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武威六中 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四)历史试卷第 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 ,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这说明A.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 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 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士、庶民“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分封制隐含
2、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 D项正确,B 项排除;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故 A项错误;周代血缘政治强化了贵族的特权地位,故 C项排除。【点睛】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是关键信息。2.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 出发点和标准不
3、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史观及其解读。不同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的结果是不同的。董仲舒说的是秦的暴政,而唐太宗则是从国家统2一的角度来说的。故选 D项。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史学理论史观(课标外)3.东汉章帝初年, “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 ,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 ,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 ,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
4、.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杀死侮辱父亲的人可以从轻处理,这表明法律中带有一定的伦理道德的意味,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A 项正确。题干强调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无关,排除 B。题干强调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与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无关,排除 C。题干强调审理案件受儒家伦理影响,与司法程序无关,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4.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 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 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 科举制
5、亟待进一步完善D. 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许多高官子弟主动选择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正途的出身,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科举考试日益受到重视,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故 C项错误,B 项正确。AD 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3A.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C.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
6、合成例”表明明朝中枢权力运行较为讲究有序,故 A项正确;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故 B项错误;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的重要措施,故 C项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故 D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 “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 ,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内阁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6.更赋,汉制,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而所出之钱,即谓之更赋。更赋的实行A. 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成为政府敛财的
7、主要手段C.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达 D. 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可知,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A 项正确。更赋是指政府拿到钱后雇人服役,而不是成为政府敛财的主要手段,排除 B。材料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是反映商品经济的发达,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更赋的实行促进了汉初经济逐渐恢复,而是强调更赋的实行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 D。7.魏晋南北朝时,一些佛寺“侵夺细民,广占田宅” ,招揽农民,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产品主要供内部享用,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
8、和赋税。这些庄园内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 。后来,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这说明A. 佛教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佛教庄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 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D. 佛教势力的膨胀威胁到中央集权【答案】C4【解析】据材料中“政府按惯例对其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北周武帝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北周实力大大增强” ,可以看出佛寺庄园的存在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故 C项正确。儒学在汉朝后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且材料阐释的是佛寺庄园与国家财政收入的关系,没有涉及儒学思想,排除 A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佛教庄园的影响,排除
9、 B项;材料中没有对中央集权受到威胁进行阐释,排除 D项。8.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 ,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 “女使” ,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 。这一变化是由于A. 国家户籍制度日益完善B. 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C.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D. 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奴婢在唐朝地位不如牲畜,主人有权任意处置,到宋代奴婢成为“编户齐民” ,说明在宋代奴婢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故 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论述国家户籍制度的问题,故 A项错误;材料中奴婢地位变化主要是经济发展导
10、致,不是儒家思想提升的结果,故 B项错误;奴婢地位变化不能说明封建等级秩序的瓦解,故 D项错误。9.宋太祖“首定商 税则例” ,建立了上自三司,下至州县的征收体系, “自后累朝守为家法”;宋人更是将侵夺盐、茶商人利益的行为与违背祖宗家法相比拟,称“非独妨害客人兴贩,显是有违祖宗成法” 。这些政策和认识( )A. 遏制了官僚集团的腐败 B. 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C. 导致了经济思想趋于保守 D. 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将侵夺盐、茶商人利益的行为与违背祖宗家法相比拟”可知,宋朝保护盐、茶商人利益,这有利于促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故 D项正确
11、;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该政策和认识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故 B项错误;保护商人利益,体现了经济思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更加开放,故 C项错误。510.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A. 法家、儒家、道家B. 法家、墨家、道家C. 法家、墨家、儒家D. 道家、儒家、墨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符合
12、法家用法律的强制力和专制独裁进行统治的主张,属于法家思想;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强调尊重人性,主张社会和谐,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符合儒家思想;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摆脱命运的束缚,符合道家超越功利、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属于道家思想。故答案为 A。根据上述分析排除 BC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思想主张11.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 “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 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 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 阐述了社会教化的
13、必要性D. 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治以道德为上”可知,陆贾注重道德教化,符合儒家思想,故 D正确;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只是说明陆贾主张“治以道德为上” ,无法体现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排除 B;材料信息只是说明陆贾提出“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没有阐述社会教化的必要性,排除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治以道德为上” ,联系所学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6答。12.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这体现了A. 无为而治的思想B. 外儒内法的观念C
14、. 尚贤非命的主张D. 天人感应的学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根据材料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得知其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本题答案为 D;A、B、C 三项表述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故不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思想董仲舒思想13. 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曾把守寡的儿媳嫁于学生王陶为妻,程颐也把丧夫之后的外甥女再嫁他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所顾忌地饮酒和旅游,南宋孝宗更亲自出面为一个两度嫁夫的妇人主持葬礼。这些事件说明当时A. 理学思想尚
15、未占据统治地位B. 封建统治秩序开始崩溃C. 商品经济发展致使物欲泛滥D. 理学思想遭到普遍抵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曾把守寡的儿媳嫁于学生王陶为妻,程颐也把丧夫之后的外甥女再嫁他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所顾忌地饮酒和旅游,南宋孝宗更亲自出面为一个两度嫁夫的妇人主持葬礼” ,可见理学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尚未深入人心,故选 A。仅凭题干信息无从得出封建统治秩序开始崩溃,排除 B。题干所举例子不是都与物欲有关,排除 C。结合所学知识,南宋以来,理学才成为官方哲学,再根据题干信息也无从得出理学思想遭到普遍抵制,排除 D。考点:
16、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7【名师点睛】理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及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他们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 ,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4.1875年,外商洋行至江南制造总局考察,发现办公室秩序井然, “埋头读书者,亦多也”,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工作人员所读之书中业务书籍很少,经书占了多数。这说明洋务企业A. 行政效率非常低下B. 技术人员格外匮乏C.
17、传统观念根深蒂固D. 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只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作为洋务企业的江南制造总局员工深受此影响,所读之书大部分仍然为传统的经书,C 项正确;行政效率、技术人员数量以及管理机制在材料中都未涉及,排除 ABD。15.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 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量达 4200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A. 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B. 民主共和开始成为共识C. 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D. 民间政治
18、参与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等信息意在强调民众在参与政治热情高涨,也就说明了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在增强,故 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舆论与政府决策之间的关系,故 A项排除;民主共和是早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故 B项排除;材料是反映民权主义实现的社会环境好而非阻力重重,故 C项排除。8【点睛】 “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是关键信息。16.在 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 05 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火柴也由 1914年的 2384万箩减为 1918年的 1334万箩,减幅达 44。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
19、、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制。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A. 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畸形局面B. 已经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C. 从对外引进到进口替代的转变D. 摆脱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选择那些进口需求大的产品作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重点,力图逐步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从而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纠正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数据表明 19141921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国产面粉、火柴、橡胶制品等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逐渐从对外引进到进口替代的转变,故 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排除 A;191
20、41921 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排除 B;D 项说法错误,错在“摆脱” 。17.土地革命时期,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规定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随后,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 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这种改变是由于A. 国共对峙进一步加剧B.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 新型基层民主的建立D. 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 ”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工农苏
21、维埃代表大会在选举范围与选举办法上,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和家属没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以分析出,抗战时期中共在边区政治建设上扩大选举和被选举权利,这9有利于团结各阶级的力量进行抗战,从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 B项正确;A 项是推动土地革命时期,排除;新型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的,故 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的态度,故 D项排除。18.1937年 9月,毛泽东发出指示:“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 ”毛泽东在此所说的共产党军队的抗战“方针”是A. 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B. 从侧翼辅助正
22、面战场的抗战C. 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歼灭敌人D. 以空间换时间延缓日寇进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 1937年 9月即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了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以分散的兵力在战略上打击敌人侧翼的方针,反对集中兵力对敌作战,可见毛泽东所说的共产党军队的抗战“方针”是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故 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战的方针,故 BCD项排除。【点睛】 “1937年 9月”是关键时间信息。19.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 ,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
23、 ,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A. 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B. 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C. 中共战争防御阶段处于弱势D. 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美国政府在国共和谈破裂后,还能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延安,这表明美国在高度重视国共关系,因此 A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美国舆论对中共的态度;C 选项错误,谈判破裂不能体现中共在战争防御阶段处于弱势;据相关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支持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并向其提供援助,因此并未改变对国民党的支持。故10D选项错误。【点睛】本题据材料信息结合解放战争时期国共相关情况分析选项内容可得出答案。20.中国证券
24、市场的历史回顾一书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为疏导社会游资,平稳市场物价,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但是到了 1952年 7月和 8月,天津、北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关闭。造成证券市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证券交易不利于经济发展B. 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 政府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D. “左”倾错误已严重泛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证券交易属于市场经济手段,有利于经济发展,故 A项错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于 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关闭证券交易所,不让证券市场发展,这是强化计划经济的结果,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左”倾错误,D 项错
25、误。所以选 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21.美国学者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表述为“淡色” 。他指出,在汉语中, “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其依据之一是中国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普及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学著对中国形象的认识为“淡色中国”即水与火对立的东西形成和谐,可见“淡色”指中国淡化意识形态的对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 A项正确;
26、B 项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排除;C 项是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排除;D 项是中国基础民主制度,排除。1122.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此观点可以用来解释A. 自然环境对中西传统文化差异的影响作用B. 自然环境对中西传统文化差异的决定作用C. 自然环境对中西社会制度差异的影响作用D. 自然环境对中西生产技术差异的决定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黑格尔认为土地和平原容易束缚人们的思想,但是古代雅典土地狭小、山脉纵横,同时临近广阔的海洋,促进了雅典人与他国的交往,在这一过程中产生
27、平等的思想,有利于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对个人价值的强调与肯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因此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自然环境对中西传统文化差异的影响作用,故 A项正确;BD 项说法错误,错在“决定” ;C 项包含自 A项之中。23.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说明了国家至上
28、,而不是法律至上,故 A项排除;据材料中“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 “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等信息可得出国家至上的理念,故 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法律的作用进行阐释,故 C、D 项排除。点睛:材料“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 “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是解题的关键。24.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12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1796 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这一制度是A. 邦联制B. 两党制C. 议会制D. 共和制【答案】
29、B【解析】试题分析:由“1796 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两党制制度,故本题答案选 B项;A 项是美国独立后和 1787年宪法前,与题干时间不符;C 项与美国史实不符;D 项错误,1787 年宪法就已确定了美国是民主共和制。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政体的确立两党制的形成【名师点睛】本题是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来考查美国两党制。美国建国不久就出现了两个政党:一个是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另一个是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这两个派别几经分化、改组,直至南北战争前正式建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以后它们轮流执政,正式形成了两党制度。两
30、党制虽然在具体议题和主张方面存在差别,但是都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政党。25.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 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B. 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 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D. 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答案】C【解析】材料“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 ”可知其有联合中等阶级的意愿,故 C项正确;材料并没体现出对工人阶级
31、革命对象的调整,故 A项错误;材料虽然涉及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但是并未涉及到13他们之间的关系,故 B项错误;同样根据材料可知区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 D项错误。 26.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 1872年 2月 17日到 3月 28日,短短 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 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 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 6家炼油厂。1898 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 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A. 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B. 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C.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D. 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32、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 “控制了近 90%的石油运输”其实从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的确是在发展的,根据教材知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却是二战之后才有的事情,大工厂制的建立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是罗斯福新政,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
33、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27.1932年,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后,美国参、众两院不顾胡佛反对,于 7月 7日和 9日接连通过瓦格纳一加纳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邦政府拨款 21亿美元,举办救济工程和失业救济。7 月 11日,胡佛加以否决,月底两院再次通过该法案并由政府具体实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美国的政治体制悄然发生变化B. 联邦政府成立紧急救济署开展救济C. 美国国会对危机严重性认识不足D. 胡佛反对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答案】D14【解析】根据史实,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联邦政府权力划分实行三权分立制,并未发生变化。
34、故 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胡佛政府与美国国会对实施政府救济的博弈,突出表现胡佛政府对国会的反对,而并非联邦政府成立紧急救济署开展救济。故 B项错误。美国国会针对危机一直力主实施政府救济,而并非对危机认识不足。故 C项错误。材料中国会通过由联邦政府拨款 21亿美元,举办救济工程和失业救济的法案,体现出国会主张实行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政策,但这一主张遭到胡佛否决,说明胡佛政府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故 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28.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人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 ,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
35、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据此判断A. 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 萨哈罗夫认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 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 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70 年赫鲁晓夫改革已经失败,此时掌权的是勃涅日列夫,故 A错误。而戈尔巴乔夫上台还要在 20世纪八十年代,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在经济改革没有重大的进展的情况下才转向政治改革的,故排除 C。D 项与材料关联不大。据材料“在社会政治范围内”“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可以推断出萨哈罗夫认为必须进行
36、政治体制改革,故正确答案为 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特点【名师点睛】列表比较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 农业 工业 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15结果 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失败 失败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的小修小补没有根据国情进行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同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2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
37、略为“全球化”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A. 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 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 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 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答案】B【解析】当前的全球化实质上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将“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 ,故 B项正确。A、C、D 与题意明显不符。【考点定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点睛:1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仅指经济方面的发展趋势,全球一体化还包括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
38、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都占绝对优势。30. 独立报经济编辑奥格雷迪认为,2008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由全球暖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这一判断( )16A. 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B. 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C. 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D. 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越美国” 、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等可知,作者强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地增
39、强,选择 D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是否步入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未比较中美对世界的影响力。第 II卷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大运河不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
40、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咸丰五年(1855 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辛亥革命后,漕运寿终正寝。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材料二 英国运河的兴起时间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基本重合,其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的综合因素促进下,在短短数十年间成长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8 世纪中期至 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走完了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18 世纪中期至 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兴衰(1
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大运河挖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并分别分析原因。17【答案】 (1)特点:运河南北流域跨度广;运河开掘早,历时长。 (符合题意即可)作用:使中国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水上运输网,推动了沿河城市的兴起,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对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意义重大;有利于南北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2)共同命运:19 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走向衰落。原因: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政府无力维护运河;汽车、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兴起;海运的发展;黄河泛滥,运河水系被
42、破坏;漕运的废除英国:运河的标准不同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工业革命促进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运输行业竞争激烈。【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大运河挖掘的特点主要包括挖掘的时间早、沟通了五大水系即流域跨度广等,历史作用则主要从经济方面(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政治方面(维护全国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和文化方面进行论述。(2)19 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主要强调二者均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即可,但各自的原因却不一样,要结合二者的国情不一样去分析,具体的原因在材料中也能找到,例如,材料一中的“黄河改道、津满铁路通车
43、先进交通工具的出现”均可以作为大运河衰落的原因。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陈忠实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 ,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农村社会 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白鹿原是陕西滋水县的一个小山村,白鹿两姓的白嘉轩、鹿子霖为族长之位长期争斗不已。 “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白鹿原陷入恐慌。十多年后,蒋介石的北伐波及滋水,白鹿两姓许多后生加入国共两党。长工黑娃带头成立了“白鹿原农民协会” ,批斗两大地主白嘉轩、鹿子霖。很快,南方传来消息,蒋介石铡了许多共产党,黑娃逃匿山中。鹿子霖之子兆鹏辗转到了陕北根
44、据地,并在中条山抗战中因功提拔为八路军团长。1948 年 5月,鹿兆鹏回到滋水县策动起义成功,滋水县解放。结合晚清民国历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18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现象。概述和评价: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等。移风易俗,冲击了
45、封建观念,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妇女解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失了龙庭后,县城警察四处剪人辫子,张榜公示禁止缠足” 可提取情节:滋水县警察在“皇帝失了龙庭”后,四处剪辫,张榜禁止缠足。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可知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回答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即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年) ,英国早期工会运动的领袖。1821 年,欧文在致纽拉纳克郡的报告中,阐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他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婚姻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
46、罪恶根源,他提以共产主义为基础的改革社会的草案。1824 年,他筹集了三万英镑,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新村,进行示范试验。1829 年,他一贫如洗地回到英国,就直接转向工人阶级,在工人阶级中又进行了三十年的活动。欧文迷信于和平宣传,他曾希望英国女王、俄国沙皇、美国总统等人帮助他实现共产主义新村的计划。欧文的思想只是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无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 。摘编自丁建弘世界历史人物小传(1)根据材料概括欧文的思想主张与实践
47、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文思想的局限性及原因。【答案】 (1)思想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践: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和谐新村,最终失败;在工人阶级中展开长期的活动。19(2)局限性: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的想法具有空想性;未看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幻想通过和平改造达到目的,反对暴力革命。原因:资本主义还未获得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他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婚姻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罪恶根源,他提出一个以共产主义为基础的
48、改革社会的草案”可以概括出主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问,结合所学和材料“824 年,他筹集了三万英镑,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一个共产主义新村,进行示范试验。1829 年,他一贫如洗地回到英国,就直接转向工人阶级,在工人阶级中又进行了三十年的活动”从阐述建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和谐新村和在工人阶级中展开长期的活动两个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一个共产主义和谐新村是因为未看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可以看出其建立共产主义的方法和途径具有空想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并结合时所学知识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无产阶级力量、指导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出。