选 D。【8 题详解】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岩,丁为沉积岩。为重熔再生、为冷却凝固、为变质作用、为外力作用。正确答案选 C。【9 题详解】若图示为表层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说明甲、乙两地位于赤5道,此洋流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处可能为日本暖流(太平洋) 、墨西哥湾暖流(大西洋) 。正确答案选 B。考点:主要考查了“一图多用” ,涉及热力环流、地壳物质循环、大洋环流等相关知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热力环流、地壳物质循环、大洋环流等相关知识。下图表示某省 1985-201

9、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 2005 年以来,某省城市化处于A. 发展阶段 B. 加速阶段 C. 成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11.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某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大B.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C.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D.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之和持续上升【答案】10. B 11. D【解析】试题分析:【10 题详解】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很低,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根据 2005 年后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

10、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所以 A 错、B 对。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慢,图中 2005 年以来,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快,C 错。逆城市化阶段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很高,农业人口很少,图中数值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城6市化水平,D 错。【11 题详解】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A 错。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但是第二产业上升较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较快,且逐步占居主导。B 错、C 错。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上升,二者就业比重之和也是持续上升,D 对。考点: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二、综合题。12.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图,回答

11、下列问题。(1)简析 L 和 S 沿线植被变化差异及原因。 (2)描述该区域东北部河流的流向,分析影响流向的原因。(3)概括该地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答案】 (1)L 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 L 线地处高原,地形平坦,气候高寒、单一,植被变化少; S 沿线植被由温带草原逐渐过渡至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S 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东南部热量充沛, 植被变化复杂。 (2)东北部以西北 东南走向为主。原 因:流向受地形影响,东北部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 东南走向,河流沿山麓发育成西北-东南向。(3)沿河谷分布、成条带状,但数量较少。原因:

12、河谷地区地热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 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但地形起伏显著、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解析】7【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城市区位因素【详解】 (1)从图中看 L 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 L 线地处青藏高原,地形平坦,气候高寒、单一,植被变化少; S 沿线植被从北向南由温带草原过渡为落叶阔叶林再过渡为常绿阔叶林,变化复杂。S 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东南部热量充沛, 植被变化复杂。 (2)从图中看东北部河流为西北东南走向。(3)结合图例可看出,图中城市沿河谷分布,

13、数量较少。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来分析;图示地区海拔较高,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相对较高;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分布;但因地形起伏大、气候高寒,总体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大量分布。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太阳能是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德国早在四年前就启动了开发非洲北部沙漠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DESERTEC) ,计划逐步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多座太阳能发电站,满足欧洲约15%的用电需求,其余供应电站所在国。经考察甲国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最佳投资地。下图是甲国等高线地形简图,下表是 K 港口气候资料表。月份1 2 3 4 5 6 7 8 9101112气温(12.813.414.1

14、15.417.520.222.422.721.719.216.113.58)降水量(mm)62.259.050.740.218.85.80.70.44.931.174.477.6降雨日数9.89.39.18.75.42.60.40.42.16.29.710.2平均日照(h/天)6.16.77.88.79.59.59.89.58.67.66.45.9(1)描述 K 港口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图中东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质灾害较少发生,试分析原因。(3)根据材料,分析甲国为何能成为德国太阳能开发项目的最佳投资地。【答案】 (1)K 港口全年温和,温差较小,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处亚热带,

15、冬季温和,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不高;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候干燥,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2)位于古老的非洲高原大陆,受外力或风力侵蚀时间长,地势平坦;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3)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用电9市场较近,输电距离较短;甲国经济落后,土地租金及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建设成本低。【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详解】 (1)气候特征可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描述;从表中可看出 K 港口最冷月气温为12.8,最热月气温为 22.7,全年温和,温差较小;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较多;从

16、图中看 K 港位于 3044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沿岸受寒流影响,夏季气温不高。(2)图中大陆为非洲,图中东南部位于古老的非洲高原大陆,受外力侵蚀时间长,地势平坦;地处非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3)资源开发条件可从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地价等方面来分析;结合材料气候资料表可看出,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用电市场较近,输电距离较短;甲国经济落后,土地租金及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建设成本低。14.【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我国两个著名瀑布的景观图,甲瀑布(36N,

17、11027E)远远望去呈明显的金黄色,尤其在春、秋季节更显得气势磅礴;抬头望去乙瀑布(26N,10540E)则如白练悬峰,娟秀清丽,无明显的季节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析甲、乙瀑布呈现出不同色彩的原因。(2)两瀑布水量的季节变化有什么不同。【答案】 (1)甲瀑布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故呈明显的金黄色,乙瀑布流经植被繁茂10的地区,水清无沙,故为银白色。 (4 分)(2)甲瀑布所在地区春季冰雪消融,形成春汛(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形成桃花汛) ,故4、5 月份水量大;8、9 月雨季到来水量增大而河面宽,尽显气势磅礴。 乙瀑布四季降水差别小,雨季长而降水丰沛,故无明显的变化。 (6 分)【

18、解析】试题分析:(1)从题中甲瀑布的经纬度(36N,11027E)得到甲瀑布位于黄河流域,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故呈金黄色。从乙瀑布的经纬度(26N,10540E)得到乙瀑布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附近地区森林茂密,河流含沙量小,故为银白色。(2)根据瀑布所处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可知,甲瀑布所在地冬季结冰,随着春季转暖,冰雪消融,故 4、5 月份河流水量大;7、8 月份黄河流域降水量大,故 9 月份黄河的水量较大,水量增大河面宽阔。乙瀑布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降水差别小,雨季长降水多,故无明显变化。考点: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等知识。15.【

19、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煤炭开采方法主要由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煤炭开采区若不重视土地复垦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 (2)简述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定的措施 。【答案】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11题。植树造林种草;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解析】整体分析:环境保护为选修部分,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本部分知识比较灵活,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1)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因为盲目开垦荒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掠夺性捕捞、乱采滥挖、不适当地兴修水利工程或不合理灌溉等引起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沙漠化、盐碱化、沼泽化,湿地遭到破坏,森林、湖泊面积急剧减少,矿产资源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资源日益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以致流行病蔓延. (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2)措施:一要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二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